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叫做不知者无畏?致一凡诗词客:略谈古代治学创作的特点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01

昨天早晨笔者无意间点开了一篇微头条,其内容是一位头条创作者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先生诗作的评价。因为郦波教授的诗从题目到诗中正文的词句,都能在古人的诗歌作品中找到相应的痕迹,因此该作者认为,郦波教授是抄袭古人的“笨贼”。

看到这位作者的举例,作为一个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只想一笑了之——凡是对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有较为清醒认识的人,都不会用比附前人诗句的方法来说今人所做的诗是抄袭。

可当我浏览下面的评论时,竟有为数不少的人赞扬这位头条创作者“观点雅正”,直呼“说得好”!这迫使我不得不再去浏览这位创作者所创作的内容,但即使浏览了两三遍,我还是觉得这位创作者分明就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还是那句话,稍微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人,都不会如此简单粗暴的以“抄袭”论郦波先生的诗,更不会直呼为“贼”。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跟风叫好呢?我按耐不住好奇心继续翻看下面的评论,才知道在这位创作者之前,一位名为一凡诗客的创作者早已经因为诗作之事,与郦波教授产生了“争鸣”,并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02

“争鸣”起源于郦波教授所作的名为《旅夜书怀》(也有版本称《旅夜作书》)的一首诗:

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

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

一凡诗客自己称,他读了这首诗,如鲠在喉,忍不住要说两句,于是写了一篇名为《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兼论名人诗词》的文章。文章字斟酌句地评价了郦波教授《旅夜书怀》的优缺点,并且将这首诗改写为:

长夜奈何凭自问,欲封尺素雁声稀。

推窗检点江湖事,风月满怀尘满衣。

这件事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过是正常的诗歌交流,创作切磋,可随着后续发展,这件事一再升级,一凡诗词客又撰写文章嘲讽郦波教授诗作抄袭。这篇文章出后,为数不少的创作者、“网络评论家”包括笔者在内,都纷纷跟进,发表自己的看法。

昨天中午笔者就想撰写一篇名为《今人写不得古诗了吗?浅谈古诗创作中的用典、引用、化用与拼接》来驳斥一凡诗词客的《向郦波教授学习(郦波--从汉唐穿越而来的诗坛妙手)》,可后来发现,郦波教授本人已经就此文章撰写并发表了《关于〈旅夜作书〉一诗的详细解答与再回复》,其中列举了大量前人的诗句雄辩地证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引用、化用、用典甚至拼接的传统。

已有珠玉在前,笔者又何必随后抛砖呢?于是,便打消了就此事撰写文章的念头。然而,我今天早晨醒来的时候,突然又看到了一凡诗词客就此事发表的最新文章《感谢郦波教授百忙之中的回文》。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心中一笑,想起了他在先前文章中的所言:

本人狂悖,冒然改写郦波教授的大作。幸得郦波教授专门发文回复精解并劝我多读多练。苦读之后,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孤陋寡闻。

他明明知道,自己孤陋寡闻,随后却仍然大言不惭地试图用数据来驳斥郦波教授。看到这里,我心中暗自佩服一凡诗词客不愧是高级会计师,什么事都懂得用数据来说话,甚至还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他在文章中说:

1. 曹孟德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8个字,占《短歌行》128字的6.25%

2.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4个字,占《滕王阁序》971字的1.44%

3. 李太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占《行路难》95字的14.73%

后面16个例子就不赘述了,再说了郦教授也没有把化用的、整句借用的例子分开列示。我也扒拉不明白,就按字数统计吧。

如果按照他的逻辑,他的算法,上面的例句中所算的数据应该不差。但是抄袭怎么能够这样来算呢?就单摘出来一篇诗文中的一两句这样算的重复率当然很低,可是如果把曹操《短歌行》、王勃《滕王阁序》和李白《行路难》等诗文中所有用典的句子,都进行查重,其他人不说,王勃铁定无疑要带上“抄袭”的帽子。

正如郦波教授在其文章下方评论中所回复的:

