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中医药大学前十名(二)

第六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功能齐全、数字化、园林化、现代化、有特色”的新校区办学条件优越,总占地1829亩,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78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8万册、电子图书47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学校设13个二级学院,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教学医院、50处临床教学基地。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育层次。有21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等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758人,其中本专科生12135人,研究生1623人。学校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亚洲、欧美、非洲、澳洲等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大学、医疗机构建立并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合作办学、合作办医,有外国留学生、境外合作办学学生、港澳台学生380人。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中医内科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有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学科6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17个,铁道部重点专科6个。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4个研究所、6个研究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2007年在省属高校中首次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承担“973”项目课题2项,牵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学校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403人,校本部104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288人。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1个团队入选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6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45人。

学校正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基本方略,突出特色谋生存,形成优势求发展,努力建设强校,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群众,为富民强省、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第七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9年,现为黑龙江省重点大学。2004年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7年首家通过教育部全国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学校地处风光秀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教学主楼和礼堂为典雅的欧式建筑,属国家一级保护建筑;校园内21尊古代著名中医药学家雕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园——“大医之路”。
  学校下设9个学院、7个附属医院(5个非直属)、1个研究院、16个教学医院和46个实习医院、实习基地。有17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设有18个本科专业及12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理、文、工、管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总数185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8人,硕士研究生1482人,七年制学生795人,本科生8528人,专科生3261人,成人生5016人,留学生256人。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建设点,是国家首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52门。“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学校获全国优秀教学研究单位称号。
  学校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国家级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6个。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十五”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163项,其中国家“973”项目3项、“863”项目1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9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列全国同类院校第一位),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449人(校本部109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685名,有39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方剂学教学团队、中药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中药化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校创办了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建立了黑龙江省中药材GAP研究中心;组建的“省医药工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与多家企业合作,分别成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久久药业和“黑龙江明嘉北药萃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校企联合的科技实业;建成了占地100万平方米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清河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并在黑龙江省14个市、县建成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学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全国较早在国外办学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外国留学生4000多人,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五届“中俄药学论坛”。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亿元,有电子显微镜(透射)、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自动化、网络化。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情报信息检索分中心和黑龙江省中医药情报信息检索中心,实现了文献检索国际联网。学校编辑出版的《中医药学报》、《中医药信息》、《针灸临床杂志》均为中国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
  学校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几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近三万名中医药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医药院校、政府机构和著名企事业单位的中坚骨干。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省教育系统“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领导干部先进集体”和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十佳单位”、“三大工程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推荐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荣誉称号。
  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全面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一致,振奋精神,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八名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张忠元、校长范昕建。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现有温江校区、十二桥校区、高新区校区、人南校区、汪家拐校区五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1800亩。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万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500人。学校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现有23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全国首批开办的中医学专业(1956年)、全国最早开办的中药学专业(1959年)、七年制中医学专业(1996年)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班(1997年)。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7年)。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16个博士授权点,有硕士授权点27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工作站3个。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部省级重点学科14个。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现有四川省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课程17门。

我校现有教职工2500人,其中,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近4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0人。有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获得者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3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4人,四川省名中医34人,四川省卫生厅及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三让”(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高级中医药人才38000余人,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最早的中药学本科毕业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已达25年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在全国高校有较大影响。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文化艺术比赛、体育运动比赛等多次获奖,获全国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3项,冠军13项,亚军17项,季军17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已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表彰。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3亿元,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8万册),校园网覆盖全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7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四川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有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

“十五”以来,学校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承担科研项目1267项,其中,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等123项(“973”牵头项目1项,“973”项目6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8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02项,其中,部省级一、二等奖15项,获国家专利4项;到位科研经费1.2亿元。在人类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研究领域,承担课题275项,其中WHO、UNFPA、福特基金、洛氏基金等国际组织资助53项;获各级政府奖励9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部省级成果奖59项,获专利3项。

