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那月那时光(十八)秦立扬

那年那月那时光(十八)

1、谈谈群聊

(秦立扬)

        眼下时兴群聊,群聊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简便方式。

       朋友群,同学群,文学群,工作群,无所无有,明目繁多,枚不胜举。

       微信群里聊天的内容甚多,诸如:互相传播生活健康知识、传播文学作品、传播新闻,传播有趣的轶事等等,供人阅读,供人欣赏;借群聊炫耀自己、卖弄自己,夸夸其谈,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学文;闲得无聊的人,为了在群里消磨时间,打发自己,尽往群里发不健康的图片和文字,误导大家;一些心灵不健康的人,说三道四,嫉妒别人,谁都不如自己,自己好的是朵花;过分地夸别人,夸得有点虚伪。

       现实生活中,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有些群还是不得不进。比如老同学群,他叫你,你不理,显得不礼貌,有时候也失雅兴。所以还得进去聊聊。

      但是,聊着聊着问题就出来了。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理念观点不一致,有时候真是谈不到一起了。你谈文学,他接受不了;他谈干什么营生能挣钱,我不愿听。如此而聊,聊得不欢,聊得不快,聊得不悦,聊得不雅,聊得不兴。长此以往,聊天的兴趣皆无,乐趣荡然无存。慢慢地进群少了,聊的也少了。

        后来,进群是进群,但是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每天早上向老同学们发一条祝福的信息。再有时间的话,发些红歌,如《绣金匾》《南泥湾》《红星照我去战斗》《为了谁》《父亲》《母亲》《驼铃》等等。让老同学们享受享受过去,回忆回忆童年,也不乏是件好事。

       还有一个不能不进的群就是文人群。洪洞作协建了个“大槐树部落”群。这群里的文学高手如林,大家的文学素养都不低,各有自己强项,有擅长写小说的,有擅长写散文的,有擅长写诗歌的。大家在群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起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因故,我也时不时地进群里看看,学点知识,增加点见识。但大多数情况我是不参加交流的。

      但有一次我却破例了,我跟一个不知名儿(微信名字不是真实姓名)的文友,聊的特别投机,是有关编辑的话题。

       他说当编辑的特别厉害,编辑的水平就是刊物的质量,编辑的水平有多高,刊物的质量就有多高。编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收集整理作品;第二,对作品进行加工。编辑的欣赏能力特别重要,编辑的欣赏能力越高,越能选出好文章来;即是选出来的是精品文章,该修改的还是要修改。如是而为就做到了对自己负责,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刊物负责,刊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刊物的生命力就强了!再说,作为编辑应该多写评论文章,鼓励和培养作家;作为编辑应该多在上一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比如县级刊物的编辑,要多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作品。因为站得高,所以才能看得远。这样的编辑才是好编辑,才是合格的编辑。编辑好了,刊物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刊物的生命力就鲜活了。拥有读者的刊物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好刊物。他还说他很多年前看过《十月》杂志,那时候的主编是巴金,因为巴金是文坛泰斗,著书等身,写作能力极高,欣赏能力极强,编辑能力极好,所以《十月》的含金量极大,捧在手里沉沉甸甸的,任何人都不敢小视。

        再说,当编辑也是一种奉献,甘做别人的嫁衣裳。有人说得好,作家是锤子编辑是锤把儿;作家是混泥土,编辑是钢筋;编辑光使劲儿不露面。可以说作家是踏在编辑的肩膀上,攀上写作巅峰的,没有编辑,作家哪有满身的光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编辑的甘苦让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我不得不对编辑肃然起敬!

