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阅读碎札·十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十六

吴营洲

*
曹雪芹所写的是生活琐事,而所揭示的,却是事物表面后面的真相。
而事物表面后面的真相,曹雪芹却是不敢说的。
因此,他只能写些日常的吃吃喝喝,吟诗看戏啥的。
事物表面后面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只能由读者去猜。
所以读者一直猜,一直猜到现在,还在猜。
*
《红楼梦》这本书,语言的质量特别高。既能反映通俗的事理,也能反映作者深层次的思考。
《红楼梦》的语言能够吸引各个层次的人。
曹雪芹在用一种纯白话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人性的深刻认识。使得各个层次的人,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能读他的书。
至于读懂读不懂,懂到什么程度,那要看各自的心性、阅历了。
曹雪芹讲的道理非常深刻,而语言又特别通俗。
当然,曹雪芹使用的语言,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是认真推敲过的。
*
曹雪芹就是通过这本书,通过这本书里的一个个人物故事,来挖掘人性。
曹雪芹对人性的挖掘,是超越阶级的,超越意识形态的,也超越了儒释道等等,让人回归到人的本来心性上去。
宝玉和晴雯的关系,本是主子和奴才,但宝玉并不这样认为,晴雯也不这样认为。
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在封建专制社会,奴才一直是被欺压的,但欺压到一定程度,是要反弹的。
这种反弹,其实就是想回归到人性上来。
*
王熙凤感到最悲哀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她知道自己错了,开始忏悔了。
她的“忏悔”,其实就是她人性回归的一种表现。
然而,她的“忏悔”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被“社会”所承认。这才是她感到最为悲哀的。
人的一生,难免会做出些错事,伤害了他人,对不起父母、亲戚、朋友,或其他什么人了,然而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想找自己的亲人诉说,可是此时,却找不到了。或者找到了,依然得不到谅解。
曹雪芹的深刻,就在这里。
*
曹雪芹的思想境界,绝对不是让赵姨娘、凤姐等人死得很难看,出出气。
那其实是一种小人心理,小家子气。
而曹雪芹对人,很大气。大气滂沱。
*
在《红楼梦》中,宝玉是“情不情”的,也就是对什么都爱。你对我有情我爱你,你对我无情我也爱你。有“爱”无类。对于宝玉这种人生态度,许多人都是不认可的,在前八十回中,贾母也是不认可的,但贾母在她临终时,认可了贾宝玉,肯定了贾宝玉。
*
一个人的思想,肯定是会有变化的。有些道理,大富大贵是不懂,到落魄时就懂了;身体好的时候不懂,身体不好的时候就懂了,活着的时候不懂,到临死的时候就懂了。王熙凤、贾母就是这样的。
那个探春,不忍心想象着她的家人蹲在某个角落里,看着自己的家被抄。探春不是因为那些钱财,而是出于亲情。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家人受到伤害。
*
曹雪芹的爱情观、婚姻观,是超越阶级的。
它超越了封建礼法,也超越了当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红楼梦》中,宝玉在一次梦中说了一句梦话:“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以前不大注意这句话,现在看来,感觉还是大有深意的。
这句话里的“金玉”与“木石”,是相对比的。
“金玉”比较富贵,“木石”比较草根。
从这种对比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金玉”喻示着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木石”喻示的则是自由恋爱。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而贾宝玉的这句“梦话”,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爱情观、婚姻观。
曹雪芹是在用这种声音,呼唤人性。
*
在《红楼梦》中,宝黛钗之间的爱情,作者所展示的,与某些红学专家所解释的,是不同的。
黛玉与宝玉间,显然不是“门当户对”。而宝钗与宝玉间是。
宝钗也是喜欢贾宝玉的。宝钗的这种喜欢里面,有爱情的成分。宝钗也是懂得宝玉的那份心思的,但她确实有“皇商”这个家庭背景。她对这个家庭背景,是不情愿的,但她甩不掉。她的心里很矛盾,但她又是有苦难言。
宝钗这个人,不是符号式的一个人物,在她的身上,掺杂了许多人的东西。
宝钗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宝钗的悲剧是,她有着非常优越的家庭条件、社会背景,可她喜欢的人,偏偏就不喜欢这些。
黛玉的悲剧,则是另一种的。
黛玉在临死的时候,心里是没有怨恨的。她的魂魄也不是去了“离恨天”。
她到这个尘世来,就是来还泪的,泪还完了,心意也就了了。
她重又回到了灵河岸边。
在宝黛钗的关系上,充分体现了曹雪芹颇具现代意识的爱情观、婚姻观。
*
将大观园里的女性,与大观园外面(贾府里的)的男性做对比,也许会感知到很多东西。
仔细地分析一下“两赋论”里的人物,分析一下曹雪芹是以什么标准划分人群的,也许会感知到很多东西。
在“两赋论”中,把三个皇帝划进去了,显然不是按“阶级”划分的,也不是按贫富程度划分的,而是按“情”来划分的。
在曹雪芹看来,“两赋论”中的李后主,是非常伟大的哲学家。别人或许并不这样看,但曹雪芹这样看。
李煜的词,已经超越了词本身的要求,已经广泛地深入到了人的方面。
从他的词中,可以体验到,他不仅仅是在叹息,不仅仅是在发牢骚。
他的词,是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的。
*
佛讲“色空”,曹雪芹也讲“色空”,但曹雪芹的“色空观”,与佛家的,显然有别。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是这样写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很显然曹雪芹在中间加了两句“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植入了“情”这个概念。
