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悟|《道德经》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大美不言,大道无形

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1]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2]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3],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4]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5]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丑也产生了。

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邪恶也产生了。

所以有与无相互生发,难与易相互转化,长与短相互彰显,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配合,前与后相互跟随。

所以圣人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处理世事,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

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培育了万物却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万物但不自居有功。

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失去什么。

前人校注

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齐。不齐则争,争则乱,乱则穷,故圣人不贵。——司马迁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河上公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司马光万物之生育运为,皆由于道。而道未尝以为己有,亦未尝自恃。至于功成而未尝以自处。夫惟不以功自处,是以物不违也。圣人体道而立,故亦如是,岂有恶与不善继之哉。——范应元

战国时的张良,原是韩国人,祖上为贵族。

秦灭韩后,张良一直图谋恢复韩国,于是结交天下豪杰,曾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但没有成功。随后,他逃到下邳,遇到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悉心研读,以图复韩大业。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张良也积极响应,率领部下投奔了刘邦。不久,他联合项梁拥立韩国贵族恢复韩国,担任韩司徒。

但后来韩王成被项羽所杀,张良又投到刘邦门下,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他追随并协助刘邦,一路出谋划策,一直打到咸阳城,斩将夺关,攻下咸阳城。张良经常给刘邦讲兵法。楚汉战争期间,鸿门宴上,张良与项羽、范曾周旋,使刘邦得以脱身,立下汗马功劳。

他建议刘邦不要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以免留下后患,并建议刘邦重用韩信,封他为齐王,以调动他攻楚的积极性。张良又建议刘邦乘胜追击项羽,迫使项羽在乌江兵败自刎。

然而,当刘邦建立起大汉王朝,当上皇帝后,刘邦论功行赏,赐给他齐地的三万户作为食邑,但张良没接受,只要了一块小小的地盘——留地——即他和刘邦初次见面的地方,以此表达他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

按说此时应是张良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了,但他决定急流勇退,归乡隐居。

他想自己灭秦复仇的目的已经达到,由平民而位至列侯,也到了人臣之极,该满足了。

加之他亲眼目睹了彭越、韩信等功臣的悲惨结局,又联想到范蠡、文种复兴越国后逃生留死的历史教训,深怕自己重蹈覆辙,因此不慕名利,决定回乡,远离官场纷争,修性养心,研习黄老之学。

张良的行为,不只是自保,更是一种“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美德。所以他既能自保,也能流芳百世,达到“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石公素书注释
《道德经》: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萧何、张良、韩信结局为何如此不同?
不吹不黑,陈平和张良谁厉害,谁才是刘邦的第一谋士?
张良是怎么死的?揭秘张良一生对刘邦的贡献
所谓“智圣”张良,是一个典型的,不讲诚信,背信弃义无耻小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