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集藏鉴赏:手工雕刻版的艺术魅力

本文摘自:铁色黎明的博客

手工雕刻版或者又叫凹版印刷,这个名词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陌生。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它,比如人民币上的图案就是采用雕刻版工艺印刷的。由于手工雕刻版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防伪性高,往往被使用于有价证卷的印制。

中国虽然早在宋代就已大量采用木板雕刻工艺来印制书籍图画,但采用钢板或者铜版等金属板来雕刻印制图文则还是在近代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之后。1908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座国家印钞厂——度支部印刷局。除了设引进备也同时聘请了美国著名的凹版雕刻家海趣先生来华担任设计,雕刻及人才培训工作。他设计了中国第一张金属雕刻版钞票“大清银行兑换劵”,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凹版雕刻人才。

在没有先进的照相复制印刷或电脑设计技术出现之前,凹版雕刻制版都是靠人用手工来完成的。这是一项极其细致,耗时的工作,他完全是靠手工刻刀在钢板上一点点雕刻而成。

制作一幅图板往往要耗时数月甚至更久,如果稍有不慎雕坏了一点就得从头开始。能做这项工作的人除了要有高超的绘画及手工雕刻技艺外还得有耐得住寂寞的性情。因此,能从事这项技艺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京印钞厂,较著名的有吴锦棠,鞠文俊,吴彭越,高振宇,苏席华,孙鸿年,高品璋等人。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人民币主要都是他们用手工雕刻的,幅幅精彩绝伦。在五,六十年代这些印钞厂也印制过一些雕刻版图案的信封,图片也是非常精美。

可惜的是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这批老人的退休,手工雕刻人才就开始后继乏人了。下面三张相同的宋庆龄的头像图案,分别雕刻于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通过对比就可以看出其中功力的差别和手工雕刻的艺术魅力。

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手工雕刻开始被电脑雕刻取代,剩下几个搞手工雕刻的人几乎都改行了。近年来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不少雕刻版的集邮品,基本都是电脑机器雕刻的,但是线条呆滞,单调,粗糙,与手工雕刻相比几乎无艺术性可言,因此这种印刷品并不受市场认可和欢迎。

由此说明,现代化的高科技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人的手工艺术创作。事实上就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印制证劵,邮票等印刷品还是坚持采用手工雕刻版技术。特别是结合了彩色影写版技术来印刷效果更佳。

波兰籍的瑞典雕刻家斯拉尼亚就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雕刻家。他一生为三十多个国家雕刻了一千多张邮票和证劵,他的作品受到许多人的喜好和收藏。因此有远见的管理者应该保护和扶持手工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手工雕刻版作品书籍极少,高振宇,张炳奎艺术作品集是近年来仅见的一部。书中辑录了高振宇先生毕生创作的雕刻版作品,十分精彩。特别是他用雕刻版技艺来表现中国传统山水国画,可谓是精细入微,独门绝技。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雕刻家的深厚功力。

可喜的是,高老先生的女儿高铁英女士继承了其父亲的艺术天分与手工雕刻技艺,近年来也开始创作出不少精彩的雕刻版作品在小版画与藏书票领域崭露头角。

衷心祝愿我国的手工雕刻艺术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属版雕刻工艺赏析
无凹不成钞!人民币背后的手工钢版雕刻大师
纸钞上的凹版印刷防伪
业精于勤 物我交融------寿山石雕刻家郑谋述其人其艺作者黄鑫
邮票冷知识——印刷
中国最厉害的雕刻者,看过之后就被折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