       受其影响,我也在群里分享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看了宁夏吴忠农民作家马慧娟的成功经历,六年摁破六部手机,写了四十多万字的随笔、散文。上了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文化栏目,一时轰动整个宁夏,深受感动。我看了马慧娟写得散文《乡愁》,大加赞赏,语言朴素优美,感情真挚,溢于言表。读了马慧娟的散文,真正是一种艺术享受。因此,我把马慧娟的有关信息和她的散文《乡愁》,一并发到“大槐树部落”群里。心里想:能是群里的文友从中受到点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就是我想要的群聊,也是我进群的理念和的初衷。

2、关于说话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私家牛把生产队里的麦子啃了。大队治保主任要把牛拉到大队部,私家人死活不愿意,两方互不相让,鏖战起来。最终让私家人把治保主任打了一顿。治保主任吃了亏,心里纷纷不平,一早儿就跑到村支书家里告状。村支书已经五十好几的人了,为人处世,经验特别丰富,语言表述能力特别强,解决问题的方法别具一格。论本事确实比一般人更胜一筹。

      “咚咚咚”村支书听到有人拍大门,连忙起床叫老婆去开门。老婆打开大门,治保主任就钻进门来气乎乎地说:“嫂,我哥呢!这事跟他没完。”说着走着,旋即来到房门前,“××哥,××哥。”地叫起来。其实在治保主任一进大门,老支书就揭起窗帘一边听治保主任说话,一边看着他急慌慌地往里走。治保主任一面推门一面进来:“××哥,这事我跟他不了!”越说火气越大,“他们打谁,还敢打治保主任。我放不过他们,××哥,你要跟我出这口气。不然,我这个治保主任还有脸当吗!”说完“咚”地一声,坐到炕下的一把太师椅上,带着询问的眼光一动不动地望着老支书。“他打了你不对,但你是吃什么饭的?”老支书的表情流露出看不起治保主任的意思。“人家打了我,你要跟我撑腰。”治保主任既告状又请求。“你知道治保主任是干什么的吗?”老支书不慌不忙地问治保主任。“哦哦哦……。”治保主任语塞。“治保治保,就是要保护支部书记,你不保护我,还叫我保护你。什么样的治保主任,一点本事都没有,给我滚出去!”老支书对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治保主任大动肝火。治保主任自觉理亏,老支书说得确实有道理,焉焉地无精打采地从老支书家里走出来。

        其实这就是一种交流,只不过这种交流带着一种调侃的色彩。凭着一张会说话的巧嘴,老支书很快就把一个难题破解了,不得不佩服老支书这种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你治保主任挨打了,是你自己的事,说明你没有脑子,活该。

        还有一个例子。一座大宾馆里,一天一个服务生端着菜路过302房间。突然从里面出来一个客人,硬要服务生把菜端到他的房间。情急之下,服务生慌忙说:“这不是你吃的菜。”霎时,客人与服务生大吵大闹起来。惊动的客人都从房间里出来看热闹,楼道里集满了人。

     “大家让让,我过去下,我过去下。对不起,对不起。”这时,只见一个青年妇女走过来,抱着拳说,“抱歉,抱歉。对不起!我们的服务生素养不高。才造成这种误会。”说完,对在客人耳朵上说了几句话,客人一声都不啃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事后大家都想,总经理到底跟客人说了什么话,客人就和和气气不闹了呢!后来,总经理在一次大会上为员工们揭开了这个秘密。她说:“我只说了句:对不起,这不是你点的菜。如果你原因吃这样的菜,就请点吧!”“好的。”客人高兴地点头道是。总经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种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员工缺的就是这种能力!我们急需要补上这一课。”

       是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要经常打交道,需要沟通和交流;团队和团队打交道,也需要沟通和交流;就是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沟通和交流。这些关系都和谐了,就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人必须学会说话,因为说话是交流与沟通的载体。


作者简介秦立扬,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上纪落村人。爱读书,爱写作。尤其爱好散文写作,曾经出版过散文集《汾河彩霞》。在省、市、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中心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治萍(青海):为“南八仙”正名
用文字打败时间,以坚守实现承诺——《散文》杂志35年纪念册
内刊或报纸副刊编辑当作家、写文章,真的是“利益输送”的原罪吗?
我搞文学创作遇到的那些坑,你有过吗?
投稿五步曲
一个人的月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