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韵流芳 满城桃李|纪念唐满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唐满城(1932年6月28日一2004年7月12日)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舞蹈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特殊津贴。1950年起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蹈队、中国歌剧舞剧院任舞蹈演员。1954年2月在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蹈教师。1954年9月至去世前历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教研组组长,教育系、中国民族舞剧系主任等职。1989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第三届部属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再度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曾在全国七运会开幕式 《爱我中华》文体表演、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文艺演出、全国职工“庆大典、迎新纪”汇演等多项大型文艺演出中担任总编号和舞蹈总监。曾出访多个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其名字及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一代风流》《舞蹈世界》栏目中介绍,先后收入《当代中国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小传》《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集》《中国舞蹈大辞典》《中国舞蹈家辞典》等。曾出版专著《唐满城舞蹈文集》,合著《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创作民族舞剧《文成公主》《桃花扇》《柜中缘》,芭蕾舞剧《家》,舞蹈《风雪山神庙》《情缘》《公子咏叹》《水泊风尘》《家住安源》《大唐贵妃》,中国古典舞专场晚会《中国戏曲舞蹈今昔》《如此多娇》等。

名门之后 溯溪探源

唐满城先生出身名门,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前身)主席欧阳予倩是唐满城先生的亲舅父。唐满城先生的祖父是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年踏着谭嗣同血迹,组织自立军舍生取义以鲜血唤醒国人,被公车上书的康有为极口交赞呼为“挟高世之才负万夫之勇” 的唐才常先烈。其父唐有壬曾是北京大学教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交通部常务次长。其母欧阳立征是欧阳予倩的胞妹,她的祖父欧阳中鹄是谭嗣同、唐才常的老师。唐满城先生虽与他前两代人不属同一时代并从事不尽相同的工作,但祖辈们的文化积淀与爱国思想的遗传基因不能不传袭到他这代人身上。而在他们报效祖国、振国兴邦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唐满城先生就是在这样有着优秀门风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学者。日后当他走上漫漫的艺术道路,也是始终把它作为原动力来不断地激励自己向前,认真撰写人生中的每一篇章。

唐满城先生在其祖父唐才常烈士命名的才常路合影

师承梨园 广采博收

唐满城先生事业上的成功,最大一点就要数他有非常扎实、深厚的戏曲底蕴。这与他幼小从师众位戏曲名家、潜心学戏是密不可分的。他曾拜过南昆名宿华传浩、汪传钤为师整出的学习过《石秀探庄》、《林冲夜奔》、《哪吒闹海》、《吕布问探》等许多以身段见长的武戏。他对戏曲知识的掌握与研究可以说在舞蹈界是数一数二的,就连戏曲界的内行也连连称赞他的戏曲功力确实不俗。

1980年1月10日于大连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舞运班、舞研班师生阔别二十八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欢聚合影留念(右一)

 1958年把子课(中间)

1964 方传芸教老师进修课,郜大琨、唐满城(第二排中间)、朱洪磊、雄永康等

1964 方传芸教老师进修课,郜大琨、唐满城(第一排左一)、朱洪磊、雄永康等

艰辛创学 肯于开拓

唐满城先生在1954年的北京舞蹈学校时就担负起了舞蹈教育工作,他历任中国古典舞教研组长、教育系、民族舞剧系主任等职是舞院最早一批资深教授,也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舞蹈教育的贡献可概括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五十年代他所在的中国古典舞教研组由他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共同编写了建国后最早一部《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俗称“大绿本”;第二个时期是八十年代,唐满城先生一马当先充当起了一位开拓者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影响下对古典舞的现状进行锐意教改和探索实践,他与李正一教授承担起了学科带头人的重担,共同在原古典舞身段的基础上、从气息中找本源、从动态中找神韵,以提炼元素教学为方法改变其原有凝固程式化教学的模式创建了一门崭新的课程——— “身韵课”。

