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的聪明与糊涂

康熙的聪明与糊涂

吴营洲

 
所谓“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属于公认的“一代明君”。
之所以称他是“一代明君”,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闭着眼睛、昧着良心地一味颂圣。
其间的道理,自然不止一条,倘若细数起来,恐怕指不胜屈,但我觉得,有一条兴许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不扰民”。最起码的,在康熙的主观意愿里,他是不想扰民的。
 
 
中国的老百姓,一般都通情达理,且很本分。活在世上,只想过自己的日子,或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存心害人的不多,对生活有太多奢望的也不多。诸如对皇帝的宝座,只有艳羡的份儿,并无觊觎之心。“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不过是出自一个猴子之口。“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只是逼到了一定份儿上才萌生出来的念头。而萌生这一念头的,恐怕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老百姓,即便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哪怕他含冤自尽,也不敢去“拉”皇帝。老百姓认为,皇帝住金銮宝殿,吃美味佳肴,喝琼浆玉液,睡三宫六院,都是人家的福分,是天经地义的。老百姓还认为,只要自己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是皇恩浩荡了。
康熙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他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但他“不扰民”。
 
 
“不扰民”其实是种形象说法,细论起来,也是分不同层次的。
最高层次的“不扰民”,就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平静安康的日子,或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皇权的存在。一如先民们所说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帝力于我有何哉”。
听长辈讲,从前胡同口那家买油盐酱醋的,牌坊旁边的那家磨豆腐的,都是好几辈人传下来的。好几辈人都靠它过营生,街坊邻居也因此感知着生活的便利。让老百姓世世代代过安稳的日子,不强拆,不折腾,就是最大的“不扰民”。
浅层次的“不扰民”,就是自己的行为,不给老百姓带来一日或数日的不便。林语堂好像说过这样一段话:“若想一天不安生,就请人吃饭;若想一年不安生,就盖房造屋;若想一辈子不安生,就娶个小老婆。”当然,这是“自扰”,不是“扰民”。
其实,康熙就常常“自扰”。他的“自扰”,就是不好好在皇宫里呆着,而去“南巡”。
当然,康熙非同常人,他的“自扰”,肯定是“兴师动众”的,难免“扰民”。这是不言而喻的。康熙自然也明白这点,所以他每次“南巡”,总是一再地告诫自己,也告诫扈从及地方官员,不要“扰害穷民”。
 
 
康熙一生中,曾经六度“南巡”。
有人称,康熙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南巡”,就是因为“江南多美女”的缘故。其实这种说法,有点像那位乡下老太太,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当了娘娘,一定要端着金盆子去喂猪。这是以一介平民的阅历、心境去揣度一代帝王。虽然不足为训,倒也不妨一粲。
康熙“南巡”,究其根本,恐怕还是出于对大清王朝千秋基业的考虑。有关史书的如下说法,自是有一定道理的:康熙“南巡”,是“为了进一步缓和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
当然,白天接见权臣,晚上会晤佳丽,也是情理中事。革命生产两不误,搂草打兔子,都是带稍的。闲着也是闲着,无可厚非。
 
 
康熙携文武扈从南下,自然浩浩荡荡。一路的开销,自然不是个小数。
康熙是个清楚人,他不想因此而增加地方开支,或增加沿途百姓的负担,所以他一再声明,他的出行,一切费用都由内务府支付。即便是地方官员为“接驾”而发生的费用,也由内务府核销。如康熙在第一次南巡前,就给江苏巡抚汤斌颁旨:“朕欲周知地方风俗,小民生计,有事巡行。凡需用之物,皆自内府储备,秋毫不取之民间。恐地方或有不肯官员,借端妄派,以致扰害穷民,尔其加意严查。如有此等,即指名题参,从重治罪。其沿途供役纤夫,及闻朕巡行至此,远来聚观百姓,恐离家已遥,不能自归,尔逐一详察,多方区画,令其还家。”
康熙的本意很好,想得也很周到,用心也良苦。但实际上,做不到。试想,在极权专制社会,一个县太爷出行,都会“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若是皇帝出行,那还不一路“红地毯”啊。那么,“红地毯”的费用由谁出呢?皇帝巡幸到了你的地界,当是对你的最大恩宠,你总不会将这也去向内务府报销吧。况且皇帝也没有要求你铺啊!
据称,康熙“南巡”时,“巷陌皆有鼓吹”,“人家皆结彩张灯焚香”,“沿途立碑亭牌坊,献御膳,演戏文”。“一处创行,各处效尤”。而且“一次比一次铺张,一次比一次奢华”。那么,“鼓吹”是谁组织的?“彩灯”是谁购置的?“碑亭牌坊”是谁修造的?“戏班”是谁调教的?沿途百姓的误工费、服装费、门前三包费等又是由谁支付的?如此种种,是当地官员自掏腰包吗?肯定不会。据《康熙南巡秘记》一书记载:“康熙帝屡次南巡,地方官备办供应,挪用公款,亏空甚巨。大吏惧挂吏议,责令赔补,敲骨吸髓,上下交困。”
 
