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靳尚谊艺术展解答“素描的意义”

9月1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云上美术馆承办的“守正见真——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陈列馆拉开帷幕。展览以“初始结构”“实践结构”“兼容并蓄”“心手相应”“人体及手稿”五个部分,系统梳理展示了靳尚谊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创作的素描作品。数以百计的纸本素描作品,包括人物肖像写生以及创作手稿、草图,集中体现了靳尚谊的基本艺术面貌、思想脉络以及演变过程。

展览现场

当日上午,以“素描的意义”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展览现场以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举办。座谈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飞云,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家英,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林,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朱春林等围绕靳尚谊素描的意义、素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以及素描对中国画造型艺术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

靳尚谊素描的三个阶段

靳尚谊是我国美术界集油画创作、艺术教育、学术研究、组织领导于一身的领军人物,其艺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靳先生的从艺治学经历,完全与共和国同龄。他的艺术实践研究深度的参与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研究先生的素描成果,具有当下的启新意义。

回顾学习素描的过程,靳尚谊表示:“我由不太全面的理解到比较全面的理解素描,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由理解了、基本做出来了,再到在油面里实现,又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已年过半百,才勉强解决了这些基础问题。我的素描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

展览现场

1949年,靳尚谊进入国立艺专绘画科时只有15岁。国立艺专没有油画系,基础课是素描,素描课采用的是徐悲鸿从法国带来的教学法。1955年,靳尚谊参加了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我才了解到素描还有另外一种画法,就是结构法......结构就像盖房子、搭架子,有梁有柱子,然后再用砖、瓦堆起来,连在一起,这就是结构。一句话,就是无论画什么都不能是空的,看到外面更要看到里面,因为任何物体都是有外也有里。马克西莫夫讲的素描结构的实质补充了我们素描教学的不足,使我们第一次全面理解了西方素描造型体系的特质,这是我在油训班马克西莫夫素描教学中最重要的收获。认识结构,就是我在马训班最重要的收获。”

1957年油训班毕业后,靳尚谊被分到版画系,在版画系五年,靳尚谊沉浸在素描之中,记不清自己画了多少张素描,“我想总有上万张吧。这段时间有痛苦、有磨难,即便如此,也是痛苦的欢乐,磨难的喜悦。60年代初我到延安画了不少素描,比以前有进步,但是感觉上还不太理想。到了63年,我参加文化工作队在渭南又画了许多素描头像,就觉得稳定了,还可以了。离开版画系时,我终于过了素描这一关,彻底领悟与掌握了马克西莫夫所说的结构。”

展览现场

早期的中国素描教学主要受徐悲鸿带来的法国素描体系和马克西莫夫教授带来的俄罗斯契斯卡科夫素描体系的影响。马克西莫夫的素描教学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结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改变了中国人认识对象的方法,使我们透过表面的光影认识对象形的本质和体块之间的联系,这是他对中国素描做出的最大的贡献,这些观点和主张也正是契斯科夫教学体系的基础。靳尚谊表示,“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各家之所长,徐悲鸿带来的法国素描和马克西莫斯夫带来的俄国素描合在一起就几乎是一个完整的欧洲素描体系。我开始学习徐悲鸿的素描,更注重光影空间等表面效果,后来马克西莫夫提出要从形体内部的结构认识形体,当时在理论上是理解了,但直到1962、 1963年才能在画面中运用出来,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之后我又用了15年才彻底把表面的光影和内在的结构结合起来。”
展览现场

谈及对素描的认识,靳尚谊表示,素描是油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我们研究素描就是研究西方造型艺术体系,素描是西方艺术体系的基础。要了解西方的艺术体系,就要从素描入手。因为西方体系的抽象美是由写实里来的,所以素描作为基础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如果不懂得“写实”,就不会知晓油画中的抽象美是什么。因为传统和现代都是一个体系,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风格不一样而已,判断它好坏的标准是一样的。抽象艺术不能完全脱离于对真实的认识,正是因为基于素描的真实才有可能得到抽象美。