学校有国家中药GCP中心、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四川省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中药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十五”期间合作开发转化科研成果320项,合同经费9245余万元。1994年发起组建的高科技股份制公司“华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上市,是中医药院校参与发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2年参与发起成立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四川),承担了四川省31个GAP基地中17个基地的建设指导工作,2004年牵头组建“四川省中医药科教集团”,2006年参与组建四川生物技术协会。2002年、2005年先后成功承担了科技部等三部两局两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两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学术组织工作。

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对台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副会长唐树备先生曾专程到学校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学校积极与美国、葡萄牙、德国、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葡萄牙设立了分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是四川省高校中招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院校之一,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外籍针灸学博士、方剂学博士。自“十五”以来,招收培养了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德国、美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学生200余名,其中硕、博士研究生90余人。同时,举办了40余期多种类型的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班,培训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1800余人次。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个人共2000余人次来访。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凝练了“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求实、团结、勤奋、进取”的校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乐学、善思、求本、创新”的学风,“艰苦创业、乐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成中医人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将始终是成中医人前进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坚持“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而奋勇前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九名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主校区位于辽宁省城沈阳市,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市。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中医学院,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高级护理人才以及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和辽宁五一奖状、辽宁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及沈阳市先进党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在校生万余人,设置医、理、工、管、文5个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了16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2个研究院、1个编辑部;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30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7人,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5人,国家级名医19人,省级名医3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7人,千人层次46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人;获得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0项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目标;获得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科研影响、科技实力和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总经费近亿元;3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局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0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4个;建立了40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有30家药学实习基地;学校是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目前已经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0个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办学项目,承办了多次国际型学术会议,具有一定的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对外教育与国际交流、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一定贡献,正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目标昂首迈进!

 

第十名湖南中医学院

学校的前身是1934年创办的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改办为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湖南中医学院,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目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含浦校区、东塘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271亩,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下设11个学院、3个部、10个研究所、8个中心、1个图书馆、8 所附属医院、2个校办合资企业。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藏书99.67万册。有1个实验动物中心,1SPF级动物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英语、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治疗学等20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此外,中医学专业还开设了7年制本硕连读专业,设置有中医学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和针灸推拿学3个专业方向。学校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办学层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976人,其中本科生1057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23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6500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4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8人。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274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3人,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54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皮肤科学),8个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中药学、方剂学)。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2个科研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其中以袁肇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医诊断学学科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的优势科研项目有病证诊疗标准化研究,中药超微技术研究,针灸、经络原理研究,妇科血症研究,中药材育种、栽培、管理、标准化研究,心脑血管病、肝病、眼底病、免疫性疾病等疑难病证的防治研究。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课题672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2项。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41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7518万元,其中蔡光先教授主持研发的“超微速溶中药”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成果转让费达3600万元。获国家专利18项,学校研发的乙肝宁、古汉养生精、超微中药系列饮片、妇科千金片等产品已成为湖南省知名中药企业的拳头产品。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42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参编85本,其中主编29本,副主编30本。办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东方药膳杂志》三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

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病床4235张。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7所中医医院之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国家“十五”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拥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脑病、肿瘤等11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有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我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单位,现有在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400人。学校成立了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已为28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700多名学员。1990年以来,学校先后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数批医疗队赴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防病治病。近年来,学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先后与美、英、日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两个鲜明的办学特色。其一,继承创新、质量立校、强化中医本科人才诊疗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研制出“中医病证辨证论治思维模拟训练”软件,创建了具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条件的“模拟医院”,建立有效的临床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机制,使中医本科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其二,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构建。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中医药学的传统和优势的基础上,大胆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全国最早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创立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首版、再版有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理念和特点的《临床》系列教材,并构建其相应的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契机。学校确立了建设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战略目标。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开拓创新与不懈努力,我们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我们有能力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老四校
学中医好吗?有哪些好的中医药大学?该如何排名?
南方最牛的4所中医药院校,其中3所,都没有列入“211工程”
院校系列//广州中医药大学
入选“双一流”建设的中医药大学,各有什么特色?
这所隐藏在东北地区的医药类大学,专业建设好,录取分数还较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