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正传:西去山村不见人

曹雪芹正传

吴营洲  

西去山村不见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深冬。

敦诚(时年28岁)、敦敏(时年33岁)骑马来到曹雪芹栖居的小山村。紧赶慢赶,还走了三个多时辰。到了山村,却见曹雪芹的住处柴扉紧闭,阒无人声。

时已近午。

二人一路颠簸,又累又乏。见此情景,情绪顿靡。

敦诚一屁股就坐在了门前的台阶上。

两匹马噗噗地打着响鼻。

此时,有位长者自山上拾柴归来,看到敦敏、敦诚的神色,便主动上前问道:“是找雪芹的?”

敦敏连忙起身答道:“嗯。我们是雪芹的朋友,打城里来的。”

长者哦了一声,说道:“好像有两三天不见他了。估计又去庙里了。他总这样。一去好多天。把孩子也带去了。不知道多少天才回来呢。”

敦诚听这一说,更感失望。

长者说:“这样吧,二位远道而来,一定累了,若不嫌弃,就去寒舍坐坐,喝碗粗茶。”

敦敏忙说:“不用不用,不敢讨扰。”

长者说:“也别客气。即是雪芹的朋友,便是我的朋友。不瞒二位说,雪芹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雪芹不在,就算我替他待亲(qiē了。”

见长者如此说,敦敏、敦诚互望一眼,微微颔首。敦诚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敦敏把缰绳递于敦诚,对长者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了。”敦敏说着,想去帮长者,却被长者摇头拒绝了。长者道:“我身子骨硬朗着呢。再说也惯了。”

敦敏、敦诚随着长者,进了一座很破败的小院。

长者说他姓康,年逾六旬,早年在“八旗军”当过兵,膝下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日子过得很苦,常常断顿。有年春末,他揭不开锅了,一连两天粒米未进。实在饿急了,就想找个人家要口吃的。谁知,刚出家门,就饿昏在地。路过的乡亲把他扶起来,问明缘由,可当时,恰是青黄不接,谁家都无余粮。就在大伙儿犯愁时,只见曹雪芹背着小半口袋米,走进屋,二话没说,就倒进了康大爷的瓦罐里……来到乡下,曹雪芹认识了许多淳朴而心灵高尚的劳动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几乎都有这悲惨的境遇和让人断肠的结局。

康大爷说:“要不是雪芹,我这把老骨头早入土了。”

康大爷把敦敏、敦诚让到炕头上。康大爷说:“一看你俩,感觉像是大宅门里出来的,可别嫌弃我这儿啊。先坐会儿,我去张罗点吃食。”他见敦敏、敦诚老是瞅着他,忙说:“我现在比先前好过多了,饭是有的吃了。雪芹教我学会了编柳条筐,逢集过庙的,我就出去卖,也能混个温饱了。”

敦敏、敦诚也多次来过京郊,知道这一带的乡亲,常常是家徒四壁,隔夜无粮。如果曹雪芹能帮助他们多赚到一文钱,也算功德无量了。

敦敏说:“大爷,我们给雪芹带了两小坛酒,麻烦你等他回来了交给他,带来了两只烤鸭,咱们吃了。”

康大爷说:“可别可别,给雪芹留着。听他说过,他好这口。”

低矮的炕桌上,摆了烤山药、烤窝头片、酸白菜、熬粉条,以及敦敏、敦诚带来的烤鸭。

敦诚咬了口烤山药,连连道:“好吃,好吃好吃。”

康大爷笑了:“京城来的,见嘛都稀罕。我们乡下人,吃得胃里都犯酸水了。”

敦诚说:“我们在城里,倒也能吃到烤山药,只是没这么好吃。”

康大爷又笑了:“大概是你饿了吧。”

敦敏示意康大爷夹烤鸭。康大爷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细细地品。康大爷说:“不怕二位笑话,我有十多年没吃过烤鸭了。上次吃,还是打金川回来那年。”

敦诚问:“曹雪芹近来好吗?”

康大爷笑着说:“好着呢。就是好酒。不过,见谁都乐呵呵的。经常出门,爱闲溜达,高岭深涧,古寺山泉,村寨农家,没有他不去的地方。对了,我给二位讲他件事吧。”

敦诚忙说:“好啊好啊。”

