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遵法登堂“——梁光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8月20号——2021年9月2号

展览地址:江西省美术馆一楼南厅

主办/承办:江西省美术馆

         遵法登堂

                                ——遵不易之法,登元妙之门

       书法玄妙,难以品绘,非言辞可以尽宣,须良师口传手授,得以窥其法门,又须日久功深,方能证得正法,修得正果。

       汉魏晋唐书家灿若繁星,各擅其长,创作出垂范千古之杰作,示法后人。书论多以自然万物为喻,不落言诠而通浑元之理。法不尽言,书不尽意,若专执一意,恐致后人有盲人摸象之嫌,于法无益。

      苏轼云,唐末以来笔法衰竭。宋元之际,书论繁杂纠纷,时有戈矛互争,难明要旨,不遵法而重外形之风弥漫。明清以降,笔法日趋罕传,间架笔力兼及者愈加少见。书家屡添新说,自臆曲解层见迭出,以技概法之论逐渐盛行。清中期以后,以形论法之说横行,偶有妙论也大都无法实证,知行多不合一。

卫夫人云:“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学书先重用笔。

       虞世南云:“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中锋、偏锋用笔之劣,古人早已言明。

       1973年秋,梁光拜师张鑫先生门下学习书法,从执笔、点画等基本技法入手学起,继而学习如何研读古人碑帖及名家书画鉴赏。其后,张鑫先生不用指腕而用大臂的运笔方法,以及绞锋用笔为梁光先生进一步探求古法予以深刻启示。

       1995年左右,梁光于钟张羲献一脉、欧虞旭颜诸家名碑法帖中,窥得侧锋用笔端倪,从汉魏晋唐书论中略识用笔法理。在用笔上从以往的中锋、偏锋、绞转互用,开始有意识趋向侧锋绞转用笔。

     万相归一法,汉魏晋唐百家千体,风格各异,如何洞察出贯穿其中的同一用笔之法,首先要识法。

永字八法乃学书基本法门。梁光逐步领悟到八法非专指楷书中八种点画的用笔之法,而是向四面八方取势行笔之法。一法生万相,一勒一弩之法可成千横万竖之形;融会贯通,篆、隶、草、行、楷五体皆可适用。

遵循古人用笔之法,梁光从一点一画开始,探究、解决以往执笔、落笔、行笔、收笔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000年左右,梁光在临习法帖实践中对技与法有更深理解,发现晋唐及以前大家书作线条粗细的变化均来自于笔锋的自然转向和自然上扬,而非刻意提按。2003年左右,梁光体悟出“蹲弹”之法,“蹲”锋蓄势,得势“弹”出。不用力而让笔锋自行绞转,自行收拢,线条更趋爽利。

虞世南云:“旋毫不绝,内转锋也”。点画由始至终内向绞转,如何做到?捻管搓笔终不及,扭臂摆腕徒费力,种种有违自然和人体生理结构的运笔方法经过梁光的验证,发现最终都是徒劳。

书写时臂肘腕指诸关节如何使运?未见古人详细论述。梁光在实践中体会颇深,执笔圆畅,悬腕悬肘,自然落笔,运笔时由整体而不是局部关节发力,全身之力通过大臂、肘传达到手腕和手指,笔锋自然内向绞转。

穷十余年之功,集腋成裘,至2010年,梁光对侧锋绞转基本用笔的掌握已臻成熟,此时的书作点画线条浑厚之像逐而呈现,笔力大增。

笔法千古不易,书家水平有高下之分,皆因对法的领悟深浅和掌握精熟程度上的差异所致。历代书家费笔冢墨池之功,皓首穷年精研书道,无非以求得齐于古人。钟王一脉书家更多高妙之法,岂十余年可得?

单面侧锋用笔,笔锋的运行类似偏锋内向绞转,笔锋没有完全打开,点画笔力不均,有强有弱,有润有躁,于阴阳论之,则为孤阴或独阳。晋唐大家晚年书作均点画圆润沉厚,笔力均一,阴阳兼备,这是万毫齐力的结果。

识得妙法不易,证得妙法更难,唯有下足功夫,一以贯之。

2011年始,梁光在用笔上有意识地转向八面侧锋绞转。首先做到真正的锋正势圆。无论起落开合,笔锋时时如虎爪抓地一般,没有攲侧偃倒之处,这样在取势上才可做到四面皆全、八方俱到。势圆则笔锋自身弹性十足,借助弹力行笔,则点画生动,骨力强健。

2012年,梁光进而从王右军《十七帖》、《乐毅论》中观察出连续蹲弹用笔之法。笔锋时刻保持最大弹性状态,势如破竹般节节运行,连续而密集地一擒一纵,点画线条愈加厚实而浑圆。

2016年左右,梁光对八面侧锋绞转用笔日渐成熟,从当初有意状态转入无意状态,无论点画粗细大小,下笔即可锋开势圆,点画厚重与灵动兼具。

王右军云:“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书法有法,笔法称之为法,一定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悬管掉之”乃王右军用笔精微之处。

圣人一语,如醍醐灌顶。2018年至今,梁光对这句话的体悟逐日弥深,如明月照心,获益良多。笔锋入纸,是“掉之”,自然垂落,自然开锋,而非下按,下按则有外力,用力则笔死。从用力到不用力,再体悟到利用笔自身的重力和弹力去行笔,梁光以法自娱已数十载。

笔法不同于用笔,笔法为本,用笔为使。懂得用笔而不知晓笔法,就无法做到灵活多变,大多只得点画,结果就是导致书体单一,从而趋向程式化,无法迈入化境。   

2000年以来,梁光对古法理解日益弥深,在书法创作上从最初的有意融入多家笔意,追求不囿一面,而今落笔无意,随势而书,书无定形,而又皆在法度之中。

书法之道,肇乎于心,心正则笔正,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修心学书是一世乃至三世的修行。

上世纪80年代初,梁光皈依佛门,礼佛念经,于书法同样持有恭敬的研习态度,始终如一,遵法践行数十载或已志诚感神,修悟到法之博大与玄妙。

法不灭!诚心求法,法亦渡人。时至今日,于书法之道梁光已迈入法门,证得初果,登得堂来,假以时日,勇猛精进,入室可期。

                                                  蔡纶辛丑荷月于洪城

部分展览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笔方法简述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5)
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一
不能不知晓的中国传统书法技法(一)
书法基础知识67问 - 书法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