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物春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教育办学百年、设计学院建制四十年文献展


文献展视觉形象

文献展人物专访影像剪辑


前言

2021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科迎来了她100周岁华诞。南艺设计学在现当代的历史波涛中,时隐时现,前行与转向、单线与多元,回旋并进,设计学科的结构在分化、重组、解构、整合的循环中潮起潮落,给予中国当代设计的沉浮、转型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厚重的学科积淀,“闳约深美”的校训传统,“不息变动”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今天乃至未来南艺设计学人的宝贵财富。

借100周年学科庆典之际,我们以“造物春秋”为题,将百年南艺设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诸项史实,提纲挈领地展示于此,希望与老师学生、同行学者、社会各界分享南艺设计学的历史瞬间、学科先驱、重大事件、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及其辉煌成就。

从1921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正式由教育部命名,并确定工艺图案科三年学制至今,南艺设计学走过了整整100年的路程,世纪风云、百年造物,为中国现当代设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深深地烙印在这个老成而又年轻的艺术教育机构中。顺着时间的脚步,细数百年岁月中的辉煌瞬间,几代学科精英在中国设计学界留下了巨大的身影。

陈之佛、张道一、罗尗子、吴山四位先生,在图案学、工艺史、造物论、民艺学、艺术学及设计辞典编纂等方面,做出了在当代无以伦比的学术贡献。陈之佛先生最早提出工艺美术应走“政府扶植型”之路,他从中国画论中提炼出“十六字诀”,不仅是工艺美术的评价标准,也是发展的指路明灯;张道一先生提出“本元文化”,显现出设计中人的创造性本质力量,由于他的倡导与努力,中国艺术学学科终于建立,并升格为第13个门类学科;罗尗子先生的工艺美术简史是我国较早的设计史研究;吴山先生编纂的工艺美术大辞典是学术检索的常用工具。除此之外,南艺设计学的发展还伴随着一批各个设计方向的设计家、理论家和组织者,冯健亲、保彬、奚传绩、吕文强等先生,对南艺设计学科的发展均作出了深远的影响。

回望历史,设计学科产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突出的有:1,创办中国第一个动画专业(1950年),二年后动画科师生并入中央电影学院(今北京电影学院);2,在全国率先实行完全学分制(2001年)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3,成立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学院(2008年),推动工业设计向纵深发展;4,十下西洋考察,组织师生赴欧洲设计与艺术之旅(2007-2019年),吸纳先进,拓展视野;5,连续举办十届全国设计学青年论坛(2009-2020年),扶植后学,培养梯队;6,获批江苏省首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6年),凝炼核心,增强学科影响力。

作为百年设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实践、人才培养、中外交流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1988年始招工艺美术方向博士生,2011年正式成为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立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6年始,一直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连续三次列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出版学术专著200多册,其中有重要影响的专著30册。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编纂系列丛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2项。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10项,教育部及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

在前二轮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科整体水平一次排列第四名,一次并列第五名,在历次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二名和排名前5-10%。

在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方面,尝试设计实验性教学,全面推行课程实验教育,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采用交叉思维的角度实现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复合型人才,由此建立起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家举办“设计实验工作坊”,通过多系列实验论坛和展览如“国际字体海报展”“光演绎的空间论坛”“当代手工艺与实验建造展”“新思维、创方法—创新思维与方法研究学习会”等,改变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矛盾,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倡导并弘扬传统设计智慧,注入当代设计实践之中,让学生勇于站在设计发展的最前沿,成为先进设计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共有3篇博士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1篇硕士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在中外交流、服务社会方面,开展一系列中外设计交流活动。推荐优秀学生去国外著名高校短期学习,邀请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瑞士、荷兰等国的著名设计家参与到学科活动中来,学生与设计家积极交流,加强中外教师间的设计对话,推动南艺设计事业的发展。德国海斯特、克里斯坦教授因长期来校工作,教学优秀先后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设计的目标应理解为服务社会,在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上,努力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十运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亚投行成立、江苏发展大会、国庆彩车设计、边远地区设计扶贫、文创与展示设计等均有设计学科的师生作为主力设计参与其中,进一步发挥出独有的专业水平,扩大了设计学科的社会影响。

百年来,南艺设计学科在沉浮中前行,在传统中创新,在实践中提升,产生了诸多具有深刻影响力的设计命题、概念和理论:“十六字诀”“造物艺术论”“本元文化”“互补设计思维”“设计共同体”“形式追随理念”等理论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科学地包容了物质与精神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宽大的学术平台,把设计放在文化的高度,确认了设计与技术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出了设计艺术进入人文学科的途径,确立起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为设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展示了理想的前景,这正是南艺设计学科的重要特色。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科学术带头人

教授、博导

李立新

2021年12月8日


导览

文献展以多层次、多侧面的结构,用一系列的文字、图表、符号、视屏、文献、图像、口述、著述等方式,全面的梳理与展示了南艺设计教育的百年薪火传承的历史图景,设计学院独立建制40年的继往开来现实面貌。

