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七雄哪家强,还看七国形势分析,秦国是如何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

前文中说到东周兼并战争继续发展,以三家分晋为标志,进入战争剧烈的战国时期。形式上是七个大领主争城夺地,实际是一个已经成为阶级的新兴地主阶级以及与它血肉相联的大商贾和说客游士推动大领主们为建立地主政权而展开剧战。182年长期战争,基本上是地主政权的秦对领主地主混合政权的山东六国猛烈进攻,结果秦国胜利,出现了统一全国的封建地主皇朝—秦朝。

01  战国形式概述。
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世卿立为诸侯,战国时期开始了。在东周时期政治上还发生一些天下大宗和共主作用的封建领主王朝——东周,到战国时期,完全失去了作用,它只是作为一个小国存在着(前二四九年秦灭周国),不再是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王朝。
战国是七个独立的强国,各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相互间进行攻击或防御的战争。战胜国扩地,战败国削地,疆域常有变动。七国的位置,西方秦国,东方齐国,南方楚国,北方燕国,中部韩赵魏三国,赵在北,韩近西,魏居中,韩魏最接近秦国,先受秦攻击。

02  秦国情况概述。
秦在东周时期,是个文化落后的国家。前36年,秦孝公立,下令求贤。卫国人法家公孙鞅(仕秦有功,封于商,号商鞅)应募入秦,得孝公信任,变旧法创

立新法。秦从此成为七国中第一强国。早在战国初年,李悝(音亏kui)在魏,吴起在楚,曾行新法,但为旧势力所阻。秦旧势力较小,因之商鞅变法得到成功。商鞅也就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

商鞅两次变法,破坏了领主的宗族制度,也限制了地主的家族制度,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无比的统一国家。消灭政治落后的山东六国,推行秦制建立封建大帝国的基础从此萌芽了。秦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即位,车裂商鞅,杀商鞅一家人,但商鞅新法,除了秦庄襄王用大商人吕不韦为相,停止对商贾和游士的排斥,其余大都相沿不变。

秦国孝公、商鞅在咸阳创地主政权,与周国文武周公在丰镐创领主政权,对历史同样是伟大的贡献。
前387年,秦伐蜀,取南郑。前316年,秦惠王使司马错灭蜀国(都城居四川成都市),徙秦民一万家到蜀地,后又灭巴国(都城在四川重庆市)。秦对当地居民似乎是保持着良好关系,如昭襄王与巴人盟誓说“秦犯夷输黄龙一只,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华阳国志·巴志》)。意思是说秦罚重,夷罚轻,秦决不犯夷。秦得巴蜀广大土地和居民的助力,确如司马错说“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缮(补充)兵”(《战国策.秦策》)。

秦国疆域,北有上郡(陕西北部),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河南灵宝县)。地势险固,宜于守御又宜于出击,被称为天府雄国。

03  韩国情况概述。
韩东邻魏国,西当秦函谷关大路,两面受敌,连年被兵。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自平阳(山西临汾县)迁都到郑都新郑(河南新郑县)。后来又迁都阳翟。韩昭侯用法家申不害为相,行苛刻政治,国力暂时加强。申不害死,韩又被侵伐。

韩国疆土北自成皋(河南荥阳县西北)过黄河到上党(治设山西长治县),南有陉山(在河南郾城县),东临洧水(源出河南密县,至新郑东南流入颍水)。山地多,平原少,物产贫乏,人口稀疏,七国中最为弱小。

04  魏国情况概述。
前424年,魏文侯即位。魏文侯学儒术,著书六篇,《汉书·艺文志》列在儒家。他尊敬田子方、段干木,重用西门豹、李悝(即李克、子夏弟子)、乐羊及大军事家吴起,在诸侯中最有声望。秦孝公变法以前,魏是一个最强的国家。

