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刘渡舟学用经方‖大柴胡汤(1)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103条,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仲景原条文谓:“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本方证还见于《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刘渡舟先生认为:少阳主枢,为半表半里,其外邻于太阳,内近于阳明。因此,如在外,太阳少阳并病,就有柴胡桂枝汤;如在内,少阳阳明并病,就有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证是少阳病未解,又出现了阳明胃气凝结之胃实证。

大柴胡汤证往往由小柴胡汤证进一步发展而成,如临床上看到胸胁苦满,或者胃脘疼痛,气郁结到一定程度就化热,不但是肝胆气郁,而且胃气也凝结了,化热化燥,只要舌苔一见黄,就得用大柴胡汤。如果舌苔还是白的,就还可以用小柴胡汤。临证要把舌苔看清楚,是白还是黄。另外,一到大柴胡汤证,病人就有一些难以忍受的感觉,所以仲景加一个“急”字,“心下急,郁郁微烦”。其痛也好,闷也好,胀也好,都比较重,不堪忍受,这时就得用大柴胡汤。(《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少阳经行人体的侧面,少阳病多靠一边,靠侧面。因此临床上,凡气火交郁的实证疼痛,如胸、脘、腹疼痛,而偏于边侧者,则用大柴胡汤。如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胁下痛者;热性下利,泻下红白黏液,里急后重,下腹偏侧痛;急性阑尾炎,下腹一侧痛;胃溃疡出血,大便黑,或者吐咖啡色物,心烦口苦,胃脘偏一边痛等,均可用大柴胡汤。(《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刘渡舟先生强调:“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其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凡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均可用大柴胡汤治疗。(《经方临证指南》)此根据跟师临床学习的记录,整理先生用大柴胡汤的有关医案如下。
1.用于治疗胆囊炎
宋某某,男,53岁。1999年6月3日初诊。胆囊炎,右上腹疼痛则不能忍耐,在床上打滚,痛从胆区向胸部放射。刘渡舟先生问:“大便干不干?”患者答:“大便偏干”;先生问:“心烦不烦?”患者答:“烦”。舌红,苔白厚腻滑,脉沉弦滑。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5g、枳实12g、白芍15g、生姜12g、苍术12g、厚朴14g、陈皮14g、大金钱草12g、虎杖20g、海金沙10g(布包)、郁金10g、茵陈15g、栀子10g。7剂。1999年6月10日二诊。疼痛减轻,可以忍受,不再打滚了,大便泻了2次。现每天1次大便,尿黄。舌正红,苔白腻,脉弦数。用大柴胡汤合平胃散加草果。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5g、生姜12g、苍术12g、厚朴14g、陈皮12g、青皮12g、草果4g、片姜黄12g、橘叶10g。7剂。1999年6月24日三诊。胆区胁腹疼痛已止,唯左胸有一点疼,大便偏稀,时口苦、恶心。舌正红,苔腻。用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2g、半夏16g、生姜10g、苍术10g、陈皮10g、青皮10g、大金钱草30g、川楝子10g、元胡10g、香附10g、川芎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根据右上腹剧痛,大便偏干,心烦,脉弦滑,辨为大柴胡汤证;苔白厚腻,为平胃散证。用两法合方。另加金钱草、虎杖、海金沙、郁金、茵陈、栀子清泄肝胆湿热。二诊见效,继续用前法,已泻大便2次,减大黄量为4g;苔仍腻,加草果。另加青皮、片姜黄、橘叶行气止痛。三诊口苦,柴胡汤证仍在,但大便已偏稀,腹已无急痛,大柴胡汤证已去,不得再用大柴胡汤,转方改用小柴胡汤。前诊苔腻,故去参、草、枣之甘补;胸痛,合金铃子散止痛;另仿越鞠丸法加香附、川芎疏肝胆之郁,行气活血。

特别提示:之一,一诊刘渡舟先生根据《伤寒论》第103条方证,在初步判断为大柴胡汤证后,进一步问“大便”“心烦”,以确定此方证的诊断。之二,二诊加草果的手法,是根据《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疟疾治法所载草果柴平汤而运用的。刘渡舟先生根据《医宗金鉴》此法,自拟草果小柴平胃汤。又据该书所载:“便硬者,宜大柴胡汤加芒硝、草果、厚朴、槟榔下之”的用法,自拟草果大柴平胃汤,用于治疗大柴胡汤与平胃散合并证而湿郁更重有草果证者。之三,在二诊时刘渡舟先生对我们讲:《伤寒》辨六经,《金匮》辨五脏,《中藏经》用脏腑五脏辨证结合六气。古中医无细菌学,讲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要与五脏对号。如宋先生这病,是胆肝有病,而舌苔特别白腻,是六气之湿热阻塞而痛,故用大柴胡汤合平胃散,服完痛减了。你们看重要不重要。

2.用于治疗胆石症
高某某,女,62岁。1999年4月21日初诊。胆结石,胆内结石较多,右胁下肝区窜痛,恶心欲吐,心烦,心情不舒,大便不畅。舌紫黯,苔白腻,脉弦滑。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6g、生姜12g、大枣7枚、大金钱草20g、虎杖15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右胁下痛、恶心欲吐、心烦、大便不畅,辨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另加金钱草、虎杖利胆。

3.用于治疗胃痛
李某某,女,60岁。1999年7月29日。胃痛,嘈杂,恶心,口苦,打嗝,大便干。舌老红,苔白。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5g、生姜12g、大枣7枚。7剂。
辨证用方思路:口苦,恶心,胃痛而大便干,是典型的大柴胡汤证,用此方。