序厅中的展陈项目,有李立新教授撰写的前言,有体现办学成果的一系列学位授权点、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点、课程与荣誉称号、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党政优秀单位等标牌,有建立设计学院以来的全体教师名单。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以8个视屏播放了张道一、金士钦、李湖福、奚传绩、保彬、冯健亲、吕文强、潘春芳8位老教授的口述史图像,老一辈开创者们满怀激情的回忆了南艺设计教育自1949年以来的艰辛曲折的前进历程,描述了独立建院以后的巨大变革与独特探索。

展览中设计的一条长达45米的时间轴线,以编年顺序的方式,对学校、建制、学科、专业、学制的建立、升级、转换、分合等变迁,对重大的教学改革、科研业绩、实践成果、交流合作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清晰的表述。

学院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展览中选择了40位国内外著名的校友,他(她)们有设计教育界的领衔专家与院校长,985大学的教授,国内排名领先企业的总设计师,有学者、艺术家、管理者、创业者及国际一流事务所的主案设计师。校友们以亲笔寄语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与热爱,祝福与期望。


先驱之光

南京艺术学院从1912年刘海粟、张聿光、陈抱一、丁悚等创办上海美术院,1922年颜文樑、胡粹中与朱士杰等成立苏州美术学校,1948年华东大学文艺系在山东解放区建立,到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三大源头汇聚成最华美的绝唱。陈之佛、张道一、罗尗子、吴山、冯健亲、保彬、奚传绩、吕文强等先生,艰难前行,充实而又光辉,在南艺设计发展历史的深处熠熠生辉,他们创造了南艺设计教育发展中一个个崇高时刻。他们的影响超越了时间,像灯塔一样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今天,我们沿着先驱铺设的道路与台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这片设计天地,汲取持续深厚的学术之力。

借100周年学科庆典之际,我们特别策划,对在南艺设计教育历史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教授做了人物专访,第一次以8个视频的阵列形式播放了张道一、冯健亲、保彬、奚传绩、吕文强、金士钦、潘春芳、李湖福8位先生的口述史图像,老一辈开创者们满怀激情的回忆了南艺设计教育自1949年以来的艰辛曲折的前进历程,描述了独立建院以后的巨大变革与独特探索。

版块场景图


见证百年

从1921年工艺图案科的设置,南艺设计迎来了百年办学历史。百年设计,风雨同渡。开拓者的执守与追求、承继者的创新与变革落实成一门课程的开设、一个专业的建立、一个系科的发展。生发起步,由微而强。时代的呼吸、思想的烙印、学术的足迹、惊人的创举、观念的变迁从图案手工、实用美术、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建立到设计学院的独立建院,传统学术范畴向现代学术范畴的转向,在南艺设计教育100年的办学历程中轨迹清晰,文脉有序。

一条长达45米的时间轴线,以编年顺序的方式,对学校、建制、学科、专业、学制的建立、升级、转换、分合等变迁,对重大的教学改革、科研业绩、实践成果、交流合作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清晰的表述与展示,以披沙淘金的方式见证百年历史。成为展览中最靓丽的长卷。

版块场景图


苒苒物华

风禾尽起 苒苒物华。南艺设计百年办学历史,科研、教学、创作、交流、服务相互激发、相互补益、有效关联,融汇、并举、交叉、平行成多元生态。在吸纳与援用、经验与模式、反思与创新的语境下探索增长方式,以历史的眼光、精神的价值创造了难以企及的累累硕果,形成了南艺设计学科发展的底盘,构建起了南艺设计学科的主体性话语,彰显实践不止的造物春秋。

版块场景图


- 1 -

原创  实验  教学生态 

百年来,南艺设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创建国际化教学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成果。南艺设计关注“实验性教学”,关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在“理论体系”、“育人体系”、“教学样本”三个层面设定问题框架,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南艺设计顺应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方向, 精准解读新文科建设思路,理论与实践并举,“艺术哲学”与“技术哲学”嵌入教学过程,实施一流教学、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学府。

展览现场,南艺设计学分制改革、课程展览总结、课程结课报告等制度建设,6个国家一流品牌专业,设计理论与批评、设计管理教学、毕业设计(520)等品牌特色,参数化设计、1:1木构建筑建造等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及现代手工艺、汉字艺术设计、专题教材出版等教学成果分区展示,呈现实践不止的文化气象。

版块场景图


- 2 -

自由  自觉  科研生态

由陈之佛先生奠定的设计教育理念与学术研究基础,是南艺设计之根本,后继者以自由、自觉之心境,致力于创建学术共同体、设计共同体,彰显中国设计的战略价值,构建学科生态。独立建制以来,南艺设计立足科研,以强势科研带动专业教学,以教学实验促进教学改革,以创新应用培养特色人才,以横向合作实现科研转化。科研队伍具有从事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设计项目的组织能力、完成能力,立足中国设计问题,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同时积极尝试在学术创新、学派创建、学科创新等层面实现新突破、打开新视界。

从张道一对图案史、工艺史、民间艺术、造物文化研究,吴山教授在无立项、无经费、无团队、无电脑的情况下干坐冷板凳做科研著述30余本、到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设计方法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制陶术影像、现代图形设计研究以及数字化图案设计等,形成了自陈之佛先生以来的图案推陈出现的科研探索新路径,形成科研带动课程教学与设计实践的“三位一体”模式。舞台剧、读书会、设计沙龙以及国内二级设计院校成为优质的科研研究平台。