康大爷拿起鸭脖子,细细地嚼着,边嚼边说:“有—天,雪芹出了村西口,绕过溪水,登上山路,沿着十八盘抵达山顶,后又顺着山路走下去,去了另一座小村。在村头,遇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衣衫褴褛,骨瘦嶙峋,白发苍苍,双目失明,正用一根拐杖边探路边摸索着前行呢。雪芹见她挺可怜的,就走上去问:'老大娘,您高寿啦?’老太太听声音觉得这个人挺和气,就答道:'六十了。’雪芹又问她的眼睛是哪年害的病?她说是胎里带来的,一生下来眼仁上就有—层白丝,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岁数越大,眼神就越是不济了;到如今,眼前—片白雾,嘛都看不见了。雪芹听罢,端详了老太太一会儿,就告诉她:'要这么说,您这眼恐怕还有治。我今儿帮您治治好吗?’老太太半信半疑,想了一下说:'那敢情好!就麻烦先生了。’于是,老太太领着曹雪芹进了自家的破栅栏门,来到一间小黑屋里。雪芹说:'您得的这病,叫白蒙眼。我给您看病,一不扎针,二不吃药,您准备一炷香,一碟醋,两头蒜,我把白蒙底下的火淤血挤出来,您就能看见东西了。’老太太说:'香在佛龛里点着,醋在小桌上搁着,蒜在南墙上挂着,请您自个儿拿吧!’雪芹从蒜辫子上摘下两头独头蒜,捣烂以后拌上醋,盛在小碟里,放在老太太的眼下,又把点着的香火往醋碟里一蘸,浸灭了香火,趁着还有热气,就在她眼前晃动。不多一会儿,就见两滴黑血从老太太眼里流下来。她高兴地说:'我看见眼前有个红点儿,那……那是您点着的灯亮儿吧?……您的医术真是高明,手到病除啊!’说着,就要跪下来道谢。雪芹忙把她搀到炕沿上坐下。她又问:'请问您先生大名,住在哪个村子?’雪芹说:'我姓石,名头,家住大荒山。您也不用谢我,过几天我再来看您呐。’”

敦诚听罢,禁不住对敦敏叹道:“现在的雪芹兄,都快成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

康大爷说:“还别说,你说的还真对,雪芹搬来这么多年,真的帮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吧,反正今天你们也回不了京城了,就委屈二位,住我这里,晚上,我把街坊们喊过来,讲讲雪芹的故事,保准你们爱听。”

敦诚对敦敏说:“难得难得,咱们就住这儿吧。下午,大爷忙他的活,咱们去村外山上转转,难得来一回。”

敦敏点点头。

黄昏时分,敦敏、敦诚沿着一条清澈的溪流,自山间缓缓而下。

脚下的落叶,枯草,败枝,发着窸窸窣窣的声响……

几只麻雀,在不远处的灌木间,叽叽喳喳地鸣叫着,跳跃着,烘衬出山野间一份特有的清幽、静谧……

一只苍鹰,在天边自由地盘旋滑翔着,从容而惬意……

敦敏突然站定了身,回头望去,只见西边天际的云霞里,悬着一轮淡淡的落日。那落日,泛着淡淡的红,淡到刚刚能够看出,像是被冻在那里了。宛若琥珀。

敦敏微眯着眼,极目远眺着……

“哥。”走在前面的敦诚,见敦敏站着不动了,不由地回头唤了一声。敦诚手里拿着几枚刚刚从山上采来的殷红殷红的枫叶,边走边在风中摇啊摇的……

敦敏收回目光,对敦诚说:“敬亭,你看这西山景色,真的很美,跟画似的。”

敦诚也停住脚步,四处看了一眼,油然感慨道:“也难怪曹雪芹会在这里定居。他也倒挺会享受的。”

敦敏没有答敦诚的话,重又站定了身子,朝山脚下的村落瞅去。只见不远处的村落,树木苍郁,屋舍错落,一层淡淡的赭红色的雾霭,轻纱般覆盖着眼前的一切。远远近近的炊烟,在夕照里袅袅升起,款款飘散,随后便渐淡渐无。有犬吠隐隐传来,有谁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归家……

敦敏突然感到眼帘里有些湿润……只有大自然的力量能够使我们返璞归真。

敦诚回走几步,伸手来拉敦敏:“哥,天不早了,咱快点回去吧,说不定康大爷等得着急了呢?”

敦敏一边随着敦诚往山下走,一边说:“敬亭,面对此情此景,不禁作了首小诗。”

敦诚说:“好啊好啊,吟来听听。”

敦敏说:“题目就作《访曹雪芹不值》吧。”说罢,敦敏就缓缓吟道: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霞薄。

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敦诚听了,沉吟良久,最后叹了口气道:“……你这首诗,颇像幅水墨小品,隽永可爱,只是冻云晚烟的,显得萧索凄楚了些。”

相关链接:

曹雪芹正传:目录

上编  十年辛苦不寻常

…………
曹雪芹正传:风云突变吓煞人
曹雪芹正传:避席畏闻文字狱

下编  不如著书黄叶村

曹雪芹正传:庐结西郊别样幽

曹雪芹正传:脂砚重评石头记

…………

曹雪芹正传:也是前缘天作合

曹雪芹正传:秦淮旧梦人犹在

曹雪芹正传:始信姻缘皆前定

曹雪芹正传:废馆颓楼话旧家

曹雪芹正传:隔院惊呼意倍殷

曹雪芹正传:故交一别经年阔

曹雪芹正传:同心并蒂花呈瑞

曹雪芹正传:有谁曳杖过烟林

曹雪芹正传:举家食粥酒常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出红楼的曹雪芹
敦诚敦敏所说的曹雪芹
红学人物简介之二:敦诚
【红楼梦解读】曹雪芹正传:故交一别经年阔 | 古典名著
京西曹雪芹的传说 红蚂蚱
山村大爷的百万豪宅,进去才知道什么叫奢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