金某,女,26岁。1998年10月21日初诊。胃病胃痛,心烦,头痛,消化不好,纳食不香,大便干。舌红,苔厚腻黄白相间。用清胃理脾汤。处方: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4g、炙甘草3g、生姜10g、黄连10g、黄芩10g、大黄4g。7剂。......1999年8月25日。服上方后胃痛消失,饮食增进。最近胃痛又作,大便干,胃脘痛,泛酸。舌红,苔白腻,脉弦。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6g、生姜12g、枳实10g、白芍15g、大黄4(后下)、大枣7枚、丹参15g、香附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苔厚腻、心烦、大便干,辨为清胃理脾汤证,用此方。近一年后,胃痛复作,证见大便干、泛酸(木乘土),据此辨为大柴胡汤证,用原方。另合陈念祖《时方歌括》丹参饮,加丹参,用香附代替檀香、砂仁以止胃痛。
特别提示:清胃理脾汤、丹参饮是刘渡舟先生特别喜欢用的时方,此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经方”。

张某,男,38岁。1999年8月26日。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胃胀气,打嗝,大便干,口苦。舌红,苔白,脉弦。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7枚、川楝子10g、元胡10g ,7剂。
辨证用方思路:口苦,大便干,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法。胃痛甚,合金铃子散止痛。

照那某某,女,25岁。1999年12月1日初诊。胃痛,右胁胀痛,恶心,呕吐,口干,大便干,烦躁,手心热。舌红绛,苔薄白,脉沉弦滑。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5g、生姜12g、大枣7枚。7剂。1999年12月8日二诊。胃痛、胁胀痛、恶心减轻,未再呕吐,大便已通,体重下降5-6斤,体疲倦,胸中有空虚感,心烦。舌红,苔薄黄。用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6g、党参8g、炙甘草8g、生姜10g、大枣7枚、栀子10g、豆豉8g、竹茹3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恶心、呕吐、胁痛、大便干、烦躁,辨为大柴胡汤证,用原方。二诊大便已通,体倦、胸中自觉空虚,不得再用大柴胡汤。恶心、胃痛、胁胀痛虽减而仍作,心烦,为小柴胡汤证;心烦持续而明显,为栀子豉汤证。用两法合方,另仿橘皮竹茹汤法加竹茹以治恶心。

刘某某,女,30岁。1998年12月16日初诊。胃脘痞,时痛,晨起口苦,口不渴,恶心,大便干,数日1次。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7枚、川楝子10g、延胡索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口苦、大便干、恶心,辨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胃痛明显,合金铃子散。

郑某,女,24岁。1999年9月29日初诊。胃脘不舒而痛,吞酸,嗳气,大便干,3~4天1次。舌红,苔薄白。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0g、生姜12g、大枣7枚。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胃脘痛、嗳气、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用原方。
4.用于治疗胃脘痞堵
崔某某,女,32岁。1999年5月26日初诊。幽门螺旋菌感染,胃堵,纳呆,大便干,心烦。舌淡红,苔白腻。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7枚、焦三仙30g。7剂。1999年6月23日二诊。服药大便通畅,心烦减轻,食纳稍增。舌红,苔薄白。用开胃进食汤。处方:丁香3g、木香4g、藿香6g、莲子10g、厚朴12g、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10g、陈皮10g、半夏12g、砂仁6g、麦芽10g、神曲10g。7剂。
辩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心烦、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胃堵、纳呆,加焦三仙。二诊从食纳少增而仍纳差考虑,用开胃进食汤健胃助消化。
特别提示:开胃进食汤是刘渡舟先生常用时方之一,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

5.合越鞠丸治疗呃逆
陈某某,女,43岁。1999年8月18日。呃逆,胃胀,胃不消化,腹胀,心烦,大便干。肾囊肿,腰背胀。舌红,苔白,脉沉。用大柴胡合越鞠丸。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3g、枳实10g、白芍16g、生姜10、大枣7枚、川芎10g、苍术10g、香附10g、栀子10g、神曲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心烦,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根据呃逆、胃胀,辨为越鞠丸证。用两方合法。

6.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嗳气
于某某,男,45岁。2000年1月19日初诊。慢性胃炎,胃脘胀,嗳气,呃逆,大便干,日1次。用大柴胡汤合旋覆代赭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0g、生姜14g、大枣7枚、旋覆花10g(布包)、代赭石15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大便干、呃逆,辨为大柴胡汤证;呃逆、嗳气甚,为旋覆代赭汤证。用两法合方。证以大柴胡汤证为主,故虽合旋覆代赭汤而不用人参、炙甘草。

7.用于治疗腹痛
张某某,女,25岁。1999年5月19日初诊。腹痛,头晕,恶心,大便干,素有贫血。舌红,苔白。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6g、生姜10g、大枣7枚。7剂。
辨证用方思路:腹痛,头眩晕、恶心,而大便干,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

(未完待续)

END    
茯苓先生
走走停停,记录医路上遇到的人和事。
6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治疗失眠5——柴胡剂
舌歪多年,两剂获愈:这个方子真神奇!
经方一剂治疗肠梗阻,取得满意效果
《临证方药量效求真》学习笔记:大柴胡汤 ...
柴胡系方剂(1)大柴胡汤
经方40:柴胡桂枝汤|感冒、胃痛溃疡、小儿癫痫、肠炎、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