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0年前20字感动今天亿万人(丁丽晓)

300年前20字感动今天亿万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清·袁枚

支教老师梁俊带着自己的学生,用简单的节奏,质朴的声音,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唱起清朝大才子袁枚的这首20个字的小诗《苔》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听到了真正的天籁之音,那一刻,我的灵魂被击中,我抑制不住地热泪盈眶。

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个节目,听到这首歌的人都和我一样,无法抑制地被感动,在心里一次次地吟诵:“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们被感动、流泪,首先是为梁老师和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接着是为平凡而又不甘平庸的自己。

贵州石门坎,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

上个世纪的前半叶,那是石门坎的繁盛时代。据说:如果要从国外寄信到石门坎,只需要在信封上写下“中国石门坎”的地址,邮差就能把信件准确地送到那里。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贵州石门坎的繁盛和辉煌都戛然而止,封闭、落后,被遗忘,直到2011年,公路网都没能到达那里。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支教老师。

2年的时光里,梁老师用自己五十分之一的生命,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他给这里的孩子们教会了100多首诗,其中50首谱了曲,和孩子们一起歌唱。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梁俊老师选了《苔》这首诗,他是要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无论是否有明媚的阳光,春天来临之际,生命都要发芽,即使是米粒一般的苔花,也会和牡丹一样开放。

苔花如此,人也应该如此,才不枉此生。大山里的孩子,也要茁壮成长,找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

就像梁老师说的:“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不能教他们一辈子,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能够唱出这首诗。”

唱出这首诗,孩子们就不会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他们就可以有尊严地活着,贫穷和苦难就打不败他们。

《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感动地说:因为有了梁俊老师,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感慨万千:“平凡而卓越,才是教育的根本,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

袁枚的这首《苔》,也告诉我们:即使阳光照不到我们身上,我们也不能无视青春的到来,我们必须拼命生长,开出花来,没有香味,没有色彩,无人欣赏,也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成长,逃避追求的借口!

感谢梁老师,2018年遇到你带来的诗与歌,真好!


作者简介:丁丽晓。写温暖诗歌,愿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光明或黑暗,不放不忘,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追求诗的真善美,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主编秒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沉寂200多年,却因诗词节目一夜爆红,有潜质成为千古名作
9首袁枚经典小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和乌蒙山里的孩子们用一首三百年前的小诗,唱哭无数人!
袁枚一首小诗,只有20个字,却能感动千万人,你知道为什么吗?
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诗,仅20字,抚慰世人257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