1954 古典舞组与苏联专家依丽娜合影 陈锦清、依丽娜、唐满城(第二排左二)、张佩苍、丁宁等教师合影

古典舞教研组教师唐满城、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李慧敏在讨论问题

陈锦清、唐满城、李正一等看首届教育本科中国古典舞期未考试

李正一、唐满城、孙光言在进行学术探讨

 唐满城老师文集及教材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唐满城先生在给中国古典舞系学生授课

 唐满城先生经典教学组合《驯龙》《思念》《就义歌》

中国古典舞系2017、2018级课堂展示

缅怀敬爱的唐满城先生 ✦

中国古典舞系1987级学生 庞丹

在我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唐满城老师是一生的幸运,唐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睿智幽默的教学方法总会让我茅塞顿开,唐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放创新的学术思想始终影响着我,让我受益终生。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唐老师当年点燃的火花。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师恩永难忘!

中国古典舞系1987级学生 张军

漫漫育人路,念念铭师言,恰逢诞辰日,师恩涌心间。人生之幸,得遇良师。今年是我的恩师唐满城先生诞辰90周年,忆往昔,回想起与唐老师初见,还是在38年前的一次身韵课汇报活动上,您和李正一先生是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第一届教育系本科生到我团进行教学实习验课的专家。您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的样子,是我最初的印象。当您高兴地起身站立为我们的汇报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时,也开启了我对中国古典舞最初的梦想。3年后,我们真的相逢于陶然亭“北舞”的考场上,直至进入了期盼已久的您的课堂,在您的引领下,我们努力探求您和前辈们开创的中国古典舞事业。您秉持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生予以最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培养,您善于鼓励学生,发现我们的优长,循循善诱,不遗余力地耐心教导与点拨。在您的课堂中总能听到风趣幽默的话语,以解我们浑身的疲惫而获得一天都会在回味的愉悦……。毕业留校有幸作为您的助教,继续跟随您深入学习和研究,在一次次备课、一次次教学、一次次教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您对事业的执着与担当。时至今日,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您在备课时孜孜不倦、反复揣摩、认真钻研的模样,那些至真至诚、点石成金的话语成为了我教学路上的明灯。再识唐老师,莫过于您对我的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提携与栽培,作为前辈,您甘为人梯,使我愈发深刻领悟到您的言传身授与谆谆教诲,满含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和厚望,在课上每每情至深处,总能想起您教学时的身影和嘱咐。我时常向学生讲述起您的故事,愿能将您以毕生精力锲而不舍、为古典舞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赓续传承与发扬。

回顾与恩师初见、相逢再到相识,有太多的珍贵记忆难以言尽。您教书育人的模样,已化春雨润万物,沁人心脾细无声……

饮水思源纷桃李,

古今相契韵满城。

天涯海角有尽处,

唯报师恩无穷期。

中国古典舞系1987级学生 史敏

唐老师是位圣者:先生治学严谨,思维敏捷,学识渊博,对学术理论孜孜以求,对舞蹈事业深沉热爱,将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古典舞的创建、完善和发展。唐老师是位智者:先生以积极乐观、风趣幽默的人生态度,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为学术而辩的真诚,为艺术而博的奉献,在许多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依然可见他的智慧与才华。唐老师是位贤者:先生为人热情率直,甘为人梯,提携后人,如慈父一般的大爱关注着他的学生。无数后人都从他的身上汲取着养分,他以博大的伯乐胸怀殷切希望学生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唐老师是位散者:先生气质高贵、儒雅风趣,以潇洒的风度和干练的品行给人带来许多欢笑与美好,以中国古典舞人的“精、气、神”的风采,完美诠释为人处世之道。

我怀着对唐老师以及众多前辈们的尊仰之心和敬畏之意,要传承好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不负先生和前辈们的殷殷嘱托,努力为中国古典舞的完善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古典舞系1996级学生 郑璐

记忆中的唐老师实在太有“范儿”!