展览里看素描的意义


谈及“当下如何来看素描的意义”的问题,杨飞云的回答是,“很重要,是我们每天要面临的问题”。据杨飞云介绍,这次展览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靳尚谊的艺术道路是从现实主义绘画入手的。绘画的基础知识是由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亲授。这两点有效地奠定了他的绘画根基。之后他深入地探讨了东西方绘画语言特征与文化精神的特性,并加以融合和深度的探索。以现代视角与古典绘画的精要对现实的关注,以简练概括的绘画语言,把研究性与表现力深度结合,创作了凸显油画的造型特征与东方审美的当代中国油画高度。 “靳尚谊的每一件优秀的素描与油画作品早已被大家熟知。包括他的艺术思想,教学论述和造型原理的透彻思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专题展览经过策展人和学术团队的认真梳理与策划,清晰系统地展示了成为靳尚谊纯正典雅的高水平艺术背后的绘画精要,认识决定其绘画质量的原理所在。针对今天有些人把素描看成是初级的习作,而忽视了素描的造型原理是达到艺术水平的根本保障。同时让我们看到素描也包含着除了色彩以外的一切绘画的要妙。希望展览对于热爱油画的探求者以有价值的启示,对于渴望艺术质量的画家以有深度的启发。感谢靳尚谊在中国油画造型艺术的研究性上始终保持纯正的探索精神。”
尚辉认为,举办靳尚谊素描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是向以靳尚谊为代表的所有美术界的老师们致敬,其次是通过展览以研究素描的方式来深掘素描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造型艺术发展的作用。尚辉坦言,“靳尚谊基金会从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推动,一直试图把油画本体语言的建设和素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毫无疑问,我们对靳尚谊的名作和素描作品都很熟悉了,但是我认为此次展览是靳尚谊先生艺术展览中最重要的一次,因为它第一次全面展示了靳先生在素描艺术上的成就,并让我们对以靳尚谊为代表的这一代人在推动素描、造型艺术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展览现场

何家英在现场谈道,“靳先生是美术界德高望重的油画家,大家都知道他的素描非常严谨,代表了中国学院派最典型的特征。学院的艺术教育和一般情况下的教育有所区别,其实就是学院对于造型这个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入。一方面是从学习素描当中领悟艺术规律,一方面是对人、人的结构、人的构造,这种隼接关系、虚实关系等等方面做深入的研究。所以往往他画出来的东西就是很严格、耐得住看。如果缺少这么一环呢,可能永远处在业余状态。靳先生这次的展览题目叫“守正见真”,这个“守正”,即是说坚持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性手段。实际上素描是很多艺术的基础性手段,它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或者造型问题,更涉及到许许多多艺术家需要掌握的艺术规律,体现着艺术家对事物最真切感受的水平。所以这一点上,素描作为一个绘画基础,我觉得这是不能丢弃的。这次靳先生的展览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也让我们见到靳先生从艺多年以来,花过、下过这么大的功夫,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展览现场

在唐勇力看来,素描不光具有基础的意义,而且具有独立的艺术表现意义。“ 展览不但展示了靳尚谊几十年的素描,还展出了靳尚谊的创作草稿和创作作品完成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于创作的执着,而且从草图素描稿开始,每一幅创作的作品都不是一稿完成,都经过了数遍的思考、一步一步地推敲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不禁让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更年轻的一代人,思考我们怎么对待创作的问题。”唐勇力坦言,“总的来讲,这次靳尚谊的素描展对我们的启示是非常大的:到了现代,素描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年轻画家的成长,是不是像以前那样不走素描的路子,就画不成画、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通过靳尚谊的成长与素描研究道路,我仍然这样认为:一个好的画家,一定要有好的素描的学习途径。”
靳尚谊这个展览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我知道了一个大师是怎么练出来的”, 李晓林认为,靳尚谊一生的追求非常清晰,他对造型的研究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摆动,值得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学习。靳尚谊的作品典雅、生动、庄重,而且概括,把造型上面最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了,非常质朴,令人感动。当然靳尚谊有效地把素描发挥到创作中,在造型上解决了根本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

