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儿又黄(绿海清风)

提示 

欢迎您荐稿并赐稿!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麦儿又黄

绿海清风

最近几日呆在家里,看一个电视剧白鹿原。看到里面麦浪翻滚,人们割麦的场景,想起我的家乡。

此时此刻,我的家乡麦儿也黄了。无数的家乡父老辛勤劳作,享受这丰收的喜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有过亲身农耕体验的人,才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只有经历过艰难岁月,忍饥挨饿日子的人,才明白土地的重要,粮食的珍贵。

我的家乡是豫西小县,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的庄稼人,依赖土地而生存。在我从小的记忆里,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粒粮食。他们给我的传承就是爱惜粮食,勤俭持家。我是农民的子弟,虽然很多年不务农事,脑海里却有很多很多过往的记忆。夏收时节,父老乡亲一张张疲惫的脸,一副副忙碌的身影。

我成年工作以后,每年夏收的时候,都要回到家里,帮年迈的父母做一些农活。割麦子的那几天,天不亮父母都下地了。我贪睡,妈妈不想喊醒我,我总是到的晚一会。我到地头的时候,总能看到年迈的父母 ,弓着背,挥舞着镰刀。身子后面是一排排割倒的麦捆,不知道他们做了多久了。我下地割麦,一会的功夫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汗水也顺着脸颊往下流。太阳出来后,天气湿热,汗水湿透的衣物,紧紧的贴在身上。身体露出的部位被麦草,拉出一道道的划痕,刺痒难耐。

我长久不从事农业劳动,耐力差,干不了多久就要坐下歇一会。抽支烟,喝口水,看到父母还在干活,只能又起来坚持。一块地麦子割完的时候,已近晌午。母亲提前回家做饭,父亲一个个把麦捆扎在一起,我一个个把他们背到地头,装在人力车上面 。有的距离几十米,有的距离几百米,我每次三个,四个麦捆,地里有多少都要扛出去。这个时候已经很饥渴了,嗓子里都冒着火。地头距离村庄比较远,也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只有坚持,尽快的回到家里去。

好不容易把车子装好,捆扎好,我拉起人力车,迈着沉重的步子往家里走。 父亲在后面推着车子,和我一样忍着饥饿干渴坚持着。那时候还很少有现在的瓶装矿泉水,啤酒有,要花钱,很少舍得买。走到村里,先找户人家,讨碗水喝,再一步一步往家里走。回到家里,要先把车子上的麦捆卸了,堆在一起才能回家。到家里母亲总要我喝些开水,我嫌热,啥都没有水缸里的凉水解渴。

喝了水,不那么干渴了,匆匆的洗把脸。那时候水也是珍贵的东西,白天洗澡是不可能的,家里没有那条件。母亲这时候已经做好了饭,多数是鸡蛋,黄瓜丝,蒜凉面,我觉得是天下最美味的食品了。吃过饭,在床上躺一会,再舒服不过了。虽然屋子很热,没有电扇,更别提空调了。蚊虫的叮咬一点都感觉不到,比在麦地里感受强的太多了。睡那么一会,太阳不那么燥热了,还要下地重复早上的劳动。一天的劳动,衣服都是脏兮兮,湿湿的,辩不出原来的颜色。头发更是鸡窝一样,乱蓬蓬的,粘在一起。

夜幕降临的时候,提一桶水,院子里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洗个头,余下水从上往下冲几下,就算洗澡了。晚上早早躺在床上,疲倦的身子酸痛酸痛,早早的进入梦乡。那时候感受不到暑热,蚊子的袭扰,更不知道失眠是个什么东西。好在我家地不多,坡上的,河滩的,村庄附近水田加起来也就是一亩多。麦子两三天就割完了,接着就是等脱粒机了。那时候脱粒机是集体的,需要一家一户挨着。轮到谁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一次性把家里的麦子处理完。

打麦子更是一个累活,需要亲戚,朋友协助。一般七八个人协助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有往机器里塞麦捆的,有挑走麦草,打垛的,有装脱下来麦子的。机器是一刻也不停的,人更是不能歇息,一个环节都要影响整体。我家要完成需要三四个小时左右,一般都是大哥一家人过来帮忙。轮到他们家打麦子,我和父母过去帮他们。麦子打好后,我要用人力车拉回家,再一袋一袋扛到我家平房顶上面。收麦的环节就算结束了,晾晒都是父亲在做,晒好后我再一袋一袋扛回家里。

接着的犁地,我很少参与了。父亲会把化肥撒进去,雇佣人家的拖拉机犁地。我会帮着把地梗整理一下,这活不是太累人,也催的没有那么急。接下来的种地也是很多人合作的,我们那里以前都用人力拉播种机。我们家一般都父亲和大哥负责后面操作,我们在前面一人一根绳子拉着,通常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地种上了,麦子也收回屋里了。我就算完成任务了,就可以回单位上班了。

后来父母年迈了,干不了地里农活了,地就给大哥家种了。我才从农业劳动中解脱了,偶尔也会回去帮大哥家一些忙。再后来大哥家也不种地了,我就再没有干过农活了。转眼二十多年了,过去很多的农业辛苦劳动都成了记忆。现在都大型收割机割麦脱粒了,农业没有那么辛苦了,比我小的那批人基本没有割麦的体验了。我家孩子这一代人,更是不知道当年农业劳动的辛苦,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这怪不得他们,是时代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才慢慢让农民摆脱了辛苦的劳作。

我们是农业大国,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先辈在土地上的辛勤劳作,曾经的付出。

作者简介:王全民,河南豫西洛宁人,网名绿海清风。闲暇的时光里,喜欢用文字,图片记录日子的琐碎,心路历程,希望更多人分享。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主编秒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艰苦的劳动,回忆分地最初那几年的农业劳动
当代散文||难忘在生产队劳动的岁月
享受劳动
怎样下好孩子“吃苦”这盘棋
咱爷爷干过快失传的30多种农活,你见过没?干过没?
大蒜不值钱,农村人收获时舍不得投入,70岁父母成免费帮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