戏曲赏析课上整部折子戏烂熟于心,投入陶醉演示,深入浅出讲解;教学法课的授课方式非常开放,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点评提升;考试课后的点评环节,妙语连珠,直切要点;教研过程中,对于焦灼的教学问题,又真真是举重若轻,挥扇笑谈间一语中的;陪同赴外地查课的路程中,更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实、可敬、有趣。转眼间唐满城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八年,在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谨代表96级古教的全体同学向先生表达无尽的感激和思念!我辈必将接续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推进中国古典舞事业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系1998级学生 高骞

敬爱的唐老师,依然清晰地记得2002年春天,您带我赴解放军艺术学院为全军文艺骨干班的学员授课。还没毕业的我,初登校外讲堂免不了紧张与无措,是您耐心的讲解、慈爱的鼓励,坚定地站在我身后,支持我顺利完成了教学。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坚定了要把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当做我毕生的追求。忘不了您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执着与坚守、忘不了您潇洒的身姿、风趣的言谈、乐观的生活态度、忘不了您对我们年轻学子的教诲、提携、包容、鼓励。请您安心,我们一定牢记您的嘱托,做好中国古典舞事业的传承、发展、弘扬!

中国古典舞系1998级学生 欧思维

每次想起唐老师,总会有几个画面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第一个是亲自给我们98级男生上把子功,看我们枪花耍的不对,伸手接过长枪舞了起来,由于速度太快一下子砸到了自己头上,“哐”的一声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我们大气不敢出,满以为唐老师要发火,哪曾想唐老师从容的放下枪,走到镜子前照了照,捋了捋头发,说了句:“你们呀~哎”接着又打开了手中的折扇,忍着疼,优雅的自顾自的扇了起来。对仪表的注重和真实性情拼凑在一起让这位名家一下子生动起来。另一次教学法考试,同学用花样年华的音乐编排了双晃手的组合,原以为老师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搭配,怎么能用这么现代的西方音乐做中国传统素材的编创?结果唐老师当着全体老师的面夸赞这一组同学,要用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古典舞,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这是发展必须具备的格局观。唐老师正是用这样的身体力行和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在后辈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机缘到了就会开花结果,这不正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吗!愿我辈将这种理念永久的传承下去,以此纪念恩师!

中国古典舞系1998级学生 汪子涵

记忆里一直留存着先生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依然清晰地记得他那笔挺、不算高大的身影中透着万般睿智的光芒与和蔼可亲的笑容,他对于舞蹈教育事业开拓探索的格局、学术研究永不停止的精神、为人师表傲骨正气的表率,无不深深地影响着为中国古典舞,为舞蹈事业奋斗的后辈们。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在人生重要阶段,能够目睹您伟大的身影,成为您的学生,聆听您的教育之道,并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也请先生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继承您对舞蹈教育事业的理念与精神,一如既往地延续您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在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奉献自己。请允许我们为您点上一盏烛火、一盏心灯,送上对先生的缅怀之情!请允许我们继续挥洒青春、继续“思念”的舞步,延续先生的精神!

中国古典舞系1998级学生 闫妍

时间过得真快,老师离开我们有18年了,每每想起唐老师,脑海中就会浮现老师手执折扇和蔼可亲的唤着我名字的画面,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这给当年作为学生、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们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老师渊博的学识、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格、严谨的治学理念和对中国古典舞事业的坚守,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老师留下的不仅是一份师生情谊,更是一份对中国古典舞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作为学生的我从唐老师身上汲取了无数的养料,这是对中国古典舞创建者的一种敬畏、后人继承前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晚辈对温暖慈祥长辈的仰望……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中国古典舞系2000级学生 夏维家

