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用我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石涛,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在清四僧中,山水、花鸟、人物全能者当属石涛。他不仅在绘画上才能过人,而且也是传统艺术后期发展中卓具创造精神的理论家,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画语录》等。吴冠中曾说:“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

《云山图》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法名超济、原济,自称苦瓜和尚、济山僧、石道人,亦作元济石涛是其常用号,祖籍广西桂林。
石涛本是明靖江王的后代,正宗的皇室嫡孙。明亡时,年仅3岁的石涛跟着父亲朱亨嘉以及全家逃到南方。后来朱亨嘉想自立为帝,结果被杀。石涛(朱若极)被家里的太监带着逃到寺院,削发为僧,改名原济,字石涛,这才得以保住一条性命。
虽然石涛并非是因为看破红尘才出的家,但是石涛却很有慧根。当了和尚的石涛云游四海,到各大寺院钻研佛理,后来在安徽认识了画家梅清。性本爱画画的石涛,就此定居安徽,开始了自己绘画的一生。

《细雨虬松图》

石涛的山水画多以元人笔墨为根基,在石涛的画中,多可见巨然、倪瓒、沈周、蓝瑛的绘画手法。虽然石涛临学古人,但是是把宋元技法中的精巧之处化为自己的风格,通过自己的胸臆观察自然,将所学的东西变得了无痕迹。

《赠刘石头山水图册之七》

石涛曾说"法自画生,障自画退。"
在石涛的眼中,“法”不自古人生,不自外物起,而是自"我"的心中生。你当下的那一笔,便成一法。在自我当下创造中,一切外在于我的法,都会融会于我的法中,我的创造中。
即是为:一画为主,一生万物生。
石涛将对佛法的修行自然地运用到绘画上,回归绘画原本,回归画面本身,最终回归自身。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纸本长卷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是石涛的雄心壮志。
"我要走遍奇峰险峻,让天下都成为我画画的草稿",这是何等大的抱负和勇气呀。

这幅画从细节处看,先用细笔勾画轮廓,再用淡色墨点打底,最后用浓墨的墨线和墨点来划分区域,表现出山石肌理。画面布局新奇险峻,用湿润的淡墨和浓墨墨点来表现山川的浑厚,墨气淋漓,细笔和粗笔转折配合,跳跃腾挪,有时流畅,有时朴拙,生动真实。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

《淮扬洁秋图》

《淮扬洁秋图》描绘的是淮扬秋景。画面上秋水茫茫,芦苇丛生,近处数间屋舍掩映林中,若隐若现。远处红枫点点,江面上一叶孤舟,一渔翁泛舟水上,使画面平添了许多超然之感。
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满幅浓墨苔点洋洋洒洒,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松岩泻瀑图》

《对菊图》

《山水清音图》

石涛对点的运用,是构成画的气概和韵律的重要部分,他有的画不着一点,有的画则满纸皆点。
这幅《山水清音图》,尤其是那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配合着用尖笔剔出的丛草,使整个画面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

《山石图》

石涛说:"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
这是石涛亲历亲为的实践总结。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啮雪一团,是精神上的超升。所以说绘画不仅靠"学",还须靠"养,养得宽快悦适的心灵,养得毫无尘染、高旷澄明之心,而后乃去作画。

朝书夕画,恬淡人生。

喜欢关注,雅俗共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搜尽奇峰万点心源:石涛绘画笔墨中“点法”研究——卢虓
禅僧 画僧—— 石涛和尚生平简介
石涛山水的“三墨法”
“一画”与笔墨——石涛绘画美学的精髓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的艺术、思想和人格
石涛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