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正传:西园歌舞久荒凉

曹雪芹正传

吴营洲  

西园歌舞久荒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三月下旬某日。

曹雪芹(时年48岁)应敦诚(时年29岁)之约,前来京城小聚。

约请的由头,是敦诚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了折戏,想请曹雪芹过过目,提提意见……

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于他被贬到江州的第二年,是借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凄凉身世,抒发他自己惨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抑郁悲凄之情。他把一个琵琶女视作了自己的风尘知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敦诚写的这折戏,名为《琵琶行传奇》,是想再现了白居易浔阳江头巧遇歌女的场景,自然也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意思……

曹雪芹知道,偏爱白居易是敦敏、敦诚家的传统。他们的先人,曾有“白诗下酒”的美谈。而将一首诗改成一折戏,倒有点出乎了曹雪芹的意料。曹雪芹对此也感兴趣,便大老远地从西山赶来了……

见曹雪芹来了,敦诚煞是高兴,便又约了友人复斋、寅圃、墨香、贻谋、桂圃等,一并过来小聚。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敦敏的。敦敏算是半个主人。

小聚的地点,便是敦诚的西园。

西园位于北京西城中段,约在松鹤胡同或西养马营一带,靠近城墙内侧的顺城街[1]。西园原是敦诚九祖叔经照的花园,因敦诚过继在了经照已故的儿子宁仁的名下,便顺理成章地归了敦诚。

敦诚的九祖叔在世时,养有梨园班子。敦诚在《先祖妣瓜儿太夫人行述》中说:“定庵公雅有谢公之癖,中年哀乐,晚岁陶情,家有梨园,日征歌舞。”当年演出的舞台,名为餐霞楼[2]。只是,定庵公“日征歌舞,母独不喜声乐,无奈公何,强为唱随而已。公憩即入,不为稍留,每征歌时,即戒群下曰,内言不出于阃,礼也,况咫尺间皆优伶耶?……公殁后,终身不闻乐”。因此定庵公故去后,一晃都快二十年了,没再排演过戏。西园早已废弃,歌舞久已荒凉,“小部梨园”更是做了“散场”。

敦诚先带人游览了业已荒废了的西园。

所到之处,断垣零落,残壁颓然,阶上细草如毡,檐下蛛网似雾,但,此园往日的风光,倒也依稀可见……

曹雪芹边走边说:“当年定庵公雅兴不浅啊。”

敦诚忙道:“那是那是。先定庵公有数癖,一田猎,一昆山歌舞,一养花,一酿酒,一白香山诗。废爵后,昼则行围,夜则征歌,花前对酒,则以白香山诗下之。”

曹雪芹说:“也难怪你对白诗情有独钟哦。”

敦诚说:“那是那是。”

敦敏说:“倘若定庵公在,看到你的填词,不知多高兴呢?”

敦诚说:“遗憾啊。”

曹雪芹说:“当年你家的戏班子若是还在,你的这出传奇一定会排演出来的。”

敦诚说:“要是能够排演该有多好啊。不仅能去掉脚本中不尽完善的文字,或还能生发出精彩的唱词唱腔呢。人们常说几年磨一戏来着?我的戏倘若能在台上磨一磨,指不定也会像《西厢记》《牡丹亭》一样成为经典呢。”

敦敏打趣道:“你就做梦吧你。”

曹雪芹也笑着说:“这可说不准呢。”

在座的,数曹雪芹年岁大。

此时的曹雪芹,四十有八,其他的人,均和敦诚年纪相仿,三十上下。因此小聚时,敦诚自然安排曹雪芹坐了主位。

人们也乐意围在曹雪芹左右听他闲谈。

八仙桌上摆着茶水、茶点,以及鲜蔬干果。敦诚的脚本,几个人轮流着、交换着看。

曹雪芹一边读,一边禁不住轻轻击节,仿佛看到了白居易就在旁边,正坐在靠椅上,微微地笑着,欣赏地,专注地看着……

其他的几个人也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

这时敦诚左左右右地边瞅边说:“各位各位,在下的词填得咋样啊?可不能看了白看啊,还得提些意见才对呢。”

有的说:“写得这好,自己虽不是江州司马,却也青衫湿尽了。”

敦诚忙不迭地抱拳谢过。

有的则说哪个词欠雅,哪个韵该再推敲推敲……

敦诚都谦恭地一一记下了。

敦诚走到曹雪芹跟前,举起他的手稿说:“各位各位,还有件事呢,给咱题个跋吧。”然后笑嘻嘻地对曹雪芹说:“雪芹兄,您老先来?”

曹雪芹一愣,忙对敦诚说:“啊!你的这折传奇,写得凄楚悱恻,匆匆读来,便有断肠之感。……倘若白居易地下有知,应该特别高兴,定然会让他的小蛮、樊素排练出来的……”

敦诚说:“雪芹兄可真会说笑话。”

曹雪芹嗔怪地瞪了敦诚一眼:“哪个在给你说笑话啊!”

