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心征程 | 毕业礼成,青春向未来!

又是一年盛夏 又是一次分别

仿佛弹指瞬间

学子们就要离开熟悉的校园

奔赴下一个征程

在这个毕业季

华交送给学子一场难忘的毕业典礼

为四载韶华画上完美句号

点击视频直击毕业典礼现场

6月8日上午,我校在南区礼堂举行2022年毕业典礼。校党委书记柳和生,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长节等全体在家校领导出席,为2022届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及本科毕业生代表一一扶正流苏。徐长节作毕业致辞《青春向未来》,寄语广大毕业生带着烙有华交印记的满满收获,奔赴下一个人生考场,用青春谱写未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范勇主持。

一个名为《回家》的vlog

一名华交学子因疫情最近才能

返校参加毕业典礼的故事

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不管是四年的青葱岁月

还是三年的疫情时光

是终于毕业的喜悦

或是无法到校的遗憾

都将成为人生中无法忘却的重要回忆

“这华交这么多人

因缘分走进这校门

我们的故事在华交长存

诠释着无悔青春”

共同唱着这首改编的歌

校园生活的点滴被唤醒

那些或感动或快乐的画面

在脑海里重现

热泪在眼眶打着转

温柔与美好在心中永存

柳和生、徐长节代表学校

接受毕业生赠送母校的《华交学子战疫图鉴》

毕业生们用一幅幅图片致敬抗疫路上

默默守护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感谢母校让校园抗疫井井有条

让一方净土温暖可人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长节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六月华交,胜景如画;清风拂柳,芳草骊歌。四年前的今天,你们正在高考考场上奋笔疾书,冥冥之中与华交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四年后的此刻,你们带着烙有华交印记的满满收获,即将奔赴下一个人生考场,用青春谱写未来。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千禧年出生的你们,遇到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网友调侃“青春才几年,疫情已三年”。在这个离不开口罩和健康码的今天,我们更加无比怀念那个说走就走、人潮涌动的昨天。这段时间,大家都很担心,一生一次的大学能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毕业季,你们在书记校长信箱喊话:“毕业生能返校吗?”“还可以拍摄毕业照留念吗?”……这些问题,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达一份歉意:大学四年,你们不得已从面对面变为屏对屏、键对键,本该有的多彩校园生活,很多时候却不得不在网课和封闭式管理中度过。受疫情影响,你们可能没有拍完整的毕业照、没有一起往空中扔学位帽、没有好好告别拥抱,今天我代表学校承诺:没能现场参加毕业典礼的华交学子,可以选择在未来任意一年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回家”,母校为你拨穗正冠。同时,我还要表达一份谢意:感谢大家理解、支持学校防疫政策,我们同心协力共同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临别之际,带着这份歉意和谢意,作为你们的师长,还想跟大家叮嘱几句。同学们!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你们。今天,我致辞的题目就是:青春向未来!

一、青春向未来,永存理想之光

无理想,不青春。有理想的导航,青春不会迷失方向;有理想的浇灌,青春才会茁壮成长。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百年后,当代青年才俊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担当民族复兴的先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青春理想当与家国同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百年见证共同青春。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到“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建设浪潮,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奋斗誓言,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加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钱学森院士在学生时代,就树立了“航空救国、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即便是留美期间被扣押5年之久,也仍然不改初衷,最终成就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最近,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再次被刷屏,其实这个梦想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抗美援朝期间,袁隆平渴望驾驶战机保家卫国,便毅然报名空军飞行员选拔,并顺利通过各项测试。后来因战事好转,他未能圆梦蓝天,转而扎根田间地头,自己不为“稻粱谋”,却一生为国“谋稻粱”。青春向未来,希望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青春理想当与时代同频。“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时代有历史的大潮流、大节奏,我们有自己的小浪潮、小节拍,跟着时代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今年,学校在双创赛场上又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突破:由张祥志老师指导,毕业生程伟佳、谢文杰等组建的团队在“挑战杯”全国终审决赛上勇夺特等奖,创江西历史最好成绩。今年研支团的薛贵生、潘倩羽、谢跃腾、丁一4位毕业生主动放弃更好的升学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到新疆阿克苏支教,奉献自己的火热青春,为他们点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春向未来,希望同学们勇立时代潮头,感应时代脉搏,乘风逐梦、踏浪歌行,来一场青春和时代的双向奔赴,共同书写伟大时代的新荣光。

