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先生认为「专情不符合现实」,那么张无忌最后是否有幸会有齐人之福甚至多人之福?

《倚天屠龙记》三联版与世纪新修版的改动与后记在很多读者中颇具争议,引起轰动,让本就引人关注的张无忌的感情状况再起波澜,那么作者改动的本意真的是如标题所言吗?

            
            

(一)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金庸先生专情不符合现实的体现解释以及修改后后记中暗示感情未定,充满偶然因素的记载。

从金书撰写的脉络来看,我认为倚天是金庸先生认为专情不符合现实的初步彰显。而《倚天屠龙记》的主角张无忌,性格复杂多情最适合。这一主题其实不仅仅体现在在《倚天屠龙记》,当然也不是金庸第一次塑造这样的主角,金庸本人也承认自己最像张无忌这类性格,可见他创作有一定真实人物背景。从创作时间来看,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就有面对霍青桐姐妹的犹豫,早有雏形;紧跟其后的《碧血剑》也有袁承志虽然对青青已先入为主产生感情,获知阿九的痴情苦恋后心动一时的纠缠。到了后来的创作成熟时期,按照金庸创作时间刻画的主角来说,《射雕英雄传》的郭靖木纳但正直不阿,侠义为国绝不偏私;《天龙八部》的乔峰更是豪气冲天,舍生为国;但到了《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未免审美疲劳,增加现实性,塑造了一个性格上虽然于大义绝不含糊,小事上未免优柔寡断的复杂性格;以这部作品为契机,之后的主角性格感情开始变得复杂多变,随后的令狐冲为救任盈盈率领群雄上少林时仍旧念念不忘岳灵珊的去向;到了《鹿鼎记》的韦小宝则真正实现了一夫多妻的幻想。这些主旨内容确实彰显了金庸“专情不符合现实的主题,也很能体现他写作时对感情看法的变化。

从改动的初衷来讲,金庸认为,武功可以夸张,性格一定要真实。这是他修订旧作的第一守则。新修丛书的副主编也说,修改后的结局更贴近男主角张无忌的个性,而新修版张无忌的性格的确更加真实,感情世界也拥有更丰富的选择,又明讲张无忌最爱谁自己都不知道甚至未来也充满偶然因素,更加符合我们现代人的真实与幻想,也进一步印证上文所述专情不符合现实的观点,似乎按照张无忌的性格真的会有一男四女的结局。

但是明报版、三联版与新修版三个版本的《倚天屠龙记》笔者均读过数次,一家观点,可以有两层解释 其一,就是作者这里专情不符合现实所体现的“多情”并不是简单的通俗意义上认为的多情滥情,而是人物更加复杂真实后的体现,这种体现表现在故事、道义、感情等很多方面,不单单在感爱情上。修改的初衷就是尽量构造人物与情节的复杂与矛盾心理,体现人物性格感情的复杂性以达到真实性。作者新修版序言所说:“小说作者最大的企求,莫过于创造一些人物,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最明显的如《神雕侠侣》的小龙女,不再是初版那个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变成了一个有明显情绪变化的普通人,甚至会撒娇调笑。人物的塑造都是复杂的更何况是有时不能控制的人的感情呢?而作者表达的方面有很多,只是读者往往会首先联想到感情上。不仅仅在本书,《碧血剑》里袁承志爱上阿九后,仍必须信守照顾青青的承诺,情义之间举棋不定。最后他选青青,既凸显武侠强调的“义”字,更反映真实人生中的复杂;《射雕英雄传》里新版也设定了黄药师、梅超风之间有暧昧师生情,金庸还说这是迄今最满意的改动。他认为这种介于师生与男女之间,隔了辈分年龄背景礼教等比常人更多的障碍,有着“似有还无、模模糊糊”的情愫,在道德礼仪人性感情等都有更加复杂的阐释,但最能贴近复杂真实的人生;其从这一点来看张无忌赵敏二人的设定也是如此,二人身份、地位与背景甚至许多事情观点上都有对立,并没有发生变化;作者这里其实还是基于复杂真实的人性刻画,并非是提倡多情滥情,比如对《鹿鼎记》七女共事一夫的结局,金庸就觉得不符合人性,认为“不够爱”,最终七女会只逃开,是由于当时他专注于历史研究,大的框架改变不了,改来改去没完没了才作罢。可见最终实现幻想的作品也并不完全符合作者思想,更多是一种新的创作题材的尝试。金庸在序言也提过,希望通过武侠小说传达给读者主旨:“爱护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的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提及复杂的各个方面,也明确有纯真爱情的肯定。金庸所说的“专情不符合现实”是说人物感情的真实性与复杂性而不是推崇滥情。小说中多次传达专一的主题,譬如原书中殷离所讲一生一世只对你一人好,再不会去想念旁人,这叫做'从一而终;一个人要是三心两意,便天也不容。你要说我不过是自己单相思,是不是?单相思便怎样?我既爱上了他,便不许他心中另有别的女子。他负心薄幸,叫他尝尝我这千蛛万毒手的滋味。;殷野王风流花心导致家庭分裂,父女反目;还有金庸自己承认最喜欢的小昭,知道阳顶天夫妇尸死因首首先就批评:我说都是阳夫人不好我说都是阳夫人不好。她若是心中一直有着成昆这个人,原不该嫁阳教主,既已嫁了阳教主,便不该再和成昆私会。直指滥情的惨剧,历历在目。而且全书之祸的根源在于阳夫人对丈夫与圆真不专情,又哪里会提倡滥情花心,要成就张无忌齐人之福甚至多人之福?

其二,《倚天屠龙记》上虽然彰显金庸认为的“多情”,但更多凸显张无忌的博爱宽恕而不是多情,而他多情更多也是出于博爱宽容。正如后记所说“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根本忘了)别人的缺点;人人都是好人”,即只要别人对他好,他都铭记并忽略别人的错,造成他无原则泛滥的错觉。博爱宽容才是本质且范围广泛,不仅仅体现在感情上的多情。简单举证,最明显的就是成昆为了个人感情不惜利用谢逊煽动整个江湖的仇杀以覆灭明教甚至到最后的屠狮大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个人私愿,而更多是为了削弱覆灭各大派,称雄武林,实可说是最卑鄙阴险自私的小人。反观张无忌,童年凄惨,父母被各大门派逼死,自己日夜深受玄冥神掌的侵害,西送杨不悔途中有险被歹人活吃与何太冲夫妇毒杀,最后初恋朱九真又被算计。这些遭遇实在不能不说是尝尽人间冷暖,换做一般人只会有两种情况:要么畏缩懦弱,苟活一生;要么走向偏激,报复社会。而张无忌呢?他与成昆恰恰相反,以博爱宽容善待每个人,在出山后对意图不轨的朱长龄礼敬有加,甚至坦诚自己练功经过并要助他修炼九阳神功,遭受暗算而摔断双腿;朱九真指使恶犬咬地他臂膀上伤痕累累,却说这些伤早好了,我早已不痛了,幸好性命还活着,也不必再恨她了;殷离要杀死朱九真为张无忌出气,他并没有开心反而淡淡地道:害过我的人很多,要一个个都去杀了出气,也杀不尽这许多。何况,有些人存心害我,其实他们也是挺可怜的;知晓殷离因为修炼千蛛万毒手而容颜受损,知晓她在乎容貌却决计不愿意散去功力,想要找出使她功夫不散而又治疗脸上毒肿的办法;为拯救灭绝剑下锐金旗教众,被打得吐血也甘愿受下三掌;听说韦一笑吸人血须得火蟾蜍非亲非故就去帮忙,治好韦一笑的病,以免更多人为他所杀;灵蛇岛练就圣火令神功后击败波斯三使后处处手下留情,使得三使自己都自惭形秽;对谢逊周芷若杀死无辜蒙古船员而忍不住要落泪甚至听闻周芷若说要杀参客灭口时首次对其严词呵斥;朱元璋借赵敏的身份对他逼问施压时,一向不善于言辞争执的张无忌却能依 “驱鞑子”与“杀鞑子”的明确界定服众,纯粹是出自对明尊教义与博爱宽容的共鸣;少林上屠狮大会看到峨眉派的倒行逆施没有归结为周芷若的偏激反而统统归结为自己毁约所致,即使静迦一再羞辱也容忍包涵;想到周芷若刺自己的一剑时由“被她刺”在新修版改为“让她刺”,有被动化为主动的微妙变化更迎合后记里作者说张无忌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根本忘了)别人的缺点;更难得的是,在光明顶与万安寺听到看到成昆与玄冥二老这些夙怨甚深的仇敌的遭遇也有所不忍甚至出手相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他博爱宽容之甚!因此,上面所言的“专情”与“多情”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简单的感情的单一与否,而是体现更为广义复杂现实的人性。

综上可见,修改后的张无忌更多体现在心胸宽广,博爱而原谅他人过错上,而不是滥情;人物塑造则更加真实与复杂,多出了很多心理活动,甚至表现有柔化忸怩的姿态。作者塑造人物的复杂真实才是重点,把握了这一点,《倚天屠龙记》开放性的结局新设定就不难理解了。金庸三联新修版的些许改动以及书尾后记添加的近千字,重点在于重新勾勒更加复杂现实化的张无忌,甚至四女的形象也较之前得以舒展。没有定论但是附加了很多暗示,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不再是理想状态的纯粹欢喜与忧愁,更加能体现人物事件的复杂现实性。忌敏二人在一起的归宿并没有改变,因为文章对张无忌秉持的原则没有做颠覆性的修改,新修版的改动仍然局限在原来明报版框架下。金庸也并不是推崇多情花心的主题,仍然强调七侠的兄弟之情,谢逊张无忌的父子之情以及张无忌的感情追溯等。况且,后记中增加的多是作者对生活与感情新的感悟,正如他序言所说:“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安排结构之美。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的表达。”作者自己也承认每个人的剖析或带有主观色彩,比如他认为结局后张无忌与四女的种种偶然甚至自己也不知道张无忌爱谁。除了作者的主观判断,还应该关注文中的人物与故事。他后记里所言偶然性等因素于正文并未见到与之对应的许文字与段落,并不能看做是对正文解读的精准判断,也不能仅仅根据后记中寥寥数字,就相信结局的颠覆性改变。《倚天屠龙记》算是初步体现了金庸“专情不符合现实”的观点,但却是更多从张无忌性格复杂真实与博爱宽容出发,而“多情”表现的比较宏大广义,并不单单体现在感情上。把张无忌的复杂与博爱在感情上简单地归结为滥情,认定张无忌心猿意马,妄想多人之福更是错。窃以为新修版倚天改动恰恰相反,张无忌明明对赵敏更加专一而不是滥情,下面也会有详细分析。

(二)对张无忌性格处事及四女与他的感情的分析。

第一,很多人所诟病的是男主性格,简单一句张无忌的性格就是如何如何云云,才造成他对感情游移不定。

张无忌的性格岂能以一言以毕之呢?单单从他的经历来看,即使年少却经历了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曾经历的起伏,那么他的人物性格感情也就更复杂丰富。张无忌幼年出岛之前可谓生活在世外桃源,父母疼爱,加上义父更是双重怜爱,没有纷争。回归中土之后却陡然生变,父母双亡,下武当山之后更是接连遭遇不幸,最后又起死回生,武功名声鹊起甚至放眼武林未有跟他匹敌者。这种大起大落,切身感受丧失的痛苦与重新得到温暖的落差,导致他对亲情友情爱情异常珍惜,对一切弱小颇有仁爱之心。所以说他感情丰富,是多情之人,加之对信义的执着,对殷离数年的不忘念想、周芷若的婚约、小昭的体贴、赵敏的执着深情自然铭记于心不分轩轾,这样单就感情上的对待造就了他滥情的错觉。金庸也说他性格最复杂,修改又明言一定要真实,言道不识张郎是张郎,就更不能简单就性格判断他用情如何。再说他优柔寡断、软弱无主见,优柔寡断确实是事实,但是软弱倒还不至于,无主见倒是不少体现。博爱宽容之下自然对人对事会保留几分,仁慈而缺乏果断。但大事上还是很坚持立场,在光明顶的坚定保护侠义之道维护群雄的做法、作为明教教主后坚持抗元、化解与各大门派的恩怨,并且颇具识人之明:以杨逍主内政,冷谦管理教义,彻底改变江湖对明教的偏见甚至最后以武穆遗书的兵法领导群雄击退元兵,可说是前几任教主都不曾有的功绩。他自己也常称自己才干不足于胜任教主毋宁说以后称帝的重任,即使起义胜利最后也会主动退位让贤,说明他得清自己知进退,也不会让个人问题影响大局,这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所以仅仅个人性格与无主见又有何妨?

第二,说张无忌三心二意甚至滥情不确切。

1)还是先从比较有争议的金庸后记中的言语分析,“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多一些?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甚至于“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强调“充满了偶然因素”更令人臆想。首先,上面我提及过后记内容与正文的关系,不是说它与原文不符,只是有些地方更像是金庸个人的生活感悟。后记说赵周二人有政治才能不很可爱,但是文中重点并没有放在两人的政治作为,即使有也多是心愿,反而赵敏的狡黠可爱处处可见,周芷若后来的作为也多是个人私怨。再者,忌敏二人经历重重劫难,张无忌最后坦言铭心刻骨地相爱,到了后记作者又说张无忌爱谁他不知道甚至作者的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话。原因在于作者刻画人物,习惯定型后就根据人物故事来发展自己并不干预,比如《雪山飞狐》结尾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没有砍下去,金庸就坦言人物复杂自己也给不出答案;而作者改动的初衷就是增加人物的复杂性与现实性,感情状况变得复杂也理所当然。正如后记所说“这部书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其次,个人不太赞同把任何事情界定为“一切皆有可能”的言论,感情的事虽然复杂但是也绝没有到虚无缥缈的程度。就如作者“我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就可以把一切藕断丝连,把任何事情都悬疑化,颇有点不可知论的味道。正如作者修订时,三联版在人物的感情上改动是比较合理点到即止的,但新修版虽然更真实全面却有点用力过猛了,尤其结尾作者一再悬疑化人物的感情心理就有点画蛇添足过犹不及的嫌疑了(后面会举例分析)。所以,这段文字无论是内容观点还是与文章关系都有点牵强,说服力很值得商榷。但正如上面提及作者也会带有“主观剖析”,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敢评判对错,只是觉得偶然是有的,但任何事情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不能仅凭一个偶然就悬疑化一切。如果真是如此,那程英郭襄苦等杨过岂不是也有机会站在他身边?阿九苦恋袁承志若再遇岂不是也有可能再塑姻缘?若此杨过为何苦等小龙女十六年不变?张无忌为何惶惶不可一定要寻到赵敏甚至想死?明显低估了经历种种磨难的人物对恋人的真心。最后,原文博爱宽容与真实复杂的主旨没有发生变化,明报版的结局也不能忽略,况且作者两次大改动多是一些文字段落修补,主题不变,只因后记中寥寥数字,就直接作为判定张无忌滥情的证据缺乏说服力。

2张无忌虽然博爱多情但是重名节,有原则,绝非滥情。张无忌成年以后初恋朱九真,首先是出于正常男性对美好异性思慕,但识破其计谋后随即醒悟,以谢逊安全为大义;初遇周芷若不是虽然有惊喜但是也想到她当时被张三丰带走,急于从她口中获知太师父的状况,很能体现他孝悌为先;在获知殷离一直寻找的是自己后,即使宋青书出现并对周芷若有意示好,表现的也比较淡漠,更多想到的是殷离“岂知她竟会对自己这般念念不忘,不由得好生感激”;周芷若被峨眉众人责难时张无忌虽然也担心但一直不见的殷离无恙重现时,也有大喜之下不禁想与她相认,说明他重感情有感恩之心,不是随时意乱情迷滥情之人;他误闯妓院随即羞赧而出,对灭绝丁敏君等声称他为小淫贼大怒甚至听到丐帮几位长老说自己迷惑女子赵敏失身于己等更是气地浑身发颤;与周芷若订婚后,仍然知晓不可深宵久处以免瓜田李下之嫌,都说明他于名节看的还是极重的都说明他于名节看的还是极重的;宋青书加入丐帮时,张无忌的心理活动:“他为了一个女子(而这一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争议颇多的周芷若)而离弃师门、对父亲亏了孝道,似乎人品太差。”说明他很有清晰的是非判断标准;而且感情的事又怎能强求一个人始终清楚明白自己情之所钟?还是要更多经历去感受:遇到小昭、殷离、周芷若和赵敏后,虽都有情,但是自赵敏出现就渐渐成为张无忌的感情中心,此后的重点都是张无忌围绕赵敏而摇摆。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二人聊天谈起各自立场,赵敏叹息时张无忌几乎冲口欲出:“我听你的话便是”,而后暗暗悔恨自己不该,首次因赵敏也是四女中唯一一个在大义立场上迟疑,也是他对赵敏感情的首次明显彰显。而后更是直白地违背自原则为她找借口,为刀剑齐失殷离之死犹豫甚至怀疑敬重的义父,答应赵敏当场悔婚的要求,最后赵敏出走,张无忌惶恐自己条理清楚地分析出了自己只对赵敏“刻骨铭心的相爱”,如何说他滥情?多情不能等于滥情。张无忌出生时谢逊听到他长相与殷素素相似更多时,预言其饱受桃花之苦;童年时杨不悔曾问张无忌:“你喜欢甚么颜色的?”张无忌道:“要红色的,嗯,还要些白色的,越大越好”。而后书中面写道 “赵女灿若玫瑰,周女秀似芝兰”。正好对用红白两色,而且张无忌首先答道红色,后答道白色,也暗示了人物结局,说多情桃花之苦,但是分得清真爱。


 

第三,张无忌与赵敏的总体脉络,细节方面可能不能完全列举,不过下面每个部分分析比较时,很多细节不可避免会提及与赵敏的感情,大有重叠与补充;殷离、小昭与张无忌的感情纠葛并不太多(下一个部分会有详述,这里先不提),而后是对周芷若的分析。

一,张无忌的最爱与真爱是赵敏,毋庸置疑。

1)要对忌敏二人的感情的原因进行总的分析,就不得不对二人都进行详细解读,说明他们爱情产生发展的可能性,只列举一方未免言之不周。他们的爱情算是目前金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感动的一个:欣赏张无忌的博爱与宽容,感动赵敏的大气与执着。二人的感情可以说是是非值得称道的,二人身份、地位与背景甚至许多事情观点上都有对立,在作者其他的小说里屡见不鲜,但是拿顶多不过是一家与一家,一派与一派的正邪之对立,放大到民族不过是内部小问题,但是忌敏却是唯一一个涉及到民族对立方面的强大壁垒,这个难度的跨越比之其他任何一对都要惨烈悲壮的多了,在道德礼教人性感情等都有更加复杂的考验与阐释,也最能贴近复杂真实的人生。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也最终产生感情走到了一起,只能说一个肯去爱,一个敢去爱。

首先,有关二人的感情,很多人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如赵敏这样机智与美貌都臻于极致的奇女子会对张无忌这样缺乏果决的男子产生至死不渝的爱情呢?个人觉得可能类似郭靖黄蓉,如赵敏黄蓉这般聪明智慧无人可及的境界大抵是有些孤独的,在才智上去寻找只怕万中无一即使有也未见得在一起会开心反而可能更多的是不间断的争斗。厌倦了高低争斗,在唯一能够遵从本心的感情上不想掺杂太多,只是单纯的想要安全感与舒适感,从这个角度来讲,郭靖的憨厚正直、张无忌的博爱宽容是一种类似哲学大道的大智不需要机制谋略就能不自觉吸引甚至折服她们,这可能是她们爱情发源的原因。赵敏初次交锋张无忌有了肌肤接触,对感情开始懵懂暗生情愫,但这时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多次与他接触后,主要为他的博爱宽容所折服。二人酒馆相会,提及俞殷受伤旧事。张无忌感激赵敏赠药还答应她三件事,赵敏笑道:“你这人当真有三分傻气。俞岱岩和殷梨亭之伤,都是我部属下的手,你不怪我,反来谢我?”依她之聪明谋划固然无法理解张无忌的憨厚,取笑的同时却颇有点宠溺的意味,像极了殷素素常取笑张翠山滥好人软心肠书生的情形;赵敏追问若是杀掉周芷若他会作何表现,张无忌诉说自己种种凄惨的遭遇并道:“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开开心心地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爹妈死了,我伤心得很。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在一般人看,面对赵敏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试探,张无忌的回答真可说是十足的幼稚理想主义的空话,不知所谓,甚至会在心里自视甚高地讥讽他不解风情。但是这句话确实是十足出于张无忌的心里话,非常契合他博爱宽容的心胸,原文:“这一番话,他在心头已想了很久,可是没对杨逍说,没对张三丰说,也没对殷梨亭说,突然在这小酒家中对赵敏说了出来,这番言语一出口,自己也有些奇怪。” 他对能够找到让他说出这番心事的人倍感说出后的畅快,这种发自内心的诚恳比之违心的左右逢源的自以为高情商的回答不知道要真实多少倍,如果自作聪明虚与委蛇在赵敏这般聪明的人面前才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而赵敏也的确为他的诚恳所触动,二人的聊天更加活络亲切,是其他三女始终没有的。而后赵敏称赞他仁厚后言道换成自己必然报仇雪恨的想法,张无忌又道:“'你杀一个人,自己便多一分罪业。给你杀了的人,死后什么都不知道,倒也罢了,可是他的父母子女、兄弟妻子可有多伤心难受?你自己日后想起来,良心定会不安。我义父杀了不少人,我知道他嘴里虽不说,心中却非常懊悔。’ 赵敏不语,心中默默想着他的话。”可见此时,习惯了使用高超智慧取胜的赵敏进一步被张无忌罕有的的博爱宽厚所触动,这种不是在智慧上而是性情上的亮点更能让人叹服,使她渐渐向张无忌靠拢,而二人互补的性格处事有时相互渗透,也颇有意境。

