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表象到炁象丨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展览开幕

2023年3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路“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联合主办,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策划,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云上美术馆王鹤馆长担任展览统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担任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教师代表,以及美术界、美术评论界的知名艺术家、学者代表一同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先生在致辞中谈了马路的艺术成长之路。他表示,马路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正处于经济发展与文化开放的大变革时期,在经历过长期封闭环境的美术教学之后,他从闻立鹏先生主持的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毕业后赴德国留学。他谈到,在西方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基础的基本原则是永远不变的,但形式风格是不断变化的,德国表现主义对马路的影响非常大。回国后,马路的绘画风格也开始朝向表现主义发展。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背景,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并未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开放使中国后现代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马路创作的这批新作品在他表现性的绘画基础上更为丰富和成熟。

本次展览不是传统意义上马路从艺45年(1978-2023)的回顾展,而是梳理、追溯、论证马路的“炁象艺术”,这与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意象艺术”区分开来的新的艺术观念及作品面貌,所形成的必然发展之路的研究展。展览展出各时期重要作品500余幅,包括油画、水墨、丙烯、水彩、素描、综合材料绘画等,按照时间顺序和马路艺术创作实践的变化分为四个部分:一、从何而来(1978-1984):国内求学与国外留学探索期;二、具象还是心象(1985-2004):表现主义探索期;三、超越心象还是超越现实(2005-2009):超现实主义探索期;四、从抽象到炁象(2010-2022):抽象艺术与炁象艺术探索期。展览全面地展现了马路在近半个世纪里的创作思想和作品面貌如何走出了一条从表象到炁象的艺术发现之路。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杨飞云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马路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以“从表象到炁象——马路四十五年艺术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以及美术界、美术评论界的知名艺术家、学者代表出席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主持。


研讨会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2023年开年首展、 “中国现代艺术大家”展之“一个人的艺术史”系列——“先生们的历史研究”展的启动展同期开展。

展览将展至2023年4月15日。

前  言

马路先生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艺术家求索创新的重要代表。他首先是一位思考型的画家,在中央美院油画教学传统特别是前辈名家优秀经验的蒙养下,不仅形成了坚实的造型功力,而且对西方和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与特征有深度的判断,形成了他深沉内敛、注重学理的艺术研究方式,也养成了虚怀若谷、广收博取的情怀,更因自己优秀的艺术秉赋而一向对油画的品质有自觉的追求,始终在文化语境不断变化的情形中保持着清晰的艺术认知和文化意识。

二十世纪80年代他到德国学习,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研习"德系"艺术最早的青年画家之一,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回国后,在当时极为活跃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他艺术探索的锋芒便初见犀利,在造型个性和表现语言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认识,也在题材、媒介、技巧上拓宽了路径。他思想的敏锐使他穿行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作品重在表现物象的"状态"及其精神象征,以"异象"之形营构出种种"意象"之境。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他转向探索艺术图像的纯粹精神价值,从表现性语言领域向抽象性语言世界迈进,也通过吸收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逐渐模糊甚至消解了具像的痕迹,回到绘画本身,将感受性与意象性形式化,以意图的抽象为目的,追求媒介和手法的精神化表达,构成了宽阔、深邃而充满生命力量的气局。

马路提出了“炁象”这一理念,是他朝向中国文化传统寻源问道的学术追寻,也是他的艺术境界更多上升为纯粹精神层面的结果,是从物质本体、图像现象朝向精神表征、心灵意象的超越。"炁"者,来自自然的内在能量也,甚至有神秘和不可言说之意味,如古人常说"元炁"或"心炁",指的都是精神的能量促成了可视的形象。“象”自先秦哲学便有论述,所谓“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成为蕴含内在生机、契通万物的根本所指。此后,“象”的涵义不断衍生、延展、扩充,成为“形上之思”、“形而上质”的内核,由此又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以及“境生于象外”之论等等。马路的"炁象"实是由"炁"而"象"的结果,联通了艺术的契机与精神的归宿、创造的能量与作品的形态,将“象”的意义提升到精神的形象化层面。正是因为"炁"以贯之,他的作品便打通了表现与抽象的界限,成为超越“类型”的表象语言,它们难以被已有的抽象艺术流派所归纳,却又真实而精微地传达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信息和自然万物的气息。

在图像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对绘画的坚守毫无疑问是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普遍难题,但对马路来说,似乎更加激发了他提纯和精炼艺术语言的能力。他在绘画上探索形成了不少新技法乃至属于他的"特技",使绘画艺术语言足以与新媒体、装置、影像抑或其他视觉表达相抗衡,充满迷人的魅力。在他这些年的作品中,呈现出自然乃至宇宙的生机与浩渺,所有空间与形象都建立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地带,超现实的主观意识在物象相互交融生发中朝向纯粹,臻于化境。

迈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艺术创造上坚持文化自觉,在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上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马路从中国人文传统与当代创造的融合中形成了对西方抽象艺术的超越,他艺术中呈现的“象”,是品质上的纯粹气象、学术上的纯正气象,也是文化上的正大气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蓬勃气象的视觉反映。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2022年11月11日