在唐老师诞辰90周年纪念日的特殊日子,我依然对这位可尊、可爱、可敬的舞蹈教育家,充满了无限思念与感恩之情。特别是我负责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传统组合”教材整编》课题研究中,从传统组合的创作中深刻的感受到唐老师提出的 “中国古典舞绝不是为了'守旧’'复古’而产生的事物,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创新与发展。为师——唐老师因材施教、技艺结合,他有着充满魅力、幽默感的教学风范,“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是唐老师成功培养出当前中国古典舞中流砥柱的重要原因。为学——唐老师博雅通达、孜孜不倦,他在教学、理论、创作等方面独到建树,“以'我’为主,以'我’化'外’”,他与李正一老师一起创建的“身韵”是对中国舞蹈做出重要贡献的重要成果。为人——唐老师宽厚仁爱、正直乐观,他有着人生的至高境界、活得像个孩子的品质,“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聆听唐老师的教诲一直是快乐的、风趣的、温暖的。唐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舞蹈教育事业,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艺术财富。怀念恩师,致敬前辈!

中国古典舞系2000级学生 过节

在我印象中的先生博学多才却又幽默风趣!总能轻松愉快的把他的学术观点传递给大家。我本科期间曾学习过先生的两门课,一为作品赏析课——融古贯今、旁征博引为学生打开舞践学思的众妙之门;二为教学法课——引经据典又趣味横生,让我们钻研教法之时更是明白了守望传统的价值和意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但凡先生指点过的作品,其内涵意蕴总能提升到传递文化品格的层次,足以见得先生的文化底蕴之丰厚!至此唐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吾辈在缅怀景仰他的同时,应当铭记这位将中国古典舞事业融入生命里的引路人!

中国古典舞系2000级学生 王盛峰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缅怀敬爱的唐满城老师,师恩难忘。吃水不忘挖井人,行路不望燃灯者,您是我们古典舞人心中永远的灯塔。您用一颗爱心,把文明之火传递;您手握一把折扇,用知识的源泉浇灌;一生无悔,默默奉献着自己。我们永远心怀感恩,永记您的谆谆教导!

中国古典舞系2000级学生  唐兴华

还记得本科的时候唐老师给我们班上身韵教学法课,他平易近人的性情、儒雅严谨的态度、清晰易懂的讲授、纲举目张的分析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唐老师在分析时总是言之有物,能够提炼核心、探寻本源,使我受益匪浅。唐老师在学理上不断深入探究,将实践提升至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持续精进地开拓创新与教研实践中将中国古典舞发扬光大。唐满城先生广采博纳的气魄和胸怀,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展现出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风骨。这种精神品格蕴含着职责、信念和希望,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人生尺度,也是学校之“德艺双馨”人文精神所在,正是这种精神感召着我们,指引我们不断探寻古典舞的真义。

满园桃李,城筑于勤”

——怀念舞蹈教育家唐满城先生

唐满城是共和国舞蹈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的开拓者和探索者。他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终生都以舞蹈教师为业,以培养人才为自己的职业首冲;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古典舞事业,像是洇入土地的水滴,和中国古典舞分不出彼此;他留下的诸多艺术成果,是我国舞蹈学科中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至今为止,他一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舞蹈领域都是后人所必循法且无法逾越的。唐先生对于中国舞蹈界的影响,不因他的离去就此减弱,反而更让人感念不已,愈发突显强劲的研究价值与学术地位。然而,今天的研究者大抵还是局限在中国古典舞的视域中,如果将北京舞蹈学院近七十年的发展与唐满城的舞学思想联系起来,也许能发现当代中国舞蹈教育历程中的潜行脉络,甚至可以借此解释当代舞蹈文化观所形成的核心价值取向。

