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品诗」英子评诗·简评丁欣、马建华绝句三首



天目湖

“天目湖诗韵---诗人词家湖畔行”雅聚活动于4月19日至23日在溧阳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见识了大家风采,由衷感佩各位诗家的滔滔诗情与才华。身为东道主的丁欣老师与马建华吟长不仅写诗才思敏捷,而且待客热情周到,并为家乡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作品。作为本土诗人,他们对家乡的自然风物与人文内涵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自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灵秀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他们的才情与灵气。在他们笔下,流淌出一首又一首的性灵之作。好诗的标准在于言浅、意深、情浓、味足,他们的绝句顺手拈来,流畅自如,余味悠长,现选取几首做一赏评:

天目湖

梅岭玉

丁欣

暗接神魂入良渚,遥通根脉在洪蒙。

先天占得梅为姓,吐出清光山腹中。

著名诗人 丁欣

英子评诗

英子简评

溧阳的梅岭玉被称为中国七大玉矿之一,产于小梅岭村东南部横贯宜溧地区的茅山支脉上。这首咏物诗构思巧妙,以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梅岭玉的诞生过程,其渊源、由来与质地在诞生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极富神秘色彩与浪漫情怀。

起承巧用对仗,道出梅岭玉的历史渊源。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500年左右一支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苏南浙北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因出土了大量玉器而闻名。起句以“暗接神魂”道出了梅岭玉的精神与魂魄所在,说明梅岭玉具有深厚悠久的文化基因,“入良渚”点明梅岭玉的“门派”乃良渚文化也。“暗接”一词说明了梅岭玉的渊源少为人知,良渚先民究竟在哪采集到玉料进行大规模的玉器制作的?如此一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承句道出梅岭玉古老的历史,其根脉可追溯至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遥通” 一词写出了梅岭玉的根脉所向,暗示梅岭玉是天地经过长久的孕育而形成的,自然是集天地之精华也,这样孕育出来的“胎儿”自是带着仙灵之气的。

转结宕开,渐进深入。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工程师钟华邦在江苏溧阳与安徽广德庙西交界处的宜溧山地,首次发现了透闪石软玉矿床,因为玉矿具体位于溧阳梅岭村,故将该玉命名为梅岭玉。诗人巧以“先天占得梅为姓”写出了梅岭玉名称的由来,一个“先天占得”说明了美玉“姓梅”乃天意也,自然地流露出一股自豪感,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天目山古称“浮玉山”,而溧阳梅岭位于宜溧山地,恰好属于天目山的余脉,“吐出清光山腹中”顺着“梅为姓”之意,以倒装句式自然作结。梅岭玉恰如婴儿一般,通体带着清光从梅岭这位母亲的腹中呱呱落地。全诗至此收笔,回味绵长。

整首诗立意不俗,布局合理,起承重在写梅岭玉的“内蕴”(内孕),转结着重写梅岭玉的“出生”,以情推进,借咏物巧妙地赞美了家乡的丰饶和深厚的历史内蕴,得咏物章法,正如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中说:“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此诗是也。

梅玲玉


题十思园

丁欣

水作明庭山作屏,碧波环合绿云轻。

鸟喧花木扶疏里,啼破晨光是此声。

著名诗人 丁欣


英子评诗


英子简评

在天目湖的源头,坐落着一处静谧之地——十思园。此诗细致地描绘了十思园脱俗出尘的自然景色,呈现了一幅清雅而不失古朴的画面,给人美好享受。

起承由面到点,渐次展开,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画面。起句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的明澈与山的多彩,山与水的姿态极具立体感。承句抓住“碧波”“绿云”这两种景物表现静谧清幽之景,“环合”状“碧波”之动态,“轻”状“绿云”之形态。转句突来一笔,如平静的湖水中投入的小石子,荡起了一层层涟漪,画面即刻生动起来。其实,此句意思并不新鲜,然作者以错落的语式造成了听觉上的冲击,我们仿佛听到了高低疏密有致的花木之间跌宕起伏的鸟声,这喧闹的鸟声激活了静谧的清晨,故作者写道:啼破晨光是此声。作者以“啼破”一词将“晨光”化无形为有形,使“晨光”亦有了质感,显得自然巧妙。