马路自述:

走过的路让思想无涯

给自己的画命名为“炁象”,是当初偶然想起的一个词。现在越来越觉得用这个词很有道理,那怕“炁”字不常用,会让人误以为卖弄。

“炁象”——是能量产生的不定形的形象。“炁”字,造字时就是这样考虑的,现实的物象生成也经过能量作用,形象不定的过程。是从最初的感觉-知觉-理解来的,经过大脑整理加工再反馈到视知觉。说起来简单,但过程不简单,几出几入。

人是在感受世界的过程生成并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的,甚至不能用几出几入来概括。是无数出和无数入。

人的思维,只能靠概念化来做推演,毫无办法。策展人红梅根据我的历程和风格变化,总结出: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艺术和“炁象”艺术四个阶段,以及从哲学高度概括我这些年走过的从再现世界表象到关注宇宙炁象的思想变化。再详细点是:学画开始,上中央美院大学本科,学的是具象的,现实主义的。但总是不安分地作各种风格的试验;留学德国及回国后在中央美院,表现主义及新表现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试验;在油画系,表现主义加超现实主义,材料试验,抽象艺术,一直到现在的“炁象”艺术。

现实主义是以眼见的共同的视觉真实为标准;加上个人的见解和态度成为表现主义,再加上个人的想象成为新表现主义;再加上大众的共同想象等于超现实主义。把这些融合起来,即成“炁象”。这是层层叠加的结果,其过程并不截然,时常反复跳越。

“炁象”的产生,还有一些原因:一,书法。四岁开始,一边识字一边写毛笔字,虽然只是写字,但培养了视觉感受,也因此产生了对绘画的喜爱。留德期间,教过书法课,但难向德国人讲解书法之妙。2013年因为封闭学习,又重新开始书法的练习。二,篆刻。大学期间曾刻过几印,很初步的,后来刻过一些,都是玩。也是2013年,既然书法开始练习,篆刻也自然开始,这次不是玩,很认真。于是,有了一些自己的发现。三,是身体。2017年底重感冒一次,好了后,发现自己走不成直线,脚总蹭地,于是健身。2020年,忽然头晕不能走路,开始吃降压药。疫情,把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显示给每个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身体的状况不仅决定了免疫力,也决定了感知力,决定了世界向你的显现是什么样的,也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

世界无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有情,却活在“无情”之中。宇宙无限,如无底深渊,如无穷天界。“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人有限,却活在“无限”之中。

“炁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让每个过程都以自己独特的痕迹,融入最终的结果中。

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不后悔过去走过的路。让每一步都有用。最终成为自己的认识。因为有了自己的认识,使自己真正的成为自己。

每个“自己的认识”,都是人类认识的一部分。要想成为一部分,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有限,其次是要放弃自己,放弃了才能成为。

于是,极遥远的宏观和极内部的微观,极古老的过去和不能预见的未来,由自己借助自然的力量而统一为整体。

概念中,表象对应具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也是表象。书法、篆刻、身体也是表象。炁象,如果框定了范畴,也成为表象。在这个意义去理解“向死而生”,自然是超越肉身了。

无肉身,无思想。

肉身虽有限,思想应无涯。

马路

2022年11月23日

好像还没说清楚。

因为有概念,划定范畴,才容易把握,也因此有了词汇,有了相互的交流。因为划定了范畴,才有了边界,有了禁忌,有了限度。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宇宙没有概念,也没有范畴,一切在融合中。正是“道可道,非常道”。

视觉是言说的补充,但视觉也是有限的。

马路

2022年11月24日

人走过的路,有不同,但大致相同。叠加一起,因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会选用不同的方式,强调出不同特色、角度。艺术应当比生活丰富精彩,现在还做不到,只是因为人的思维特点。使原本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概念而变得很难。

不同的观看也是对作品的丰富,还希望解读的精彩。于是作品开始走自己的路,又会经不同的观看和解读成为新的“无涯”。

马路

2022年11月27日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丨览丨作丨品

(部  分)

一、从何而来(1978-1984)(国内求学与国外留学探索期)


《出国前的自画像》纸本油彩 1981年 54cm×39cm 自藏


《我们的家》纸本油彩 1981年 53cm×38cm 自藏


《令箭荷花可以做汤》纸本油彩 1981年 53cm×38cm 私人藏


《穿军装的朋克们》 60cmX80cm 三合板油画 1983年

二、具象还是心象(1985-2004)(表现主义探索期)


《老象》布面油画 180cmx193cm  1991年


《老美院十二楼》布面油彩 76cmX61cm 1993年


《何烈山》布面油彩 73cmX53cm 私人藏 1993年


《大蝈》布面油彩 80cm×100cm 私人藏 1993年


《灵芝》布面油彩 76.5cmX76.5cm 1995年 


《大南瓜》布面油彩 100cmx80cm 私人藏 1997年


《气球》布面油彩 100cm×80cm 1998年


《毛茛》布面油彩 100cm×38cm 私人藏 1999年


《白百合》布面油彩 100cm×38cm 私人藏 1999年


《这天是天意的生日》布面丙烯 80cmX60cm 私人藏 2002年

三、超越心象还是超越现实(2005-2009)(超现实主义探索期)


