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0幅国画牡丹,花开正艳,富贵逼人!



牡丹是中华名花,
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花卉之一。
从唐代以来,
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
就象征了吉祥富贵,
因而成为民间广泛喜爱的花卉。


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


国画牡丹


由于牡丹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牡丹花作为花鸟画中重要的素材,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不能缺少了牡丹而独立存在,牡丹有着美好的象征,更有着美满的寓意。
今天小编整理了150幅古今国画中的牡丹花,一起来看看吧。










【艺海拾语】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郑板桥
赏析: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从画竹的过程中论述了艺术长做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变化。眼中之竹,是尚未经画家思想评价、情感过滤的自然景物在画家头脑里的映像;胸中之竹,是经画家的审美尺度衡量过的,渗透着画家主观因素的艺术典型形象;手中之竹,是通过画家艺术实践物化了的自然美的形象。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没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就是主观臆造,没有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就会杂乱无章。“定则”与“化机”,是针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说的,画竹必先立意,但是下笔可以临阵变化,产生出立意时预想不到的情趣。为此,郑板桥又提出“胸无成竹”之说,即下笔时不受原有画竹法则的束缚,而是随手描绘,从而达到“趣在法外”的艺术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0幅国画牡丹,花开正艳,富贵逼人!(1)
客厅装饰画之国画牡丹 颜值高寓意好
工诗词、精书法,与郑板桥齐名的清代花鸟画大师
客厅挂什么画好?吉祥牡丹图,让家更温馨
富贵国画牡丹图,家庭装饰不可缺少的吉祥挂画
清逸安闲 妙笔生花——画家杨晓国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