二、青春向未来,涵养活力之源

无活力,不青春。“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28岁,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牺牲时是29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是36岁,夺得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金牌的苏翊鸣年仅17岁……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青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

青春活力源于阳光自信。被誉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纪伯伦有句名言,“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开始。”这与中国古人的智慧“异曲同工”。自古以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治国平天下,就是从修身养性做起,认识自我、强大自我、突破自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如果连认识自己、修身爱己都做不到,一切都是无根浮萍。修身不仅要陶冶身心、涵养德性,还要“野蛮其体魄”。抗疫期间,同学们积极乐观、自我解压,运动健身,你们常说“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是比起熬夜的“王者”,我更希望你们成为身体的“强者”。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希望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坚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真正做到“体育为教育加油、体格为品格加分、体质为素质加料”。今天在南礼参加典礼的本该还有一名毕业生,来自机电学院的张腾,但他因恶性肿瘤大一时不得不休学一年。世界吻他以痛,他却且行且歌。休学期间,张腾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得到改善后,主动随父亲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复学回来,连年学分绩点保持第一;疫情期间,他还积极加入党员先锋队,热心服务他人。此时,他也在线上观礼,让我们为他加油!青春向未来,希望同学们向善而立、向阳而生,永葆青春应有的清澈和纯粹、热情和生机,世事千帆过,胸中藏山河。

青春活力源于笃学弥新。鲁迅先生认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井掘泉。”这股生力源自“好奇心”,是“彩云长在有新天”的处世态度,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精进,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着,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这股生力应有“书卷气”,好学勤学、不负韶华,常学常新、永葆朝气,真正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精神追求,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自然能最先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引领新思潮、开辟新天地。青春向未来,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学、乐学、善学的状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少一些“内卷”自耗,多一些开拓进取,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三、青春向未来,砥砺奋斗之行

奋斗者,正青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标题就叫“永久奋斗”,他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青春奋斗必要术业精勤。古人云,“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工贵其久,业贵其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张翠山校友,坚守非洲大草原十余年,打造了东非地区“中国品质”的建筑精品,赢得了中铁海外人的良好口碑;勇攀科技高峰的李爱群校友,心怀热爱、卓尔不群,在大型复杂结构动力响应控制和健康监测评估等领域深耕细作,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全国党代表向东校友,三十载扎根基层,以己之力树标杆,在平凡岗位执着坚守,守护万家灯火、守住服务初心。青春向未来,希望同学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努力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

青春奋斗必要挫折奋进。“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作家莫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接受孤独挫败,接受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做自己的摆渡人:不妨试着提醒自己“风物长宜放眼量”,咬紧牙关再熬一程,或许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驱逐黑暗的太阳,也不要求每个人都站在顶峰眺望,只要内心还有微光,命运就一定可以百转千回。挫折是“磨刀石”、也是“铺路石”,“躺平心态”走不出“花路”,佛系人生等不来“锦鲤”。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关于土建学院卢响同学的视频,讲述的是他从高考失利就读专科,到逆风翻盘、一路星光考上西安交大研究生的故事。里面有一句话,“我大抵是有学上了”,话很平静普通,却透露着倔强和不甘,我想,“这大抵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人生,必要有一种不屈和奋进的姿态,才可以处于低谷时依然笑看风云。青春向未来,希望同学们昂扬踔厉奋发的志气、挺直傲雪凌霜的骨气、砥砺攻坚克难的锐气,内心有光、精神明亮,才是真正要抵达的诗与远方。

同学们!青春,热烈像花、像火;未来,精彩如诗、如歌。青春的你们是华交最美的遇见,未来的华交是你们永远的家园。微光成炬,照耀星河,每个人都是青春蓬勃的中国力量。祝福你们,活成自己的光,自信坦荡、青春闪亮!祝福你们,牢记心中的梦,走好脚下的路,未来已来、青春可待!