《纷至沓来》布面丙烯 170cmx110cm 2005年 


《十二喇嘛》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80x200cm 2005年


《气势磅礴》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70cmx120cm 私人藏 2006年


《你中有我》综合材料 170cmx120cm 2006年


《满天飞绪》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510cm 私人藏 2006年


《山谷》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170cm 2007年


《水》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170cm 2007年


《雾》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170cm 私人藏 2007年


《天柱》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170cm 私人藏 2009年


《冰》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x170cm 2009年

四、从抽象到炁象(2010-2022)(抽象艺术与炁象艺术探索期)


《云一之二》综合技法 180cmX210cm 2010年-2021年5月


《在水上之四》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210cmX170cm 方向可变 私人藏 2010年-2021年


《白日》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cm×180cm 私人藏 2011年


《黑雨振迅》 丙烯综合技法  100cmX160cm 2012年


《何曾红花化春雨》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10cmX210cm 方向可变 私人藏 2014年


《略有凸起》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80cmX200cm 方向可变 2014年


《默与天言之二》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80cm×210cm 方向可变 2015年


《苍然细水化凝尘》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90cmX120cm 方向可变 2016年


《不动而动》综合材料 180x210cm 私人藏 2017-2021年


《自发光》综合技法 180cmX210cm 2017-2021年5月


《天光》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30cmX90cm 方向可变 2017年


《日月空》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00cmX140cm 方向可变 2017年


《地龙》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30cmX100cm 方向可变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20日


《是一是二是三》丙烯综合技法 229.5cmX86cm 2021年5月-2021年7月19日


《心流》 亚麻布 丙烯综合技法 未刷底料 210cmX110cm 方向可变 2022年1月5日


《感觉无所不在》丙烯综合技法 亚麻布刷底料 170cmX169cm 方向可变,亦可与其他画面组合,2022年5月-2022年7月

马丨路丨简丨介

马   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理事。

艺术简历:

1958年8月,生于北京。

1978-1982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期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第一名,准备赴德留学。

1982-1984年,就读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研究生期间享受德国奖学金待遇。

1984-1994年,结束留学生涯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1995-2004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油画系副系主任。

2005年,辞去任职十年之久的油画系副系主任一职,专心创作。仍任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2008-2022年,连任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4年11月,当选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兼油画系主任。

201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提名奖并举办“炁象·马路—埴象·吕品昌”展。此展后巡展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2020年,自中央美术学院退休,仍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举办“无中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

2021年,当选为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理事。

主要个展:

2023年3月,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展/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红梅策展

2021年4月,无中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陕西/西安崔振宽美术馆/红梅策展

2020年11月,“炁象-马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提名展/江西/陶溪川美术馆(与吕品昌双个展之一)/红梅策展

2020年10月,“炁象-马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提名展/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与吕品昌双个展之一)/红梅策展

2015年, “无心抽象”/M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2年,“那边的马路”2012/M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0年,马路2010/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马可鲁策展

2006年,马路2006/新北京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出版物:

《炁象.马路艺术2010-2021》2022年 中央美术学院/红梅主编

《炁象.马路艺术》2020年10月 中央美术学院/红梅主编

《无心抽象》2015年上海M艺术空间

《那边的马路》2012年 上海M艺术空间

《马路2010》2010年 北京元典美术馆

《马路2006》2006年 新北京画廊

《创新之路——西方现代绘画》2003年 岭南美术出版社

《当代艺术家素描手册——马路》2000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马路》1996年 广西美术出版社

重要文章:

“绘画是个视觉发现的过程” 《油画艺术》2018年第二期 编辑者:中国油画学会

“说绘画” 《中国美术》2016年第一期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怎么不纠结” 《美术》2014年第十期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没有新潮的新潮美术”《中国美术报》1988年 第二十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

“文化战争中的艺术和大小自我”《美术》1986年第二期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回到绘画的怀抱”《世界美术》1985年第四期 中央美术学院主办


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划:杨飞云

展览统筹:朱春林 王鹤

策展人:红  梅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承办:云上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日-4月15日

展览地点:云上美术馆  油画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文化大街1704号)

支 持:

仓耳屏显字库

宁波启新绿色世界高尔夫俱乐部

相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埃克苏照明有限公司

北京福喜山居文化有限公司

宣传部 何逸凡/整理
宣传部 李标/摄影
(部分文图资料来源主办方)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凯油画作品欣赏
2017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油画系
2020中国当代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集|油画|版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
2020年四川美院——毕业生油画作品
【展览】后学院:八大美院油画研究展—天津站
【写生啦】 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国内汇报展 (杭州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