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层就在民心中(转发) - 组工人事 - 红网论坛

基层就在民心中(转发)

如今,全国不少地方和行业纷纷开展了干部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一时间,下基层“接地气”成为热门话题。笔者认为:下基层是为了入民心,入民心才能更好地下基层。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拥有人民公仆的赤诚之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生处处是基层,时时留心有民声。
  干部下基层的目的就是倾听民意、深入民心,在彼此的心灵交融中,感受百姓的冷暖和群众的创造,在凝心聚力中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那么基层在哪里?毋庸置疑,基层在火热的生产一线,在贫困落后地区,在矛盾和问题多的地方。同时,基层也是相对的,干部的身份并非固定的。对于为官者而言,放下架子是百姓,融入社会听民声。只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胸怀亲民爱民之情,所到之处皆基层,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菜市场里还是在路边的闲谈中,都有民声入耳来。即便是在办公室里批文读报,也能从中发现问题,感受民心。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换位思考心相通,人生处处有民心。历代先贤名臣,身处高位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眠于官衙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就是回到家中侍候长辈、关爱孩子,也会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了如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人生何处不基层?
  当然,干部的公仆情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洗礼与锤炼,其中到艰苦而复杂的基层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增强本领,是干部培育宗旨意识和公仆精神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当前有两种现象叫人忧虑。一是少数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成长起来的“三门”干部,由于缺乏与群众同甘共苦、命运相连的实践,一时难以和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的学历高、知识多,内心瞧不起普通群众,下基层总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心沉不下、根扎不住,无法走进群众的心里。二是有的领导干部,为官之前还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可一旦升官,就觉得高人一筹,处处要显示出与“众”不同,仿佛越“特殊化”就越有“分量”。这样的干部下基层,多是作秀之举,令百姓敬而远之。
  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咱老百姓。干部真情有多重,群众心里最有数。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考虑到当地贫苦百姓仍有穿草鞋的,便脚著草鞋下基层,田间地头听民声,百姓冷暖系心间,所到之处情意浓,“草鞋书记”是群众对他的最高褒奖。所以我们说,干部下基层,要带着甘当群众小学生的求教之心、甘为人民孺子牛的赤诚之心,使下基层成为锤炼党性、洗礼灵魂、汲取力量、凝聚民心的过程,让党心民心永远相依相融,铸就不可战胜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民领导是如何炼成的?
下基层要做到“三要三忌”
下基层莫“吓”基层
群众路线话语征集展示之二(原创)
领导干部下基层须掌握“望、闻、问、切”四法
干部当用好基层“四大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