而张无忌幼年经历凄惨,虽然保持了宽容博爱的心胸,但不再是桃园里天真朴实到的人了,造就了他两种保护自己的倾向。一方面因为屠龙刀、谢逊所在受尽阴谋欺骗,经历朱九真的情劫更是对母亲漂亮女子的预言有切肤之痛,所以在感情上最忌讳欺骗,除非是真情打动。 比如初遇殷离相处后,何太冲等人随即出现首先即疑心殷离要害他,心下泛冷排斥;向来与之亲近的小昭,发现她潜入明教的目的以及真实身份时,为自己被一直被一个小女孩蒙在鼓里当即大恼;而周芷若的更是弥天大谎,虽然他有悔婚的愧疚但二人之间俞行俞远,越到后面张无忌对她表现地越发复杂不自然;而赵敏出场初期的作为,张无忌没有感情,虽然有痛恨,但博爱如他没有计较顶多是敬而远之。但是灵蛇岛共患难情愫已生,刀剑不见首先不是在乎身外物,而是伤心自己被欺骗。之后重遇赵敏甘愿放弃荣华富贵,一再舍命相救,终于张无忌消除了对她的疑虑,用执着于真情给了他足够的安全归属感,真相大白之前就与她定情。另一方面张无忌幼年失怙,极为渴望注重感情,对四女的深情铭记于心,尤为赵敏所触动。虽然初期张无忌因赵敏初出场的诡谲多变对其有所保留,在刀剑大祸后也对她有过怀疑,但那时她对赵敏情愫已生,有所犹豫不忍。在重遇赵敏之后有对欺骗的敏感又有对赵敏感情的矛盾犹豫,在丐帮众人谈及赵敏对自己的袒护紧张甚至早已经倾心时:“张无忌在巨鼓中听得清楚,心也评怦乱跳,脑中只是自问:'是真的么?是真的么?’”显然是内心希望如此。而后二人经历重重磨难,均能以身相护,最终这段经得起磨练的感情转为刻骨铭心的相恋。但是最重要的是张无忌对感情处理不流于形式,如蛛儿死后谢逊让他与周芷若成亲时回以:“表妹待我情意深重,她自幼便心中以我为夫,我心中也已以她为妻,虽无婚姻之事,卻有夫妇之义。她尸骨未寒,我何忍即行另結新欢?”即使没有成亲也已经当她做妻子,对赵敏的感情也有逃避,但最后不会迂腐到以番邦敌国女子等教条舍弃对她的爱情,如朱元璋以赵敏身份借机施压时依然能不在乎名望与虚名答道:“驱赶蒙元,我志不变。以赵敏为妻,我志亦不变。”在注重名声礼教的古代可说是相当难得的,换成是有点迂腐的张翠山可能会要颇多费一番周折。原文:殷素素忽问:“倘若咱们是在陆地之上,没经过这一切危难,倘若我也是这般一心一意要嫁你,你也仍然要我么?”张翠山呆了呆,道:“我想咱们不会好得这么快,而且……定会有很多阻碍波折,咱们门派不同……”可见张翠山单就门派正邪之分就太过执着,要不是荒岛抛离现实的束缚,感念殷素素的深情决然不会那么快在一起,更不用说涉及民族的对立了。正如谢逊所说:“你心地仁厚,原该福泽无尽,但于是非善恶之际太过执着,难免厄难重重,你一切小心。无忌胸襟宽广,看来口后行事处世,比你圆通随和得多。五妹虽是女子,却不会吃人的亏。我所担心的,反倒是你。”可以说是很精准的概括,张无忌宽广博纳的心胸加上对感情的重视并不拘泥于礼仪教条,也是属于肯爱、敢爱、真心去爱甚至可以说有点反叛的意味,从这一点来讲,赵敏比之殷素素要幸运一点。

其次,二人的性格对的感情的影响来看,张无忌的性格宽容博爱甚至有点忸怩,赵敏却狡黠可爱,这两种矛盾点的性格却往往能够惠然天成的和谐共处甚至增进互补,二人相遇之后的斗口场景,每每读来都不禁让人破涕莞尔(列举的经典有以下但是不限于以下部分,若想获得完全的观感体验还是阅读原著更佳)。绿柳山庄地牢初次对峙时:“'赵敏笑道:'你瞧,有什么用?’张无忌气恼之极,说道:'也不羞!又哭又笑的,成什么样子?’赵敏道:'你自己才不羞!一个大男人家,却来欺侮弱女子?’张无忌道:'你是弱女子么?你诡计多端,比十个男子汉还要厉害。’赵敏笑道:'多承张大教主夸赞,小女子愧不敢当。’”;俞殷二人受伤后再遇:“张无忌道:'我要解药!你不给,我……我是不想活了,你也不用想活了。’赵敏脸上微微一红,轻声啐道:'呸!臭美么?你死你的,关我什么事,要我陪你一块儿死?’;共赴灵蛇岛途中:“赵敏将嘴唇凑到张无忌耳边,低声道:'你的周姑娘要糟啦!你叫我一声好姊姊,我便出头去给她解围;你不叫也由得你,我可要走啦。’张无忌无奈,只得在她耳边低声叫道:“好姊姊!”;去灵蛇的船上赵敏咬了张无忌一口后:“张无忌假装睡着,赵敏又叫了两声,他索性打起呼来。赵敏叹道: '早知如此,我索性涂上毒药,取了你的狗命,胜于给你不理不睬。’ 张无忌睁开眼来,道:'我怎地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你且说说。’赵敏笑道:'我若说得你服,你便如何?’张无忌道:'你惯会强辞夺理,我自然辩你不过。’赵敏笑道:'你还没听我说,心下早便虚了,早知我是对你一番好意。’”;回到中土再遇赵敏时舍不得杀她:“张无忌'你糊涂什么?我不愿你去见我义父。’赵敏微笑道:'张无忌,你这糊涂小子,你心里实在舍不得我,不肯让我去给谢大侠杀了,是也不是?’张无忌给她说中了心事,脸上一红,喝道:“你别啰唆!我让你多行不义必自毙。你最好离得我远远的,别叫我管不住自己,送了你性命。”;而后一再犹豫矛盾:张无忌道:'你是害死我表妹的凶手,我岂能和仇人同行?’:赵敏道'好,你独自去吧!’张无忌出了房门,忽又回身问道:'你在这里干吗?’赵敏道:'我在这儿等你义父回来,跟他说你救韩林儿去了。’张无忌道:'我义父嫉恶如仇,焉能饶你性命?’赵敏叹了口气,道:'那也是我命苦,有什么法子?’张无忌沉吟半刻,道:'你还是避一避的好,等我回来再说。’赵敏摇头道:'’我也没什么地方好避。张无忌道:'好吧!你跟我一起去救韩林儿,再一起回来对质。’赵敏笑道:'’这是你要我陪你去的,可不是我死缠着你,非跟你去不可。张无忌道:'你是我命中魔星,撞到了你,算是我倒霉。’”;二人赶路前换装:(赵敏)道:'你呆呆地瞧着我干吗?我这衣服好看么?’张无忌道:'颜如桃李,心似蛇蝎。’赵敏哈哈一笑,说道:'多谢张大教主给了我这八字考语。’”武当四侠念及张无忌年轻,可能被迷惑时:“赵敏凑嘴到他耳边,低声道:'我是奸人,此刻你已堕人我的术中,你知道么?’”误会解除后:“赵敏慢说道:'你四师伯叫你小心,别受我这妖女迷惑,宋青书是前车之鉴,是也不是?’张无忌脸上一红,神情尴尬,说道:'你怎知道?你有顺风耳么?’赵敏'哼’了一声道:'我说啊,宋大侠他们事后追想,定不怪宋青书枭獍之心,反而会怪周姊姊红颜祸水,毁了一位武当少侠。’张无忌心想说不定会得如此,口中却道:'宋师伯他们都是明理君子,怎能胡乱怪人?’赵敏冷笑道:'越是自以为是君子的,越会胡乱怪人。’顿了一顿,笑道:'快去救你的周姑娘吧,别要落在宋青书手里,你可糟糕了。’张无忌又是脸一红,忸怩道:'我为什么糟糕?’”。可见,张无忌的胸怀是很宽广的,不拘小节但稍显木讷,可以接受赵敏有些任性的调笑甚至乐在其中。而赵敏在被他博爱宽厚的同时也颇有气魄,且有不拘泥于惯常的狡黠可爱,二人言笑晏晏,常常使张无忌能真切感觉到自己因为性格、教育被束缚的另一面,也正是后来会有:“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反觉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到底是甚么原因却也说不上来。”的原因。他们这些相处的缩影可以看出,说张无忌对赵敏既无奈又不自觉被她吸引,用又爱又恨这个词来形容当真非常贴切。

此外,他们的浑然天成的相配,不仅仅表现在性格上的互动,更有行动共事时的心意相通。文末应对玄冥二老:“赵敏叫道:'不错,鹤先生,快将你这犯上作乱、好色贪淫的师兄擒住,我爹爹重重有赏。’张无忌心下暗笑:'这挑拨离间之计果然甚妙。’;赵叫道:'鹤先生,你封官的官诰,便在这儿。’说着从怀中取出一束纸片一扬,读道:'嗯,是大元护国扬威大将军,快加把劲啊。’” 虽然张无忌取胜只在几十招式之间,但要化掉二人的阴毒武功以免为祸武林却非易事。赵敏在旁察言观色,巧用离间之计,致使鹤笔翁、鹿杖客二人心智不一精神分散,给了张无忌制服的机会,一文一武配合地天衣无缝。

2)二人的感情脉络解读,概括来说是有苦有甜、苦中带甜。这中间可能要穿插用到两组词语:“心中一荡,心神激荡;意乱情迷,克制绮念”。但凡熟悉金书的读者(不熟悉的也应该明白这一词的意义)对“心神一荡”这类词语应该不会陌生,也应该知道这一词暗示着什么,纵观倚天全书也就出现过七次,除了第一次是张翠山对殷素素,其余六次都是张无忌对赵敏。初遇之时,赵敏的出现就非常惊艳,也立刻显露成为感情中心的迹象。随后绿柳山庄的地牢里:“这钢牢方圆不过数尺,两人最远也只能相距一步,他又忧急、又气恼,闻到她身上少女气息,加上怀中花香,不禁心神一荡”。而后,张无忌有了与其他三女都未曾有过肌肤之亲,点穴后碰触玉足:张无忌拿起罗袜,一手便握住她左足,刚才一心脱困,全无别念,这时一碰到她温腻柔软的足踝,心中不禁一荡。赵敏将脚一缩,羞得满面通红,幸好黑暗中张无忌也没瞧见,她一声不响地自行穿好鞋袜,在这一霎时之间,心中起了异样的感觉,似乎只想他再来摸一摸自己的脚。” 单单在这地牢里“一荡”就有两次,可见张无忌对赵敏的特殊感觉,而赵敏贵为郡主,才智、地位甚少有异性可以近距离接触更别说肌肤接触,这次意外的遭遇也吹动了一池春水,一种异样但是奇妙的情愫在二人之间开始萌芽。

大都酒馆聊天,二人以酒论友:“张无忌拿起酒杯,火锅的炭火光下见杯边留着淡淡的胭脂唇印,鼻中闻到一阵清幽的香气,也不知这香气是从杯上的唇印而来,还是从她身上而来,心中一荡,便把酒喝了”。第三次用到“一荡”这一次,继续了之前的萌动。谈及起义之事又有了争执时:“赵敏向他凝望良久,脸上的愤怒和惊诧慢慢消退,显得又是温柔,又是失望,终于又坐了下来,说道:'我早就知道了,不过要听你亲口说了,我才肯相信那是千真万确,当真无可挽回’”张无忌随后“几乎便欲冲口而出:'我听你的话便是’”,张无忌看到赵敏交心首次几乎打破原则,是其他三女所没有的,明显二人感情益发展露。此后的经历中,为张无忌的博爱宽厚吸引,赵敏渐渐主动向他靠拢,虽然他们二人中间阻隔甚多,但是赵敏靠自己的深情付出与大度智慧赢得了姻缘,没有因为现实的一切枷锁却步,这是她最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万安寺之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张无忌放走六大派也使赵敏的努力前功尽弃,但是赵敏毫不在意,只是轻描淡写的说留之无用,不如送个人情(这可真说得上是天大的人情,,这时她已经对张无忌生情,可说是情根深种,即使自己受损也不在乎,甚至祝贺他因此威望登顶,大气英气之范使人瞩目。

去灵蛇岛之前,赵敏颇为机敏的猜到金花婆婆觊觎屠龙刀的心思,周密安排船只人手去营救谢逊防止他被金花婆婆欺瞒,张无忌深受触动,胸口热血上涌。而后在船上谈及认知金花婆婆的过往时:“他将蛛儿要擒自己到灵蛇岛去做伴、自己在她手背上咬了一口的事略去了不说。为何省略此节,自己也不知是何缘故,或许觉得颇为不雅吧。”说明他在内心不自觉地不想因为此事让赵敏误解,已经潜意识地在乎赵敏的感受,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发现就是了。灵蛇岛上,赵敏获知知张无忌隐瞒与殷离的过往时,表现出占有性:赵敏抓着张无忌的手掌忽地一紧,双目凝视着他,眼光中露出又取笑、又怨怼的神色,意思似说:“'你骗得我好!原来这姑娘先识得你,你们中间还有过这许多纠葛过节。’张无忌脸上一红,想起蛛儿对自己的一番古怪情意,心中又甜蜜、又酸苦。突然之间,赵敏抓起张无忌的手来,提到口边,在他手背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张无忌手背登时鲜血迸流,体内九阳神功自然而然生出抵御之力,一弹之下,将赵敏的嘴角都震破了,也流出血来。但两人都忍住了不叫出声。”后来她的解释:“好吧!我跟你说,当时你咬了殷姑娘一口,她隔了这么久,仍念念不忘于你,我听她说话的口气啊,只怕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咬你一口,也要叫你一辈子也忘不了我。”张无忌听到这里,才明白她的深意,心中感动,却说不出话来。赵敏又道:“我瞧她手背上的伤痕,你这一口咬得很深。我想你咬得深,她也记得深。要是我也重重地咬你一口,却狠不了这个心;咬得轻了,只怕你将来忘了我。左思右想,只好先咬你一下,再涂'去腐消肌膏’,把那些牙齿印儿烂得深些。”可以说是将啮齿这一占有性的动作以深情的方式阐释地意味深长,丝毫不让人反感却更多的是欣赏赞叹,而后:“赵敏笑道:'这就奇了。当时她抓住了你,要你到灵蛇岛来,你死也不肯来。怎地现下人家没请你,你却又巴巴地跟了来?毕竟是人大心大,什么也变了。’张无忌脸上又一红,笑道:'这是你叫我来的!’” 张无忌的答复更是间接回应了对两人的感情。随后波斯三使偷袭,赵敏使出拼命三招解救张无忌:“赵敏为救张无忌性命,适才这三招使得犹如兔起鹘落,绝无余暇多想一想,这时惊魂稍定,越想越害怕,’嘤’的一声,投人了张无忌怀中。”可见她对感情的真诚绝不瑕一点心计的不自觉舍身相救;四女同舟时谢逊询问她何以以命相搏:赵敏忍不住哽咽道:“他……谁叫他这般情致缠绵地……抱着……抱着殷姑娘。我是不想活了!”甚至当众吐露情愫,不为寻常女子忸怩之态所拘束,随之:“张无忌听了赵敏这句话,不由得心神激荡:'赵姑娘本是我教大敌,这次我和她远赴海外,主旨乃在迎接义父,哪想到她对我竟一往情深如此。’情不自禁,伸过手去握住了她手,嘴唇凑到她耳边,低声道:'我对你才情致缠绵,你以后无论如何不可再这样了。第四次用到甚至用到“心神激荡”这一更加浓烈的感受用词,并亲口确认直接地回应了对她的的感情。刀剑齐失前张无忌最牵挂的是赵敏的伤势,刀剑齐失后赵敏不知去向首先最担心的是她的生死去向而不是立定怀疑她是始作俑者。

丐帮重遇救出赵敏时:“赵敏将嘴凑到张无忌耳边,轻轻说道:'你这万恶不赦的小淫贼!’这一句话似嗔似怒,如诉如慕,说来娇媚无限,张无忌只听得心中一荡,雾时间意乱情迷,极是烦恼:'倘若她并非如此奸诈险毒,害死我表妹,我定当一生和她长相厮守,什么也不顾得了……’”。第五次用到了“心神一荡”这一词,而这一次更是直白第一次动情用到“意乱情迷”这个词,纵观全书这个词,用在张无忌身上只有五次,可以这里是自少年气盛逢朱九真的情劫悔悟后,第一次用到“意乱情迷”,而且这四次在四女中也只有对赵敏用过,这里甚至直观的说出自己内心想与赵敏厮守一生的想法。

二人出庙后赵敏被冤枉时虽然激愤但:“赵敏抚着红肿炙热的面颊,怔怔地瞧着他,过了一会儿,眼光中渐渐露出怜爱的神色,长长叹了口气。”仍然是感情占据上风没有偏执心智,这时的气度与坚韧最让人感动欣赏;再后来面对一再的不公:“赵敏席上炙羊烤鸡、炸肉脍鱼,菜肴丰盛。她吃了一会儿,忽然泪水一点点地滴在饭碗之中,勉强又吃了几口,抛下筷子,权在桌上抽抽噎噎地哭泣,渐哭渐响,张无忌也不去理她。她哭了半晌,抹干眼泪,似乎心中轻快了许多,望望窗外,说道:“待会天就黑了,那韩林儿不知给解到了哪里,倘若失了他的踪迹,倒不易相救。”张无忌心中一凛,站起身来,道:“正是,我还是先去救了韩兄弟回来。”赵敏道:“也不怕丑,人家又不是跟你说话,谁要你接口?”一个高傲惯了的郡主对不尽的冤屈既有一般女子的娇态,也有自己独有的飒爽,到底是与一般女子不同,发泄后随即振作,马上恢复了既往机智的赵敏,很精准地拿捏好分寸与张无忌斗口活跃了尴尬的气氛;而张无忌同样舍不得下手杀赵敏,一再违背原则百般找借口为她开脱,二人周旋的对话也十分活动生趣,堪称经典,因为太多不列举,可以自己去看,之举出其中一例:赵敏低声道:“你心中舍不得我,我就什么都够了。管他什么蒙古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什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什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一生一世,我总是跟定了你。”张无忌心下感动,听到她这番柔情无限的言语,不禁意乱情迷,隔了片晌,才道:“你害死我表妹,是为了怕我娶她为妻么?”。 可见此时的赵敏面对冤屈越发坚贞不屈,纯粹是出于对这份感情感情的傲骨与深情,没有夹杂其他杂质,而张无忌面对他的柔情心软第二次“意乱情迷”,此时的动情已不是第一次的偶然了,而是真正对赵敏有了怜爱不舍的情感

而后二人赶路救人,在山洞中张无忌:“前天重击她脸,此刻红肿未曾全消,张无忌瞧了不禁心疼,欲待道歉,又不知如何说出口。赵敏此时也正向他瞧来,两人相视而嘻,一日来的疲累饥寒,尽化于一笑之中;张无忌在火堆中加些枯柴,斜倚在山洞壁上,说道:“睡了吧?”赵敏嫣然微笑,靠在另一边石壁上,合上眼睛。张无忌鼻中闻到她身上阵阵幽香,只见她双颊晕红,真想凑过嘴去一吻,但随即克制绮念,闭目睡去。”张无忌依旧在认定凶手是赵敏同时心疼她的伤势,而在全书中只有两次因为情动产生绮念,且都是对赵敏,与其他三女相处即使如周芷若后来订下婚约也没有产生过情到浓时不自觉的情愫,这里是第一次。后来偶遇武当四侠,张无忌又被误担弑叔的恶名,又是赵敏机智舍命挨了一重掌拯救他的名声与性命。原文:“张无忌将九阳真气源源送入她体内。又过大半个时辰,天色渐明,赵敏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大口淤血,低声问道: '他们都去了?没见到你吧?’张无忌听她最关心的乃是自己是否会蒙上不白之冤,好生感激,说道:'没见到我。你……你可受了苦啦。’他口中说话,真气传送仍丝毫不停。赵敏闭上了眼,虽然四肢没半点力气,胸腹之间甚感温暖舒畅。九阳真气在她体内又运走数转,她回过头来,笑道:'你歇歇吧,我好得多啦。’张无忌双臂环抱,围住了她腰,将右颊贴住她左颊,说道:'你救了我的声名,那比救我十次性命,更加令我感激。’赵敏咯咯一笑,说道:'我是个奸诈恶毒的小妖女,声名是不在乎的,倒是性命要紧。’”她醒来之后无暇关心自己的伤势却惦记对张无忌的名声,而伤势未好即关爱张无忌担忧他辛苦,对于一向高高在上习惯了金枝玉叶的郡主,能够为张无忌找到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真可说是难得中的难得,颇有点结婚后黄蓉对郭靖的无微不至的体贴的味道,而她最后那句小妖女的自嘲更是让人又爱又怜,不胜喜爱。此张无忌面对各位师叔的性命攸关时仍然变现出对她的犹豫时:“赵敏微微一笑,向张无忌道:'你去牵咱们的坐骑来,驮四位去山洞。’张无忌犹豫道:'还是我来抱吧。’赵敏心念一动,已知他心意,冷笑道:'你武功再高,能同时抱得了四个人么?你怕自己一走开,我便加害你四位师伯叔。你始终不相信我。好,我去牵坐骑,你在这里守着吧。’张无忌给她说中了心事,脸上一红,但确是不敢将四位师伯叔的性命,交托在这个性情难以捉摸的少女手中,便道:'劳驾你去牵牲口,我在这里守着四位师伯叔。你伤势怎样,走路不碍吗?’赵敏冷笑道:'你再殷勤好心,别人仍不会信你。你的赤心热肠,人家只当你是狼心狗肺。’说着转身便去牵马。张无忌咀嚼着她这几句话,只觉她说的似是师伯叔疑心自己,却也是说自己疑心于她;目送着她缓步而行,脚步蹒跚,显是伤后步履艰难,心中又怜惜,又觉过意不去。”可见,此时的她对于所受的冤屈已经到了麻木的感觉,隐隐透露着一股凄凉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张无忌的怀疑,他自小因为屠龙刀、谢逊所在在阴谋欺骗中受尽折磨,初遇殷离相处后,丁敏君、何太冲等人随即出现首先即疑心殷离所为,而之前赵敏至于俞殷二人的手段以及殷离的遭遇就更使得张无忌不得不谨慎对待,可见人太厉害了有时候也物极必反),但是仍旧有她的骄傲与倔强没有丝毫折腰示弱。后来真相大白时殷离怒斥周芷若的作为:殷离怒道:“这人坏透啦,我不许你看她。”张无忌道:“为什么?”殷离道:“她是杀死我的凶手,你还理她作甚?”赵敏插口道:“你既没死,她便不是杀你的凶手。”殷离道:“我已死过了一次,她就做过了一次凶手!” 张无忌第一次会三僧时赵敏还记挂着问他是否向谢逊打听刀剑的缘由以证明清白,而现在一切误会解开,她没有抓住这件事不放,对感情不像黄蓉一样锱铢必较针缝里都有着几分精打细算,对始作俑者也没有口诛笔伐计较得失甚至还反过来为周芷若说情(都说夫妻相,她此时的表现已经潜移默化的与张无忌的博爱宽容有几分神似了),可见她在爱情上虽然会争取但是不会没有原则的打击情敌,相对来说气度也是颇值得称赞的。大都同样的酒馆二人再次姻缘想绊,不约而见:“她和张无忌都没料到居然会在此地相见,不禁都'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赵敏低声道:'你……你怎么会来?’语声颤抖,显然心中激动异常。张无忌道:'我闲步经过,便进来瞧瞧,哪知道……’走到桌边,见她对面另有一副杯筷,问道:'还有人来么?’赵敏脸上一红,道:'没有了。前两次我跟你在这里饮酒,你坐在我对面,因此……因此我叫店小二仍多放一副杯模。’”这种重现怀念昔日饮酒论友酒馆摆设的情形像极了殷素素购买张翠山所穿的同样的衣衫的情形,原文:“张翠山'嗯’了一声,沉吟道:’你说故意安排,叫他们认作是我?’那少女脸有腼腆之色,低下了头,轻轻地道:’我见你到衣铺去买了这套衣巾,觉得穿戴進来很是……很是好看,于是我跟着也买了一套。’”这是我对张殷二人感情印象最深的一段,也是对赵敏因为二人因为重重阻隔而不得的对感情的无奈与凄美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把她婆媳两人对感情的青涩朦胧、自欺欺人描写的淋漓尽致。而后二人情到浓时:“赵敏拿起他手来,抚着他手背上的疤痕,轻声道:'这是我咬伤你的,你武功再高,医道再精,也已去不了这个伤疤。你自己手背上的伤疤也去不了,能除去我心上的伤疤么?’双臂搂住他头颈,在他唇上深深一吻。张无忌但觉樱唇柔软,幽香扑鼻,一阵意乱情迷。突然间赵敏用力一口,将他上唇咬得出血,跟着在他肩头一推,反身蹿出窗子,叫道:'你这小淫贼,我恨你,我恨你!’”这段赵敏也将自己心中凄凉无奈通过往日二人调情欢乐时的伤疤揭示的十分精准,而最后那一口故意咬出血似乎带着铭记一生的愤怒与委屈,更是呼应了她往日啮齿想要终生不忘的心愿。而张无忌同样第三次对赵敏意乱情迷,已经发觉自己对她不可抑制的感情:“张无忌点燃了烛火,悄立小店之中,昏黄烛光下,眼望板桌上的酒壶酒杯、四碟没动过的菜肴、相对而摆的筷子座位,回味着赵敏那既苦涩又甜美的一吻,自己对她委实难舍难分,不由得一阵怅惘,跟着便是剧烈伤痛。料想周芷若必定怨怪自己偷偷约了赵敏到此相会,这是冤枉了,势必分辩为难,但若今生须得与赵敏就此永别、不再相见,心中实千万个不舍得,言念及此,只觉周芷若是否冤枉自己,也不如何要紧了。当即奔出小酒店,跃上屋顶一阵奔驰,却已不见赵敏的踪影,只得怅然回到客店。” 即使被周芷若发现有婚约在身的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出对她的在乎,而是陷入在对赵敏的难舍难分中,甚至想要追随赵敏的踪迹而不是回去应对周芷若。