座谈会现场

朱春林1988年考上了中央美院,成为作为靳尚谊的学生,“学生期间,每次见到靳先生是很紧张的,不敢多说话,但是靳尚谊老师特别平和,每次给我们讲课的时候都讲到最关键的,如素描造型基础的问题、结构的问题、对形体的理解等等,都是靳尚谊老师反复跟我们强调的因素。这改掉了我们此前很多的坏习惯,特别感恩靳尚谊老师的调教。”“这次展览特意把草图到完成作品的过程呈现了出来。可以看到靳先生治学的严谨,在研究基础造型这块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部分展出作品

人物篇

靳尚谊 老大娘 39.5cm×27.5cm 1962年

靳尚谊 渭南朱东来像 39.5cm×27.5cm 1964年


靳尚谊 戴斗笠的小高 39.5cm×55.5cm 1967年

靳尚谊 白珍 52.8cm×39.4cm 1973年

靳尚谊 青年男子头像 39.5cm×27.5cm 1975年

靳尚谊 小男孩 31cm×27.5cm 1976年


靳尚谊 女青年肖像 47.5cm×34cm 1976年

靳尚谊 男青年侧面 39.5×27cm 1976年

靳尚谊  周莜英像  39cm×30cm 1977年

靳尚谊 陆晓婷 38.9cm×30.2cm 1977年

靳尚谊 男青年侧面 39.4cm×30.4cm 1977年

靳尚谊 维族女青年头像 38cm×29.3cm 1977年

靳尚谊 藏族女孩 44cm×38.8cm 1978年

靳尚谊 臧女 38cm×26.5cm 1978年

靳尚谊 碌曲县史有德 39.5cm×27cm 1978年

靳尚谊 雕塑家像 53cm×39cm 1979年

靳尚谊 牛晓彦 38.6cm×26.8cm 1980年

人体篇


靳尚谊 坐着的男人体习作 58cm×76cm  1957年

靳尚谊 男人体背影 78cm×54cm 1957年

靳尚谊 人体写生之二 38cm×26.5cm 1978年

靳尚谊 人体写生之七 28cm×39cm 1978年

风景篇



靳尚谊 京城西郊  27.5cm×19.7cm 1953年

靳尚谊 乌鞘岭工地写生十三 27cm×39cm 1954年

靳尚谊 乌鞘岭 27.4cm×39.5cm 1954年

靳尚谊 通过鬼门的索桥 27.5cm×39.5cm 1956年

创作草稿篇

靳尚谊 《医生》素描稿 35.5cm×31.5cm 1987年

靳尚谊 《医生》素描稿(邵孝洪素描头像) 39cm×27cm 1987年

靳尚谊 《画家詹建俊》素描稿 17cm×24cm 1994年

靳尚谊 《画家詹建俊》素描稿 39cm×27cm 1994年

 靳尚谊 《画家詹建俊》素描稿 39cm×27cm 1994年

靳尚谊 《画家黄宾虹》素描稿 17cm×24cm 1995年

靳尚谊 《晚年黄宾虹》素描稿 31cm×27cm 1996年

靳尚谊 《髡残》素描稿 32cm×23cm 1999年

守正见真——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

云上美术馆

特别鸣谢

孚链艺术

景泰艺术中学

云尚艺术

出山art

总策划

杨飞云

总监制

朱春林、王玥

策展人

仝紫云、荣云

展览监制

张晓鹏、易仑、白明

展览执行

郑乐、陈潇潇、朱芮菡、宁澈

组织委员会

孙志义、王鹤、王健、汪洋、徐欣欣、霍明

郭仲正、黄远鹏、马杰、宋佳奎、崔志强

李磊、李炫毓、王波、徐世仑、刘庆凯、董学建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10日—10月30日

展览地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陈列馆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  | 刘   晶
 制作  | 冯雅颖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王平、金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展预告|守正见真——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
北京新展
守正方能见真——从靳尚谊的艺术实践看素描的意义
为何众多艺术大咖都以同一个“她”绘制肖像画
靳尚谊素描绘画作品
2016全国素描艺术大展 重识素描造型情感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