因为有了“情”这个中间环节,便体现出了曹雪芹的独特的哲学思考。
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性论”这种说法,但在曹雪芹的心里,已经有了“人性”这种东西了。但他是用“情”这个字来表述的。
“色”,在佛家的词典里,就是“大千世界”。曹雪芹说,“由色生情”,那他面对“大千世界”,竟会生出什么样的“情”呢?曹雪芹的“传情入色”,当是对“大千世界”的回馈。
*
曹雪芹之所以提出“情”这个概念,是有其深入思考的——这句话无疑是废话——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程朱理学是社会的主流,但封建礼教是不符合人性的,而“理”的对立面,自然是“情”。
曹雪芹在研究、阐述“情”的过程中,是把“人性”作为“情”的核心的。
*
在曹雪芹的眼里,万物都是有情的。“情”的基础,就是“人性”。
通过黛玉葬花,通过宝玉神神叨叨地和鸟儿说话,便可以感知到曹雪芹已经把万物人格化了。连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的,何况动物,更不用说人了。
黛玉对待那些凋落的花瓣,像对待自己心爱的人,还建造了花冢将它们安葬。
宝玉对待他的那块玉,也是“由色生情”的。
玉在书中的表现,也是有生命的。
宝玉“情”的变化,其实也就是他的“人性”的变化。
宝玉摔玉,其实是宝玉“人性”的一种升华。
当时他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在这里,曹雪芹所展示的,除了意在指明宝玉与黛玉的爱恋,是一种“小儿女的爱恋”外,还喻示着,宝玉是想“人人平等”,不想自己和他人有所区别。
曹雪芹是依据“人性”来“传情入色”的。
*
曹雪芹把最美的人性,通过大观园里的那些小儿女,呈现个读者。
所谓的“闺阁昭传”,不仅仅是在为那些女子树碑立传,也是在为各自所代表的“美好人性”来树碑立传。比如说探春。
在这些女子身上,就反映了曹雪芹的“审美观”。
这一点在宝玉题对大观园时也能体现出来,举个例子就是对稻香村的评述。
宝玉崇尚的是一种“天然”。其实这就是曹雪芹所崇尚的。
自然界——即色界——应崇尚天然,在人际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崇尚天然。
所谓的“崇尚天然”,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失本真,尊奉人人平等,人人都该有平等意识,反对封建礼教的等级观念。
在这里,曹雪芹的描述,既有人性的启蒙,也有人权的启蒙。
曹雪芹这些“思想”的产生,是与他特殊的家庭历史分不开的。
曹雪芹的审美观的一个方面,就是崇尚自然,他喜欢一切都处在自然的状态中,不愿意受到任何约束。在自然的状态下,就无所谓谁约束谁了。
*
曹雪芹讨厌那些老年妇女。
其实,一些老年妇女也的确非常地令人讨厌。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女人长期受到了污浊男人以及社会酱缸的熏染。
即便是在“新中国”也是如此,有一个说法,就是生出了一些“马列主义的老太太”。
*
曹雪芹在表达上,发觉了包括“情”在内的人性论。
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重情,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
而在《红楼梦》中,毁灭的就是这个东西。
曹雪芹提出了“情”这个概念,对传统的“名利观”,冲击很大。千百年来,传统的观念就是“治国平天下”,没有人反对过,但是曹雪芹反对。
曹雪芹的这个“情”字,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大.
曹雪芹不会用“人性”这个词,但他用了“情”字。
*
“人性论”即便是到了目前,似乎依旧是个“禁区”,很难做深入的讨论。
就是,承认不承认有普遍的人性,是不是所有的人性都带有阶级性。
英国人研究莎士比亚,把“人性”“情”都搅和到一起了。
莫泊桑的小说,如《羊脂球》等,是典型的“人性论”。
*
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理解,有的他说了,如所谓的“阶级斗争说”;有的他就没有说。
他喜欢《红楼梦》,绝对不仅仅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但他不能把他读《红楼梦》的全部感受都说出来,那与他的身份不符,会消弱他的——以及别人的——革命斗志、革命意志等。
*
门当户对的婚姻,与自由恋爱的婚姻,哪种更富有人性呢?很显然。
一般人常说,反对封建婚姻,可是,提出这个口号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
曹雪芹赞扬了许多女性,她们有一个共性,就是个性非常张扬,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
研究晴雯与宝玉之间的友谊,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晴雯与宝玉之间的感情,定性为“友谊”,可能更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
贾环与几个小丫环玩,输了,非常懊恼,开始耍赖。
宝玉就告诉他:你是来玩的,来找乐的,既然在这里找不到乐,就该到别处去。
在这里就反映了曹雪芹的一种处世态度。
赵姨娘在评论贾环跟几个小丫头玩这件事儿上,就是从等级观念的角度来评论的。这与宝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
*
“平儿理妆”一节,也是很有意思的。心里有了痛苦,心灵受到了伤害,就应该受到抚慰。就应该有人去抚慰。
在这里,宝玉抛开了封建社会的一切观念,平儿则遵从了封建社会的一切观念。

相关链接: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2)
红楼呓语
红楼梦中的哲学世界
经典名著《红楼梦》赏析
曹雪芹写《红楼梦》因“情”,只是此情无关风月,借“情种”贾宝玉怀金悼玉
读红楼梦,你们有没有被曹雪芹忽悠的感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