向来注重信义的张无忌最后还是压下矛盾地心头想法,履行对对周芷若有言在先的婚约,直到濠州抢婚,矛盾爆发。赵敏再次出现时:“忽听得大门外一人娇声喝道:'且慢!’青影闪动,一个青衣少女笑吟吟地站在庭中,却是赵敏。”上次分离时那个悲凉的赵敏似乎转瞬即逝,一向笑吟吟的自信与从容又回到了她身上,再次以一人惊艳了群雄。范瑶似是说给赵敏听也是说给自己听的:“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勉强不来了!”得到的是“我偏要勉强。”的回答,成为绝响。从小聆听庭训深受信义教育的张无忌,在赵敏抢婚后也不自觉遵从本心,终于以拯救谢逊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出走。

试想,如若他真的对赵敏没有深厚感情,向来有点武当古板遗风的他又怎会千方百计为弃婚寻找借口,而不是断然拒绝赵敏的要求将赵敏俘获与周芷若坦诚后一起去救谢逊,甚至后来都没有怪罪追究赵敏导致他失信于人?若是因为博爱宽容为什么还会而感觉更加舒畅呢?正如原文:“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到底是什么原因,却也说不上来;张无忌再为她敷药,抱起她又向西行。赵敏靠在他肩头,粉颊和他左脸相贴,张无忌鼻中闻到的是粉香脂香,手中抱着的是软玉温香,不由得意马心猿,神魂飘荡,倘若不是急于要去营救义父,真的要放慢脚步,在这荒山野岭中就这么永无休止地永远走下去了。”这里是第六次对赵敏出现,不单单是“心中一荡”或者“心神激荡”,而是成为最激烈的“神魂飘荡”而不自知了。与王保保对峙后:“赵敏抱着张无忌头颈,知道众人已追赶不上,一颗心才算落地,叹道:'总算我有先见之明,没告知你谢大侠的所在,否则你这个没良心的小魔头焉肯出力救我。’张无忌转过一个山坳,脚下仍是丝毫不缓,说道:'你跟我说了,自己回府养伤,岂不两全其美?又何苦既得罪了兄长,又陪着我吃苦?’赵敏道:'我既决意跟着你吃苦,这位兄长嘛,迟早总是要得罪的。我只怕你不许我跟着你,别的我甚么都不在乎。’”既有陷入爱情中的普通女子幽怨又有身为郡主的英气飒爽,惠然一体让人既亲近又钦佩,一句偏要勉强与什么都不在乎单单听到这些言语就只可仰视郡主为爱俯视一切的气势,连刚刚弃婚的张无忌都忘记愧疚忍不住感激与感叹:“芷若待我,哪有这般好!”。而后张无忌自述:“'当时我要跟她拜堂成亲,想到你时,不由得好生伤心;此刻想到了她,却又对她好生抱歉。’赵敏微笑道:'那你心中对我爱得多些,是不是?’张无忌道:'老实跟你说罢,我对你是又爱又恨,对芷若是又敬又怕。’赵敏笑道:'哈哈!我宁可你对我又爱又怕,对她是又敬又恨。’” 可见张无忌已经切实感受到内心对赵敏的感情更为自然与深刻一些。二人动情时调笑:“张无忌笑道:'今日要你以身相代,赔还我的洞房花烛。’赵敏满脸飞红,忙道:'不,不!那要将来跟我爹爹说好……等我向哥哥赔礼疏通,这才……这才……’张无忌道:'要是你爹爹一定不肯呢?'赵敏叹道:'那时我嫁魔随魔,只好跟着你这小魔头,自己也做个小魔婆了。’张无忌板起了脸,喝道:'大胆妖女,跟着张无忌这淫贼造反作乱,该当何罪?’赵敏也板起了脸,正色道:'罚你二人在世上做对快活夫妻,白头偕老,死后打入十八层地狱,万劫不得超生。’ 两人说到这里,一齐哈哈大笑。”二人小魔头小妖女的自嘲与对话更是颇有意境,让人感觉到独属于恋人之间的甜蜜;而后汝阳王出现,张无忌性命危机时:“(赵敏)便道:“'爹爹,事已如此,女儿嫁鸡随鸡、嫁犬随犬,是死是活,我都随定张公子了。你和哥哥有甚计谋,那也瞒不过我,终是枉费心机。眼下只有两条路,你肯饶女儿一命,就此罢休。你要女儿死,原也不费吹灰之力。’ 汝阳王怒道:'敏敏,你可要想明白。你跟了这反贼去,从此不能再是我女儿了。’赵敏柔肠百转,原也舍不得爹爹哥哥,想起平时父兄对自己的疼爱怜惜,心中有如刀割,但自己只要稍一迟疑,登时便送了张无忌性命,眼下只有先救情郎,日后再求父兄原谅,便道:'爹爹,哥哥,这都是敏敏不好,你……你们饶了我罢。’汝阳王见女儿意不可回,深悔平日溺爱太过,放纵她行走江湖,以致做出这等事来,素知她从小任性,倘加威逼,她定然刺胸自杀,不由得长叹一声,泪水潸潸而下,呜咽道:'敏敏,你多加保重。爹爹去了……你……你一切小心。’赵敏点了点头,不敢再向父亲多望一眼。”全文这里应该是赵敏为爱牺牲最为惨烈揪心的一段了,仅从末尾一句简单的细节动作就可以看出她当时的谨小慎微与痛苦复杂,割裂亲情承受的痛楚可见一斑,深刻阐释了什么叫做“为爱付出一切”,让人不得不喜爱敬佩叹服。而后张无忌终于为她所触动的心理描写:“张无忌虽知她对自己甚好,但有时念及,总想这不过是少女怀春,一时意动,没料到她竟粪土富贵,弃尊荣如敝屣,一往情深若此”,重视情义的他在确定赵敏与殷离的死无关时,才终于释怀。张无忌在听及赵敏在刀剑不见时也被泡入海中,大病一场,经历很多苦难时:“又怜惜,又感激,一时说不出话来。”亲切的称谓她“敏妹”并有“她此生已然托付于我,我不知如何方能报答她的深情厚意?”已然定情。赵敏自始至终的桀骜深情、执着付出、英气度量的事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让人回味无穷。但是写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很多人对忌敏二人的感情颇有微词,尤其对赵敏前期的机智狠厉先入为主,对她之后的执着深情始终有色看待,并将二人感情寥寥肤浅地归结为赵敏的主动与张无忌的迷离就盖棺定论,尤其对他们感情归属的理解叵测,对作者其他作品人物的点评排行也多显粗糙,甚至很多自诩熟知金书的“满腹经纶”的评论家、编辑、出书立传的作家也概莫能外。这种沽名钓誉的行为估计也不是一次而是屡见不鲜了,未免令人不快,连金庸本人也曾在其 新修序言怒道:“有人未经我授权而自行点评,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认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之外,其余的点评大都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所以说,尊重别人的每一段感情与付出,做好文笔首先做到净口,多读几遍原著,了解人物的特性与经历后再说话以免贻笑大方。

二人赶到少室山要伪装一番时:张无忌道:“乔装作什么?剃了光头,做和尚、尼姑吗?”而以前诉说关于金花婆婆的传闻时也有“赵敏扑哧一笑,说道:'你就大得我几岁,江湖上的事儿,倒挺内行似的。’张无忌笑道:'明教的邪魔外道,原比朝廷的郡主娘娘多知道些江湖闲事。’”可见张无忌只有在跟赵敏在一起时才会自然放松甚至流露出打趣的一面;张无忌又提议扮作夫妻,赵敏笑道:“兄妹不成么?扮成了夫妻,给周姑娘瞧见,我这左边肩上又得多五个手指窟窿。”赵敏对以往的重伤经历全不挂怀,反而十分灵动的以此打趣调笑,很能体现她乐观开朗的特性,而张无忌跟她在一起后同样也会被同化,有打趣的一面,可说是相得益彰。而后假扮夫妻却假戏真做动了真情:“(张无忌)此刻温香在抱,不免意乱情迷,但终于强自克制,只亲亲她的樱唇粉颊,便将她扶上床去,自行躺在床前板凳上。”这里是张无忌第四次也同样是对赵敏“意乱情迷”更有“强自克制”。虽然忌敏两人相遇相识后,从荒岛到赶赴少林这段时间数度生死,,所以才有四女同舟时有过同娶四女之梦,以及波斯人的大炮危及众人时有“我不能同时娶她们为妻,但得和她们同时毕命,也不枉了”的原因。这倒并不见得是他花心反而是他重情义想回报,他想要回报的主观意愿自然是好的,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单单周芷若一人就因为感情上的独占性就造成了刀剑大祸,殷离“惨死”,赵敏重病受冤,他自己也受尽与恋人之间因猜疑生嫌的折磨。所以,(只有赵敏),常常忽略压抑自己的内心来回报三女的情分。假如没有赵敏与周芷若,张无忌估计真的就会背负对殷离的娶妻承诺过一生;假如没有赵敏抢婚,张无忌这个糊涂小子也真的会压抑对赵敏真实的情愫与周芷若结婚生活,可以说是深刻阐释了博爱牺牲与道德信义两组词。所以张无忌本身博爱多情,性格感情多显犹豫的一面,虽然对赵敏情根深种,但思及与赵敏之间汉蒙对立、婚约束缚等重重障碍,也便常以义父安危、起义事业等大义作为借口暂时逃避私人感情上的冲突。却岂不知他逃避的原因却还是潜意识里担心与赵敏分离,只是他自己还未发现赵敏根本不同于其他三女罢了。而赵敏尊为郡主向来高傲,不会天生习惯主动热情,也是深知无忌博爱宽厚却太重感情,惯常牺牲自己,所以敢爱敢恨不拘泥于世俗的她自然要主动些,否则二人感情基也就悲剧收场了。况且张无忌弃婚并不代表对婚约等信义就可以完全放下了,恰恰相反,反而会因为愧疚更为介怀。所以文末张无忌获知周芷若已与宋青书成婚后,仍旧在指点范遥时击败而不是击杀宋青书。一向对感情优柔又重视信义的的他,此时的做法等于否定了可以与周芷若覆水重收的想法,原文有:“赵敏微微一笑,神情甚是愉悦,走到一旁。张无忌走到她身边,低声问道:'敏妹,甚么事这等欢喜?’”赵敏对张无忌终于开始显露出对二人感情的考虑不再是完全受信义束缚而安慰, 也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在感情上一味为爱牺牲虚幻到不真实的人物,对独属感情的安全感不会不欣然接受

直到最后张无忌对赵敏的个人感情越来越浓烈,原文:“张无忌伸左臂将她搂住,吻了吻她脸,说道:'我只盼天长地久,永远如此不变。敏妹,你伴在我身边,我是说不出的快活,生怕这小包一打开,有什么古怪物事,害得你我之间有了芥蒂,没现下这样平安喜乐……’赵敏笑逐颜开,柔声道:'那么这小包里的物事,咱们不要看,抛人井里算了。无忌哥哥,我也觉得现今好得很,老天爷待我们已太好了,最好什么都不要变。’”可见此时张无忌已经情到浓时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只是迫于情义并没有对将她与三女明确轻重。而赵敏此时的气度也颇让人敬佩赞同,对向来注重感情信义的张无忌能够渐渐明白真心,真正考虑两人的感情颇为知足,对于以往的冤屈全不挂怀,惟求平安喜乐、天长地久,潜移默化中神似张无忌的宽厚平和。刀剑失踪疑团揭开后:“'我不论什么时候都舍不得你,敏妹,我对你实是情之所钟,不能自已。倘若我表妹真的是你所杀,我可不知如何是好了。这些日子来真相逐步大白,我虽为芷若惋惜,却也忍不住心下窃喜。’赵敏听他说得诚恳,倚在他怀里。良久良久,两人都不说话。”可见张无忌在内心深处早就对赵敏情根深种,真实的想法是不想面对赵敏是凶手的事实,也希望摆脱与周芷若的纠缠。而赵敏一向对张无忌的诚恳憨厚最为放心服帖,最后的心结除去,二人感情此时已是定局无疑,只是张无忌自己还没有一定对四女的感情加以区分。后来听闻周芷若已然成婚,虽然有亲情遗失的惶恐也再未提过婚约之事,比如文末峨眉派出事,张无忌态度较为淡然,说到别人的闲事不需多管。周芷若挟持赵敏迫使殷离出现,殷离怒道:“这人坏透啦,我不许你看她。她是杀死我的凶手,你还理她作甚?”赵敏插口道:“你既没死,她便不是杀你的凶手。张无忌第一次会三僧时赵敏还记挂着问他是否向谢逊打听刀剑的缘由以证明清白。但是此前她已经得到张无忌天长地久的承诺,变现淡然。她没有抓住这件事不放,对感情不像黄蓉一样锱铢必较针缝里都有着几分精打细算,对始作俑者也没有口诛笔伐计较得失甚至还反过来为周芷若说情(都说夫妻相,她此时的表现不但与张无忌的博爱宽容神似而是几乎无异了),可见她在爱情上虽然会争取但是不会没有原则的打击情敌,相对来说气度也是颇值得称赞的。而同样的,张无忌在赵敏不见时惶惶不可终日,向来追随自己矢志不渝的赵敏对自己失望离开时:“他初时对殷离、周芷若、小昭、赵敏四女似乎不分轩轾,但今日赵敏这一走,他才突然发觉,原来赵敏在他心中所占位置,毕竟与其余三女不同。” 而最后他的自述:“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爱慕、心存感激,对殷家表妹是可怜她的遭遇、同情她的痴情,对小昭是意存怜惜、情不自禁地爱护,但对赵姑娘却是铭心刻骨地爱。”终于明白敬重、同情、怜惜与爱情的不同,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概括。

顺带一提,很多人关于她背叛父兄甚至族人颇有微词,这里做简单分析,一家之言。这个说法也不能说不准确,背父叛兄的确是,但是这顶多不过是为了个人感情造成的家庭矛盾,而且原著:汝阳王怒道:“敏敏,你可要想明白。你跟了这反贼去,从此不能再是我女儿了。”赵敏柔肠百转,原也舍不得爹爹哥哥,想起平时父兄对自己的疼爱怜惜,心中有如刀割,但自己只要稍一迟疑,登时便送了张无忌性命,眼下只有先救情郎,日后再求父兄原谅,便道:“爹爹,哥哥,这都是敏敏不好,你……你们饶了我吧!”可见她事先并没有一定要与父兄彻底决裂对峙,只是当时张无忌的性命危在旦夕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况且她也想到先救了张无忌日后还可以乞求原谅,张无忌提及俩人婚事时赵敏也首先提出要先向父兄赔罪上礼疏通,说明她并不是完全背弃家庭,至少说明将来有重归于好的可能,新修版更是改动为回归蒙古,弥补对父兄的礼仪问题更是必然,这称不上多大的错误,顶多不过是家庭内部矛盾。

她与父兄的决裂文中是有直接描写,至于叛国背义,背弃族人其实很值得推敲。首先关于 “叛国”的“国”的理解定义就很难界定。用严格的历史观来说蒙汉对立也是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对立,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元朝政权本来就已经汉化,也是属于中国政权的一部分,明教众人跟之前历史上多次出现的起义一样都是说“造朝廷的反”,属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政权更替斗争,是一国之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所以首先这个“国”都是同一个的如何界定叛国?当然如若用作者之前著书所处时代的狭义国家概念,是大宋国土被蒙古人侵占,中国(当时的中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国)的正统政权被蒙古蛮夷颠覆。虽然原文也有提到“亡国”的这个词汇,但这个“国”多指的是自己民族建立的政权,文中最多提到的就是“汉人”、“蒙古”、“族人”与“朝廷”等词语,可见准确来说他们心中认定的国的区分就是华夷民族之分、汉蒙政权之分。从这个狭义国来说,赵敏身为蒙古郡主为爱追随驱赶对抗族人的敌首张无忌,在做法上的确说是站在了自己蒙古民族与汉人民族对抗下的反面,但只能说她与族人的对抗压制思想政策有分离(虽然多是出于爱情而不是政治道义),实际行动作为上却未见任何反叛。原著只明确说她“背叛父兄”,他父亲也只说她不再是自己女儿却没有说她背叛族人,与父兄决裂也多是权宜形势所迫更何况族人?她从来没有否认自己的民族身份与立场,原文有暗示将来会疏通自然也就不是完全割裂自己的家庭族人,新修版归隐蒙古则是直接恢复了家庭族人的关系。所以她并没有与族人直接与完全对立更没有做实质上伤害族人利益的事情,谈不上背弃族人也就是当时所认为的“国”,可见狭义的国的概念也并不适合于说她叛国毋宁说卖国。

所以无论从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历史观念来看,都不能说赵敏追求自己爱情的做法有错甚至到涉及到叛国这个层面,相互对抗的民族之间有子民产生感情甚至通婚并不是什么值得过度挞伐解读的,就算是这个对象是带领对抗的元首她既没有干涉出卖更没有打击破坏自己族人利益,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如同最后张无忌随她一起归隐蒙古一样并不存在民族国家层面那样的严肃性,原因就在于张无忌只是跟赵敏在一起并没有对族人反叛甚至伤害。作者之前的作品设定过主角之间的正邪、辈分与礼教等对立,只不过这次的涉及到民族对立这个敏感的层次,但是要表达的对磨砺的感情的执着的歌颂这个中心是没有变化的。作者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历史局限性,后来意识到了自己以往历史观念的局限,写作观念也在不断改进变化。正如三联版与新修版序言都有:“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比如到了《鹿鼎记》中依旧有汉满华夷对立却只是内部对立而不是国与国);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汉族和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有激烈斗争;蒙古、满人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可见作者本身的历史写作观念也在改变,不要一直拘泥于一些政治层面(何况这个政治层面真的很复杂难以界定清楚),也提示读者不能用现代历史观念中的敏感的国家概念去要求过去时代的人行为而要放在适合他的时代去分析,而且作者也言明刻画人物在过程中的复杂纠葛才是重点而不是夹杂过多政治附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综上,我觉得关于赵敏的政治立场并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反过来讲她的做法甚至有点同化和谐的意味,虽然只是客观上的),也远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一定要拿这一点去评判,我只能说我很欣赏她为爱破除一切枷锁的勇气。具体的讨论还是可以有以下几点来阐释:

首先,文中有三处曾提到赵敏的看法。其一是忌敏二人因周芷若嫁祸生嫌,赵敏表明心迹:你心中舍不得我,我就什么都够了。管他什么蒙古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什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什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一生一世,我总是跟定了你。这句话明显重点在于彰显她为爱可以割舍一切,身份地位与富贵的勇气,虽然提到她对汉人蒙人身份的看法但是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立场色彩。正如著名的浓姬斋藤归蝶嫁给织田信长为妻的故事,父亲送给归蝶一把短怀刀,对女儿说:如果信长真是传说中的大傻瓜,那么就用这把刀杀死他。而浓姬的回答却是:或许这把刀也会刺向父亲呢。人们只记得她的智慧与果敢却鲜有指责她背弃父国的。第二处在新修版原文更为明确暗示,是作者特意增加的情节。面对朱元璋等众人借赵敏蒙古郡主身份对张无忌施压,赵敏昂然道:“朱大哥,你不用担心!我是蒙古人,那是改不来的。不用你们来赶,我自己退出中土,返回蒙古,这一生一世永不再踏入中土一步!”明确地不卑不亢地承认自己蒙古人的身份,而且主动提出回归蒙古终生不再踏入中原,更是全了她一点家国情怀,射雕三部曲也由郭靖从蒙古开始终于张无忌归隐蒙古,可说首尾相顾,扣人心弦。而第三处则是文末,面对元兵进攻,她虽然与自己父兄族人已然对立,但是却并不是完全决裂:“他(张无忌)本想与赵敏商议打退元兵之法,以她之足智多谋,定有妙策,但转念一想:“她是朝廷郡主,背叛父兄而跟随于我,再要她定计去杀自己蒙古族人,未免强人所难。”赵敏鉴貌辨色,已知其意,叹了口气,说道:“无忌哥哥,你能体谅我的苦衷,我也不用多说了。” 说明赵敏在选择爱情同时,但是面对民族大问题上选择了沉默,至少并不是完全不在乎自己原来的立场,也没有做实质上损害族人利益的事情,也说明并不是彻底决裂。