概括地讲,唐满城的一生具有两个“从无到有”、令人敬仰的历史贡献。其一,他参加创建了“从无到有”的共和国舞蹈教育事业。从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成立之日起,他即参加了为建校而筹办的我国第一个“文化部舞蹈教员训练班”,且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并担任该校的教师,五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教学岗位上直至去世。第二个“从无到有”,是他为共和国创建了一个全新的舞种与学科——中国古典舞,这里所指的古典舞不是已然失传成为绝响的古代舞,而是遵循国家发展的需要,顺应党的文艺事业的要求创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的新的舞蹈艺术种类。正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蕴含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因此,它一诞生即展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并因培养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舞蹈家而备受瞩目。唐满城被公认为创建这一学科体系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实践者之一,尤其是他对“身韵”的构建与阐释,更是功不可没。“身韵”自诞生以来,因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在继承与发展上的巨大作用,对改进和丰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民族风格与肢体语言的直接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代新型中国古典舞演员,带动了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的繁荣,以及在诸多方面取得的有目共睹、不可取代的训练与学术价值,而引起了国内外舞界同人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基于唐满城在舞蹈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早在1985年,他就与舞蹈史学家彭松、古典舞专家李正一、芭蕾舞专家曲皓、民间舞专家许淑瑛一同被评为首批“共和国五大舞蹈教授”,成了这一领域的“唯其马首是瞻”者。

唐先生对舞蹈艺术的那份执着之情,可从教学和创作中觇见。在教学上,他一生成功塑造了教师与学者的双重身份,在教学之余能同步地将教研成果提升到理论层面,然后又通过对理论的总结与梳理反过来促进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功夫深处得新知”,唐先生的舞学理论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而是植根于实践的提炼概括;同时他的教学实践也不再是程式化经验的刻板传授,而是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发现。唐先生从教五十年,桃李满天下,在我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学生中,没有不充满感念之情的。他恂恂儒雅,为人热情洒脱、胸襟开阔。窃以为,作为“门下侍郎”,我感受到先生的人格魅力或多于舞蹈学术上的进益,可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唐先生创见极多,授课时耐心解答,而且金针度人,讲解理论观点时注重与舞蹈实践相结合,使人在思维和方法上大获启迪。他对学生总是满腔热情,但正所谓“爱之深而责之切”,所以他也对学生要求严格,给出的指导有时甚至有些“武断”,但是具体而微,帮助甚大。记得在本科阶段,习惯于舞台上蹦跶的我们——身心收束于“教学法”的理论课堂、北舞教育系的中国古典舞后生们正襟危坐、竖起耳朵、屏住呼吸,亦仅明其所阐说的“身韵精义”于隐约之中,缥缈去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舞者来说话。”唐先生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打破这种现状,鼓励学生勇于开口讲话,他做点评,师生达成良性互动。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当小老师的机会,而他则在旁进行具体的指点,变“掌控为遥控”。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事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他真是会讲课,通过他那儒雅严谨的教态,你会发现他在讲课中含露着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博学功力。而他最大的教学特点是组织语言的逻辑能力非常强,思路敏捷,分析问题往往是纲举目张,直接切入事物的关键,使人不得不被他的学术观点折服。他在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时,可谓纵横八面,这也是唐满城学术思想深刻隽永、丰富生动的原因和特点之一。他讲课没有学术腔,没有板滞气,而是天马行空、信手拈来。他的一个语气、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能将我们这些晚辈带入一种斑斓的艺术享受之中……

——节选自金浩教授《满园桃李 城筑于勤——怀念舞蹈教育家唐满城先生》 原文原载于《人民艺术家》2022年第1期

End

责任编审|黄奕华

责任编辑|庞  丹

工作统筹|高  骞

新闻整理|汪颖婕、尹靖涵、高琦

视频制作|柳懿峰

素材提供|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金浩、覃超、

中国古典舞系专业教研室

唐满城先生生平 参考摘录于:《舞蹈》杂志1999年第4期《满园桃李,城筑于勤——记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教授》作者金浩教授

排版制作|尹靖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 【舞蹈教学】综合古典舞组合分解教学(一
古典舞《爱莲说》舞蹈教学展示
古典舞《一袖云》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丨中国古典舞基训组合
打卡第7天-舞蹈教学视频——古典舞(基础动作练习)
舞蹈教育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