汉语与中国诗学的特点,导致了古诗词创作中经典语词与组合方式的重复性、相似性。这一点越往后期越明显,所以小学兴盛,一是探寻“主旨”,一是考寻“来处”。但并不能只凭语词相似来定“来处”。不相信您来一首,我可以按您的标准找出句句“抄袭”之处。

其实,不只是诗歌,通读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讲究“继承性”,讲究“有史可稽”、“有案可查”。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然古代传说是由孔夫子删定的,但他的创作和流传绝非出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其中的雷同的句式、字词俯拾皆是,如果按照一凡诗词客等人的逻辑,恐怕这也算抄袭吧?那他为什么不去挑《诗经》的毛病,而单单揪住郦波教授一个人的一首诗不放呢?因为他自己也知道,他去挑《诗经》,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除诗歌之外,我们再来说一说散文、小说和戏剧(戏曲和杂剧)毕竟文学有四大体裁,诗歌只是其中的一类。

先来说散文,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散文莫过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如果用现在的查重软件来查他们文章的原创度,其他的我不好说,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韩愈的大部分散文以及应该都是过不了原创的。至于魏晋六朝、乃至上文提到的王勃、没有提到的杜牧等人的骈文,其原创程度更是堪忧。当然,我是一个文科生,不擅长拿数据说话,如果一凡诗词客有兴趣,不妨去查一查,算一算。不过我要提醒其注意的是,要综观全文,逐字核查,这样才能得出全面的数据。

另外说说小说,稍微爱好文学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其实,除了这4部之外,还应该加上一部《金瓶梅》和一部《聊斋志异》这是我心中的古典小说六大奇书。

就《三国演义》来说,人所共知,这部小说主要脱胎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不知一凡诗词客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有没有如鲠在喉的体验?

要知道,《三国演义有》很多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抄《三国志》原文。

再来说戏曲,《西厢记》即使大家没有阅读原著,也都应该听说过,其中故事最初源于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莺莺传》,后经历代演变最终由王实甫写成了《西厢记》,此间几百年有诸多不同的版本问世,其情节故事,甚至遣词造句不是说大有雷同,就是一模一样,恐怕任何一个学习过古代文学的人都不会说他们是相互抄袭。

一言以蔽之,这是古代文学的特性。所以,“天下文章一大抄”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广而言之,不只是文学,中国古代所有的学问都有这样的“沿袭继承性”。

以史学论,《资治通鉴》是举世皆知的伟大史学著作,但是其中大部分篇章,尤其是隋唐五代以前的都是从各类史书中抄录而来的,原模原样,一字不变的篇章有的是。不过,我想千年以来除了无知无畏的跳梁小丑,应该不会有谁公然的指责司马光抄袭,说他做贼,最多说史料价值不高,原文摘录而已。

根据我多年阅读、写作的经验,想要在诗歌领域乃至在整个文学领域甚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想要有独立的创见,真的很难,如果翻用前人之意,前人之句都是抄袭做贼,那文科生没法活了!

由此推而广之,一凡诗词客已经不是向郦波教授开炮,而是在向整个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学子、学者开炮,大概是因为他是学会计、搞数据的吧——站着说话不腰疼!

古人能够原句原文的引用,为什么今人就不能?为什么别人可以翻用前人的诗句,甚至是引用成句,郦波教授就不能呢?还是有人真的是无知无畏,故意寻衅滋事呢?或者说,归根结底,还是曹丕说的那句: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呢?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吴敬梓的《儒林外传》,我昨天就成写道:如果吴敬梓现在还活着,恐怕可以续编一部《儒林外史》了。然其人自知不在儒林之内,而又在儒林之外乎?最后,我又想到了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句名言,这里略微改动,作为全篇结尾:

其人不暇自羞,而旁人羞之,旁人羞之而不鉴之,亦使旁人复羞旁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除了背,还有什么打开方式?
访谈丨郦波教授谈诗词
2021诗坛十大事件,局外人的角度,别样的盘点
郦波教授的《旅夜作书》是抄袭吗?
古今情思诗词欣赏 眸文/郦波(文学...
3年前郦波因在诗词大会上即兴写诗,被网友群嘲,他到底冤不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