其次,元朝气数将近,暴政倒行逆施。而赵敏的很多行事还是与之相悖的,比如原著有一段元兵肆意欺凌平民吴六破,你去叫他们放了这干妇女,如此胡闹,成甚么样子!至少说明她有正义感,对朝廷当局一些思想与政策也映射出不满,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跟自以为是的行事助纣为虐。群雄对她的义举多次赞叹想要结交,颇有惺惺相惜之感,而后来屠狮大会韦一笑与说不得对周芷若默许峨眉派的残暴进行假哭讽刺,更是对比明显。而且灭绝之流自诩正邪不两立自以为是对不是所谓的名门正派全部斩尽杀绝,手段可得上残忍。正如张无忌对灭绝命令峨眉众人对明教锐金旗吴劲草等人先斩右臂虐待再斩左臂的残忍行为颇为愤怒:“魔教中就算有人做了坏事,难道人人都做坏事?正派之中,难道就没人做坏事?说到杀人,那青翼蝠王只杀了二人,你们所杀之人已多了十倍。他用牙齿杀人,尊师用倚天剑杀人,一般的杀,有何善恶之分?”。所以有民族立场不是说盲目的跟从当政者的政策,难道肆意侵略杀戮,积极为之做马前卒就是正确的了?那正如张无忌所说,如果真的这么做跟灭绝自以为是的杀戮又有什么区别?所以金庸在结尾处安排全书最具智者代表的张三丰对赵敏跟从张无忌十分赞叹:“好,好!难得,难得!”元朝暴政汉人反抗理所当然,张三丰对她摈弃站在欺压一方的做法的赞叹与之前对张翠山所言对正邪的灵活划分十分契合,即对错正邪不应该根据门派划分自居正义,那么政治也依然如此。

有人可能会反对说,她本就是一个妖女,生性毒辣,从擒获六大派与对待自己仆役的做法就可见一斑,根本没那么深的大义与是非观,所做的只不过是在追求爱情同时刚好造就现在这个局面罢了。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首先,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以及成长前接受的教育思想,她的处事潜移默化地显露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与经历,高高在上生性冷漠也属正常。也许她认为无妨的其他人则会大肆批判。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按照自视正统的准则行事。赵敏前期的做法是比较偏激,但是这很符合她的背景与身份,身为一个女子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难道真的天真地要求她与男子汉大丈夫一般一对一光明正大?在政治这个漩涡中难道会天真的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纯粹?在政治手段中特殊做法屡见不鲜,同样在书中身为男子汉同时也是政治高手的朱元璋的做法也未见得多光明磊落。一面要求有政治作为一面又幼稚地不屑于政治手段是典型的清流之士的狭隘书生通病。而利用自己仆役的做法虽然残忍但却不是没有回转余地,况且从明报初版对方东白等人的冷漠到后来新修版的急切关心都是作者修正更增加了她柔性的一面。再说,身为仆役没有完成主人的任务本就改受到惩罚,只是孰轻孰重罢了,没什么好苛责的,方东白等人也是主动领罚,可见王府管理就是如此,并非单单赵敏一人生性严厉狠辣。七虫七花膏就更不能说明什么了,既然能下毒也可以解毒,为何一口咬定她不顾及主仆情谊? 对俞岱岩与殷梨亭的原文也说过一个是她出生以前部署所为一个是她父亲的部署所为,但是她却豁然承认跟自己所为没什么区别,可见她周围处事尽皆如此,她此时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再者,妖女这个特征这是金庸女主的一贯风格,赵敏不是唯一一个,虽然前期她们行事会比较偏颇,肆意妄为,但是时而狡黠诡异时而可爱深情正是她们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而且如黄蓉任盈盈这等妖女等却都能因有郭靖令狐冲这样的正义之士引导,成为令江湖佩服的女侠,而张无忌的仁义宽容也一样可以引导赵敏,更可说两人性格处事可如郭黄一样收互补之效。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她在跟张无忌的接触中被他的宽容坦诚所触动,他的狭义宽厚的所引导,智斗金花婆婆,设法解救张无忌与谢逊父子;而后逐渐变得平和,甚至能运用自己的才智与张无忌的武功相辅相成,救人治伤,比如识破圆真的阴谋与解救被玄冥二老打伤的周芷若。这些改变难道不值得夸赞肯定吗?总比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虚伪要可爱的多吧?又何必一再纠结她过往的偏激呢?况且不说她以前也没有制造多大的罪孽,最起码没有伤过人的性命。原著说到赵敏至今还未杀过一人,虽然行事诡异,出人意表甚至有一举囚禁江湖六大派的全部高手的创举,这恐怕是金书中连黄蓉也未有过的胜举。而且说到妖女毒辣似乎殷素素在原文更符合,杀害龙门镖局全家和少林僧人七十七条人命且嫁祸张翠山时只咯咯一笑“那是我安排下的”,轻描淡写,宛若儿戏,这种业障戾气太深预示了她的悲剧。但是她把狠辣与机智融汇地天衣无缝,临死前轻轻一段无声的耳语即掀起江湖几十年不间断的风浪,可谓比肩赵敏擒获六大派的惊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者,就假设她没有爱上张无忌在绿柳庄歼灭了明教群雄又如何(当时她能否歼灭其实很未知),而她自己也曾说过六大派不肯投降留之无用,而尽皆斩杀或可引起更大的反弹。她再聪明再厉害身为女子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其实也限于此了,在没有爱上张无忌之前可以说是忠君之事,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并不是完全没有回报族人。而一个民族的命运岂是一个女子能够随便改变的?她没有爱上张无忌能改变蒙古被驱逐的命运?元朝暴政被驱逐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混乱的局面仍然会继续不会因为几个人物的生死而改变。从原文三处直接描写以及赵敏自己的行为处事,可以看出她虽然跟随敌首张无忌,但是自己作为蒙古人为族人该做的基本都做了,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立场,更没有做过损害族人利益的事情,单单从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多大过错。很多人揪住她背叛父兄甚至说民族,将一个女子的行为放大到国家层面并大肆批判很有点欲加之罪的嫌疑。

最后,国家大义与个人感情有时同时存在也并不矛盾。谁规定民族对立,他们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爱情?那人们为何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津津乐道呢?难道有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勇气,披荆斩棘追随所爱反倒是错的?我们的重点不是应该放在他们破除虚无的俗世枷锁追求自己真挚的爱情的勇气吗?什么时候成了一再纠结这个政治问题?其出发点就值得思索其用心何在。再比如范瑶在婚宴念及昔日主仆恩情挡住周芷若使得赵敏躲过一劫,这么说他因私情救下蒙古郡主的做法也是叛国违义了?一定要强加这些枷锁未免太过偏激沉重。身为反抗蒙古领袖的明教教主张无忌与元朝郡主赵敏相爱也是叛国违义?为什么大家不追究张无忌没有原则离经叛道反倒都怪赵敏立场不坚定?只因为是赵敏主动就大加批驳?感情的事情你情我愿又岂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也许张无忌没有做对民族大义不利的事情,但是赵敏又何尝不是呢?这就有点大男子武侠式的红颜祸水借口了。正如原文张无忌初遇彭莹玉之时写到:他父亲张翠山自刎身亡,名门正派人士谈论起来总不免说道:“好好一位少年英侠,却受了邪教妖女之累,一失足成千古恨,终至身死名裂,使得武当一派,同蒙羞辱。”这些话张无忌虽然听不到,但他在太师父和诸师伯叔的言谈神色之间,瞧得出他们伤心之余,对母亲颇有怒恨怨责之意,都觉他父亲一生什么都好,就是娶错了他母亲,却从无一人似彭和尚这般对他父亲衷心钦佩。”后来又有宋青书为了周芷若自甘堕落的例子时,赵敏对张无忌说:“你四师伯叫你小心,别受我这妖女迷惑,宋青书是前车之鉴,是也不是?”张无忌脸上一红,神情尴尬,说道:“你怎知道?你有顺风耳么?”赵敏“哼”了一声,道:“我说啊,宋大侠他们事后追想,定不怪宋青书枭獍之心,反而会怪周姑娘红颜祸水,毁了一位武当少侠。”而张无忌虽然嘴上否定心理却明白她所说的十分恰当。而很多人也是首先对赵敏的做法批判,由此看来现实中也都不乏以红颜祸水的武侠式借口作为标准评判的人。

此外,最重要的是,金庸本人也在原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应该局限于蒙汉之分与对立。原文第三十六回,更有张无忌明言:明教决心造朝廷的反,那是说什么也不变的。但我们只盼将蒙古人赶回大漠去,请他们回自己的老家,不到中土来占我汉人的江山土地,不把我汉人当作奴隶来使用欺压。明教是'赶鞑子,不是'杀鞑子!明教是从波斯传来的,大家见过明尊的画像,他是黄头发、黄胡子,高鼻子、绿眼睛的外国夷人,但他老人家引导咱们行善去恶、为明驱暗,咱们就拜明尊,听明尊的教训。咱们只求自由自在,不让外族人来占我们的国土子女、田地财物,我们也决不占他们的国土。大伙儿要做的时把蒙古人赶回蒙古去”以及赵敏立誓后写道:“明教群豪均觉此誓虽不能说两全齐美,毕竟是顾全了大局。又觉倘若真能将蒙古人赶回大漠,我中土重光,倒不是非得将鞑子杀光了不可。何况明教之中,天地风雷四门,“雷”字门一门教众,全是非汉族的蒙古人、回纥人、吐蕃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色目人,数百年来大家相处无间,曾同生死、共患难,岂能将其中的“鞑子”尽数杀了?”。可以看出,作者很明显有非常宏大的民族观,不是拘泥于蒙汉之分甚至尽数屠戮异族搞对立,而是追求两者和平共存。第三十九回忌敏二人讨论未来生孩子时通过男主张无忌之口表述:“他一半是汉人,一半是鞑子,日后他去蒙古也可以,来中原也可以。人家既不当他是小南蛮,也不当他是小鞑子!”可见这里已经开始弱化蒙汉的身份,甚至有取同的倾向。如果仅仅认为赵敏与张无忌是异族就不能有爱情,那么显然这种看法也太狭隘可笑了。况且,作者都明言暗示了宏观的民族观念为什么有人一直揪住这一点有什么意义呢?其用心就昭然若揭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不管民族家庭地位的分别,赵敏追求自己的爱情并没有什么大过错,也远没有很多读者所说的民族大义上的罪不可赦,作者这里的设定重点就是构建层层阻隔下的真实复杂化与对纯真感情执着的讴歌,至于政治对立不过是刚好用到的层面罢了。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看小说就是要放下很多现实中的诸多限制,满足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浪漫,不要过多拘泥于有些信条,或许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对周芷若的感情,敬重、畏惧与复杂居多,也非张无忌良闵。

首先,我自己虽然偏爱赵敏,但并不是周黑,只是据原文客观分析,对周芷若的成长环境性格悲剧也深表同情。周芷若对感情也有很多付出,赵敏与父兄决裂,周芷若也背叛师命,但是赵敏还有弥补的可能,周芷若则没有退路。单从灭绝的遗命而言,是相当无理的,但是一向遵从师命的她却不敢像纪晓芙、赵敏那样坚守自己的爱情。她本可以只盗得刀剑取得秘籍(从后来的事实看,比之伤害亲人,张无忌对单纯刀剑并不执着盗取也并不根本妨碍她追求,一向精于拿捏人心的周芷若应该是明白的),使峨眉名扬武林甚至抵抗蒙古,完成比师命更高的大义,并正大光明地追求张无忌,算是师命大义兼顾,不会完全因为私人感情愧对师父而背负荒谬阴毒的诅咒一辈子不安。但是她却嫁祸伤人,数次预警张无忌要原谅自己,成为一个虚伪的人。是爱而不得后的暴戾生恨,还是内心善恶本质凸显,实难说清。很多人同情她,是因为她也有付出过,但是总归一场空。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将自己与张无忌的距离越拉越远。而忌敏二人在嫁祸之前感情虽然已经明朗,但是张无忌由于两人立场等诸多原因,并不清楚甚至逃避自己对赵敏的感情,至少进展不会那么快,而周芷若的做法迫使张无忌开始正视对赵敏的感情,正如张无忌不忍手时赵敏所说:“我一直不知你是不是真心待我,现下可知道了”,反而由于加诸其身的阻碍越走越近。到底还是不属于自己的勉强不来,更何况得到婚约的原因又不甚光彩。

1每个人都有初恋情结,况且周芷若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初恋(朱九真才是),顶多就是童年再遇的邂逅。即使后来相遇,认出后首先想到的是她被张三丰所救的渊源,急于探问张三丰的近况而不是对她的青睐;而后张无忌虽有对朱九真那般对美好女子的欣赏,但更多的是有感于童年她对自己的关照的感激,而且后来宋青书对周芷若示好,殷离出言讽刺时张无忌表现淡然,反倒感激殷离对自己几年来念念不忘的深情;作者为什么安排朱九真作为张无忌的初恋出场后,后面隐晦暗示她被殷离所杀就不再出现了,难道仅仅是为了衔接殷离与周芷若相遇吗?朱九真的阴毒虚伪对之后周芷若所做难道没有实证效应吗?

2)对周芷若感情脉络梳理。

幼年张无忌邂逅同样童稚的周芷若自然算不上爱情。成年后张无忌重遇周芷若,对她纵然有欣赏倾慕,但如同对朱九真一样,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且更多的是感激。后来她暗生情愫,在光明顶帮过张无忌,但那一剑却斩断了一切,后来万安寺默然离去更是如此。最后孤舟四女相处,赵敏、小昭甚至殷离都有感情上的进展,唯独他们两个没有。后来三女不在,张无忌此时仍然为殷离之死伤心,因赵敏的感情而挣扎,并没有与周芷若成双的打算。谢逊提议而成二人直接成婚时,张无忌的心理活动却时:“张无忌心中一片迷惘,想起赵敏盈盈笑语、种种动人之处,只觉若能娶赵敏为妻,长自和她相伴,那才是生平至福。”后来谢逊做主定下婚约,但是这婚约实可说非张无忌本意,一来心中已认定殷离为妻,不意立刻另求伴侣;二来不是二人感情水到渠成后他主动提出。但是既然与周芷若订婚,就把她当做妻子看待。而张无忌幼年失怙,飘荡江湖受尽欺骗伤害,重视感情甚至有点自卑的倾向,只要能够得到亲情的温暖即会知足长乐。周芷若容貌气质都算绝佳,小家碧玉,秀气聪慧,很符合他当时感情上的心境。他感叹自己受尽欺骗与奸诈,有了婚约亲人由衷而言:“张无忌心中突然充满了幸福之感,说道:'芷若,你才真正是我永远永远的亲人。你一直待我很好。’”此后更是常常将“夫妇一体”、“爱妻”等词语挂在嘴边,很能体现他对亲情缺失得到补偿的满足。但是这里似乎也在暗示张无忌弥补亲情缺憾为多,即使接受这段感情后出现最多的词汇都是明确界定为有关亲情的。张无忌对周芷若即使有心动的时刻,但纵观全书也未见到他有如对似赵敏般恋人间情不自禁的情动激荡,很多独处亲密的场景描写总有一种感情上的淡漠与抑制。但既然有了婚约与张无忌在亲情上的缺失,若是一切如往,二人或可进一步发展出感情。但可惜的是,周芷若可能是急于抓住感情,订婚后的表现却不似他以为的,以往的柔弱突然变得冷硬强势,反差之大让张无忌无所适从。刀剑之祸周芷若肤发受损张无忌安慰时:“'我为什么要把两旁头发拢过来掩住?到这时候,你还在竭力回护你的赵姑娘!张无忌碰了个莫名其妙的钉子,讪讪地道:'我才不回护她呢’”;张无忌发誓报仇时讽刺:“’待得你见到她如花似玉的容貌,可又下不了手啦。”转过身来,只见周芷若俏立风中,脸上满是鄙夷之色”;张无忌想大都打探消息时:“念念不忘于她的,也不知是我呢,还是另有旁人。你自己做贼心虚,当我瞧不出你心中有鬼么?”而她因为自己的弥天大谎与罪孽,心虚没有安全感,又常常矛盾地楚楚可怜道“要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得罪了你,你会打我、骂我、杀我么?”;“无忌哥哥,我能和你结为夫妇,心里快活得了不得,只盼你别因我愚笨无用,瞧我不起,欺侮我。我……我会尽我所能,好好的服侍你。”即使向来重情义的张无忌明白周芷若对自己的深情,从内心接受了婚约,也想要从这份感情中获得亲情缺失的弥补共处时,仍然因为周芷若的强势与柔弱的反反复复而得不到共鸣,就更没有看到发自内心的爱情上的真情流露。

再从张无忌来讲,他本身是一个很有道义原则又照顾别人感受的人,接受与周芷若的婚约以后就把她当做了妻子家人,自认为不应该在感情上迷离。但是心中却时时会有想到对赵敏感情时的痛苦,徘徊在感情与道义边缘。所以即便他在行为上对周芷若问心无愧但总是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做到而自责,面对周芷若的同时多了几分小心与心虚。而弃婚后在行动上更是实质上已经对对方不义,向来注重信义的他对周芷若就更加愧疚不安,正是后来坦言这份感情敬重畏惧等复杂居多。所以,即便二人定下婚约后有了感情也是张无忌亲情缺憾的成分居多,感情上的安全感归属感则少之又少,原书:“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反觉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到底是甚么原因,却也说不上来。”这种突然如释重负的感觉暗示已不言而喻,如果理智上不知道对一个人的感情,那么自己的切身感觉是做不了假的;如若真的对周芷若有深情即使被迫毁约也不该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这段文字可说相当符合张无忌的真实想法与现实婚约道义束缚的境地。最后嫁祸真相揭露二人就更没有看到任何感情上进展,虽有张无忌对婚约的信义却因为她之前的所作所为难以为继。总之,张无忌对于周芷若的感觉,敬重,惧怕等复杂居多,读来未免让人感觉压抑,看不到什么实质感情上共鸣。

3)周芷若的成长环境造就她恪尊师命,世故圆滑;性格阴沉,工于心计,后期处事太过狠辣,绝非张无忌良闵。

首先说她的成长环境造就的恪尊师命,纪晓芙、赵敏与之对比暗示。周芷若作为中规中矩的汉家女子自小接受恪尊师命天经地义的教育,加上自小穷困凄惨,孤苦无依,对青睐自己的师父更是敬重依赖有加,坚决服从师父的枷锁,即使有犹豫也不自觉执行。成年后第一次重遇,张无忌阻拦灭绝的的残忍,殷离担心他会送死,让周芷若去劝告:“周芷若一颗心突突跳动,听蛛儿求得恳切,原想过去瞧瞧,但众目睽睽之下,以她一个十八九岁少女,如何敢去看视一个青年的伤势?何况伤他之人正是自己师父,这一过去,虽非公然反叛师门,究是对师父大大不敬,是以跨了一步,却又缩回。”虽然她尽力在后面帮助提示张无忌,但这里的小细节已经暗示她这些做法却都是以不违背师命为前提下的,而后一再的变现莫不都如此是;光明顶上虽然有犹豫三使依旧不自觉地听从了灭绝的命令,原文称她对张无忌没有犹豫间已经出手刺剑。这一剑若非后来有偏已经在片刻间决定了张无忌的生死,也暗示了她感情的悲剧;万安寺时张无忌抱起灭绝师太尸身,周芷若将师父的手指轻轻扳离他手腕,接过尸身,向张无忌一眼也不瞧,便向寺外走去。她明知虽然张无忌是明教教主,但是本性善良,还是遵循了灭绝准则,划分距离,这一小事已经提示她潜移默化中执行了灭绝的言行,最初的犹豫不决也渐渐被灭绝临死严词嘱托淹没;后来周芷若自陈师傅逼迫的毒誓时,新修版加上一句张无忌的发问那你是不肯发誓了,周芷若说自己为师傅以死相逼不得不发,说明张张无忌的看法就如在光明顶一样,认为她本不会刺自己,但她两次都还是做了,向师傅的妥协彻底延续。同样身在峨眉与周芷若有着几乎相同受教背景的纪晓芙,出身名门,是汉阳金鞭纪老英雄的掌上明珠,对名分富贵的依赖相比出身农家的周芷若而言要少,即使违背师命甚至用生命也更坚守那段朦胧的爱情,是冲破世俗枷锁的实例。而且即使删除纪晓芙的情节于全文也讲得通,作为纪晓芙爱情果实的杨不悔与周芷若都有与张无忌早年相遇,甚至是第一个与张无忌有长期接触却没有感情纠葛的女性,即使删去也无妨。除了表达纪晓芙为爱的勇气,作者安排几乎相同门派下的两人截然不同的选择难道不是一种暗示吗?同样的,身为蒙古郡主的赵敏,与张无忌之间阻隔重重,为了爱情,披荆斩棘,甘愿放弃荣华甚至与父兄决裂追随张无忌,“要爱便爱,要恨便恨,并不忸怩作态,本和中土深受礼教陶冶的女子大异”。自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并不能把自己的扭曲全部推倒命运外在上去,人心先天与后天都有善恶,正邪走向,主要看自己对本心的控制。正如张三丰所讲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当然这个枷锁也是双面的,一个是行动准则,并不全是坏处;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精神支柱,也说明周芷若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万安寺危难之际,众弟子都忙着逃命,只有周芷若坚定要等师傅,可谓难能可贵;面对金花婆婆武功有绝对差距时:“其实周芷若此刻早已害怕得六神无主,不过想着师父临死时的重托,唯有硬着头皮,挺立不屈”,“一想到师父,登时勇气百倍”不能堕了师傅与门派威风。但是可惜的是负面一面表现地更多,走向了极端,暗示张周二人终会分道扬镳。

世故圆滑,与忌敏二人对比暗示。无论是先天客观环境影响还是后天处事作风,张周二人都变现出极大对立。虽然这点分析有点过于世俗的倾向,但是书中人物又何尝不是世俗中人呢?更可况金庸要的就是真实。而且世故圆滑也并不一定是贬义词。周芷若童年不幸,突遭丧父之难,无依无靠后虽投入峨眉也是寄人篱下,使她不得不学会圆滑处事,这时的她不过是自保,无可厚非。而难能可贵的是她仍能出于善良而帮助他人,比如假意落败放过蛛儿;暗示点播张无忌在两仪剑法中困境等;加上本身小家碧玉,秀气聪慧,前期描述可以说很讨人喜欢。而从灭绝对她的青睐甚至传授了几分其他弟子不得的峨眉九阳功就可以看出来她不仅能生存下去还适应的很好,对于自己的能力得到可定当然没有人会不得意。但是一切从她面对灭绝的立誓传位与对张无忌感情的矛盾而改变了,以前位居末座的弟子一下子登上峨眉掌门宝座甚至获得了武林中无人知晓的秘密练就至高武功,原来的小家碧玉难以掌控现在有能力地位的自己了,有了开始走向膨胀偏激的资本,最终走向扭曲。

