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能谈谈“赋比兴”在现代诗中的运用吗?
userphoto

2023.04.16 广东

关注

赋比兴者,乃《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比兴是我国传统诗歌的三种基本手法。其中,赋指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表现,相当于现在的排比;比指通过类比的方式表现,相当于现在的比喻;兴指通过别的事物来引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首先是:用典

用典,是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是为用典。引用典故,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其次是:衬托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诗要把事情写清楚,为读者所了解,就少不了要用“赋”的手法。如《农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现代诗句“春光者,经天纬地”就是用赋。同时,诗歌要抒发情思,驰骋想象,感染读者,耐人寻味,就又少不了要用“比兴”的手法。钟嵘的“闳斯三义,酌而用之”以及“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观点,是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的,对后代诗论有很大影响力。

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如《卫风·硕人》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如现代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如《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

总之,关于“赋、比、兴”的研究,除了穿凿说诗的消极影响外,它的积极意义是:通过长期地研究和探讨,不仅认识到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各自的特点,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认识到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现等等对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浓郁诗味对于读者产生强烈美感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关于“赋、比、兴”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善,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运用日趋丰富和完美。这些对于创作规律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什么是赋比兴?(需举例)
关于诗歌赋比兴的探讨
浅谈赋比兴
高中语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