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写给第七个儿子的书法秘籍,到底写了什么?

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老七,叫王献之,书法悟性极高,但是练习书法时疏于规矩。

王羲之就想啊,自古父不亲教,该怎样巧妙地传授书法心得给小儿呢?

王羲之真是聪明。他用毛笔写了一本书,叫做《笔势论十二章》,其实就是王羲之写给儿子王献之的家书,里面极尽渲染。

王羲之说,我一写完就有人想借去看,我便厚着老脸托辞掉了,找不着。你可得闭口不谈,秘密习字,争取有所悟有所得,好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里让儿子缄之秘之不要外传

我想,该秘籍不对外公开,不见得王羲之有多么小气。他也许是让儿子看重自己的心血,稍微渲染了一下神秘感,让儿子学得起劲。让家学承传,这是王羲之的本意和良苦用心。

聪明如王羲之难道不知道自己书法的盛名,写出来的东西大家都追捧着学习吗?

揣摩并实践父亲书中内容的王献之不久书艺技巧大长,成为另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书法界的“二王”。那么王羲之到底在这本书法秘籍里说了什么?

第一:重篆籀,精研各家书体特色,取各家之长。

王羲之传世的像《兰亭集序》、《寒切贴》、《曹娥碑》等书法作品分别是草书、行书、楷书的代表作,也是大家相对熟知的。这让很多人误以为,想练好书法,非得从楷书练起,才算跨好了学书的第一步。

殊不知,王羲之是非常注重追踪溯源,吸融各家之长的。他在《笔势论十二章》里告诫儿子,一定要重视篆书,毕竟篆书的转笔和线条是多么地富有古意,一个练习书法的人怎么能没学习、练习过篆书呢?

穷研篆籀,王羲之是字字铿锵说过,并且留下过字证的。不要因为王羲之没有传世的篆书作品,就以为他轻视篆书的学习与研究。

除此之外,津门才子李叔同也说过习书当从篆书开始,学习了篆书,才知道文字的来源,知道究竟后也就不易写错字。而且习书过程因为了解古人写字的意趣也变得有趣得多。

有趣的篆书“鸣”字

大家看篆书的“鸣”字,很容易就会意了,右边一只活灵灵的鸟,左边放个口,表示叫着的小鸟,因此鸟儿啼叫是谓“鸣”。语文课本上常常有文字的篆体出现,就是提醒我们不忘本源,从源头学文字。

第二、书法之创临章,王羲之教你临摹五步,临摹变得有源可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内容

很多人把书法临帖想得过于简单:照着写就是了。其实书法临帖也要讲究方法的,书法家的成与不成全在练字的过程里。

粗枝大条练字的人,觉得临帖了无生趣,写来写去就那样,那是没有发现碑帖的趣味所在。王羲之字写得好,因为他钻进去了,临其贴来那可是废寝忘食。

王羲之把自己临帖的过程概括总结为五步:

1、搭好字架子,把字写正

2、稍微学到点贴中字的行笔走势

3、写得稍稍有点像贴中字了

4、把字写得再遒丽滋润一些

5、注意字的抽毫跳跃,往来映带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内容

总结一下,王羲之传授给儿子的习书创临心得是:搭正架子→精细描摹字的细节→把字写丰满。

那有人会问了,为什么第一遍写的时候不注意细节呢?有过临帖经验的人会发现:如果第一遍就注重字的细节,那么下笔是非常迟滞胆小的,老疑心这一笔像不像,那一笔像不像?越练越胆小,越练越没自信。

所以,光从这一点看,就能知道王羲之总结的这临字五法是科学有效的,就像我们看一个美女,人们眼球先聚焦整体:这人身材怎么样?继而身体部位啦,五官啦合不合自己的审美,再关注她的体态走姿言谈举止这些涉及精神层面的信息。

王羲之的创临五法是符合人们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练不成书法,须得一步步按照章法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怪不得练不好书法,竟然没看过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秘诀
米芾写给儿子书法终极秘籍,与王羲之笔势相映照,您知道?学书帖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组图】
这些书法中的功夫秘籍,至今没有人能参透,每一部都是宝
书法的源流及书体演变
流传千年的“王羲之书论”,竟是伪造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