她渴望自己的爱情也是人之本性,只可惜与此同时又被无理地被逼放弃爱情完成所谓的大业,但后来盗得秘籍也没有志在光大峨眉与起义大业,却执着于私人情仇。有人说,假如换做赵敏、殷离在周芷若的立场,结果比她也好不了多少。对于这种说法,我不做评论,因为这种假设本身就是矛盾不存在。但可以拿书中实例分析一下,张无忌的经历比之更加惨烈,同样失去双亲,身中寒毒,多次即使死也不低头屈服命运,比如面对胡青牛的逼迫与朱长龄的算计,少林三僧的门户刁难等,仍能表现地博爱宽容。而且从成长来说,他自小生活在世外桃源,与世隔绝,向来不喜争斗功名,加上回归中土后屡遭恶人算计迫害,即使做教主也是众人推上,继任以后所遇种种烦恼,比如面对俞殷二人之伤、与少林结怨后与欲使明教与众派和解的誓言矛盾等难题;波斯总教遣使示威首先不是维护中土明教威望而是窃喜可不再担此重任;看到谢逊杀死无辜蒙古船员时说历来成大事者杀伐果断,甚至对父母子女也不手软时顿感驱除鞑虏,统帅群豪非自己所能所愿,屡次想如何不再坐教主,不愿意为俗务缠身。而周芷若谈及峨眉重任、明教大事时,张无忌援引圣火令与遗训大戒以及个人意愿能力发誓不称帝,周芷若不仅提出质疑甚至要求修改这一规矩并学习才干;而后韩林儿提到称帝为后时眉梢“显得不胜之喜”,张无忌再次立誓守训,周芷若“脸色微变,不再言语”,两次暗示二人想法对立。可见周芷若的成长也难逃一般农家贫困子弟读书追求富贵功名的循环,正所谓贪官为什么都是农民的儿子这个魔圈(这里绝非有什么歧视意味,只是列举这个现象)。金庸后记里曾明言赵敏、周芷若两人都有政治能力,不够可爱。在金庸的官方访谈集录《金庸其人》一书中谈及后记内容时金庸亲口道:“修改后的《倚天屠龙记》中,赵敏比周芷若重要,赵敏比周芷若可爱,周太狡猾,(赵敏也很狡猾)但赵敏爱张无忌更真心。有政治抱负的女子不可爱,周芷若爱张无忌是为了通过张无忌取得权力,利用爱情达到政治目的更不可爱。”可见赵敏虽然曾感叹自己若不是女子定要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对爱情真诚不夹杂成分也是对比暗示,一方面说明赵敏能认清事实,即使是手握兵马大权王爷的郡主,作为女子终究要受到很多局限,能做的也止于现在;又或者更精确点讲,稍加作为后就造就的惊世的政治智慧与尽数擒获六大派的壮举也不过是一种才智高于顶后排除寂寞的消遣,比之纯粹的爱情而言远远不如,她为爱放弃荣华真心付出且聪慧狡黠,与张无忌追求平淡且单纯憨厚点又恰恰共鸣互补;另一方面,同样身为女子且为普通人的周芷若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夹杂政治目的,甚至想要两者兼得则颇有好高骛远的嫌疑。

其次,性格阴沉。人先天的确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后天接受心智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性格。从小丧失双亲、寄人篱下的悲惨造就了她悲观自卑的形象。她前期小家碧玉只求自保,处处透露着柔弱、深沉与一点压抑,在灭绝没有死之前没有那么大的逼迫与重担,倒也未见什么扭曲的端倪。但是一切随着师父的遗命改变了,这个遗命如毒髓般没有随着灭绝的死去消失,反而一直如从地狱里的号召把她拉进了深渊渗透到了灵魂中去,在遵从师命与内心对爱情追求驱使下,性格的偏激阴沉开始凸显出来。灵蛇岛嫁祸之后跟张无忌的相处,可能急于抓住感情,以往的柔弱突然变得冷硬强势,反而让张无忌无所适从。刀剑之祸周芷若肤发受损张无忌安慰时:“'我为什么要把两旁头发拢过来掩住?到这时候,你还在竭力回护你的赵姑娘!张无忌碰了个莫名其妙的钉子,讪讪地道:'我才不回护她呢'”;张无忌发誓报仇时讽刺:待得你见到她如花似玉的容貌,可又下不了手啦。转过身来,只见周芷若俏立风中,脸上满是鄙夷之色;张无忌想大都打探消息时:念念不忘于她的,也不知是我呢,还是另有旁人。你自己做贼心虚,当我瞧不出你心中有鬼么?张无忌弃婚后更是几乎惊变为另一个人,以往温柔平静的女子似乎早已沉积在昨日消失不见,杀戮偷袭暗算如同儿戏,尤其屠狮大会上作为峨眉掌门登场的气势,先是:“广场外忽然快步走进四名玄衣女尼,各执拂尘,朗声说道:'峨嵋派掌门人周芷若,率领门下弟子,拜见少林寺空闻方丈。’”而后“四名女尼行礼后倒退,转身回出,飘然而来,飘然而去,难得的是四个人齐进齐退,宛似一人,脚下更轻盈翩逸,有如行云流水,凌波步虚。”最后“峨嵋派众女侠却不同丐帮般自行来到广场,直待空智率同群僧出迎,这才列队而进,但见八九十名女弟子一色玄衣,其中大半是落发的女尼,一小半是老年、中年、妙龄女子。女弟子走完,相距丈余,一个秀丽绝俗的青衫女郎缓步而前,正是峨嵋派掌门周芷若。”每个步骤都要十足的掌门派头架势,更须得少林高僧亲自迎接,以往初出场那个秀若芝兰、清丽稚嫩、淡雅脱俗的周芷若早已不见,对比反差更是剧烈震撼。屠狮大会上呼啸肆虐的霹雳雷火弹、轻抖重威的五丈白蟒鞭与阴寒无比的九阴白骨爪,每一样都犹如堕入地狱的天使般华丽邪魅,对阵俞莲舟这个颇有渊源的前辈清冷开口那两句“此时取你性命,谅你不服。取兵刃来;先杀了你,再杀姓殷的不迟。”更是让人心生战栗。 最后,殷离出现时心中恐慌,偏激行事,竟挟持想要三人,同归于尽,一死百了。殷离没死纵然可以减轻罪孽,毕竟也有悔恨之心,但是这并不等于前事一笔勾销了,殷离也说自己已是死过一次的人,周芷若就还是有罪过,实际伤害还是存在的,难道最后没死就没有罪孽了?这是什么逻辑?而且她嫁祸赵敏又怎么说,虽然没有实现但是终究都是有害人之心的。所以,不管最终是否有实质性伤害,害人之心才是最值得挞伐最危险的。

工于心计。其实工于心计也算智谋的一部分,并不一定是贬义词。只要心正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帮助他人就好。她初出场假意落败帮助帮助殷离,殷离就曾说她“是说她小小年纪,心计却如此厉害”;张无忌接受灭绝三掌时她从旁提点;“这年轻人萤烛之光,如何能与日月争辉?便让他再去练一百年,也不能是咱们师尊对手,多养一会儿伤,又算得什么?”;光明顶上故意大声讲解祝他破除剑阵。都可以说她做了很多善举。但是这种善意后面渐渐消失,第一次出现恶意就是针对赵敏。小昭身份暴露后众人乘船一直下沉,危险加重,谢逊、赵敏疑心于她,赵敏更是出言讽刺时,一向与赵敏冷淡不肯与之对话的周芷若忽然第一次主动开口:“小昭对张公子情意深重,宁可自己性命不要,也决不会背叛他。”这里你当然找不到明确证据说她别有用心,可能反而会觉得她说得对而赵敏小人之心。不过她一向耿耿于怀于灭绝死因不与之对话这时为什么突然会主动对接话?貌似并不是那么纯洁无瑕。这是她上船后第一次主动与赵敏对话,我们姑且当算是存疑;而后波斯人走后,赵敏伤势好转醒来后:“'好啊,我帮周姊姊做饭。’周芷若道:'你身子还没好,再睡一会儿吧。饭做好就叫你,船上搬下来有鸡有火腿,咱们今晚能饱餐一顿,喝一碗好汤。’”这是周芷若第二次主动与之对话,结果就出现了之后的刀剑嫁祸的事件,一次是意外两次难道都是巧合吗?而且,于偷刀剑的做法虽然是受到灭绝的逼迫,但是杀殷离的做法又作何解释?文中她自己也承认对殷离确有加害之心。为什么呢?因为殷离与张无忌有口头承诺的婚姻之约,也深知张无忌重信义,必须除之后才能嫁给他,而这时又如何忘了灭绝的毒誓?皆因私欲。追求自己幸福倒是无妨,但是杀害他人达到目的未免过分。同时嫁祸赵敏后执意推脱,比如要张无忌立誓报仇时张无忌只说:我张无忌倘若忘了表妹的血仇,天地不容。周芷若道:我要你说得清楚些,对那位赵姑娘怎样?深知张无忌柔软的性格,明知是自己做的,一定要张无忌说明是杀掉赵敏,督促他用心爱之人之手杀死自己的爱人,一箭三雕(获秘籍,除婚约,杀赵敏),如果她真的是被灭绝逼迫,怎么会想到这么周密的计划?实在是工于心计,手段了得;大都游行赵敏用周公王莽的典故昭示人心真伪难测,并重现谢逊被俘的场景暗示张无忌,周芷若非但没有心慌愧疚,直接楚楚可怜地示弱哽咽之后急忙又反咬一口污蔑是赵敏对谢逊施发暗器,软硬兼施地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后来少室山下的偷袭,虽然当时英雄帖已经广发,可以预料谢逊被被囚少林张无忌必然赶到,但当时张无忌尚未率明教众人大张旗鼓的拯救谢逊而只是与赵敏二人悄悄赶到少林,茫茫之地,若非经过详细排查留意,周芷若又是如何正好在张无忌不在的时候去偷袭赵敏?说明她一直在潜伏追踪二人足迹,趁虚而人;屠狮大会上张无忌劝说将宋青书送回武当处置弑叔大罪,周芷若竟然颠倒黑白诬赖张无忌所为,甚至辱骂张翠山殷素素的正邪前事并借题发挥引出赵敏为祸首,欲借赵敏与六大派往日仇怨而除之;谎称与宋青书成婚,以退为进,刺激重情重义的张无忌,原文张无忌也的确体有“弃之如遗”的痛苦;而后比武对垒,殷离再次出现时心中恐慌,挟持赵敏,否定了张无忌做到一旁山石的建议,引诱他走到禁锢赵敏的地方,故意在赵敏面前发问,考验忌敏两人之间的感情,甚至借此威胁重要诱使殷离出现,事后连一向博爱宽容的张无忌也深为惭愧周芷若的心机。

再说狠辣。与谢逊这般已经在炼狱里走过一遭的习惯了杀戮的魔头一起将迎接他们的无辜蒙古官兵自拔速台以下,尽皆斩杀。周芷若跟谢逊却和端端地站在船头,波澜不惊,颇为契合,俨然已是一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魔般鬼魅,令张无忌不寒而栗(这里是第一次显示她杀人作为却是那样自然没有过渡,看来文末的狠厉也不是没有缘由的);随后遇到采参客很自然地向谢逊提议杀人灭口,虽被张无忌呵斥却颇得谢逊赞同:“依我原意,也是要将这些采参客人杀了。教主既不愿多伤人命,咱们快些设法换了衣服,免露痕迹。”一贯对疼爱张无忌疼爱有加的谢逊竟然语气变冷生分称他为“教主”,对周芷若的提议直接赞同,可见现在的周芷若已经与习惯屠戮狠辣的谢逊想法差相仿佛了;屠狮大会前更是为了刺杀赵敏毫不留情地杀死杜氏夫妇;屠狮大会时使用刀剑秘密中所得的郭靖黄蓉等前辈殚精竭虑用于驱除鞑虏的火器滥杀武林同道司徒千钟,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甚至山东老拳师夏胄愤然斥责其有辱祖师门风时仍不悔改,又指使静迦将其击毙,实在有违门派的道义。原文也说了即使如灭绝之狠辣也不诛无罪之人,她的程度比之灭绝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仅仅因为张无忌悔婚后想要扬名出气就要肆意践踏他人生命?俞莲舟殷梨亭铭记师训谦恭对待峨眉众人时,她竟又企图对其痛下杀手,无论两派渊源还是个人承受过武当的恩情,此时都无情泯灭更觉她已到枉顾原则的境地;后来她被玄冥二老打伤,赵敏帮她疗伤,无论二人以前有何恩怨,如若她真的那么刚烈不接受别人的疗伤大可严词辞绝或者推开,暗地里将寒毒转移到救自己的人身上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连玄冥二老这等阴毒之人都说她狠毒。她的种种变现仅仅把原因推脱到心智偏激就能解释?我想除了是想以此偏激的行为激起张无忌的愧疚之心之外,我想不到她这么做还有其他的目的,而原文张无忌的确是将她的偏激统统归结为自己毁约,狠辣同时也体现了她工于心计的一面。

周芷若之于赵敏。虽然前有赵敏捕获六大派,但各自立场不同,并不是单单针对周芷若,后面赵敏对周芷若的态度一直是不错的。灭绝之死固然有她本身正邪之分的顽固占大部分,但的确根源出于赵敏,周芷若无论从私仇还是国恨的确有痛恨赵敏的理由,但是把她师父的死全部归结于赵敏也未免有失公允。正如俞岱岩受伤根源于殷素素暗算,但是殷素素重金让总镖头都大锦换马不换人十日之内送他回武当,途中遭遇暗算也不能全怪殷素素,况且殷素素还沿途一路护送,尽力救他还中了三枚梅花毒镖。即使他没有受伤,归来途中一个人就抵得过要抢夺屠龙刀而一直伺机而动的阿二阿三(从当时有描绘的秃头黑痣的特征与后面上武当山的两人吻合,可以看出六个人里至少有阿二阿三,很可能还有大哥方东白)等西域少林等六个高手吗?而俞岱岩的功夫在与殷野王交手之时暗示两人伯仲之间,阿三的功夫连杨逍、殷天正这类前辈高手都感到惊叹,更何况武林中还有很多人觊觎屠龙刀难保不会再有暗算偷袭。即使没有殷素素也会有其他人来夺刀甚至暗算偷袭,为什么最后武当诸侠不找罪魁祸首西域少林的高手反而都把罪孽归咎于殷素素一个人身上?这是我一直认为逻辑上不太通的地方。再说江湖上行走湿鞋难道没有自己学艺不精的个人原因吗?从原文一点小细节可以看出俞岱岩的性格也有点孤傲,面对别人识别夸赞武当的功夫时颇有自得之意,年纪不过三十左右即认为“我俞岱岩纵横江湖,生平没将保镖护院的瞧在眼内,想不到今日遭此大难,却要他们护送我上武当山去。” 他重遇殷素素时将她所说过的话一字不漏的甚至语气都模仿差不多说出的幽怨,可见他的心胸也不是如武当侠名那样宽广(如同三渡都称高僧对空闻等已有成名晚辈说话颇有颐指气使的感觉,对阳顶天的仇怨更是执念不下甚至一股脑迁怒张无忌来承担来看,窃以为还不如空见的境界,看不出“高”在哪里),这样自负之人面对自己残废的落差也必然容易迁怒,当然他也确实有迁怒的理由。再如莫声谷,在光明顶以正邪的概念不顾及辈分就对殷天正当面苛责,也可以看出他虽然不似殷梨亭的柔弱,少年老成,但是性情太过刚烈暴躁,比宋远桥的稳重、俞莲舟的理智、张松溪的机智都有不及,所以他对宋青书的追踪与逼迫必然过甚,被暗算的安排虽然唐突但是比较符合逻辑,也许换做其他师兄弟会有转机。在武当诸侠心中一向对正邪划分界限,自认为狭义正派,是殷素素的邪教中人处事不清招致灾祸。围攻光明顶时张无忌已然重伤无力,正派人士灭绝以及武林同道仍然将六大派围攻明教的必须通过杀害一个受伤少年来才能才算保住江湖威信的重担给予武当诸侠,诸侠犹豫时宋青书主动请缨,原文:“武当五侠明白他意思,他是武当晚辈,由他出手,胜于累及武当五侠的名。”虽然他们明白这么做与掩耳盗铃无异,但是仍然是坚持所谓的大义同意了宋青书的提议。正派人士以维护正派人士胜利的名声牺牲一个少年是性命与邪派人士作恶害死一个少年的性命,同样是杀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谢逊有时候讽刺正派人士“假仁假义”的确比较入木三分,只是自诩正派的人士感觉不到自己有时这样做之下的虚伪罢了。就连一向比较正派的武当诸侠,现在表现出的古板执拗的正邪观念与张翠山正邪之分的偏执无二,而又从莫声谷的主观死因以及俞岱岩的忿恨可以看出张三丰授徒弟也并不太成功,灭绝更加浓重的正邪偏执也可以看出峨眉自郭襄传下不过三代也已经古板僵硬至此,都没做到如他们灵活划分正邪之分毋宁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灵的境地。

而原文武当诸侠提到殷素素多忿恨以及宋青书为了周芷若堕落,赵敏对诸侠偏颇看法的讽刺,还是逃不过自诩侠士常用的红颜祸水的武侠式借口。若用私人恩怨来讲,周芷若真的要为师父雪恨,那么从小接受名门正派教育的她大可以勤练武艺,如明教六大派一样光明正大的去实际行动,为什么要用计嫁祸赵敏甚至借张无忌手刃赵敏来折磨互有感情的两人的卑鄙的手段呢?退一步说,在送赵敏漂流大海时直接除掉她,至少还没那么卑劣;若用大的层面,满汉对立来解释也不说通,周芷若后来执着于报复张无忌甚至枉顾江湖道义滥杀无辜,并没有看出她有多少心思花在家国情怀,更多地还是解释为她自卑嫉妒心的作祟。周芷若嫁祸于赵敏并且包藏杀心,使其蒙受冤屈漂流大海生死难料,忌敏二人生嫌,而一切明了后赵敏未曾动过一丝报复的心思,甚至在玄冥二老偷袭后救她,至少说明赵敏是善良的,她反倒转嫁伤势并且偷袭欲取她性命的做法,实在让人不敢苟同。后来殷离没死时,赵敏还为她解释未死即不算凶手(都说夫妻相,她此时的表现已经潜移默化的与张无忌的博爱宽容有几分神似了),更说明赵敏有原则,不屑于用下作手段打击情敌,她是否应该怀有愧疚之心?我甚至还看到很多人甚至有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云云,说嫁祸赵敏做的好甚至应该杀了她也不为过。看到这些匪夷所思的想法我都忍不住想笑,还真有人按照这种教条去做事,这样用国家大义为借口杀人跟灭绝等以正反派之分残忍杀戮又有什么区别?

而文末周芷若再次出现要求不得与赵敏拜堂的这件事也做地精准狠辣,甚至有点倒胃口。倒胃口自然是破坏了之前完美结局与读者美好的想象,精准狠辣则是她利用此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很有报复赵敏抢婚的嫌疑。可能很多人会反驳,为何赵敏使用答应三件事慢慢俘获张无忌的心是浪漫,她不也是借俞殷二人之伤强迫张无忌答应?为何周芷若使用同样方法就是阴毒?首先,赵敏要求三件事时两人立场对立,赵敏在感情上并没有什么需要顾及,谁又能说她当时这么做一定是在追求张无忌呢?只是我们先入为主,说不定她是为了朝廷做出三件事的要求。在意时她已经对张无忌生情,可说是情根深种,即使自己受损也不在乎。其次,她所要求的这三件事始终不马上讲明,既让人好奇又让人期待,可说是高明之极,是正经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感情,而且其时张无忌身边没有明确爱情伴侣,只要张无忌答应旁人无权说三道四。最后,赵敏主要用这三件事作为契机,消除与张无忌之间存在的种种阻隔,得以延展为有相处与交集的可能。但是历历在目,她最主要靠的是自己的深情付出,大气执着才获得了张无忌的爱,而不是靠着三件事道德绑架张无忌(就如同周芷若的要求,只用做一件事这个皮毛最后想绑架也得不到最终想要的结果)。所以赵敏与周芷若的做法自然不同,如果周芷若真的是用真情等自己的方式你情我愿赢得张无忌也无可厚非,但她用偏偏跟赵敏同样的方式,并且在张无忌明确告知自己情之所钟为赵敏并且拒绝了她时,仍然苦苦追寻,这就不能单论她品行怎样,甚至可以用执来形容了。

      (三)从三个版本对于赵敏、周芷若、小昭与殷离等形象的改动补充对比,也能表明作者对于忌敏感情的进一步肯定。在金庸的官方访谈集录《金庸其人》一书中收录金庸在新修版出版前有关修订的态度:“修改后的倚天中,赵敏比周芷若重要,赵敏比周芷若可爱,周太狡猾。(赵敏也很狡猾)但赵敏爱张无忌更真心。”果然在三联尤其是新修版赵敏的形象更加柔美平和,而周若则更多揭示了其隐藏的恶的一面。新修版也稍加与小昭的一些情节。

1)对赵敏更加喜爱,增加篇幅描绘,丰满形象,扬长避短

首先,对赵敏的描绘言语用词上一再美化丰富,对周芷若则有弱化倾向。比如,最大改动就是明报版名字为赵明,三联版与新修版改为赵敏,名字更加女性化美化。武当山比剑,方东白失败后,明报版:赵明的道:我叫你去砍下这小子双臂啊,极为怪罪,而后方东白脸自己将他的左臂削了下来谢罪。三联版则淡化为全不理睬方东白。新修版则为赵敏点头道:快裹臂伤。这两个改动更加柔化女性化;再比如,对赵敏的相貌气质,所用之词即使在金庸小说其他女主中也比较少见,金庸也从来不吝啬对她的偏爱。三个版本不时添加一些词汇,动不动就雍容华贵艳丽不可方物颜如桃李如花似玉等不胜枚举,并且又分别从衣饰、性感、文采、书法、园艺、才能与志向等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不一而足。反观周芷若,明报与三联版登场时描述为只见她清丽秀雅,容色极美,新修版则是只见她清丽透雅,姿容甚美。从极美甚美,似乎没以前美了,而且新修版删去了韩林儿对周倾慕这一段,也有弱化其魅力的倾向;赵敏在陪受伤的张无忌去少林寺时受到几个僧人攻击时受伤,明报版左手小指,却也被刀锋切去了半寸长的一节,到了三联版与新修版为被刀锋切去了一片,从致残的危险到仅仅皮肉伤,大大降低受伤程度。当然周芷若在明报版冰火岛时左耳也被削去半只,后来两个版本为左耳也被削去一片,虽然不及也在一定程度弥补美化。

