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故】|钱穆:孔子之教与学

  按语  

“学”或者说教育,是为了什么?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

钱穆先生认为,这里蕴含着孔子好学不倦的精神,也隐伏着孔子“成人”以求“道”、以“一人之道”贯通“人人之道”以达致“大道之行”的理想。

这是孔子一生重“学”并始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缘由,也是钱穆在孔子诞生两千五百余年之后仍推崇孔子之教与学的缘由。

在本文中,钱穆提出孔子之学的核心在于“向人而学”。故而,孔子之所学与所教,是人文的也是历史的,孔子之“道”也是一种由“人”及“天”的“道”。

孔子的“向人而学”,包含两重互相关联的意义:其一,学于人;其二,学以成人。

学于人的意义,不止在于“三人行必有吾师”,更在于“下学上达”。“下学”即为学于社会人文中的一切现实,而“上达”则是借由“下学”以透达于人类文化的本原。这一“本原”,往上通达于最高明的“天”,往下则发源于最切近的“人心”。因此,孔子的教与学均落在“人”上,以“成人”为目标:一己之“人心”与天地相通、与他人相通;亦即,与“道”相通。这样的人,是实现了“仁”的,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再进一步,因为“人心”之相通,便可至“不再分别彼我与是非”之境,因此,一人之“成人”可以贯通至人人之“成人”。而人人“成人”,便是从内在之人心到外在之世界均达到“太平大同”的理想境界。这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他力图以理想的教育来建立理想的世界的根源所在。也因此,孔子以降,儒家均以教化为致治之道。

与此同时,孔子眼中的“人”,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特殊”的、具体的人。因此,孔子之教,一方面,重视现实的身教,以切身经历的实际人生为教。他没有抽象的理论来教人,但却“从人生切近处”着手,在现实人生的一切中、在“六艺”的实践体悟中,探究根源、会通意义、发明价值。另一方面,强调“发乎本心”,回到人心的共通之处与本原情感来施教。故而,虽然孔子之学的最高对象是“天”,却不以“天”来教人,而是回到“人心”启迪、情感萌发的根源处来施教:于内是始自家庭人伦的“孝悌”“忠信”之心,于外是“接于肌肤,臧于骨髓”的“礼乐教化之功”。也因此,孔子之教与学,是在现实人事之中的,是直入人心深处的“为教”“为学”。

民国期间,曾以《谷梁传》所载孔子诞辰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准,以“格里历”推算为西历9月28日,并将其作为当时的“教师节”。钱穆先生曾多次于孔子诞辰日撰文或讲演,阐释孔子的教育理想及其施教与为学之道,既为纪念孔子,亦为反思当代教育,以期推动教育之改进与发展。适逢孔子诞辰日,回顾钱穆先生的《孔子之教与学》一文,以作纪念。

本文收入于钱穆文集《孔子与论语》(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


孔子之教与学

文 | 钱穆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二千五百年来,备受国人之爱戴与崇重。最近几世纪,欧美学者,诵读有关孔子的书籍,仰慕孔子之为人,称引孔子之言论者,亦日见增加。孔子之道,终必大行于后世。兹值孔子诞生二千五百零四年纪念,谨就平日浅薄所窥,略述一二有关孔子之教与学者,以申高山向往之私意。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他曾说:

有教无类。

人类只要有教育,不该再有其他一切的类别。理想的教育昌明了,那时世界人类,将不再有国别,有种别,自然更说不上有所谓阶级的分别。那将是一个大同与太平的世界,而这一世界则将由理想的教育达成之。
孔子不仅抱有如此伟大教育的理想,而且毕生为此教育理想而努力。所以说: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只要依照当时社交惯例来到孔子门庭的人,孔子从来没有不加以教诲的。他又说: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只要有人来,不追究他已往,不逆测他将来。诚心请教的,他就诚心教。他又说:
过我门,不入我室,而我无憾焉者,其惟乡愿乎?
经过孔子门,孔子总希望他进来听一番教训,否则孔子心上总觉是一遗憾。但也有些人,不肯有理想,不肯有向上心,不想要自己再进一步而发心向人去受教,他们只想在这世上混过便算的,那便是孔子所谓“乡愿”了。孔子只对这些人不再有遗憾。这不是孔子不愿对他们施教,孔子只待有自发心的才施教。所以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与“悱”,便是人类一种向上的自发心。照理,此种自发心,也该人人有,而孔子也决不会拒人于门外。
但孔子平日把些什么来教人呢?他弟子说: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指社会人文之一切。孔子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的教育内容也偏重在人文。而人文社会中一切的业绩,其起始莫不由于个人的行为。个人行为最要的发动,又莫不由于人类之天性。因此孔子之教,总是先就个人天性中某几种美善的本质,如“忠”与“信”,来指点出个人行为所应有之道。本于此种人道作基础,再经历了历史演变,而形成社会人文复杂的大综合。孔子之教,本原于人心之忠信,究极于人文之大全,而以人类本身一切现实的行事为中心,这是孔子教育的大规程。
因此孔子很看重在其当身社会一切人文现实之所有。他自己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又说:
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射”与“御”是当时社会两件普通的人生技术,而“御”尤其是属于为人服务的,因此孔子自谦地说他愿意当一个御者。若使孔子改生在现代,我想他决不会看轻教一青年学习替人开汽车。他也会高兴做一飞机师。孔子的教育宗旨,只在根据各自当身的社会里的一切人文现实,而只在由此使人透悟到人类文化之本原,之意义与价值。这些人文现实之大总体,孔子当时则谓之“礼乐”,谓之“文”。孔子自己说:
下学而上达。
“下学”是学的当时社会人文一切的现实,“上达”则透达到人类文化大体之本原与意义与价值之所在。
孔子常不自称为一教育家,而常仅自称为一学习者。他说:
我有知乎哉?无知也。
他又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之所谓“古”,即是那些人文遗产,即当时社会一切人文现实,由于历史演变而来者。而孔子之所求,则在这些现实人文中,来追求其本原与意义与价值。
孔子以此学,也即以此教。因此孔子之教,更注重在身教,非言教。故他说:
予欲无言。
又说: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即把他自己的全部人生来作教。孔子也即以他的好学作为他全部的人生。孔子之道一以贯之者也在此。
孔子又曾说:
圣则我不敢,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他的弟子们便说:“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孔子自己只说他是一个好学者,乐学者。所以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又自己说: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只把他自己一番好学乐学的精神来设教。而他的弟子们,了解他们先生的教育精神的,便说这样便已是“仁”与“知”,便已是圣人了。一个人,只从那种学不厌与教不倦的“仁”与“知”,做成了圣人;一个社会,也只从此学不厌与教不倦,来走上了人类灿烂光明的文化大综合。人类文化,该是根据人类的天性,而直达大同太平的理想。这一条大道,也可说即是孔子所谓的“下学而上达”。孔子心中,一人之道与人人之道,仍是一以贯之的。
因于孔子之教,是这样一种现实的身教,即以他当身的实际人生来作教,所以孔子的教训,若在言论上寻求,似乎没有什么一套特别肯定的内容。换言之,孔子没有一套抽象的理论来教人。所以说: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没有一种固执的、必然的、自我的意见。孔子平常教人所重者曰“道”。道是活的,只指的由此至彼的一条路。孔子理想中的人生,该有一段由此而至彼的过程,那也就是“学”。
至于具体所学,则上面已说过,凡属当身社会的一切人文现实,都该成为学的对象。所以说: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礼、乐、射、御、书、数,在当时谓之为“六艺”,这是孔子当时社会人文现实中几项具体的节目。孔子都学了。孔子又从这些人文现实向上追寻其来历,探究其根源,会通其意义,发明其价值。因此孔子之所学,是一种人文的,同时也是历史的。总言之,孔子是向人而学的。所以说:
我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又曰: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他的弟子们也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向人而学,又向人而教,因此他的所学所教,他自己总括说来,只是一“仁”字。仁,便是人生之大道。仁之本原,在人心之“忠信”。见之于实际的私人生活之谓“行”,成之为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切文化现实的大全体之谓“文”。这在孔子本身时代如此,在孔子以前的时代也如此,在孔子以后的时代仍如此。在孔子所未曾知道的社会,乃至在未曾知道有孔子其人的社会中,在孔子理想中推想,也该莫不如此。所以孔子的教与学,不尽在回顾,同时也有前瞻。不尽在守旧,同时也有开新。不尽在现实,同时也兼在现实中引发出理想。
