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是否清楚中西方音乐的差别?

看手机中一文《我们是否清楚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别?》之后,引起我的一段回忆。有一次我参观上海博物馆,看见一个白人老外死死地盯住一排中国古代编钟,听着播放器里敲打铜钟的古乐,低缓而单调,几秒钟才敲击出一个沉闷的音符,在灰暗的大厅里发出一阵回音,我无法欣赏下去,只停顿一会儿就马上离开了。周围也没有一个中国人停留下来,只见那个老外安静的站在那里一点不动,是欣赏还是研究?我不知道。这一幕长久驻留在我心中回答不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自己民族乐器?反而老外更为关注中国这些老古董,是物以稀为贵吧?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起源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编钟是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形的铜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战国时代出土的成套编钟共65件,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钟体总重2.5吨,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吨。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最大的1件通高1.52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0.2米,重2.4公斤。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

这么笨重而庞大的乐器怎么可能会流传下来呢?仅仅只是一种打击乐器,就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而且打击乐的音准又是乐器中表现力最差的。不但世界不会用它,而且中国人也会淘汰它。中国古代乐器中还有磬、缶、埙、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古老乐器,乐曲一般缓慢而单调,主要是为了适合宫廷悠静生活或宗教修练的需要,除了击打就是弹拨功能,十分简陋原始。

到了汉唐之后,中国通过西域和国外的交流频繁,西方主要是伊斯兰世界和印度的音乐和乐器大量流入,汉唐时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勇于吸收外地文化,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流传之外,其余“民乐”几乎都是外来乐器的变种。在乐器引进方面是第一波引进,到了20世纪,全面引用西方乐器是属于第二波引进。而中国古代民乐却不能被世界乐队所采纳为通用,足见其劣势十分明显。

那篇文章调和的说,中西方音乐各有千秋、互存不同。赞扬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中国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以表现曲调为主,属于单音音乐体系,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结构上讲究均衡、对称、平稳、和谐,以达到内与外的有机统一。表现在音乐的意境上,包括对虚与实的追求和讲究传神,虚拟含蓄,注重神似,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说,中西方音乐有着不同的深度,西方音乐深度主要表现为深刻,而中国音乐则表现为深邃。西乐的深刻是静态的、固定的、明晰的,是可以诉诸理性观念的,西乐的审美任务是帮助人们认知客观世界,所以西方艺术重再现和重摹仿;中乐的深邃是动态的、游移不定的、含蓄神秘的,它不可以诉诸理性观念,而只能借助于悟性直觉,是主题之外的审美特质,崇尚虚无,求空灵、虚淡。讲韵味、意境,求深邃、气韵、余韵,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又说到,西方音乐许多作品都是无标题的纯音乐,如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组曲、变奏曲等等。而中国音乐从古到今,绝大多数的音乐都带有文学性标题,没有形成一种纯音乐的题材,所以和西方的纯音乐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中西方音乐有着不同的力度。中乐以深度胜,深而有力,属于阴柔之力;西乐以强度胜,强而有力,属于阳刚之力。从音响上说,西方音乐追求音响的厚实、丰满和立体感,追求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多用复调音乐,主调式的结构,追求旋律进行时的纵横交错网状铺叠的立体效果;中国音乐的织体是作横向线形的延伸、展开,旋律抑扬起伏,能无声进入人的心里,起到西方音乐无法达到的效果。西方人的思维具有分析性,他们的音乐是通过将音乐的音域发展最大化、音响最复杂化来表现世界。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综合性,在一个小音域的范围内展示世界。西方注重“情韵”,中方注重“和谐”。

以上赞美中国音乐特征,几乎都是玄学上的模糊虚词,什么叫空灵、深邃、虚淡、气韵、余韵、和谐、境意?这些在音乐乐理上都是解释不通的废话,完全是空洞的装饰词。真正不同点如下。

一、唱名与音阶体系不同。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中国古代音乐属于五声音阶体系,宫do、商re、角mi、徽sol、羽la,相当于简谱1、2、3、5、6,少去了半音递升的“4”和“7”。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唱名不同,音域范围也不同。西方音乐属于七声音阶体系,大调与小调都属于七声音阶,大调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小调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

中国音乐音阶不多,又无半音和大小调区分,简单易学、易记、易唱、易拉。二胡只要二根弦就够拉了,京胡演奏只有“西皮、二黄”二种调门,“西皮”空弦定音为“6~3”(低音la~mi)弦,“二黄”空弦定音为“5~2”(低音gol~re)弦。反反复复就在这二种声调之间转换着,能不枯燥无味吗?

二、中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是否有多声部音乐的产生,也包括对复调音乐、和弦、和声与配器技巧的应用。工具的发明差异造成了中西乐器的不同,所以中国乐器结构简单粗糙,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又多以“丝、竹、木”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发音特征;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种类多样而复杂,机构精良而繁细,都能演奏和声、和弦,如钢琴、小提琴等。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又多以金属为材,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而震撼。在配器与乐队组合上阵容齐全,西方音乐多采用大型的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等多声部的形式;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多采用独奏或几样单一乐器相搭配的小型合奏形式。

三、由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记谱方法一直落后,导致基本的乐理知识贫瘠,抑制其向纵深度探索,根本不懂得现代音乐的规则,那里还有什么深邃可言?思维不同在于,中国汉族传统音乐,主要扎根于文人贵族修身养性、吟诗作歌的土壤中,犹如老和尚念经一样的“雅境”,听起来缓慢单调而沉闷。所以没有复杂的多形式的表演类型,民间只有戏剧说唱之类的。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压抑的汉民族,很少有载歌载舞的奔放情感,连一个音乐家的大名也没有留传下来,让民族为他骄傲。

2018.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器系列】二、编钟
五分钟知道什么是大调和小调
十分钟教你搞懂24个大小调,学音乐必存!
音乐基本常识100条
学音乐从0到1,掌握5种常用音阶
借助力学概念学一点音乐知识:调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