其次,是一些小的细节补充,对赵敏更加专一。一是赵敏回答谢逊自己舍身救张无忌后,明报与三联版张无忌只道下次无论如何不可以再这样了。而新修版加了一句我对你才情致绵绵 殷离哼唱小曲叹生死无常,由原来张无忌只觉她的纤指寒冷如冰,微微颤动,增加“”赵敏忽然伸过手来,握住了张无忌的手,又添加两人互动;小昭走后,五人回岛疗伤,添加张无忌对赵敏的关心:“他见赵敏在旁一直昏睡不醒,不禁担心起来”等一大段关心询问的描述;前两版荒岛嫁祸后,张无忌赵敏与宝刀剑不见后,随即就猜想是赵敏所为。新修版在清醒后不见赵敏后添加这时他心中只挂念赵敏,四下里奔跑寻找,全无踪影,再沿海滩奔跑一周,时时刻刻只怕突然见到她的尸体给海水冲上沙滩,又或是在海中载浮载沉,幸好这可怕的情景并未出现,本来的担心慢慢一步步地转变成伤心最担心的是她的安危,随后伤心她的欺骗,添加他的心理活动:他伤心之际,仍然想起赵敏历经艰险随自己来到灵蛇岛,甚至奋不顾身保护自己,寻思是波斯人所为,虽不能自圆其说,但极力为赵敏开脱;张无忌被师叔伯误会时,赵敏为救他受重伤去牵马时,明报版只有张无忌思索赵明说的话,而三联版与新修版则在张无忌思索的同时增加了张无忌对她伤势的担心:“目送着她缓步而行,脚步蹒跚,显是伤后步履艰难,心中又怜惜,又觉过意不去。”秘密揭开后,新修版添加张无忌对赵敏的天长地久,成亲生娃的承诺;而删除了前两个版本中周芷若误会忌敏二人幽会后,张无忌吻周芷若这唯一亲密的片段,张周的关系较之前更为疏远;前两个版本赵敏失踪被擒,张无忌只说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新修版则加了两句就算找不到你,我一生非你不娶,决不渝盟甚至“寻她不着,我就去死!”;新修版增加一段小昭离别时对赵敏的对悄悄话我知你是教主的心上人,他宁可性命不要,也要回护你平安周全从对张无忌十分了解的小昭的口中直接道出他真正爱的人;增加了许多张无忌对赵敏表白的言语,不一而足。

最后,增加修改了多处若有若无的描述,对赵敏更加喜爱,更明显暗示赵敏在张无忌心中的纯真形象与唯一地位。新修版作者将红梅山庄这样儒雅的名字改成朱家庄,将红梅绿柳这一对应拆开,以区别于赵敏的绿柳庄,也在暗示即使是初遇的赵敏对张无忌的感情不是朱九真的欺骗能同日而语的。而且,如此一来,绿柳山庄这一忌敏两人生情之地在书中一枝独秀,暗示两人感情不同与其他三女;新修版与小昭分离时增加突显赵敏的感受赵敏见两人脸上泪痕犹新,眼睛都红红的,心中也为张无忌难过;大都酒馆二人不约而同相会,情到浓时赵敏自然而发,吻了张无忌并咬破他的嘴唇,宣泄心中的苦闷不甘,在很多读者看来这是爱而不得的愤懑自然所发,但是偏偏有些读者一定要说她是有意为之借此咬痕增加张无忌与周芷若的矛盾(其实我真的要感叹自己从来都没往这方面想过,有时人的心思细腻地真可谓无孔不入)。先不说他们相遇根本不是赵敏提前规划好的,从当时苦闷的言语与挣扎来看绝对不是作假,此时强加给她临时起意动用心计的帽子未免太过牵强。估计作者也注意到这个可能引起歧义的问题了,新修版删去了后来周芷若看到咬痕哭闹张无忌安慰的片段,改成周芷若直接收拾行装离开,不仅张周二人关系更为淡然,更杜绝了歪曲赵敏形象的可能,这一改动还是比较大的,不是简单几句增减而是整个事件大幅度段落的修改,很能体现作者的用意;濠州抢婚赵敏受伤后明报三联版有一段描述:“他(张无忌)惊慌起来,揭开她伤口裹着的衣襟,只见五个指孔深及肩骨,伤口旁肌肉尽呈紫黑,显然中了剧毒”,也有些读者竟然说这个剧毒不是周芷若的阴毒爪功而是赵敏对自己用毒所致。首先不说赵敏会随时携带毒药,她又怎么一定料到周芷若会武功突飞猛进,重伤自己然后给趁机对自己用毒卖惨?其次,原文“赵敏肩头受伤颇重,初时凭着一口真气支持,勉力而行”后来“真气一泄,登时摔倒”一说话就泄了真气有气无力,最后说完几句话就晕倒了,那有力气下毒?最后,张无忌的武功与医术都是顶尖,他会分辨不出来邪门功夫还是药物所致中毒?作者可能没想到会引起歧义,只是提前透露周芷若的古怪邪门,新修版特意将“显然中了剧毒”直接说成“显然中了一门极恶毒的奇门外功”,明确界定是阴毒外功所导致,排除自己下毒的无端猜测。一次是巧合两次可以肯定,作者这些修改就是为了彰显忌敏二人感情的自然纯正不允许沾染任何颜色与猜测;波斯明教使者来中土的情节,对于接待,其实作为明教元老的杨逍地位礼节都更加适合。但接见使者时作者明确描写了赵敏坐在张无忌旁边,全程参与了外交活动,并且特意添加了她对使者的一大段礼节问答,侧面暗示了赵敏实质上教主夫人的身份以及殷天正头七是青衣素裙服半丧,更暗示她正妻的身份得到殷家的长辈的承认;新修版添加圣火令五小令第四令:任何处女寡妇,如与之有夫妻之事,即须娶之为妻,否则须庄重相对。何也?对于二人因周芷若的要求不得拜堂成亲,但是又可以生娃,前两版张无忌在文章结束前已经辞去教主之位,但到新修版最后张无忌仍然是教主没有辞去,根据律令,身为教主,更应该以身作则,赵敏若委身于己,则必须负责,这样的安排难道是巧合不是暗示吗?新修版赵敏为避免张无忌作难,回归蒙古,全了自己一些家国之义,不似以前版本那般与父兄对立。而且也并没有将她禁锢在蒙古,后记里还说她有可能和张无忌一起去波斯,张无忌可能有事回中原,这有事那没有可能解救可能陷于危险的赵敏的父兄亲族呢?而且增加明教口号是驱除鞑虏而非歼灭鞑虏的区分,一定程度上弱化民族矛盾,蒙汉对立并不是势不两立,树立更宏大是民族观。总之,不仅仅弱化了赵敏与父兄族人的对立同时也弱化张无忌未来与赵敏父兄的对立。

2)对周的揭露更彻底,隐藏许多骗局暗示,三个版本正如上文提到作者并没有对周芷若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侧重,反而对赵敏更加偏爱。

一是,张无忌对周芷若的态度看法。三联版,张无忌从玄冥二老手中救周芷若,是在发现荒岛案真相后,对周芷若可说仁至义尽;但到了世纪新修版,张无忌救周芷若,还没有肯定杀殷离陷害谢逊是周芷若时出手相救,而后更添加张无忌对到赵敏娶妻生子,天长地久的承诺。这样安排可说金庸有意在凸显对周芷若恶的一面的刻画,强调对张无忌对赵敏的感情;前两个版本周芷若说毒誓时均是自述,但是新修版却加上一句张发问那你是不肯发誓了,周随后说自己为师傅以死相逼不得不发,说明张无忌对周芷若看法就如在光明顶一样认为她本不会刺自己,但她两次都还是做了,作者有意提示张对周的做法有微妙的不赞同之意。

二是,周作案后对其推脱的描述更详细,祛除了张周二人的情感描述,却进一步显示周的心机。前两版都提到周说二人夫妇一体两人武功不分彼此,张无忌心感甜蜜“如此情意缠绵,不觉时日之逝”;而新修版里删了二人这为数不多的情感描述段落,仅写到“如此忽忽过了数月”,也剔除张无忌驱毒时感觉周芷若已经修炼九阴真经的暗示;一再加以描述周如何给张无忌做足心理预警:原来版本 “一,如我做错了什么事,你会打我骂我杀我么?张无忌回答,我不会加一拳一脚在你身上。二,将来你发现我做错什么,那也是因为我爱你”。新修版添加“我连一拳一脚都不会加于我的爱妻周芷若身上” 周芷若则强调男子汉要言而有信,言明是爱妻身份,又生怕直说爱妻可能对应别人,还要挂上姓名连身份名字都要清清楚楚的一一对应好;二人订婚后,原来版本周只说“无忌哥哥,我能和你结为夫妇,心里快活得不得了,只盼你别因我愚笨无用,瞧我不起,欺侮我。我会尽我所能,好好地服侍你。”新修版加上“将来你如发觉我做了什么事对你不住,那也是因为爱你的缘故。”张无忌道:“你为了爱我,不论做什么事,我决不会怪你”,更是提前加上一大段周芷若陈述灭绝逼迫自己所发毒誓,进一步得到张无忌对她的承诺。这样一来张无忌一再有承诺在先,二来自己为师傅逼迫起毒誓,三来是自己只因爱他才做错事自己不要怪她;虽然在灭绝毒誓后加了一段张无忌的话:“是你师父逼着你发的,自然算不得数。芷若,我跟你说,那日在万安寺中,赵姑娘威胁着要用剑在你脸上划几下,毁了你的花容月貌,当时我着急得不得了,在心里起了个誓,你猜猜是什么誓?”周芷若道:“你定是和韦蝠王一样,决心要为我报仇,在赵姑娘脸上也划上几剑。”张无忌摇头道:“不是的,当时我心里说'此刻我如救这姑娘不得,她容貌给人毁了,就算变得丑八怪那样,老天爷在上,我张无忌无论如何要娶这姑娘为妻,爱她惜她,护她周全。哪一位姑娘真正对我好,我也真正对她好,美丽丑陋,全不相干……’”“突然之间,山石之后飘来一个女子声音:'咦,阿牛哥,真的吗?’”虽提及可能娶其为妻的话却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二人当时并无特别爱情因素),更多是凸显了张无忌牺牲自己为他人着想的博爱特性。同时他否定以牙还牙的报复,与周芷若的作答一对比,颇有点透露其狠厉的倾向,而后周芷若听及殷离回答,惊慌时又以灭绝鬼魂缠身转移话题,哭泣卖惨坐实了其虚伪狡诈。更重要的是张无忌的话更像是对殷离的自说自话,果然后面加入殷离的应答,也有为了其复活逻辑的目的。

新修版虽然没有了前两版周芷若意图偷袭谢逊,谢逊在枯井中的刻画证据却依旧保留了大都游行时演绎她作案过程情节,更加隐晦的同时也使得周的形象更加讳莫如深;新修版又删去周芷若发现看到忌敏二人相会后张无忌的安慰,而是直接出走,特意修改为一大段她之后与张无忌重遇的对话:“周芷若道:“'谢狮王慷慨豪侠,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前辈高人,倘若命丧郡主娘娘之手,小女子说什么要为他老人家报仇雪恨,张教主却多半是不在乎了。’眼中泪珠莹然,泫然欲泣。张无忌道:'若真不幸如此,此仇不共戴天,说什么也要为义父报仇!’”进一步强化了周芷若看似纯真之下假装反诬的推脱虚伪,在殷离之死张无忌仍然对赵敏犹豫时,十分精准地拿捏到注重孝悌,进一步以谢逊为诱因,强化催使张无忌报仇雪恨,果然得到张无忌肯定的答复,也更体现她心机的一面。

三是,金庸对周的心机描述更为剥皮见骨。明报版最后周芷若约张无忌谈心事,是张无忌自己停下来向周解释缘由:于是携着她手,走到道旁的一块山石边,两人并肩坐下。这个情节,是张无忌选择地点,不能说周芷若有意为之而让赵敏听到他们谈话;而到了三联版,是周芷若否定了张无忌做到一旁山石的建议,自己说不,我此刻心烦意乱,听不下去,走一会静静心再说,走到禁锢赵敏的地方,在此处比旧版增加了周芷若心机的一面;新修版版,更是直白地又加上张无忌事后心理直到此刻,周芷若还在使用机诈更露骨地表达张无忌对周芷若的真实想法,似乎一再提醒生怕读者卡看不出周芷若的工于心计。

3)金庸说最爱小昭,新修版增加很多关于小昭的描述,但是意义不大,更多是金庸自己率性而为,满足自己“任性”成分居多。

小昭与张无忌,首先是小昭感念于张无忌的爱护而生情。杨不悔出于母亲惨死恶人手中的经历,对一切恶人甚至有作恶嫌疑的人决心慈不手软,所以处处透露古怪、突然出现的小昭做了她的丫鬟后的待遇可想而知,打骂肯定家常便饭,所以在张无忌第一出现久了她性命时必然对他大有不同。而后密道内种种劫难,张无忌一向博爱,处处舍身相护、真心怜惜确实打动了她的真心。原文:“小昭道:'张公子,你……你和我素不相识,为什么待我这样好?你为什么要挡在我身前?我是个低三下四的奴婢,你……你贵重的千金之躯,怎能遮挡在我身前?’张无忌微微一笑,说道:'我有什么贵重了?你是个小姑娘,我自是要护着你些。’”从小没有得到太多父母宠爱的她,上了光明顶有被杨逍父女疑心,没有人真心待她,张无忌的出现无疑是天使般的存在。她开始慢慢生出情愫以至于无怨无悔地誓死追随,后来密道里张无忌看到她容貌夸赞,何必装驼跛脚,她随即回以“你叫我不装,我就不装。小姐便要杀我,我也不装”,是明显的感情依赖信号,但是张无忌一向博爱富有同情心,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简单一句能让她如此触动,没有什么回应表现。光明顶上张无忌被周芷若刺伤发自内心的紧张与照顾,宋青书要杀张无忌时,舍身相护:“那你先杀了我再说。”张无忌也非常感激她的维护。而后张无忌做了教主之后她也无微不至地此后起居;远赴灵蛇岛时担心赵敏行事诡谲,生怕张无忌受到欺骗定要跟从提防。而张无忌也的确在她身上赶到了类似亲人的照顾扶持,在她有明显的爱意体现时张无忌则确实没有多少情爱成分,比如接赵敏倚天剑斩断铁链时赵敏夸赞“'好美丽的小姑娘。你教主定是喜欢你得紧了。’小昭脸上一红,眼中闪耀着喜悦的光芒。” 却如同上面密道那一次一样小昭很是欢喜却未见张无忌的回应,或者在张无忌看来帮助除去她的枷锁只是出于自己宽厚的天性,理所当然,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而后:“听着她手上的铁链偶尔发出轻微的铮铮之声,只觉心中平安喜乐”。但是后文:“ '莫非这小姑娘对我暗中已生情意?’,听到她言辞中忱忱之诚,不禁感激。”可见此时的张无忌对小昭并没有男女感情,甚至没有向那方面去想,直到现在才模糊感受到小昭的情愫。而后赶赴灵蛇岛,波斯使节来袭,小昭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大家的周全,这中间小昭在分离时刻有深刻的感情色彩与表达:“不禁向小昭望去,月光下只见小昭正自痴痴的瞧着自己;张无忌心中隐隐感到,小昭对己情意深重,射来的眼光既无奈,又不舍”。张无忌初始恼怒她对身份欲潜入明教的隐瞒,但是获知她的真诚与牺牲后随即更多的是离别时激发的感激与怜惜情。小昭自始至终对张无忌的感情都很真挚,纯粹,没有占有掠夺,可惜的是随着波斯人的到来戛然而止。张无忌在跟她相处的日子里尝到了亲人般的体贴,在感情上极为倚重,但是爱情上则体现的不多,小昭早就数次体现的感情信号而张无忌却迟迟不见的回应的对比,更加让人觉得小昭单相思的意味浓烈。

后记里金庸自己说最爱小昭,增加了些许调情的小片段。世纪新修版的确增加了多处张无忌与小昭较为亲密的描写。小昭的形象更加活泼可爱,有很多处女孩的娇嗔;小昭偶尔叫张无忌一声教主哥哥,而张无忌则有时称其亲亲小妹子,添加了两个以前没有地相互对应亲密词汇;在光明顶被周芷若刺伤血流不止时添加了小昭焦急程度:“一时情不自禁,伸双臂抱住了他头颈,叫道:'你不能死,你不能死!’;(张无忌)见小昭哭得伤心,说道:'小昭别怕!我不会死。’小昭心中略宽,放开了双臂,止泪说道:'你如要死,我跟着你死。’;之后宋青书来挑战,小昭舍身维护时添加了张无忌一句:“'以后,你做我的小妹子吧。’小昭缓缓点头,喜悦无已。”可见这里小昭的欣喜与张无忌大为不同,小昭可能包含爱意而张无忌则发自内心的不自然的妹妹家人的感觉;张无忌打算出海与众人迎接谢逊与她分离时话语,由原来的:“小昭,你安心在光明顶上住着,我接了义父回来,借他的屠龙刀给你斩脱铐镣”添加“ '小妹子乖乖地等着我回来!’最后这句话说得甚轻,只她一人听见。”,其实与上句的亲切无异;大都让赵敏帮忙用倚天剑斩断锁链时,对她去冰火岛前一晚,张无忌晚上在客栈休息前两个版本写:听着她手上的铁链偶尔发出轻微的铮铮之声,只觉心中平安喜乐,新修版加上:“ 但觉如此这般天长地久,人生更无他求。这一更显著感情依赖词语;新修版忌敏二人船上调情后突然见到小昭,原来只有不免有些羞惭,增加又微感内疚,有点儿对这小妹子不起,心想小妹子其实对我更好,可是我从来没对她这般说到了心坎儿里去,增加了对小昭倚重;原来四女同舟章节,有张无忌忆起二人困在光明顶密道小昭唱的波斯小曲时仅仅不禁向小昭望去,月光下只见小昭正自痴痴的瞧着自己,增加清澈的目光中似在吐露和殷离所说一般的千言万语,一张稚嫩可爱的小脸庞上也是柔情万种的深情表达;黛绮丝要小昭答应做圣女,小昭犹豫时添加张无忌心中隐隐感到,小昭对己情意深重,射来的眼光既无奈,又不舍等小昭的深情;即将分离之际更是添加很多深情的告白教主哥哥,我真想你此刻抱住我,咱二人一起跳下海去,沉在海底永远不起来”,而张无忌也的确有一同殉情的决心;但是主旨同样添加了赵敏的感情,小昭分离之时专门添加赵敏的特写:“赵敏见两人脸上泪痕犹新,眼睛都红红的,心中也为张无忌难过。”甚至有小昭亲口对赵敏所言:“赵姑娘,我就要去波斯了,今后再也不能照料教主。他武功虽高,但心地太好,容易上人家的当,请你以后好好照顾他。我知你是教主的心上人,他宁可性命不在,也要回护你平安周全。”以日夜照顾张无忌对她了解的小昭之口道出张无忌对赵敏的感情。文末添加小昭遣波斯使团前来赠送礼物,有自己亲手制作的衣物饰品书信,张无忌感动涕零等内容,虽然有很多补充,但是张无忌对她的爱情上的表现仍旧微乎其微。无论从原版内容还是新修添加的很多内容,于正文中,看不出张无忌对小昭的爱情方面实质体现,他们相处更像是兄妹之间依赖依托。张无忌从小失去双亲,比较渴望平静温馨的日常感情;小昭虽有母亲但是常年也是孤身一人,两人之间相似经历使他们确有共鸣,所以小昭体贴入微的照顾让张无忌更多的感受到家人的感觉,对她更多的是怜惜而没有向爱情上发展,最多在分离时加入的感情戏才比较突出。此时张无忌心中所想更多的仍旧是对她以往的不幸与此时牺牲的怜惜,即使有新修版添加了想跳海殉情的桥段也多是因为张无忌面对当前不能拯救小昭甚至面对谢逊、赵周二人抉择时的绝境想一死百了逃脱困境的冲动,反而有点画蛇添足更多暴露的张无忌的逃避与犹豫的味道,却没有对恋人发自内心那种不可替代性的感觉。

其实第一次也是一直以来小昭的设定给我的感觉仅仅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陪衬,即使比之殷离与张无忌的感情纠葛也远不及,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陪衬越来越得到瞩目,甚至成为感情中心的言论甚嚣尘上。可能多因金庸后记中提到有政治能力的女子不够可爱,四女中更偏爱小昭,但却是最具有迷惑的词句,很多人据此就说张无忌可能去波斯迎回小昭,有成全的可能。在《金庸其人》收录的金庸答问里他亲口道:“我小说中人物很多,有许多刻画得不好,例如陈家洛、袁承志、香香公主内心的活动就写得不够充分。女角色我喜欢的很多,多数不是主角,小龙女、香香公主、黄蓉、赵敏、任盈盈、阿九等等太好了,自觉配不上,从来不想拿她们当假想的女朋友或妻子。心中只喜欢一些次要的不太了不起的女角,例如阿碧、小昭、程英、阿朱、郭襄等等。”可见这只是作者主观上喜欢小昭的原因并不是赵敏等不够好恰恰相反是她们太完美了。至于后记说去波斯找小昭甚至猜测迎回的可能,金庸也答道:“张无忌可能不能忘情于小昭,想到波斯去走一遭,但赵敏神机妙算,张教主大概不敢去、去不了。”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也比较符合忌敏的形象,凸显了赵敏对张无忌的影响,但是原文赵敏舍身从父兄手下救出张无忌后坦白非刀剑之事非自己所为,张无忌猜想是波斯人所为想去找小昭打探时赵敏道:“你巴不得想见小昭,便杜撰些缘由出来。小昭是大大好人,我也想见她,当面好好谢谢她。谢她对我说了真话。那天小昭跟我们分别时,悄悄把我拉在一旁,对我说:'赵姑娘,我就要去波斯了,今后再也不能照料教主。他武功虽高,但心地太好,容易上人家的当,请你以后好好照顾他。我知你是教主的心上人,他宁可性命不在,也要回护你平安周全。’听她这么说,我自然开心得很。从来没人跟我这样说过,我盼望是这样,但不知能不能成真。小昭是第一个这样说的,我心里当然感激她。” 可见赵敏略带有调侃式的宠溺味道知晓张无忌念旧,并没有表现的很强势小度到叙旧也不允许,反而更多的是感激小昭的体贴无私。

