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谈静修 肯 威尔伯 《恩宠与勇气》

在这之前,我已经深深地投入大圆满的修行,我的指导上师是贝诺法王。大圆满的精髓是极为简单的,与世界其他的最高智慧传统是一致的,特别是印度都的吠檀多哲学与佛教的禅。简而言之:

如果在精神具有任何意义,它一定是无所不在、遍布四方与包容一切的,大精神一定在你当下、此时、此地的觉知中。也就是就,你当下的觉知既不需要修正,也不需要调整,它本来就是完整的、圆满的,充满大精神。

更进一步说,你并不需要解脱才看到大精神,也不是说你已经与大精神同在,只是不自知而已,因为这还是暗示了某些地方大精神是不存在的。根据大圆满的观点,你和大精神根本是一体的,圆满的觉性就是当下这一刻,你的每一个觉知的活动就是大精神的展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不存在大精神,或者说大精神不可能是有限的。

如果大精神具有任何意义,它应该是永恒的,或是没有起点的,也是没有终点的。如果大精神有起点,它就是暂时的,而非无时间性与永恒的。这意味着你无法变成或是达到解脱的状态。如果你能达到解脱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有起点的,也就不是真正的解脱了。

反之,大精神和解脱其实就是你当下正在觉知的状态。当我在接受这些教诲时,我想到星期天的报纸登出的谜题,上面画了一张风景画,标题写着:“二十位名人的脸就藏在这幅风景画里,你能分辨得出来吗?”这些名人的脸可能包括沃尔特·克朗凯特、约翰·甘乃迪等知名人士。但重点是你正在看这些人的脸,你不必再多看什么,因为他们就在你的视觉领域内,你只是没认出他们罢了。如果你还是看不出来,就会有某个人前来为你指点迷津,将他们一一指给你看。

我认为大精神与解脱也是如此,我们已经在看着大精神,只是还没认出它而已,我们也都拥有这份必要的认知力,但是没有领悟国。这也是大圆满的教导并不特别推荐静修的理由。静修在其他方面是有用途的,但是目的是要改变认知、改变觉知。从大圆满的角度看,那些是不必要的,也是偏离重心的。你目前所拥有的觉知已经完全俱足了大精神;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改变的。任何想要改变的企图都好像是在那幅风景画上添加油彩,而不是单纯地认出那些面孔。

因此,大圆满的核心教诲并非静修,因为静修着重在意识状态的改变,但解脱并不是意识状态的改变,而是对任何现在状态的自然认知。实际上,大圆满有许多的教诲都说明了为什么静修无法产生功效,解脱是晚潮获取的,因为它已经存在当下了。想要得到解脱就如同画蛇添足一般。大圆满的第一个原则是:要相拥有根本的觉知,你既不能做什么,也不能不做什么,因为它已经本自俱足了。

大圆满不采用静修,而是用“直指”的方式。上师先简单地和你交谈,然后指出你已经俱足的大精神或觉性,这份觉性在父母未生你之前,你已经本自俱足了,它是永恒的,也是没有起点的。换句话说,如同指出那幅风景画中的脸孔一样,你不需要解谜题也不需要重组谜题,只要认出你正在看的是什么就够了。静修为的是重组这个谜题;大圆满则什么也不更动。通常上师直指你本自俱足的觉性时会说:“既不去改正,也不去修整你当下的觉知……”

我不能真的教你什么,因为那是大圆满上师的职责,但我可以提供你印度教吠檀多哲学的观点,因为它们已经被撰写出版,特别是在拉马纳尊者的著作中。以下是我的引述:

我们恒久以来早已觉知的就是知觉本身,我们早已俱足了本觉,它能目睹任何一个生起的现象。一位老禅师曾说过:“你听见鸟叫了吗?你看见太阳了吗?谁没有解脱呢?”我们无法想像有人是没有本觉的,因为就连这份想像我们都能知觉得到。即使在梦境中我们也能知觉。此外这些教诲还主张,觉知不该划分成解脱的与无明的,存在的只有觉知,不需要更正或修整,它的本身就是大精神。

这些教诲就是要你认出自己的本觉和目睹的本能,然后安住在那个状态中,任何想要获得觉察的企图都偏离重点。你可能会说:“可能我看不见大精神啊!”“但是你能知觉自己看不到大精神,这知觉的本身就是大精神!”

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因为你可能会忘记,但是本觉无法训练,因为它是自来就俱足的。在训练注意力的时候,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但是本觉却是在你尚未做任何努力之前的觉知状态。你其实已经在觉知,也已经解脱了。你也许不能永远保持注意力,但你决无已经是解脱的。

这种“直指”的教诲大概是这样进行的:有时候几分钟、几小时,有时候几天,直到你“领悟”,直到你发现自己的真面目,那个父母未生你以前的面孔(超越时间的、永恒的、没有生死的),这是一种领悟而不是认知,有点像看着百货公司的玻璃橱窗时,发现有一个模糊而熟悉的脸孔正看着自己,你再集中于焦点看,才发现那竟然是自己脸孔的反映。这整个世界都是你的真我的反映。

根据这些教诲,本觉并不难达到,甚至根本不可能避开。而所谓的方法对于真我而言其实是障碍。只要你执著于方法,它们反而会阻碍你对于本觉的领悟。存在的只有真我,只有神。拉马纳尊者是这么说的:

既没有创造,也没有毁灭,

既没有命运,也没有自由意志,

既没有途径,也没有成就;

这就是最终的真理。

 

我应该提醒一下,虽然大圆满本身并不强调静修,但是当你被传授大圆满的教诲时,应该已经完成前面八个阶段的静修练习。静修仍然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训练,它可以增进心智的美德、专注力、注意力和洞见,但是它和解脱是无关的。任何一种能达到的解脱都不是真的解脱。静修是一种训练,大圆满则指出训练其实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当下的本觉。

我的上师时常与学生们面谈,学生们有时会说:“我刚才有一段最奇妙的经验,我的自我突然消失与万物合一,连时间感也不见了,真是奇妙极了!”

上师回答:“那很好,请你告诉我,那个经验有没有时间的起点?”

“呀?昨天发生的,我只是在打坐,它突然就出现了。”

“只要有开始,就不是真的。在你认出之前,它早存在了,而且不是一种经验,因为既没有起点,它是你早已觉知的东西,你领悟到无始的状态再来找我吧!”

学生一旦有了领悟,就可以借由静修来稳定这份领悟,把它带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面向,这其实是最难的部分。大圆满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领悟你的真实面目是比较容易的;但活出它来就很困难了。”我目前就是在练习活出它来。

崔雅自己的也让她产生了类似的理解,她的大部分都追随拉马纳尊者的教诲,拉马纳尊者也是我个人最偏爱的导师。更重要的是,崔雅开始能体悟她在十三岁时所经历的一次神秘体验(她称之为‘我生命中的指引象征’),其实就是对于真我的一瞥,那是一种与空性合一的经验。那个经验发生在她十三岁那一年的静修状态中——她其实只是在排演自己的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荣格:潜意识的过去与未来
冥想初学者:20条让你平静下来的实用贴士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怎么办?
寂静的知识I 巫的秘密
巫士唐望的世界
催眠师自我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催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