如上述,孔子之学,针对着全人类而学。孔子之教,也针对着全人类而教。孔子之学与教,其精神,以全人类为对象、为范围。于是孔子乃由于“人”的观念而转进到“天”。全部人类之出生,出生于此大自然;全部人类之生活,亦在此大自然之中。孔子平常所指的天,正指此大自然而言。孔子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无所言说而四时行,百物生。孔子所想学于天的,正想学此无言之行与生。所以孔子教人“默而识之”。他又说: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他又说: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于是遂使孔子终于永远是一个学习者,始终没有好多悬空的大理论,更没有像西方的哲学家们,各有他们一套曲折而精微的成系统的抽象的新创见,留传给后世。他曾说: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往往自承为无知,对方一鄙夫来问他,鄙夫自然同样是无知。但事情总会有两头,理论也总会有两头。本与末,是与非,一切总是有两端。孔子只把他来问的那事情或那理论转问他,直问到那本末与是非之两头之尽处,而无不罄竭了。于是那事情与理论之由此至彼的全体,却在双方本属无知的、空空如也的心中显豁呈露了。因此,孔子所教,人人可以学;而孔子所学,也人人可以教。本属无知的,也自会有知了。这是孔子之教与学之自无而有、由人达天之最中庸而最高明的最不可及处。
因此,孔子只如是般,从人生切近处,求知与好学。但他因此学通了人之心,学到了人心之本原——“天”。而别人一时要想学孔子,却会感觉到困难了。所以他的最好学的弟子颜渊不禁要喟然而叹了。颜渊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连孔子也要自己叹息了。他叹道:
莫我知也夫!
他又说:
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似乎自己也深感到他自己已由知人通透到知天,所以才说知我者只天了。
然而孔子的日常行为,则始终平易而切近,始终是与人共之的。他的门弟子又说: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自己也曾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所以孔子始终没有一套奇伟而高远的教训,超出于现实人事圈子之外的,来留传给后世。孔子所学的最高对象固是“天”,而孔子却不说“天”。孔子不从天之最高明处来教人,他只从内面人类心情的大本同然处如“忠信”,和从外面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现实如“礼乐”,从这内外两端来循循然善诱人。从这“博文”与“约礼”处,教人“下学而上达”。于是孔子也遂不能成为一宗教的大教主。
然则孔子所留传给后世人类的,究是些什么呢?我想,照孔子自己的意思,他所能留传给后世的,恐怕仍该是他那一番好学不倦的精神了。其实孔子之所学也甚有限,孔子只在学做人,孔子只在从人的方面学做人。惟孔子直向人心的深处学。孔子总认为,人与人是大概相似的。孔子似乎并没有承认他自己高出乎别人,但也没有承认别人高出了他自己。他只从别人身边学得了自己。孔子又常把他自己来教别人。所以孔子有时像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好像只想把他自己学成一个人,也只想教人学成一个人。所以说:
古之学者为己。
好像一切学,该是只重在自己。但孔子的意思,认为人人都如此般学,却可到达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理想。那即是孔子所谓的“大道之行”的时代了。
所以孔子自己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今且问:孔子所知的“天命”该是什么呢?我们且不妨说:天既生了人类,自然希望人类能终极到达于太平大同的境地。人类不到太平大同的境地,终像是天命之未实现。其实天之生人,早本是太平与大同的。因为人类社会自己多生出花样,人类历史自己多生出演变,而于是转像使人类反而日趋于不平与不同。孔子教人学,正在学那人类同然一本之天性,正在透过那历史悠长的演变,社会复杂的综合,而所形成的文化多方的大体系中,来学到仍回于自然,学到复返于人之本,学到走上经历人文演进后之人生大同太平之大道。那是生于天而归于天,由天命之人始,到达于天命之终极,那始是所谓“大道之行”了。所以人若能“知天命”,便决然会“耳顺”。耳顺是说你听别人话,都觉得顺于耳,不觉得逆于心。这真是大同太平、大道之行的盛世感觉了。人人知天命,人人都会感觉得耳顺,人人会听到别人话不再感其刺耳与逆心。若使一个人先到达此境界,这一个人的内心已先到达了太平大同的理想境界了。到那时,他的心已和人的心相通,一片天机,不再分别彼我与是非。当前总是一“道”。当下总是一“仁”。整个总是一“天”。于是那一人,便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便是上述的那一人。孔子把他自己一生七十年好学不倦所到达的内心境界揭示于我们。我们若粗心骤然地看,不像孔子所学是在专为着他个人自己吗?
但我们也可说;只要在人类中,仍有一个人未到达此境;他听别人话,依然感到刺耳与逆心;这世界则依然还不是真大同,依然还未到真太平。所以全人类各为个人,还是为着全人类。
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全人类未到达此境,便不信有人能先到达此境。若我们没有如此般去学,自不能就此怀疑有人能真到达此境。正因全体人类均能到达此境之路途尚遥远,所以孔子平日总是自承无知,不曾具体举出某一番抽象的理论来教训后世人,来凭空为遥远的后世人设教。但也正因为孔子自感他自己确已到达了此境,所以他终于把他自己所学的那一番经历来指导人,却可使任何一时代的人都由于如他之所学而到达他之所到达。
自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年后而至今日的人类,若我们能再一细听孔子之所教,我们会有所愤悱,则孔子的教训,却正好给与此种愤悱以莫大的启发!

钱穆(1895~199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大师钱穆谈人生
钱穆先生:大生命与小生命(下)
大同赋
大同书 辛部 去亂界治太平 第十四章 刑措
钱穆:所谓“神”与“圣”者
钱穆:人生应有两大理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