其实从原著来看小昭这个角色并没有什么很强存在感甚至有些读者并不太喜欢她。虽然她的确发自内心地对张无忌没有恶念,但有时看似柔弱实则刚强甚至很有心机,让人捉摸不透,好感度降低,即便她本身确无恶意。她遇到张无忌后无论到大都还是去灵蛇岛想要追随时透露的楚楚可怜的恳求确是出于本心,即使是出于对张无忌安全的考量,她有时也表现出女子少有的咄咄逼人,与先入为主的柔弱形象大相径庭。比如赵敏好奇小昭这个普通丫鬟精通奇门八卦、阴阳五行起疑后打探其家学渊源,小昭随即回应:“'家父埋名隐姓,何劳郡主动问?难道你想削我几根指头,逼问我武功么?’她小小年纪,口头上对赵敏竟丝毫不让,心中显也颇蓄敌意,而提到削指之事,更显然意欲挑起周芷若敌忾同仇之心。”可见小昭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单纯可爱,在之前群雄中毒时的领导指挥水平也绝不是一般天真烂漫的女孩;而后更因为赵敏的打探迁怒于她:“你很聪明,你什么都知道了,却干吗事先不阻止谢老爷子,请他别说?倘若他只说要他们放了金花婆婆,那就没事。谢老爷子目不见物,自不知金花婆婆装得多像,任谁也能瞒过。赵姑娘,你却瞧得清清楚楚,难道便想不到么?” 所以她看似楚楚可怜有时却透露强硬的古怪很难让人不加提防,杨不悔对她的敌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她这种隐藏的诡异比之赵敏明显的诡谲更难让人产生安全感,赵敏为了张无忌在灵蛇岛与中土荒山两次舍命相救,在面对武当四侠的生命攸关张无忌仍旧因其之前行事不定有所保留就可见一斑。而在感情上,虽然她去波斯前曾对赵敏说过:“我一心一意想做教主的小丫头,永远在他身边服侍他,就算他娶了你做夫人,我也是这般待他。”但在去灵蛇岛前也曾对张无忌说:“你真正舍不得的人多着呢。峨嵋派的周姑娘,汝阳王府的郡主娘娘,将来不知道还有多少。你心中怎会不舍得我这个小丫头?”灵蛇岛离别时也有:“你舍得你义父,舍得周姑娘、赵姑娘她们吗?”。虽然她满足一直做一个小丫鬟不求回应多少有点虚幻也确是出自真心,但是内心还是有对独属感情安全感的渴望,后来远走波斯其实是恰如其分的安排,保留了近乎完美的形象。所以如果影视作品完全还原原著的小昭多会降低观感,而把她作为解语花辅助忌敏二人则十分恰当,完美契合她对爱无私奉献形象的同时又强调了感情唯一的主题,但如此真不知道改为小昭的无私高兴还是悲哀,因为一个人对感情可以做到无私却未必会高兴这样做。

个人认为,作者最偏爱小昭除了上面自己提到的不完美还有以下几点理解。首先,金庸说最爱小昭可并不等同于说张无忌最爱的是小昭,而可能推崇她对张无忌的感情最纯粹干净,不带有占有目的性等复杂的因素;其次,作者主观看法上,明言对沾有政治色彩的感情不太喜欢,当然也捎带一点大男子主义作祟。其实我一直觉得在武侠江湖世界里介入太多政治色彩有点牵强,虽然为国为民才的侠之大者的格局很宏伟风气很正但反而有点冠冕堂皇的错觉,束缚了人物的个性,少了快意恩仇的想象与魅力。个人也认为金庸对政治的看法稍显单薄,没有将政治活动中人物的才能与精彩阐释出来却更多是黑暗面。比如《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很多跟政治搭边的做法总带有一种书生意气的单纯;《天龙八部》武侠角色,跟政治目搭边后又写得太过纷繁复杂用力过猛的感觉。但本书的赵敏与张无忌之后的配合很多地方体现机断与谋略更多让人感觉她的飒爽睿智却并没有因此感觉所谓的“不可爱”。而且金庸不喜沾染政治的女孩,自己说四女中最爱的昭,但小昭却是四女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结局都因为政治能力陷在政治困局的女孩,第一次在绿柳庄小昭展现了机智沉着的政治领导能力,铺垫了她日后接任总教主的设定,而到了结局其他三女都算是普通女子了而她仍然担任波斯总教的教主职位,这是不是很讽刺呢?最后,而作为小说作品,需要推进剧情,而他的作品大多又沾染有政治背景、家国大义,所以在小昭的篇幅上只能止于此,也带有一点主观理性主义角色的遗憾。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在《倚天屠龙记》之后作品创作的《笑傲江湖》,这部作品几乎没有了家国的大的政治背景束缚,其中仪琳的角色,更是提早出场占据了与女主角任盈盈不相上下的篇幅,也像极了小昭那种只要可以去爱就默默无限奉献的单相思。不过可惜的是这种实现了前面对小昭缺憾的理想角色,如同张无忌对小昭那般怜惜如兄妹之情,同样的令狐冲对仪琳也是怜惜如兄妹之谊却无男女之情,仪琳比之小昭更加无私的同时却更加虚幻不现实,她越是无私付出就越是让令狐冲知晓她对自己痴情一片时越感觉更多的是因为歉然无以为报而背负感情债的辛苦,连金庸自己在后记里都不得不承认仪琳的爱是“片面的爱情”。所以正如上文所说,小昭这个角色更加点到即止,达到了一种微妙的理想的动态平衡,所以作者在修改时一再大量增加她的篇幅。

4)对殷离的描写也增加了张无忌对她的感激之情以及一些逻辑纠正。

殷离可以说是张无忌四女感情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存在,她是唯一没有动用心机没有欺骗张无忌并主动离开他的女子(也是个人除赵敏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可惜很多作品都没将她的独特与真实展现出来反而是一再的边缘化)。关于她与张无忌的分析篇幅虽然较少但是人物却很鲜明。少年之时,张无忌遇到殷离时,身中寒毒危在旦夕,加之金花婆婆的威逼对殷离的出现没有特殊的感觉,原文:“只见金花婆婆扶着那相貌美丽的小姑娘,颤巍巍地站在数丈之外。”有种淡淡的疏离感觉。而后金花婆婆获知他的身份欲挟持使他屈服,殷离:“快谢婆婆饶命之恩;你这人不听话,我不理你啦。说着转过了身子,却又偷偷用眼角觑他动静。”暗暗萌生兴趣;而抓住张无忌想要逃跑被殷离阻隔不得已孩子气地下口:“张无忌猛地一低头,张口便往她手背上用力咬去。阿离只觉手背一阵剧痛,大叫一声:'哎哟!’松开右手,左手五根指爪却向张无忌脸上抓到。张无忌忙向后跃,但已然不及,给她中指的指甲刺人肉里,在右脸划了一道血痕。阿离右手的手背上血肉模糊,给张无忌这一口咬得着实厉害,痛得险些便要哭了出来。” 两个孩子的打斗颇有点让人感觉两小无猜、哭笑不得的乐趣,却不想却这一嬉闹却埋下了一个女孩一生的痴念。临走“阿离回头叫道:'张无忌,张无忌!’叫声渐远渐轻,终于隐没”的情形估计只怕也在她心中重复了好几年,少女怀春、啮齿之盟就此深埋心间。

成年后张无忌与殷离再遇,原文:“那少女走近一步,见张无忌睁眼瞧着她,微微一惊,道:'你……你没死么?’张无忌道:'好像没死。’一个问得不通,一个答得有趣,两人一想,都忍不住笑了。”可见二人重遇其实很有一番意境,无声胜有声。但是此时的殷离表现的偏激古怪却仍旧善良,她照顾张无忌的伤势与生活,自此二人得以再次有交集相处,虽然结局无疾而终但是也算是命中相遇对她凄苦命运与一生执念的补偿。第一次赠送麦饼,第二次:“'我带了新鲜的饼子来啦。’说着从篮中取了许多食物出来,饼子之外,又有一只烧鸡,一条烤羊腿......;蛛儿抿着嘴笑了,将预先留下的两条鸡腿又掷了给他。那是她在自己那只雪鸡上省下来的,原是鸡上的精华。”可见她虽然嘴上刁钻,但是实际心底与做法却十足的好心肠。她有时喜欢恶作剧,狡猾诡谲的眼神与笑容透露着母亲殷素素的影子:“别人不苦,怎显得我心中欢喜;我问你啊,怎的谁都不摔断狗腿,偏生是你摔断呢?你不回答,我就把饼子抢回去;乖儿子,那你叫我妈罢!哈哈,你全想错了,我生平最喜欢害人”可以说非常性情可爱。获知张无忌会武功时:“她睁开眼来,见自己躺在张无忌怀里,他正笑喀嘻地望着自己,不觉大羞,急跃而起,似笑非笑地向他瞪了一会儿,突然伸手抓住他左耳用力一扭,骂道:'丑怪,你骗人!你有一身厉害武功,怎不跟我说?’张无忌痛叫:'哎哟!你干什么?’” 二人第一次有了比较亲密的身体接触,而殷离的嬉闹非但不惹人讨厌反倒让张无忌感觉非常亲切。张无忌被阻隔于大山之中五年,甚少与人说话,对殷离的解救与善良风趣自然印象颇为深刻,感激涕零,更重要的是她从身上看到母亲殷素素的影子(影视作品多把赵敏与殷素素归为一个却鲜知殷离的神韵更似之),所以对她的感觉格外亲切自然。殷离知晓朱九真是张无忌受伤的祸首,颇有正义感与情义,孤身潜入朱府内下毒替他报仇。而张无忌经过朱九真的教训,更多想要安全感,找到不嫌弃自己的人作伴,而殷离容貌受损正好契合,且心地善良,偏激却不让人讨厌,更有母亲的影子,可以说这种种难得的碰到一起的适合,虽然没有真正从爱情角度出发,但当时的张无忌的确有与她共度一生的打算,原文:“蛛儿相貌不美,待自己又是极好,有心和她终身相守,可是她心中另有情郎,全没把自己放在意下,也真无味之极。”可惜苦寻之人近在眼前殷离不自知,即使知道又如何呢?朝夕相处之下却没发现自己的心上人就是曾阿牛,而是陷入对记忆中的张无忌的怀恋,说明即使现在知晓曾阿牛就是她要找之人估计也接受不了这段感情,反而会难以面对更加痛苦(从这一点上讲,周芷若的加害反而可能客观上也使经历过磨难的殷离能更加平和的面对,也是殷离这般执拗的人能够那么快谅解她的原因之一吧)。所以,她明知张无忌对她很好,感觉到温暖,想要在他身上找到温暖却知道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人或者解不开她家庭悲剧的心结,经常前后矛盾,当真不禁让人可怜心疼。张无忌站在她这边说情,她有时很感触自言自语,有时候又突然发怒指责张无忌不配与她思念的人相比:“那少女道:'倘若他又来打我咬我呢?’张无忌昂然道:'哼,他敢碰你一根寒毛,我决计不和他干休!’那少女道:'要是他对我不理不睬,话也不肯说一句呢?’张无忌哑口无言,心想自己武功再强,也不能硬要一个男子来爱他心所不喜的女子,呆了半晌,道:'我尽力而为。’那少女突然哈哈大笑,前仰后合,似是听到了最可笑不过的笑话。那少女笑道:'丑八怪,你是什么东西?人家会来听你的话么?再说,我到处找他,不见影踪,也不知这会儿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你尽力而为,你有什么本事?哈哈,哈哈!;张无忌道:'你孤苦伶仃,无家可归;我跟你也是一般。我爹爹妈妈都死了,也没兄弟姊妹。我本想跟你说,那个恶人倘若仍然不理你,咱们不妨一块做个伴儿,我也可陪着你说话解闷。但你既说我不配,我自然不敢说了。’那少女怒道:'你当然不配!那个恶人比你好看一百倍,聪明一百倍。我在这儿跟你歪缠,尽说些废话,真是倒霉。”说着将掉在雪地中的羊腿烧鸡一阵乱踢,掩面疾奔而去。’”而后她修炼“千毒万毒手”意图报仇,致使容颜受损,一日比一日难看以致几日不敢照镜子,张无忌颇通医学暗示,并安慰她“一个人只要心地好,相貌美丑有什么干系?我妈妈跟我说,越是美貌的女子,良心越坏,越会骗人,叫我要加意小心提防”殷离虽然感动仍然知道他是安慰自己后迁怒:“掩面哭道: '丑八怪,我恨你,我恨你!’狂奔而去。这一次却不再回转了。”

而后因为替张无忌出气被六人追杀命在旦夕时,虽然张无忌未想过娶妻,但是感念她的真诚、怜惜她的遭遇后应承:“姑娘,我诚心诚意,愿娶你为妻,只盼你别说我不配;从今而后,我会尽力爱护你,照顾你,不论有多少人来跟你为难,不论有多么历害的人来欺侮你,我宁可自己性命不要,也要保护你周全。我要让你心里快活,忘了从前的种种苦处”。但是殷离却是悲所至出现幻觉,将张无忌当做了安慰的替身,说出了那几句令人印象深刻的痴情几句:“从前我叫你跟着我去,你非但不肯,还打我、骂我、咬我……现下你跟我这般说,我真欢喜;阿牛哥哥,你愿娶我为妻,似我这般丑陋的女子,你竟不嫌弃,我很感激。可是早在几年之前,我的心早就属于旁人了。那时候他尚且不睬我,这时见我如此,更加连眼角也不会扫我一眼。这个狠心短命的小鬼啊……”由于她从小失去母亲,对父亲花心深恶痛绝,一直强调从一而终,所以即便知道张无忌的应承不是完全出自本意,自己心中牵挂的也不是眼前人依旧执拗于他的承诺:“你说过要娶我为妻的;不错,可是你答允了我,这一辈子要待我好,照顾我。”她知道自己有点强词夺理,在张无忌又宽容客观地回复她“要是你只对我一人好,我也只对你一人好。要是你心中想着旁人,我也去想旁人”时也会感动落泪,却仍旧执念寻找意中人,有时孤身一人睡梦中都会梦魇哭泣,张无忌同情她的遭遇再次许诺可以娶她为妻照顾她时执着依旧:“妈妈死了!我一个人孤零零的,谁也不喜欢我,谁也不同我好;我不要你待我好;我心中只喜欢一个人,他不睬我,打我、骂我,还要咬我;阿牛哥,你别着恼,我得罪了你,是我不好。你如真的娶了我为妻,我会刺瞎了你眼睛,会杀了你的。你眼睛瞎了,就瞧不见我的丑模样,就不会去瞧峨嵋派那个周姑娘。倘若你还忘不了她,我就一指戳死你,一指戳死峨嵋派的周姑娘,再一指戳死我自己。”恐怕读到这些,不但张无忌连读者也会感动叹息同情她的古怪痴情,以前对她结局同一个人不一样的感情的话不太明白,细细看她的这些言语也大概可以体会到她的矛盾。而两人避开追杀逃,殷离没有抛开他独自离去,用担架托运并抓雪鸡体贴地把精华之肉留给他,体贴地照顾他的伤势,打扮他是衣着面貌。致使张无忌不禁感叹:“蛛儿相貌不美,待自己又极好,有心和她终身相守,可是她心中另有情郎,全没把自己放在意下,也真无味之极。”虽然不是出自爱情也是出自本心的感叹。而后他们被峨眉派带走,遇到殷梨亭主动问询张无忌的下落,得到他已死的消息竟至当场昏厥,从中间对话可以看出她到过寻过很多地方,甚至到过武当山,中间经历的辛苦可想而知,而面对灭绝的恶毒言语更是不惧生死破口大骂。可惜,她虽然深情,在张无忌近在眼前听到她苦苦寻找的就是自己时虽然好生感动,却也是惊讶居多。不过好在她的感情终于不再是单方面的自言自语,张无忌终于知晓了她的深情,而且感动触动。随后遇到殷野王,虽然出口为殷离说话却也多出于亲情、怜惜,而后殷离更被青翼蝠王与金花婆婆相继带走,二人之间终于中断分别了。虽然张无忌任教主后教务起义等大事缠身私人感情被暂时搁浅,仍然感念她的深情派杨逍等人寻找过却无果,后来金花婆婆阻截峨眉派才再出现,但是张无忌身在暗中,虽然欣喜甚至在船头感念她古怪的情愫却并没有于殷离有直接接触。一直到了灵蛇岛,殷离因为对张无忌的感情,不忍伤害谢逊磕头恳求:“他人已死了,我相貌也毁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可是谢大侠既是他义父,婆婆,咱们便不能动他一根寒毛。”即使最后答应了使用暗器并在下手时故不出全力,在谢逊感动她的真诚时传以自己毕生研究的心法以期帮助张无忌时,终于忍不住诚实道出张无忌不测的消息,放声大哭。最后终于因为提醒谢逊钢针被金花婆婆重伤,张无忌出手相救,在晕倒之前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心上人。此后殷离一直昏迷,理智是尚且偏执昏迷后更是一直喃语,陷入对记忆中的张无忌的执念中去了。后来被周芷若刺伤几乎死去,她 “死”前的心迹仍然让人感动她的执念于痴情:“阿牛哥哥,你别难过。我要到阴世去见那个狠心短命的小鬼张无忌去了。我要跟他说,世上有一个阿牛哥哥,待我这样好,可比你张无忌好上千倍万倍;阿牛哥哥,我可不能嫁你啊!我的心,早就许给了那个凶恶狠心的张无忌了……阿牛哥哥,我有点儿害怕,到了阴世,能遇到他么?他仍然会对我这么狠巴巴的么?”而现实中的张无忌一直感念她的深情,在她“死”之前就再次亲口许诺娶她为妻,后来她“死后”虽未实际做成夫妻但心里已经把她当做自己的妻子:“表妹待我情意深重,她自幼便心中以我为夫,我心中也已以她为妻,虽无婚姻之事,却有夫妇之义。她尸骨未寒,我何忍即行另结新欢?”。

最后嫁祸真相大白,为了阻止周芷如再次现身,道出了之前的不死的原委。但是经历过生死与成年张无忌的相处,此时的她虽然知晓曾阿牛与张无忌是同一个人,但对识人在先的记忆中那个与她厮打斗狠的小张无忌念念不忘,接受不了近在眼前这个长大后对处处她包容体贴仁至义尽的的张无忌。虽然她也感动张无忌对自己所的包容与承诺,但是自己仍旧活在执念中,与之后的张无忌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感情上实质进展了,而张无忌同样的是感激同情下承诺婚约照顾,却没有爱情上的发展。以前看很多时候不能理解殷离的古怪,后来重读咀嚼她与张无忌重遇之后的矛盾表现也慢慢的明白了一点。如果曾阿牛不会是张无忌,只是一个武功不高对她又好的普通人,即使殷离有执念也许她还可以实现一下幻想同时有一个可以包容寄托她的人,而不是一直孤苦伶仃。不过从结局她释怀地对张无忌的之前种种作为的娇嗔与调侃,可以看出她或许终于得到了一点清醒,知道了自己的执念所在,虽然放不下但是可能不会一直像之前那样生活在无尽的虚幻与痛苦当中。而直到结局甚至后来几次修改作者并没有对她与父亲殷野王的处理给个交代,也许是遗忘了也许是觉得翩然而去的结局更符合她偏执的形象有意如此。不过我感觉殷离最后的结局契合她的执念与本性,至少不似初遇那会儿的偏执,获知心结后开心与否全看她自己了。

而后来改动增加了张无忌对她多年来念念不忘的深情的感激程度,稍稍降低了殷离的狠厉,于其他方面不多见。张无忌摔断腿被蛛儿所救照顾时,想到:“”,更加突出了他当时孤苦的感觉;灵蛇岛上殷离不忍加害谢逊,对谢逊坦承张无忌失足致命时情感,原文张无忌见她竟对自己一往情深如此,心下大是感激,新修版改为张无忌见她对自己竟如此一往情深,心下激动万分,不由得热泪盈眶,感激之情甚至流泪,表达更加强烈也更符合(殷离的深情的确配得上这个表现);初版殷离指戳殷无禄致其死亡,修改后只是重伤,降低了她的戾气;新修版修改殷离受伤被刺的情形,不但被刺更被抛入海滩淹没,但是气息微弱,仍有气息,可以说话。原文是与周芷若一起描写,新修增加了一大段她单独的伤势的惨状:“向右奔出几步,只见一个女子俯卧在海滩旁的沙中,抢过去扳过她身子,却是殷离,但见她满脸是血,忙抱起一探鼻息,呼吸微弱之极,若有若无,张无忌大惊,叫道:“蛛儿,蛛儿,你怎么了?”殷离双目紧闭不答,再一细看,见她脸颊上给利刃划出了十来条细细的伤痕,横七竖八,模样可怖。殷离自为金花婆婆打伤之后,流血甚多,体内蕴积的千蛛毒质随血而散,脸上浮肿已退了一大半,幼时俏丽的容颜这几日来本已略复旧观,此时脸蛋上多了十几道伤痕,虽划伤处甚细,但条条是血,面目又变丑恶。张无忌见她肚腹胀起,显是给人投入海中,喝饱了海水,幸好清晨潮退,她俯伏处露出海沙,否则此时多半已遭淹毙,忙倒转她身子,抱住她双腿,纵身跳跃。跳得几下,殷离嘴里流出海水,张无忌大喜,继续跳跃,直到她嘴里再无海水叙出。张无忌将她扶正,搭她脉搏,仍时跳时停,甚为微弱;再去查看殷离,见她气息更加弱了,腹中积水亦不再流出,张无忌甚是焦急,找了一条小树尖枝为她针灸,亦无效验,只得到山边采了些止血草药,嚼烂了敷在殷离脸上,又去敷在周芷若的头皮和耳上。”同时在张无忌周芷若二人交谈时添加:“突然之间,山石之后飘来一个女子声音:咦,阿牛哥,真的吗?张无忌一惊,听声音似是殷离,不禁跳起身来,叫道:阿离表妹,是你吗?周芷若叫道:鬼,鬼!扑在张无忌怀里,全身发抖。”提前暗示殷离没死,也提示周芷若的异常,逻辑上更加顺畅一点。

(四)抛开文章本身,首先,金庸是新派武侠的集大成者,却是用新派的思想书写旧时代的故事。无论从他本人还是创作的小说背景来看,不和避免的还是受到很多时代教条局限,小说男主角更是不乏“众星捧月”的模式,没有摆脱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局限。他接受过西方的平等思想教育,动逐步兴起,对他的创作很大的影响,但同时更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和男权意识影响的男性作家。这种矛盾在他的作品创作时在男女感情世界的矛盾与冲突体现的更为激烈。一方面他在接受平等思想时,成功塑造了女性的古典风韵审美如相貌、才智、品行等,但是另一方面受到小说时代局限又不得不在有些方面夸张男性的武功、狭义、作为等,这种新旧穿插的矛盾与复杂必然在感情处理上也会引有争议,有些地方不为读者接受也是文笔之外的局限。正如作者新修序言:“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而现代化的今天,很多读者往往带入现代的是非观、爱情观(甚至当成言情小说看)来评判书中的人物,自然会更加复杂。