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代表张祥志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人文学院的张祥志,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典礼上与大家共享共勉。今天,6 月 8 号,无疑是个特殊的日子,四年前、七年前或者十年前的高考,你肯定记忆犹新;希望五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回忆起母校,你也依旧刻骨铭心。

孔目湖畔的格桑花开得正盛,作为老师,看着你们即将毕业离校,实话讲,有些伤感和不舍;但在此我想借格桑花的花语,把“幸福吉祥”送给你们,祝愿大家不仅前程似锦、展翅高飞,而且幸福美满、健康吉祥!

从中国传统节气来看,我们刚刚过完小满和芒种,将马上迎来夏至和小暑,今天我就以中国传统的“小满”和“夏至”来寄语各位毕业生。

一是,希望你们能够带着“小满”的态度,秉持“不自满”的精神,孜孜追求人生可能的“圆满”在华交多年的学习,赋予你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铁人铁军”的信念和精气神。在这种“小得盈满”的状态下,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或守护中国高铁的高质量运行、或开始新的学业挑战、或远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未来的路还很长、艰难险阻在所难免,保持“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的“不自满”,永怀“铁心铸忠诚、铁血报家国、铁肩担使命、铁手创大业”的信仰,不断追求事业、工作、家庭的“美满”,是我们对你们最大的期许。

二是,祝愿你们的人生,能够从夏至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小暑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即将步入社会的你们,就如同电视剧《梦华录》中的“赵盼儿”一般,你需要强大的内心、果敢的勇气、不懈的奋斗、高贵的品格,去面对这个不再是“象牙塔”的世界。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算是无憾无悔。古人喜欢用“竹子”和“荷花”来寄寓夏天时节,高贵谦逊、中通外直、高雅坚贞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从“尖尖小荷”蜕变成长为“接天莲叶”,我们的身边人,给出了值得我们参考的方式和方法:华交历史上第一位教授杨耀乾先生用艰苦奋斗守护育人初心、优秀校友单杏花用最强大脑护航中国高铁、“感动华交人物”程桔用青春热情助力乡村振兴……希望这份守护的情怀和似火的热情,也能帮助你们,实现人生的蜕变!

同学们,千言万语也道不完离别的嘱咐。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一路顺风,真心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学生代表严浩华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机电学院2018级毕业生严浩华,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与大家一同回首逐梦华交的旅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华交包容我们的懵懂无知,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辛劳付出,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感谢同窗好友的关心和帮助。

时光如白驹过隙,顾盼回首,我们满心眷恋校园生活点滴四年时光一晃而过,得益于图书馆和食堂的滋养,不少同学的知识水平和体重同向变化。我们是幸运又艰辛的一届,我们被冠以“千禧一代”的称号,在成为“内卷王”还是“摆烂人”中犹豫不决。我们大概难以忘记初入校园的激动与好奇、体测时留下的汗水、小吃街流连忘返又深感罪恶的美食、“加长版”的寒假和化身“线上主播”的老师以及华交盛大且暖心的50周年华诞,更难以忘记在大学结尾共同助力抗疫的时光,四年来我们看着华交一步步成为别人家的学校,内心无数句“瑞思拜”。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在校四年,我们和母校一同努力,一步步变成更好的自己。

师恩如春风化雨,用心体会,我们满腔深情厚植这片沃土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大师之大,在于德行,在于情怀,在于谦卑,在于对立德树人的追求和研究。在华交奋斗的青春时光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推开了我科研的大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促使了我的不断成长,他们的无私奉献带着我从迷茫到坚定,通过一次次看似不讲武德的PK,让我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举起奖杯,让我从“闪耀华交”的台下走到聚光灯下,让我眼中的那束光打在了我的面前。

团结,求实,创新,奋进。华交的校风深深刻在我的心中,留下永不褪色的精神烙印。

来如灿烂星河,抬头仰望,我们满怀信心踏上崭新征程四年前,我怀揣着科研的理想走进华交,如果回过头来,再次思考科研的意义所在,我想除了探索未知的乐趣、收获同行的肯定,更重要就是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究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奥秘星空”。四年后,科研的理想指引我从华交走向北交,从南到北,变得是地方,不变的一脉相承的使命传递和饮水思源的交通大学特质。未来我会带着这所“铁字号”大学给予我的果敢和勇气在新能源的研究道路上持续耕耘,步步日进,未来让新能源技术成为了交通行业的“硬核”,在青春赛道上奋力跑出属于我们的最好成绩,展现铁人铁军的时代风采。

同学们,我们终将背起行囊,开赴新的征程。毕业是终点也是起点,是结束也是开始。让我们认真保存好每张合影,因为合影上的灿烂笑容已经定格在记忆中;让我们用力拥抱每一个好友,因为很多人此生将再难重逢;让我们再对每位老师说声“谢谢”,因为他们,我们才可以舒心的学习和生活。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祝愿2022届全体毕业生胸怀理想,肩有担当,前程似锦,铁心出征!

