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茯苓:风靡欧洲的中国根

赵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已在喜马拉雅开讲

更多有趣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 收听

蔓草类·土茯苓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历史上治疗梅毒的功臣——土茯苓。

土茯苓药材 | 陈虎彪摄

我们讲过了茯苓,有朋友问茯苓和土茯苓是不是一回事。从亲缘关系看,二者没有关系,一个是菌类植物,一个是种子植物。

茯苓 | 陈虎彪摄

它们仅有的共同点就是都生长在地下,名字当中都有茯苓二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了土茯苓的一个别名,叫山猪粪。同时还引用了古代本草的话:“茯苓、猪苓皆象形也”。也就是说茯苓、猪苓、土茯苓这一类药,都因形状疙里疙瘩、外表看上去粗粗剌剌,颜值都不是很高,而得名。把它们掰开来,里面又都是以白色为主。

历史与疗效

土茯苓始载于汉代末期的《名医别录》,最初的名字叫“禹余粮”,意思就是大禹留下的粮食。不过这里讲的“禹余粮”和我们现在的矿物药禹余粮,也就是氢氧化物褐铁矿,它们可不是同一种东西。

《名医别录》| 陶弘景著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解释药名时说:“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根作块有节,似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大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还把它列为中品。

明代之前的本草著作中,有关土茯苓的记载很少,说明土茯苓在明代之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明代中后期,土茯苓的药用价值开始被医家所重视,名声也越来越大。

土茯苓成名于《本草纲目》,在书中第一次以“土茯苓”的名字收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土茯苓用于治疗杨梅疮。

土茯苓 | 摘自《本草纲目》

杨梅疮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梅毒,是一种严重的性病。感染梅毒后,患者皮肤会生疮,而疮的外形就像杨梅,所以它又叫杨梅大疮。

李时珍在土茯苓的发明项下写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也就是岭南地区,传及四方......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藓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者加人参七分,血虚者加当归七分。”李时珍还说:“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患者服了这个药,顶多一个多月,就算严重也能治好。

为什么土茯苓以前用得少,直到《本草纲目》才引起重视呢?因为梅毒是明代以后从国外流入中国的传染病。当时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有许多外国人出入,梅毒这种性病便由此入侵了中国。

正因如此,梅毒一开始在民间,被称作是“广疮”、“广东疮”。患上此病后,不但皮肤溃烂,状似杨梅,而且病死率特别高,“梅毒”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梅毒一无所知,一旦感染上以后,就如同被判了死刑,只有等死。更有传说清朝的同治皇帝就是染上梅毒而身亡的。

梅毒很难治,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从15世纪开始,人们普遍利用毒性很强的汞制剂,比如轻粉,来治疗梅毒。大家都知道,汞就是水银,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金属元素,中毒后会导致肢体痉挛。说是以毒攻毒,但当时被汞毒死的人比患梅毒而病死的人还多。为了对付这个“绝症”,人们也出现了许多奇葩的治疗方法,但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后来土茯苓的登场,才把这个病克制住了。土茯苓不仅能治疗梅毒,还可以解水银制剂的毒性,效果非常好。因为当时梅毒在全球传播,各个国家都没有很好的药物来治疗,而土茯苓汤治疗梅毒简便有效,这味药由船员带到世界各地。土茯苓经印度辗转至欧洲,称为“China Root”,大受欢迎。

1563年由葡萄牙籍医师奥尔塔编写的一本《印度香药谈》中就有记载:“用中国根 (Raiz da China) 来治疗梅毒。”

土茯苓树根 | 摘自1656年出版的《Flora Sinensis(中国植物志)》

除了用作治疗梅毒,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解剖学家维萨里(Andreas van Wesel)用土茯苓治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痛风。同时他还留下了记录:“人们对土茯苓的这种传奇药物赞不绝口,有几位西班牙贵族都向皇帝推荐。在治疗所有的疾病上,没有任何药物能同土茯苓相比。”“CHINA ROOT”中国神草因而誉满欧洲。

早期运送到欧洲、印度的土茯苓数量有限,价格奇高。我们平时说,香料贵、香料贵,那时候的土茯苓价格是香料的几十倍。

商人们曾尝试将土茯苓移植到西班牙,但都没能成功,一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土茯苓还是要从中国进口的。