 
康熙的骨子里是喜欢热闹、讲究排场的,地方官员自然无不投其所好。但是,想热闹,讲排场,没有银子行吗?康熙虽然一再强调“一切从简”,“四菜一汤”,不可奢靡过费,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关于康熙“南巡”糟钱的事儿,《红楼梦》中曾借赵嬷嬷之口,有过形象描述:
“嗳哟哟,那可是千载稀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淌海水似的!”
“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红楼梦》虽是小说,虚构的,不足于证明康熙什么,但我却想起了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地名;小说都是真的,除了人名地名。”
 
 
就因为接待自己太过“奢华靡费”,康熙便去惩处那些官员吗?肯定不能。那样也太不近人情了。但康熙又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就颁发了一道诏书:“朕九月廿五自陆路看河工去,尔等三处千万不可如前岁伺候。若有违旨者,必从重治罪。”意思是:下不为例。
然而,待到康熙下次“南巡”时,一切供张一如上次,康熙并未因此而“从重治罪”。
有意思的是,大学士张英《南巡扈从纪略》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康熙看到人山人海欢迎自己的场面,便问身边的总督:“此无乃烦扰百姓?”对曰:“秦淮风俗旧来如此。”呵呵,瞧这马屁拍的!
即然如此,康熙自然就装起了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忘记了先前说过的话。
 
 
“接驾”开支的大头,恐怕还不是“巷陌皆有鼓吹”“人家皆结彩张灯焚香”之类,而是给康熙建造行宫。康熙贵为一国之尊,总不能老是呆在船上或寄宿在某个官员家吧。扬州、杭州等地就特意为他建造了多处行宫。
这些行宫,是由地方官员集资或摊派建造的。康熙问及时,地方官员说:这里的盐商、百姓听说你来,非常感激,是为了表忠心,献爱心,就主动建造的。康熙是个清楚人,自然不信这些说辞。但地方官员又说:这里的东西很便宜,建造这座行宫,工价才“数千”银两。康熙一听才“数千”银两,感觉不贵,难得盐商们的一点孝心,也就信了。
 
 
康熙真的相信了建座行宫只需“数千”银两。因为他有一首诗叙及此事,诗前记道:“每至南方,览景物雅趣、川泽秀丽者,靡不赏玩移时也。虽身居九五,乐佳山水之情,与众何异!但不至旷日持久,有累居民耳。所以一目即过者,亦恐后人借口实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至于茱萸湾之行宫,乃系盐商百姓感恩之诚而建,虽不与地方官吏,但工价不下数千。尝览汉书,文帝惜露台百金,后世称之。况为三宿,所费十倍于此乎?故作述怀近体一律以自警,又粘之壁间,以示淮扬之众。”
康熙真的信了。他不是装糊涂。他也真的认为自己是处处体恤民情而又“不扰民”的。
其实,建造一座行宫,怎么会只有“数千”银两呢?张符骧有两首《竹西词》,都是描写这座扬州行宫的,其中写道:“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用尽泥沙全不恨”,“也博君王玩一回”。而实际的开销,约有二十万两。就连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就各自出了两万两。
 
 

相关链接:

“雍正继位”本无谜 ——清世宗入承大统新考

戴铎的聪明与雍正的聪明

隆科多的“心机”与雍正的“心病”

年羹尧的“傲”与隆科多的“精”

鄂尔泰的性情与官运

清朝文字狱阴影下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幸运》,及其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家犯了什么罪?雍正为什么要抄曹府?
嘉庆最后的日子:围场坝上超级寒冷,他却驳回了给士兵增加棉衣的请求
民间故事:斗穷
苏州织造署 承载康熙六巡江南的记忆
江宁织造府:曹雪芹祖上风光背后【图
民间故事:灵芝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