此诗极具田园之味,描摹细腻,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文笔清新,表达了对十思园的喜爱之情,秀雅隽永,令人喜读。

十思园


戊戌谷雨天涯诗友溧阳行吟赠别

马建华

梅岭溪边尚有痕,涵田岛上酒含温。

鸟鸣不住白云远,水失清光山失魂。

诗人马建华


英子评诗


英子简评

溧阳美丽的湖光山色不仅让人陶醉,溧阳人的深情厚谊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同游山水,终有一别,四日同行的美好时光也将永远定格在每一位诗者的心中。马建华的这首赠别诗可以说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声,真挚的情怀淳朴感人,几多不舍,尽在其中。

起承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场面,再现师友们同游同乐的情景:梅岭溪边,大家游玩的足迹依然还在;涵田岛上,大家相互推杯换盏,杯中酒温情款款,情意深浓。“尚有痕”略带伤感,渲染了分别的场景氛围,此“痕”不仅记录了师友们游览的足迹,更是每一位诗友美好的回忆;“酒含温”与其说的是酒,不如说是诗友间的情感,在同行的四天里,师友们的情感逐渐加温,成为流淌于心间的一股暖流,时时感动着你我。作者以点带面,巧妙地呈现了师友们同游的快乐,表达深厚的诗谊。作者渲染这种快乐,回顾这种温情,实是为下文的抒情做足铺垫。

转结寓情于景,情感丰富,动人心怀。转句巧用比喻,表现诗友间依依惜别的情怀。“鸟”与“白云”极富意蕴,耐人寻味。来自五湖四海的师友们就像白云一般,在这分别之际,又要飘向各个地方。鸟鸣不止,实是溧阳主人的声声挽留。但纵有万般不舍,终究是“鸣不住”也,如“白云”一般的天涯友人渐去渐远,任凭“鸟儿”如何呼唤也无法唤回。随着友人的离去,“我”的心也给带走了。然,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借景抒情,以“水失清光山失魂”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溧阳因师友们的到来而增色,亦因师友们的离开而失色。借山水之情感抒己情怀,夸张、拟人的手法恰到好处,入情入理。不管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管是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鸟鸣不住白云远,水失清光山失魂。”亦是耐品之句也。

全诗善用比兴之法,温婉灵动。“诗贵情真”,信然。空灵的诗易流于形散,此诗亦然,如果能聚焦于“依依惜别”之主旨,当更显紧凑。转句意境很美,但容易引起歧义,唯有亲历者方能体味其中之意蕴。整首诗结构合理,若是起句与结句互调,也别有一番味道,以“梅岭溪边尚有痕”作结,似更能表达出“人已远去,但天目湖的青山秀水已然嵌入了丽人丽影”之感慨吧,如此以景结情,似余味更足。同样的情怀以不同的结构写之,给人的感受则不一样。个见仅为探讨。

天目湖


丁欣诗思如泉,写诗快如“火箭”,文笔老道,描景咏物自然清新,不落俗套。他是溧阳诗坛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正如他的新作《鹧鸪天·题“天目湖诗韵”旗》所写:“裁取湖光一片魂,长杆舒展自由身。青青颜面云来染,淡淡襟怀天欲匀。登石坝,过梅村,行行韵脚壮乾坤。微微给点风儿力,便向溪山作领军。”马建华文笔斐然,情感丰富,是溧阳诗坛上的一匹“黑马”,极具后劲,不愧为清代状元马世俊的后裔。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溧阳,也因他们的诗词而更加美丽、灵秀。

评者简介

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五百余篇。

著名诗评家 张金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诗人点将台】江岚(卷一)
【英子评诗】第69辑:赏评江岚《春日过梅岭拾玉偶感》
漂亮的溧阳梅岭玉
宋仁年‖题梅岭玉
陈楚明天目湖行诗书画小辑
【新京都文艺】供稿:段雪茂《禧悦楼台师友贤》(诗友合集)总1180期2022年165期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