敦诚笑道:“我这不是谦虚一下下吗!雪芹兄,给兄弟咱题一跋吧。”

曹雪芹说:“敬亭你是知道的,我一向不喜欢应酬之作。”

敦诚说:“你看你,谁让你应酬了!你就照实里写,越实越好。其实,在所有朋友当中,我最喜欢你的文字。还记得五年前(即乾隆二十二年)我写给你的那首寄怀诗吗?当时我就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曹雪芹笑道:“你是想让我为你也追一下昌谷破一回篱樊?”

敦诚连忙作揖道:“对头!对头对头!”

曹雪芹说:“那你别急,我再翻翻……”

敦诚瞅着曹雪芹一页一页地翻……

敦敏等人也不约而同地瞅起了曹雪芹……

曹雪芹说:“好,写得好,很是动情,形象也好,……不过这个跋,你得容我琢磨琢磨。……现在,我倒想出了两句,还只能放在……末尾。”

敦诚说:“哪两句?念来听听!”

曹雪芹缓缓吟道:“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敦诚一听,击掌叹道:“哦!新奇可诵!新奇可诵!真真是奇思妙想,石破天惊啊!”

敦敏扬了扬手,止住了敦诚,随后颔首慢道:“是啊是啊,仅从这两句看,雪芹兄既没有感伤,也没发牢骚,全然是沉浸在诗的境界里,但生出了阴阳两界相通相应的奇想,从容驱遣,似不着力,却出语新奇夺人……”

敦诚忙晃着曹雪芹的肩头说:“雪芹兄雪芹兄,你赶快一鼓作气把这诗写完了吧!”

曹雪芹正色笑道:“我说老弟,逼命逼债的咱可见过,就是没见过逼诗的啊!”

敦诚说:“……我有点等不及了。……快学学你的先辈本家(指曹植),来个七步成诗!”

曹雪芹京腔京韵地说:“莫非你也像曹丕那厮,逼俺不成?”

说罢,两个人朗声大笑起来。

敦诚边笑边说:“有这念头!有这念头!”正好,几案上有把佩刀,敦诚抄起佩刀,学戏台上黑头的腔调“哇呀呀”叫了几声。

一干人好一阵开怀大笑。

在场的友人,纷纷字斟句酌地构思自己的题诗。

敦敏拿着写罢的诗稿走过来。共有两首。他对敦诚、曹雪芹说:“匆匆拟了两首,二位瞅瞅,看看成不?”

一张递给敦诚,一张递给曹雪芹。

敦诚举着诗稿,反反复复看过,然后轻轻念道:“西园歌舞久荒凉,小部梨园作散场。漫谱新声谁识得?商音别调断人肠。”[3]

曹雪芹听罢,忙道:“嗯,不错不错,有景有情,倒也贴切。”

曹雪芹虽然不是个虚伪的人,但一般的人情世故还是懂的。他不想拂敦敏的兴,不想说出这不过是首应酬之作。当然,曹雪芹倒也觉得,似这类应酬之作,能作到这个份上,也算十分难得了。

敦诚叹道:“这西园,真的是久荒凉了,真的和往日大不相同了。别说当年定庵公时,就是三年前,家父解了山海关税务的职,在这儿养病时,也比现在有生气。都怪我治家无方,以致落得这高楼倾矣,曲池平矣。”

曹雪芹又将自己手上的诗稿读了一遍。这首是:“红牙翠管写离愁,商妇琵琶湓浦秋。读罢乐章频怅怅,青衫不独湿江州。”

曹雪芹指着后两句,对敦敏半开玩笑地说:“子明兄啊,你这天潢贵胄,又是高第早登,青云之路刚刚开始,为什么会有如此感慨呢?”

敦敏叹口气,没有言语。

数年后,敦诚在其《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里,记述了西园观戏这件事:

余惜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也。[4]


[1]崔川荣:《曹雪芹最后十年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1月,第284页。

[2]徐恭时:《槐园闻雁西园曲》,《红楼梦研究集刊》第8集。

[3]敦敏:《懋斋诗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4月,第80页。

[4]敦诚:《四松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4月,第409页。




相关链接:

曹雪芹正传:目录

上编  十年辛苦不寻常

…………
曹雪芹正传:风云突变吓煞人
曹雪芹正传:避席畏闻文字狱

下编  不如著书黄叶村

曹雪芹正传:庐结西郊别样幽

曹雪芹正传:脂砚重评石头记

…………

曹雪芹正传:也是前缘天作合

曹雪芹正传:秦淮旧梦人犹在

曹雪芹正传:始信姻缘皆前定

曹雪芹正传:废馆颓楼话旧家

曹雪芹正传:隔院惊呼意倍殷

曹雪芹正传:故交一别经年阔

曹雪芹正传:同心并蒂花呈瑞

曹雪芹正传:有谁曳杖过烟林

曹雪芹正传:举家食粥酒常赊

曹雪芹正传:西去山村不见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晓红:曹雪芹“佚诗”辨伪的价值与方法论(中)
[转载]曹雪芹在哪里写的“红楼梦”?
小雪时节听凉州词
京剧界为何称“梨园”
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红学人物简介之二:敦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