版块场景图


- 3 -

并立 联合 国际生态

合志同方,并立则乐。南艺设计对标国际一流艺术设计院校,建制以来邀请、组织高水平教学、研究、写作工作坊及讲座近300场;参加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联盟(Cumulus)、英国设计史协会(DHS)、QS世界艺术大学峰会(QS Totally Arts Summit)等重要国际交流活动;对话顶尖学者,观摩领先设计,发表主题演讲,传播中国设计思想,展现中国设计原创语言。2007-2019年,师生自发于暑期赴欧洲考察人文景观、博物馆、艺术院校、设计机构,采集大量一手资料,反哺教学、研究、创作,十年行走路线图存下一份份珍贵的交流档案,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独一无二。

版块场景图


- 4 -

闳约 深美  创新生态

南艺设计以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从“文明多样性”与“文明共同体”的高度确立创新思维之思想基础,拓展创新的维度、效度与深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从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闳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的“不息的变动”办学精神,南艺设计不负使命,立足“人文、实验、思辨”,关注美感养成、探索原创语言、思考“大问题”“真问题”,陶甄了一代代优秀的创新设计人才、创新研究人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中国设计贡献大量具有前瞻性、示范性的作品。309件全国美展作品进京参展,无疑是献给设计教育的一份学术厚礼。

版块场景图


- 5 -

同心 共器 社会生态

南艺设计以公心铸公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学科原有社会服务力度。南艺设计积极参与国际竞标项目,参与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统战部、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多项政府委托重大、重要项目,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设计不仅是解决生存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有效手段,更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南艺设计在承担国家级、省市级政府项目的同时,关注具体而微的社会项目、公益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支持、学术支持等方式,为地方经济,为特定需求、特殊人群做出贡献。

国家公祭鼎、国庆70周年江苏彩车设计、亚投行标志、南京长江大桥、青奥会、抗击疫情、支持欠发达地区乡建设计等等,记录了南艺设计社会服务的印记。

版块场景图


- 6 -

良才 大德 育人生态

在陈之佛、张道一、罗尗子、吴山、冯健亲、保彬、奚传绩、吕文强等名师、名家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南艺设计树良才、立大德,源源不断为中国设计学科提供思想资源。南艺设计关注育人实效,充分联合优质师资、研究者、管理者、从业人员,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数字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与持续学习能力的拔尖人才。全国艺术设计院校的著名学者、设计学科带头人、设计师大多与南艺有缘,他们在此求学、执教、交流,又将南艺特色与经验传播至全国各地,在中国设计大谱系中彰显南艺设计的优良基因。

展览中40位国内外著名的校友,身份多元,有设计教育界的领衔专家、学者、艺术家,有管理者、创业者及国际一流设计事务所的主案设计师,他们以亲笔寄语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与热爱,祝福与期望。

版块场景图


文献展策展及执行团队

主  办 |

南京艺术学院

承  办 |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中心

出  品  人 | 俞锋、张凌浩

学术顾问 | 詹和平、吕斌、李立新、邬烈炎、夏燕靖、张连生、韩巍、王琥、陆斌

展览策划 | 蒋杰、熊嫕、周庆

项目执行 | 蔡淑娟、陈皓、曲俊

展陈设计 | 陈皓、钱雯雯、张欧、冯雨昕

展览视觉 | 薛冰焰

影像制作 | 朱轶灵、卢毅、王佳木、尹建民、薛明浩、许滢

文献整理 | 蒋丰、刘畅、步振华、顾秋红、喻南、翁以海、姜丽英、胡洁、黄逸歌、毕心译、徐佳昀、徐雨萌、余誓琪

展览统筹 | 胡佳蕾、周环环、邱涛、吴桐、栾沛霓、蔡晗馨、薛银辉、曹景德、陈璞

项目监制 | 吴海卓、蒋杰、熊嫕、周庆、张卫军

项目支持 |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设计学院图书馆

感谢设计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校友对文献展的大力支持!

展览信息如有疏漏或讹误,敬请谅解并指正!


展览时间:12月8日—12月24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南艺美术馆2F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现实行预约参观方式,请您提前在网上进行预约,以免耽误您正常观展。


同期展览信息

物物WUWU——

材料的未来与考古Material Tales - The Life of Things

展览地点:南艺美术馆1F

展览时间:12月8日—12月24日

中国设计思想及其当代实践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结项展

展览地点:南艺美术馆3F

展览时间:12月8日—12月24日

“字酷”国际文字艺术设计展

展览地点:南艺美术馆3F

展览时间:12月8日—12月24日

IPBP 2021 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

展览地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开幕时间:12月14日(国家公祭日后开放)

言辞世界之外 

设计学院第三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展

展览地点: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11月28日—12月6日





-本期责编-

内容来源: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业季|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5届毕业作品展
川流涌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文献展
展览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如何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班毕业展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历届优秀作品展
“对话经典”花鸟课临摹作品展举办 发布:新闻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