最后,我和在座的毕业生们也为母校准备一份礼物——一把纸扇,正面印有华交学子战疫图鉴,反面写有“风和景胜”四个字,寓意华交校园在历经春寒后,拨开云雾,迎来风和景胜。借此,也衷心祝愿母校今后繁华似锦,蒸蒸日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褪去懵懂青涩

穿上学位服

初入校园的你

和已经毕业的你

只是模样变了

但初心与热爱不改


拨正帽穗 扶正流苏

花朵结成硕果

小树也已成荫

目送着你们远去

不舍 喜悦 祝愿 欣慰

再多再多的话语

也只能表达一二

初见时红着脸

此刻分别 却红着眼

你是否还记得

与他她的那一面?

曾经的吵与笑 哭与闹

此刻都不重要

孔目湖畔的格桑花

是否还开着?

那本借图书馆的书

是否已经看完了?

雨后的树林

是否还能看见小松鼠?

南区的老橘猫一哥

是否在哪里伸着懒腰睡大觉?

临走的那一刻

才恍然发现那么多留恋

那么多不舍

无法永远停留驻足

那就拿起相机

将一切美好画面定格吧

电气学院本科生
  王芳

和朋友们拍完最后一张合影,和老师们说过最后一声珍重,查完最后一次毕业论文的格式,逛完最后一次华交校园,就真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感念四年来华东交大带给我沉甸甸的知识、最珍贵的友谊和美好的回忆。今天脱下这身学士服,就真的要和母校说再见了,祝愿一起毕业的朋友们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闪闪发光,祝愿华交的每一位老师康健、万事胜意,祝愿学弟学妹,祝愿我爱花宿管阿姨永远十八岁,祝愿华东交大越办越好!

材料学院本科生
  方国楠

光阴似箭,从邻省来到华东交大这个美丽的地方,一瞬却又已毕业,想要对太多的人说声“感谢”!四年以来身边有很多人的陪伴,虽是生命旅程中不经意的擦肩而过,却有可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对每一个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毕业的人来说,这份毕业,既是结束也是开始,既是分别也是相遇,都是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美好。

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杜思远

毕业,明明来得很现实,却处处感到一种不真实,大概是因为七年,日子过得习以为常到让人快忘了还要别离。但人生终究还是到了新的路口,不得不说再见了。感谢华交,让我有读书的机会,明白成人的道理,夯实立业的基石。华交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用心雕刻的每一道痕迹,都会帮助往后的我们荆棘化坦途,相信再次相见时,我们依然能为彼此骄傲!

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芳源

华交七年的学习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本科毕业时用无偿献血纪念,研究生的毕业典礼当天得知有毕业季同心抗疫爱心献血活动马上就决定再次参加,通过献血进行毕业打卡非常有纪念意义。从华交再一次出发吧,一起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青春的故事未完待续

热血的少年斗志昂扬

满怀热忱 铁心征程!

愿你们无惧风雨 勇往直前

愿你们追光前行 奔赴下一场山海

请以铁人精神、铁军作风

铁心出发

请带着母校的祝福

扬帆起航

2022,毕业快乐

我们顶峰见

品/ 新闻中心

文字/ 万可 吴盈 刘欣悦

视频/ 阳陈林 黄乐 王子龙 罗栢川

图片/ 马莉娅 陈奕君 程志熠 沈展锐 艾尼克尔 郭世航

编辑/ 马莉娅 胡锦弘

责编/ 马莉娅

审核/ 冯荣刚 黄晓鹤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作满园春色,散为桃李芬芳
【菁菁教苑】上海哪位高校校长的毕业致辞最想让你打call?象牙塔的“最后一课”,值得收藏!
安徽大学校长在201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青春是美丽的——2018届初三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院长关立欣寄语2019届毕业生:人生有度自从容
放飞理想,开启新的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