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阅读大讨论之“如何判断一本好书?”

 

 
 发表于 2011-8-23 13:30:01|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胡子 于 2011-8-23 14:22 编辑

        如何判断一本好书?那些花哨的、扑面而来吓住你的,都不是好东西;那些封面简朴的,你倒可以多看几眼。

  经典作品是为心灵准备的,读经典不能赶时髦。经典是书中的基石,就像一个人的筋骨;流行作品,就像一个人的血肉。只长肉不长骨头,人怎么能立得起来呢。
  要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经典,用他们来建立自己的精神坐标,这也是一个人辨识自己、不断成熟的过程。

    欢迎爱读书的网友对此话题跟帖,提出您的看法和意见!您的见解如果够深,可能刊登在《辽宁日报》与更多读者见面哦!



往期热议话题:
“经典阅读正在淡出吗?”
http://bbs.lnd.com.cn/thread-1709541-1-1.html


  在采访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洪之前,记者经他提示,找到了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品的著名表述(见  张洪说,他只是一个爱书的人。对于卡尔维诺的定义,他深有体会。
经典既百读不厌又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张洪而言,“经典是百读不厌,又让人百思不能得其全解,永远充满阅读欲望的书,是永远读不懂读不完的书。 ”比如孔子的《论语》,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人曾经注过《论语》,谁能说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正因为它能够在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解释,被不同的人因为各种不同目的而使用,才更证明它是经典。
  季羡林先生曾经引用过一位德国学者的话,说知识分子是站立着思考的人。而经典作品同样是站立着的独立思考,是真正为心灵准备的,读经典不能赶时髦,不能人云亦云。现在流行的浅表式的阅读,炫耀式的阅读,装点门面的阅读都是无法领略到经典作品的魅力的。经典是书中的基石,就像一个人的筋骨;流行作品,就像一个人的血肉。只长肉不长骨头,人怎么能立得起来呢。
  对于什么是经典作品,每个人、每个时代的判断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对于经典作品的不同判断。张洪提起当年学生时代抄写读书笔记的情景,“现在不时拿出来看一遍,还能回忆起当年读书的快乐。 ”
  记者也有同样的感触,翻开中学时抄录的大段大段的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描写,比如:“望前啊,望前啊,永远不能停下来。”“去受苦罢,你们这些非受苦不可的人!人不是为了快乐而生的。 ” “别忘了你的使命是做个人——你就得做个人。”现在看起来很奇怪,当年为什么会被这些口号式的语言感动呢?
  张洪说,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恰好在那样的年龄,看到了一部关于一个青年人顽强成长的优秀作品,就会一下子打动你。其实,法国文学界对于《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的评价并没有在中国高,但它自从被傅雷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翻译过来之后,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可以把它当做经典。“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人的阅读,既要包括公认的经典,同时也要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经典,用这些经典作品来建立自己的精神坐标,这也是一个人辨识自己、不断成熟的过程。如果一部作品,能够让你反复读,反复想,成为支撑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喜欢的一支歌,有那么几句总是在你的心里默默地哼唱,那就是你的经典了。 ”
人不能总在海拔低的地方生活
  关于为什么不愿意读经典,记者采访到的读者最普遍的回答就是:看不懂。
  这能全怪读者吗?张洪做了这样一个形容:“海拔低的地方,空气中含氧量丰富,呼吸顺畅,所以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一定比高海拔地区多。 ”读书也一样,看报纸、杂志、流行小说,一看就懂,一定是轻松愉快的,表面看起来也给了人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但其中能够引起人思考、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海拔却是相对较低的。而经典作品是人类的精神高峰,是一种脱离日常的和世俗的物质需求的精神成果,阅读经典要思考,甚至是痛苦的思考,当然会疲劳。但只有这样,阅读的收获才更大,生命能量也会因此延伸了很多。这就像很多登山家喜欢挑战珠穆朗玛峰一样,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同时,经典也并非一定就是诘屈聱牙的,这实际上是对经典作品的误解。很多经典作品,特别是经典文学,都是当时的“畅销书”,只不过时过境迁,加上经典的光环之后,让人有些敬而远之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家被一些“伪经典”给吓唬住了。现在,有很多出版者和作者在用经典的名头唬人,篇幅浩大,装帧豪华,定价高,宣传语动辄就是“传世之作”、“积多少年之功”。再加上现在印刷业发达,什么人都可以写书,读者要走过一片片垃圾场才能看到一棵树、一条河,劣币驱逐良币,经典反倒“养在深闺人未识”。实际上,真正的经典恰恰是很朴素的,真正的大家的语言往往平易近人,所谓“是真佛只说家常”。如何判断一本好书,张洪的建议是:那些花哨的、扑面而来吓住你的,都不是好东西;那些封面简朴的,你倒可以多看几眼。同时,可以多去听听读书多的人的建议,多去听听讲座,提高一下对经典作品的认识。
读经典会让人安静下来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大家都在感叹自己浮躁,静不下心来看书。那么,有没有什么窍门能让人从喧嚣中逃离出来,很快地进入安静的阅读状态呢?
  张洪认为,这其实是对经典的另一个误解。中国人历来把读书和藏书当做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必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还要有焚香净手的仪式。那是因为,古时的读书人只是少数,读书是与平常百姓没关系的事,所以才会在仪式上显得那么神圣。现在,基本上人人都识字,大可不必强求读书的形式。没有书房,茶几上、枕头旁甚至卫生间里放本书,也没关系。工作忙,抽空看几页,哪怕记住一句也是好的。就像孩子,从小都会背几首唐诗,可能大一点就忘了,可是他至少还会背出几句,或者对诗的韵律有了记忆,这也是好的。时间长了,心就会逐渐静下来,对经典的阅读就会深入了。

延伸阅读
关于经典的14种定义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他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他们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些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四、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他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 (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八、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十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的作品;但是那些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能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十三、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十四、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摘自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名家档案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他有句名言:“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
    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版的卡尔维诺作品包括:《意大利童话》、《通往蜘蛛巢的小路》、《烟云》、《阿根廷蚂蚁》、《我们的祖先》、《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宇宙奇趣》、《寒冬夜行人》、《帕洛马尔》、《美国讲稿》、《把大炮带回家去的兵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现在你知道了 他是卡尔维诺
《为什么读经典》
关于经典的14个定义
为什么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精神对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永远不要低估卡尔维诺,他火了60多年不是没缘由,堪比马尔克斯
每日荐书202110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