       其次,金庸本身新版改动时已经到了人生暮年,人到晚年文章往往趋于悲情或者倾向开放式结尾,以增加文章可塑性与空间性,是文人的通病。最著名的莫过于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是其中晚年代表作。而开放式的也不是作者第一次运用,如《雪山飞狐》对胡斐最后那一刀设立悬念:“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侠客行》中明知石破天与石清闵柔的亲子关系仍旧在结尾说“梅芳姑既然自尽,这许许多多疑问,那就谁也无法回答了”,以悬念结尾。其实更多是一种文笔手法,已成定局的结局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加之金庸在后来阅历对感情有了新的感悟,力求塑造人物性格的复杂现实性,不单单是更丰富了张无忌的多情博爱犹豫的复杂真实,四女也都塑造地更加真实。多了很多张无忌与赵敏的交心对白,小昭的体贴不舍,对殷离的感激更深沉。最大是改动莫过于刻画了周芷若的复杂,而周芷若本身就是一个善恶共存的形象,真实复杂在她身上更为生动。所以初版周芷若青灯古佛的呆板结局显然不再符合作者改动的初衷,也不符合一个现实中的人追寻爱情的心境,于是有了文末悬念结局。赵敏的情路可以说是披荆斩棘血淋淋的,最后好不容易突破艰难险阻获得爱情与至爱归隐却还是被留下伏笔,作者似乎习惯了其斗智斗勇为爱牺牲;《笑傲江湖》后记也有:"'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盈盈的爱情得到圆满,她是心满意足的,令狐冲的自由却又被锁住了。或许只有在仪琳的片面爱情之中,他的个性才极少受到拘束。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对于这位非常腼腆却大气的理想伴侣难得在爱情中作为主动者,在美好结局同时留下爱情的枷锁。从这些作者后记直白的说法可以看出,金庸除了力求表现感情的真实复杂,不一定是纯粹的美满浪漫,也颇有点“残缺美”倾向,不过,既然要增加真实复杂,缺憾可能常常是相伴的。

(五)另外,我们也具体的驳斥一些关于四女同成的想法:

1)张无忌做梦都幻想同得四女。张无忌的确有过此梦,首先说他有此梦时书中说在现实中绝不敢想象的念头在梦中突然出现,说明他在之前现实中绝没有过这种妄想,对自己做这个梦也着实吓了一跳。如果非要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角度讲,我觉得撇开爱情成分,他内心重情重义对四女的付出恩情都想回报,与花心贪念大为不同,可能是有此梦的根源。而后他听到殷离痛斥父亲三心二意的罪过当即醒悟,深感羞渐,说明他绝没有这份心,心思极纯,能够及时修正,而且也正因为他有原则守诚意,所以一直真正把殷离当妻子,因悔婚约对周芷若愧疚。

其次,他有过此梦后,波斯人的大炮危及众人安危时也确有感叹:“我不能同时娶她们为妻,但得和她们同时毕命,也不枉了。”他被梦境的想法点醒认为自己想这么做,却不是自己直接产生打算同娶四美的想法,而且他有此想法的根本原因是他早年的凄惨经历,在感情上有点自卑依赖倾向,极为感恩重情义。对他好的他都铭记于心想要报答毋宁说四女的深情厚义多,只是他却不明白感情的唯一性与独占性,更不知道感情不是简单地可以作为回报,常常照顾别人的想法而忽略甚至压抑自己真正在私人感情上的钟意。他这一痴心妄想就是自己对四女深情无以为报的写照,直到后来要与周芷若订婚,内心察觉到因为对赵敏的感情而犹豫的心理活动:“当大伙儿同在小船中飘浮之时,我曾痴心妄想,同娶四美。其实我心中真正所爱,竟是那个无恶不作、阴毒狡猾的小妖女。”明明白白的确定自己的真实感情想法,也知道自己以前想法的荒诞。所以他由重情义而非爱情角度出发想要报答四女,产生这一梦或者这一妄想与花心滥情大大不同,更不应该作为大加挞伐的原因。

2)张无忌少室山下想过“但总是想到自己与周芷若有婚姻之约,虽盼将来一双之好,总须和周芷若成婚之后,再说得上赵敏之事”;少林得知周芷若成婚时:“霎时之间,张无忌犹似五雷轰顶,呆呆站着,眼中瞧出来一片白茫茫的,耳中听到无数杂乱的声音,却半点不知旁人在说些什么”甚至“料想周芷若温柔和顺,自己与她感情深厚,直须向她坦诚说明其中情由,再大大赔个不是,定能得她原恕”新修版更是加上一句“或能再缔良缘”这句很有潜在意味的话。读者多就此认定张无忌贪得无厌。有关宋青书重伤后新修版也加上一句“自己真正内心,实不知盼望宋青书是死是活”的暧昧词语。这段的突想添加似与忌敏二人此时感情不和,莫名其妙。

其实这些完全出自张无忌的秉性。张无忌自小到观念形成青年关键时期深受武当正派观念教导,父亲更是以死教导他重情重义,所以十分看重信义甚至有点迂腐的倾向,正如与俞殷受伤大有关联的赵敏赠药时张无忌仍旧感激并答应为她做三件事,赵敏调笑他傻气。承诺的无一不贯彻:明知鲜于通卑鄙无耻,在华山派要清理门户时仍要先祛除金蚕蛊毒以履行救他的承诺;何太冲夫妇行为为人不齿,但承诺在先,自己受伤也依旧救治;迫于情势答应殷离会娶她,并非真心但承诺则铭记以她为妻,拒绝马上与周芷若订婚。文末一切谜团揭开后赵敏的心理活动点明:“张无忌曾与她有婚姻之约,他可不是弃信绝义之人。”虽然这个婚约的成分值得推敲,但是张无忌既然应承必然如上面一样履行。张无忌先想到永远都是“总是想到自己与周芷若有婚姻之约”的婚约而非爱情角度,而且新修把程度降低为“心中隐隐盼望将来一双两好”也暗示作者否定要塑造张无忌花心的倾向。他总先想到婚约在身不能越矩,于赵敏周芷若都不公。有赵敏这样美女在怀,还能想到自己承诺,也属难得。再说“或能再缔良缘”这句,也契合金庸后记所记载的“充满了偶然因素”,但者并不能表明什么,上述也曾“批判”过金庸这一观点。而且个人也觉得通俗小说首先应该做好的是通俗小说的本分,清晰爽朗的阅读感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虽然加入真实复杂性是创举但也要适度,新修版有些改动确实有点画蛇添足、用力过猛的嫌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刻意为之,总是有意无意加重悬疑色彩,尤其在感情心理上一再着笔,比如治疗宋青书的情节三联版就处理地恰到好处,新修版大义上张无忌毫不犹豫地救了,药效起作用更是发自内心的“甚喜”。但作者一再刻画他内心的迷离已经在试探侠义的底线了,有点用力过猛了。 这样处理除了有损角色形象起不到任何真实作用,对复杂性的阐释更是过犹不及。

再者,他的想法首先是想到定能获得原谅,“或能”一词非常微妙,没有表现出志在必得,意味复杂。而更关键的是后一句“眼前这女子明明是自己的未婚妻子,岂知一怒之下,竟然嫁了宋青书,对自己弃之如遗”。上文已经多次提及张无忌对家庭亲人的感情极为看重,甚至有好事者说他有“恋母情结”,在赵敏身上找到了一些殷素素的影子,算是有一定道理。其实张无忌像极了一个习惯底层知足心境却实现了武功权力地位幻想后的童话中人闯入了纷繁的俗世,感情并没有因为外在荣耀增强仍是有点自卑依赖的,对兄弟父子亲情爱情莫不都是如此。兄弟情义上,初版三联版都有朱元璋故意设计造成常遇春、徐达意欲杀掉张无忌的假象的情节,而张无忌果然为保全兄弟之谊牺牲自己悄然离开时:“张无忌虽然从来不想要做甚么皇帝,但此后每当想起徐常二人的寡恩少义,终身不免郁郁。”写信传位杨逍时:“手中毛笔尚未放下,神色间颇是不乐”,按照他一向心胸宽广不耽于权位的他不应该拘泥于此,重要的是对徐常二人兄弟情分的枉顾的介怀;父子情分上,除了对谢逊的敬爱,原文宋青书遇险:“宋远桥听得那八卦刀虚砍的劈风之声,挂念爱儿安危,大是着急。张无忌偶一回头,见到他眼中焦虑的神色霎时间变作了求恳,便点了点头,示意:“你放心,我决不让宋大哥身受损伤。”心想:“父母爱子之恩当真天高地厚。大师伯对我如此恼怒,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但一见宋大哥遭逢危难,立时便向我求情。刹那之间,又想到宋青书有人关怀爱惜,自己却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心中不禁酸痛”。爱情上更是奇遇四美获得青睐,一下子舍弃适应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失去。与周芷若有婚约之后常将“夫妇一体”等词挂在嘴边。虽然弃婚但自认为婚约尚在,一直将周芷若作为亲人看待,“未婚妻子”这一字眼十分恰当。被朱九真欺骗时,仍有“其实我又怎配得上她?我心中也从来没存什么妄想”;遇到殷离知她心中另有情郎,全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时,也有对自己弃之如遗的无奈痛心。所以更重要的是后面“对自己弃之如遗”一句,依旧体现为被亲人抛弃的无奈感与亲情缺失的自卑,爱情上却不多见。所以乍听周芷若成婚后呆滞的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也远非罪不可恕。如果仅凭此就说他花心滥情那也太冤枉可怜了。他一如既往地重情义不想辜负四女,却还没有真正从爱情上询问本心。不过写到这里估计连作者都在有意无意嘲弄张无忌的逃避犹豫,事到如今还在幻想继续婚约弥补周芷若的可能。金庸也明言自己性格最像张无忌,不知道是否有自嘲的意味。

3)张无忌最后想要四女同成,或者至少有这个可能性。

之所以有此看法,无非新修加入小昭波斯来信的展情,殷离复活,周芷若似乎无甚大过错,赵敏一直在身边以及后记中一段文字,加上张无忌本身多情,成全四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首先,关于四女的感情,上文已经详细论述过,张无忌也正是在于他们接触中渐渐领悟自己的真实感情。其次,张无忌的多情除了有对美好女子的欣赏,更多是经历苦难后对感情的珍惜与感激,对三女的深情他都感激铭记不忍心辜负,但都没有对赵敏那种真正从爱情上非谁不可的恋人之间的感觉,经历多情后也很明白了真情。初恋朱九真,多是少男初尝情爱滋味:“第一次感到美貌女子惊心动魄的魔力”,但是验证母亲“越是美丽的女子,越会骗人,你越要小心提防。”的告诫后随即醒悟;之后遇到蛛儿,只是对自己受伤照顾几天就有心和她终身相守。这时的他也仅仅是想找个体贴安全的人在一起,加上殷离身上有殷素素的影子,对她不自然的亲近;小昭则是形影不离的照顾张无忌,并且自知谦恭,这种细致温馨的感觉使他根本就没向爱情上考虑,更多像小昭的单恋;而周芷若出现,除了感激就是对窈窕淑女的爱慕,当然也不是唯一的,朱九真殷离出现时他都欣赏,后来婚约的束缚一直都在,张无忌对她确实不同真相大白时张无忌许下对赵敏永不相负的承诺,即使最后周芷若未婚也未提过婚约之事;赵敏出现后,很快就占据了感情的中心,张无忌真正在情绪上有了变化,二人立场身份多次交锋,后来又数次经历生死,终于走到一起,唯有与赵敏有过“寻她不着,我就去死”的真正恋人的不舍在乎。

再者,赵敏心高气傲,绝不会答应也不会出现这种幻想。比如发现殷离与张无忌的啮齿之盟时一定要也咬一口留下印记所表现出独占欲;张无忌听及周芷若嫁人一时迷惘,赵敏:“无忌哥哥,周姊姊嫁了旁人,你神魂不定,什么事也不会想了”;救宋青书时赵敏道:“'你救了宋青书性命,现在又后悔了是不是?’不等张无忌回答,微微一笑,翩然入内。”虽然调侃居多但已经暗示对张无忌至今仍旧犹疑的微妙态度,铺垫后文离开。而赵敏屠狮大会前就因朱元璋等人的逼迫,未免张无忌情义两难,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提出返回蒙古,不再踏入中土一步的誓言时:“赵敏微笑道:'我决不破誓,我心里不舍得,又有什么法子?却不知你们教主舍不舍得我?’说着眼望别处,更不转向张无忌。”说明她为感情承受巨大压力义无反顾地贡献了一切可以牺牲的同时更是很有气节,不做感情的附庸,追求的不是嗟来之感情;而后周芷若受惊吓扑张无忌怀中时,张无忌未加推开并柔声安慰时已经是最后一根稻草,赵敏认为他经历种种后仍旧情不断,毅然下山,已不是一时意气,也说明她绝对不是盲目没有底线的去爱;最后殷离出现,仅仅念出曾对周芷若的情话,张无忌就下意识地观察赵敏的脸色,这样谨小慎微对对方情绪化的在乎还不是爱?又怎会有享齐人之福之心?有人说他们现在是情侣,张无忌多是为了维持这种关系为之,换做是三女不见也会如此,并不一定就是真爱。但是张无忌在大都酒馆偶遇赵敏被周芷若发现时的事又如何说呢?在赵敏神伤离开后,首先不是对周芷若的愧疚,而是怅惘以后将与赵敏永久分离,甚至周芷若对自己的误会都不在意,并没有马上去解释而是追寻赵敏踪迹。这样一对比,也就高低立现了。

而最具争议的是三联新修文末都改为悬念结局,同时也最为读者不忿。本来赵敏对张无忌的约法三件事充满浪漫与温情,堪称言情的点睛之笔,是金庸笔下少有的爱情浪漫结局。但是很遗憾的是,作者修改了设定,无论三联版还是新修版文末都有周芷若突然出现,新修版后记更是提及可能说去找小昭、遇到殷离。关于小昭与殷离,上文已经分析过没有感情上可能,此处不表,重点说文末周芷若的出现与要求。三联版没有明示周芷若的要求但是“这时候我还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的暗示已经不言而喻,新修版则直接写出了张无忌与赵敏“可生娃儿,但不得拜堂成亲”的要求。这一段金庸自认为掌握了女性微妙心态,事实也确实如此。周芷若这一做法非常符合真实女孩子追求爱情的表现,真相大白后简单的不告而别怎么会是最终结局呢,她后面的出现要求不正是契合金庸所说的人性吗,正如金庸在有关改动的访谈时谈到这个要求时频问记者:“女生会这么想,对不对?”而周芷若为什么又说最后只会念着她?记得,《康熙王朝》里康熙下旨将会明年在八月三十日之前解放台湾,这样在期限到来之前,台湾都会战战兢兢备战,无一日宁日。同样,如若忌敏二人将来结为夫妻必然一辈子此誓约缠绕,夫妻礼节中少了拜堂成亲这个环节,必然想起是周芷若要求的,即她所谓的只会想着我。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个人觉得周芷若要求答应一件事的做法起不到与赵敏要求三件事的同样效果甚至颇有点报复赵敏的嫌疑。

首先,有人会反驳为何赵敏要张无忌答应三件事来俘获张无忌是浪漫,周芷若使用同样方法就是阴毒报复?一来,虽然赵敏使俞殷二人受伤的手法不甚光明,但当时她与张无忌等立场对立,在感情上也没有什么顾及毋宁说还没有发展出感情,更没有义务赠送敌对方以珍药医治,所以赠药时给予条件也没什么苛责的;二来,谁又能说她这么做一定是在追求张无忌而不是有其他目的呢?只是我们先入为主罢了。三来,她要求的这三件事始终不马上讲明时间内容,让人好奇期待,高明之极,更主要的是其时张无忌身边没有明确爱情伴侣,即便以此借此追求感情,只要张无忌答应旁人无权说三道四。

其次,我不得不说,即便她不提这个要求,她之前的所作所为也足够惊世骇俗了,想忘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这一修改主要是为了刻画真实复杂的人心,逻辑上其实漏洞百出。首先对不重形式的张无忌来说这个要求没有影响到一生的程度,二人本就重感情轻形式。更重要的是,赵敏用三件事的要求作为契机消除与张无忌之间存在的种种阻隔,但是历历在目,她最重要是靠自己的深情付出,大气执着才获得了张无忌的爱,而不是靠这三件事道德绑架张无忌。周芷若的同样的要求做一件事只学到了皮毛,道德绑架的效果也微乎其微。所以赵敏与周芷若的做法截然不同,如果周芷若是用真情等自己的方式你情我愿赢得张无忌也无可厚非,但她偏偏如此精准狠辣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用心。而且在张无忌明确告知她情之所钟为赵敏加以拒绝时仍苦苦追寻,这就不能单论她执拗,甚至可以怀疑其品行了。因此周芷若自认为或许会想起她的确是对的,但是想起她也不见得会念她倾慕她,更不见得会只在意她寻她不可。她之前种种所为张无忌必然记得,好的记得,所犯的错会忽略但是也不等于不存在。虽然张无忌具有博爱的心胸,但在原则上向来有清晰的标准。从他对宋青书为了一个女子反叛师门孝道做法的批判就可见一斑,而朱九真更是实例。况且自己亲口答应赵敏天长地久,永此不变,周芷若嫁祸证据被找到后,最担心的是两人出现芥蒂而不是思虑与周芷若复合,说明他不会三心二意。

再次,张无忌因为自己未能履行与周芷若的婚约(且不说婚约是否两情相悦,婚约是她杀殷离嫁祸而得不算正大光明),但重视信义的他痛快地答应了,以抵消未履婚约的束缚,同时又强调说:“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张无忌为什么方才还很惊惧而后又痛快答应?前文说过张无忌重感情轻形式,对于夫妻之义也并不流于形式。所以,关键之处在他所讲自己一样做夫妻生孩子,对他来说与一般夫妻并没什么差别,更是为了不有负赵敏。而且后面又有一句:“你这样跟我们为难,有什么用意?”暗示即使与之有过婚约,也明明白白地强调此时与赵敏才是一体。虽然新修版有赵敏:“你跟周姑娘拜了天地,那我还算什么”一句增加人的真实世俗性,仍有“我只怕你不许我跟着你,别的我什么都不在乎”的不拘一格,却似乎不再是我们理想中那个为爱俯视乎一切的郡主了。但是关键点在于是否是夫妻,赵敏在乎他们拜堂因为最终他们做了夫妻自己就再也无插手空间(其实多还是我们注重理想状态,即使赵敏没说这句话她也不可能没有底线的追求,文末她的出走就是实例),这才是重点。如果她与张无忌结为爱自愿结为夫妻,我相信一向睿智飒爽的赵敏也不会舍本逐末的纠结于此吧;况且新修版特意增加了前面所言圣火令五小令第四令,契合即便不是夫妻也要善待与自己有夫妻之实的女子的教令,文章多处也有赵敏既委身于己,张无忌立誓终身不负的描述呼应,不正是专门对应结局的回答?

最后耐人寻味的是,新修版张无忌随赵敏归隐蒙古,作者特改为归隐蒙古仅仅是巧合吗?理所当然在暗示着什么。须知,古时蒙古蒙火文化为亲,不拜天地拜炉火。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推理偏离文章本身,太过牵强。但是金庸在治学上一向以博学严谨著称,动笔修改时查阅大量可靠文献查漏补缺,在射雕后记中也直指明人治学粗疏。他的所有著作虽是虚拟的,但是对历史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详细描述随处可见(比如天鹰教总舵的位置就有实地可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写作射雕三部曲时必然已对蒙古历史习俗等详细查阅了解,那他不太可能不知道这一习俗,至少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再者,就算不提到这一习俗,将来张无忌与赵敏一起归隐蒙古生活,入乡随俗,蒙古不似中原注重婚姻礼节,一定要婚约拜堂,更不要说张无忌本就不注重形式;最后,面对周芷若再次出现时,赵敏的态度也比较泰然耐人琢磨,她平静答道:你且出去听她要你做什么。张无忌的态度则是显得有点惶恐不安而笔掉在地上。不是为齐人之福高兴反而心慌,原因就在于担心答应周芷若后有违对赵敏的深情,还是以赵敏为中心;而且归隐田园一直是张无忌的心愿,跟随赵敏归隐蒙古既彰显了张无忌的感情决断,同时也为赵敏的家国情怀上加了一笔,可说是一箭双雕神来之笔。文章之外关于忌敏的结局,在《金庸其人》中也有提及,金庸评价郭靖黄蓉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其他主角却以归隐终结:“这些大侠既决心退隐,落差很大的退隐生活不是他们努力寻求的目标,他们「看破、放下、自在」了,决不再努力去维持成就感。如再设法维持,就不是退隐了。武林中「金盆洗手」极难,行动上固须努力,心理上也须努力。杨过有小龙女相陪、张无忌有赵敏相陪、令狐冲有任盈盈相陪、狄云有水笙相陪、石破天有阿绣相陪,退隐有何难哉?不过这些大侠似乎其志只在追求到一个倾心相爱的爱侣,不存「为国为民」之心,并非「侠之大者」(但个人觉得张无忌、狄云、令狐冲等退隐时有的是以国民大业为先完成后退隐,有的是政治太平时也一直在信守狭义,除非让他们去做官一生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这与我前面提到在武侠世界里有时介入太多政治国民色彩有点牵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使命不能道德绑架,隐退是必然结局)” 作者仍把忌敏与其他最终相伴的主角爱侣放在一起罗列无异,可见悬念结局更多是一种突出现实复杂性的笔法对人物结局并无大碍。

综上析之,我认为张无忌最后是否有幸会有齐人之福甚至多人之福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金庸坦承为了增加现实性,所以倚天的爱情不是完美的,留下可以臆想的结局也更符合人物的复杂真实,情义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说来有趣的是,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四女与张无忌的感情纠葛上,金庸也承认自己对谢逊听到张翠山夫妇与张无忌死去,七侠对张五侠自裁等事件上的表现写的太浅薄了,说自己那是还不太明白,对感情方面的描写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者尽量塑造张无忌真是复杂的性格,重点彰显他博爱宽容,必然导致人物形象摆脱光环,不是一贯泾渭分明。虽然是开放式结局没有点明,留给我们想象空间,三联版的结局改动稍显冲突争议后,新修版特意安排的多处暗示与偶然已经不言而喻,这是作者极少数对感情线的埋伏补充,可见作者对忌敏二人的感情并没有否定,也没有为心猿意马措辞造势,更没有倾向齐人甚至多人之服。所以张无忌绝不是在爱情上的滥情,说最后暗示成全四美更是毫无根据,纯粹是好事者的无稽之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是张无忌,你最后选择和谁在一起?
凭什么说金庸成全了张无忌与赵敏?
金庸描写的三个俏丫鬟,最感人是小昭,最温厚是侍剑,还有一人
金庸笔下,赵敏中了张无忌的美男计?
张无忌心中的挚爱是谁?或许并非赵敏,他死到临头才说出了真心话
江湖梦系列之吴启华——无忌,无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