英国商人就按捺不住了,他们想赚中国土茯苓的钱,但是货源来自中国,不好控制。后他们在中美洲发现了一种土茯苓的近缘种——墨西哥菝葜(Smilax regelii),作为土茯苓的替代使用,并且配合市场的营销,硬是把原来的替代品墨西哥菝葜变成了老百姓认可的真品。

中国土茯苓的市场慢慢萎缩,这种来自牙买加岛的墨西哥菝葜开始成为了主流的抗梅毒药。以后又出现了青霉素这个特效药,这样土茯苓就慢慢淡出了舞台。

虽说土茯苓退出了治疗梅毒的攻坚战,但它又华丽转身,在现代生活的防病治病中,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

土茯苓能清热、除湿、解毒,尤其对一些无名的毒疮、红肿痛痒有独特的疗效,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口疮、头痛、胃溃疡等。

品种鉴别

据《中国药典》记载,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在夏天或秋天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着新鲜时,切成薄片,干燥使用。

土茯苓原植物光叶菝葜 | 陈虎彪摄

市场上土茯苓的混淆品还真不少,常见的有同科菝葜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还有薯蓣科得绵萆薢和粉萆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解项下详细的描述了土茯苓原植物和药材的特征。菝葜有一个别名叫金刚藤。有一句民间谚语:“有刺金刚藤,无刺土茯苓。”土茯苓的鉴定特征就是藤上没有刺,叶是卵圆形的,偏长,常伴有两条纤细的卷须,好像龙须一样。

土茯苓原植物光叶菝葜 | 冼建春摄

另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土茯苓有红、白二种。光叶菝葜,也就是正品土茯苓,断面应当是淡红色的。

目前市场上的土茯苓的混淆品中,又出现了一种白土茯苓,并不是断面白色的土茯苓。白土茯苓是肖菝葜属肖菝葜等植物的根茎,又叫白土苓,同样有清热除湿的功效。有些省区已经把它列入了地方标准,但不是《中国药典》土茯苓的正品。

采收加工

影响中药的品质的因素很多,除了品种、产地,与采收加工的方法也有密切的联系。

土茯苓是多年生植物,目前来源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一般在广东和中国香港的菜市场都可见到有鲜品售卖,但是要想在山中把它挖出来可不容易。

香港早市上售卖的土茯苓 | 赵中振摄

过去这些年,我在野外也采了不少药。在我遇到的难挖的中药中,土茯苓算一个。土茯苓的藤,表面上看着并不粗大,但地下的根茎可是大得很,也坚韧得很,不带个铁锹或镐根本挖不出来。

尽管《中国药典》规定夏、秋两季采挖,但事实上不同文献记载中采收季节并不相同。比如,《本草纲目》记载“春夏采根,削皮焙干”;现代的《中华本草》则认为全年都可采收。从实际情况来看,新鲜的土茯苓四季都有出售,特别是在南方,四季都可采挖。

食疗

正因为土茯苓有很好的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比如湿疹就有很好的疗效,而且降尿酸的效果很好,所以土茯苓在岭南地区,还是常用的煲汤材料。

煲汤所用的土茯苓往往是新鲜的,而且是去皮的,在菜市场可以买到它。

我介绍一个简单的食疗方,就是粉葛土茯苓赤小豆汤。

其中粉葛、赤小豆和扁豆都有利水祛湿的功效,配上土茯苓,再加一些猪瘦肉或者猪排骨、少许大枣,一起煲汤,很适合春夏之际喝,不但可以清热袪湿,还可预防湿疹。

不过有研究显示,土茯苓的有效成分和重金属都富集在表皮部分,因此建议大家,作药用时,因为疗程短,可以不去皮,但不建议长期服用。作食品用时,为了避免重金属积蓄,最好选用去皮的原料。

小结

龟苓膏是岭南地区,广东、广西一带传统的药用食品,街上的凉茶铺,多有售卖,吃起来就好似果冻一般,也有不少的知名品牌。

龟苓膏 | 吴孟华摄

龟苓膏能滋阴润燥,清热解毒,袪湿降火,很受大众的欢迎。龟苓膏中的“苓”指的就是土茯苓,可不是茯苓。龟苓膏中的“龟”,指的是中药的龟板。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梁同学听课笔记

梁鹂提供

编辑 | 丁一明 郭永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茯苓,因善治梅毒而被知悉的本草
来自于大禹治水的奇异草药
土茯苓
土茯苓(中药材植物名:光菝葜)(植物科目:菝葜科)
《本草纲目》故事:土茯苓善治杨梅疮
土茯苓[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