魏国疆土:南有鸿沟(即汴河),与楚为邻;东有淮颍与宋齐为邻;函谷关内黄河西岸,自郑(陕西华县)西北过渭河,沿洛水(北洛河)东岸到上郡,筑长城与秦为邻(前三二八年,魏河西地全部入秦);北有卷(河南新乡阳原一带)、酸枣(河南延津县),与赵为邻。魏地平原肥沃,人口稠密,无险可守,四面受敌。魏惠王因畏秦兵;前340年,自安邑(山西安邑县)迁都大梁(河南开封市),与韩为近邻。

05  赵国情况概述。
建都邯郸(河北邯郸县)。西有黄河,南有漳河,与魏为界;东有清河(河北清河县西境),与齐为界;北有易水,与燕为界;又西北傍阴山筑长城,与匈奴、楼烦、林胡为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北开拓疆土,巩固了北方边界。

06  燕国情况概述。
建都蓟(北京市),又有下都(河北易县)。燕君是西周初召公奭后裔,东周时期燕国弱小,常为山戎所攻掠。燕昭王招募贤士,得乐毅,出兵破齐,燕成北方强国。

燕疆域东北有辽东与朝鲜为邻,北筑长城与东胡、林胡、楼烦为界,西有云中、九原,与赵为邻,南境筑长城与齐为界。燕离秦远,受战祸较缓,有余力开拓辽河流域,奠定了古代中国东北方的疆域。

07 齐国情况概述。
建都临淄(山东临淄县)。在西周东周,齐都是大国。前386年,世卿田和代姜姓为国君,齐更强盛。疆土南有泰山,与楚鲁宋(前二八六年齐灭宋)为邻;北有渤海,隔海与燕为邻;西有清河,与赵为邻;东滨大海。
齐国富兵强,与秦远隔,不受秦兵威胁。齐宣王招集天下文学士几百千人,给与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自由地讲学议论。这些人聚居在都城稷门(西门)外,当时号称稷下先生。

宣王以后,养士风气继续保存,各种学派,大体汇集在齐国,临淄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城。稷下先生不同于贵族卿相门下的食客,对文化确有可贵的贡献。

08  楚国情况概述。
楚自西周以来,吞并小国最多。战国时期,楚农业落后,兵力不强,但常开拓国土。前334年,楚威王取越国浙江以西土地。楚威王又遣将军庄矫(音敲qiao)率兵入滇(云南),以滇池(云南昆明市)为中心,扩地数千里。(前280年秦夺楚黔中郡,庄归路阻绝,在滇建国,自称滇王。)楚国地大,北至中原,与韩、魏、宋、齐为邻;西有黔中(治设湖南沅陵县)、巫郡(治设四川巫山县),与巴及秦为邻;南有苍梧(湖南南部九疑山),与百粤为邻;东至海滨。

在广大国境内,有苗族华族和许多其他小族,居民相互间交流文化,产生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本的楚文化。各族也就在同一文化中大体融合了。楚国八百余年扩张经营,为秦汉创立伟大封建帝国准备了重要条件,七国中秦楚应是对历史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楚旧都郢,后迁都都(音若ruo湖北宜城县),又迁都陈,前241年迁都寿春(安徽寿县)。

09  七国总结与启示
国土地楚最大,秦赵次之,齐魏燕又次之,韩最小。
人口楚魏最多。楚兵一百万,按五人出一兵约计,当有人口五百万。魏兵七十万,当有人口三四百万。秦兵六十万,赵兵四五十万,秦赵两国当共有人口五六百万,善全国七十余城,前二七九年,单守即墨城,得壮士五于人,即墨全境合老弱妇女当有四五万人,如每城连乡村均有一万户,每户平均五人,全国当有人口三四百万,兵三十万,燕与韩相似,两国当共有人口三百万,七国人总数约计当在二千万左右。

二千年前中国已有同族同文化如此建大的人口,秦汉建立统一大帝国,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这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源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形势(29)
苏秦临死对齐王说:把我五马分尸,才能找到刺客,结果句句应验
六国变法都失败了,为何唯独秦国商鞅变法成功了
(3)兔死狗烹
如果卫鞅不为变法而死,秦国会不会提前统一六国?
中国历史知识快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