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散文:老屋
userphoto

2023.05.22 广东

关注

我家的老屋坐落在圩埂上,三间土墙屋坐北朝南,屋顶盖的是稻草,因此被称为草房或者是草屋。父亲每年在冬季的时候要将屋顶上的稻草全部掀光,然后铺盖新的稻草,因为到来年梅雨季节怕连阴雨。当时农村有一句俗语:“不怕豺狼虎豹,就怕锅通屋漏!”

在盖房的时候,前期要好准备工作,比如把盖房的稻草准备充足,码在房子两侧,方便盖时顺手往屋上抛,其次是用稻草纺经,大约纺40根左右整齐排列,每隔35公分用草扎起来,等房子盖好后,像网一样铺在屋顶,然后用竹子将屋檐捆扎牢固防止大风。

每当在盖草房的时候,父亲选一个星期天来盖屋,为的是孩子们能帮忙干活儿。盖屋的这天母亲起早烧锅做饭,让孩子们早早吃饭,饭后把水缸、菜橱、锅台全部用油布盖好,把吃饭的八仙桌、板凳等能移动的家什搬到屋外。于是,父亲架着木梯,靠在屋檐上手握稻叉爬上屋脊,开始用稻叉把屋顶的旧稻草往下掀,别看父亲身材矮小但干事非常灵巧,当把屋顶稻草掀光后,还要细致检查屋梁和竹排是否有损伤,如果有的话需要同步换新。

我们几个小孩在下面把推下来的旧稻草推到路边,堆起来日后用来烧锅,这天的活虽然不太累,但是非常辛苦,就是稻草灰四处翻滚呛鼻子,到傍晚结束时,拿着毛巾到水塘边洗洗脸、擦擦耳朵和鼻孔,竟然是黑漆漆的灰尘。尽管今天的活儿有点苦,但是母亲把自家养的鸡宰一只,到金阁街上捞箱豆腐买筒干子做菜,伙食挺好的,当然父亲也享受特殊待遇,能抽上一包两角捌的“东海” 牌香烟。

老屋门前紧靠金阁河,河水从上游青弋江流入资福河,再分支流入金阁河,河水四季清清,朝着西边流向远方。河面上漂浮着沿河居住水乡人家的鸭和鹅,它们在水里吃螺蛳和水草,有时在水面上相互追逐嘻戏打闹,尽情地朝蓝蓝的天空上发出自由欢快的叫声。如果在河边走一走,捡到鸭蛋鹅蛋是常有的事。仲春,你会看见媳妇们拎着竹篮,在河边沙泥中摸贝壳,等摸到一竹篮的时候,放在锅里煮熟再捞起,去掉贝壳留下贝肉,用咸菜红烧味道鲜极了,也是一道喝酒下饭的好菜。炎夏放暑假,我除了早晚放牛外,在河里拉猪草喂猪,抽时间用纱布做四方捕捉虾子的布盘,里面放点用菜籽油炒米糠做的饵料,放入水中每隔15分钟起一下,能捕到斤把两斤虾子,回家红烧当下饭菜,要是吃不完便拿到街上去卖,换点肥皂和火柴等日用品什么的。

老屋埂脚下面连着一块颇大的滩地,滩地上一年四季种着庄稼,冬有小麦、油菜,夏有棉花、花生、山芋,秋季还有现在很难看到的农作物荞麦和泥豆,没有一点儿闲地,就像父亲说的那样:“ 世上只有懒人没有懒土,只要你下了种子,它就能长出庄稼来,收获到劳动的果实。”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说的一句话:“外滩地里的山芋最好吃,有粉有味道!”山芋的根茎撕皮可以和青椒小炒,要有肉丝吃起来更美,山芋藤晒干后当饲料,冬天可以喂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往往用山芋煮粥或者干饭熏蒸,有时用锅闷山芋当饭吃也是常有的事。再说那荞麦,把荞麦用石磨磨出粉来,搓成团子下点白菜汤当饭吃,现在成了保健品。儿时的谜语:“红根子绿叶子,哪个猜到生结子!”说的就是荞麦。

滩地,那可是我们儿时伙伴们的精神乐园,春天,特别是小麦抽穂的季节,和几个伙伴在里面躲猫猫,就像课本上提到的青纱帐一样,要不是自己探出脑袋来很难找到。秋夜,借着皎洁的月光,在滩地上玩打游击战的游戏,疯的汗流满面,非要等父母叫喊回家睡觉才肯罢休。

老屋的后面是一片葱翠的竹林,竹林里的鸟儿天不亮就“叽叽喳喳”地开始叫起来,你想睡个懒觉那是不行的,我常常被竹林中的鸟儿从睡梦中吵醒,儿时经常在竹林里掏鸟窝捉小鸟。每当春笋开始破土长出时想掰几根炒着吃解解馋,大人们是决不允许的,非要等到退笋的时候,也就是那笋子长不成竹子了。

竹林间有一条窄窄的人行道通往水塘,水塘边有一个用四根木桩顶着石板搭起的跳板,挑水、洗菜、淘水、洗碗、洗衣全在这儿。由于父母亲起早摸晩在生产队挣工分,烧锅洗碗成了我们的活儿,为父母减轻家务负担也是应当的。在水跳板上洗碗时,水一动小鱼小虾直游到面前叮吃饭渣菜渣,有时用竹篮都能兜揽到鱼虾,有时贪玩过了头,也常被父母挨打受骂。母亲通常是这样骂的:“你前世里没有玩的醒哎!”夏天的水塘里有菱角菜,那可是夏季的家常菜,新鲜的可以和蒜泥凉拌,也可以用罐子装起来腌着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父亲走了三十多年,老屋拆后重新盖起了楼房,再也看不到老草屋了,再也不用稻草去盖房屋了!再也不用担心暴风骤雨到来时“卷我屋上三重茅”了,再也不用担心锅通屋漏了!每当我回到老家时,父亲登梯上屋盖房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熟悉的地方和亲切的身影,我常常想起,在闲时在梦里,叫我久久不能忘怀。哦,老屋,是我和哥哥出生的地方,再见了,我家的老屋!


审阅:郭笑非

简评:围绕“老屋”,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思乡情。

终审:严景新


作者:朱麦完,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在《寓言》《少年文艺》《故事大王》《山茶》《驼铃》《故事作文》《安徽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寓言故事,作品曾被《中国当代寓言选》《中国寓言选》《中国哲理寓言精品》《当代皖籍寓言作家作品精粹》等选集选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弄堂里的老屋(房子的故事之一)
老屋
【郁氏文化】可爱的柴灶(文/张垣)
荞麦面
岁月深处的老屋
我的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