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人转”导游词

二人转导游词

 

(编写者:王君亚)现代旅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我今天就讲讲这最后一个字:娱。
       
娱就是娱乐。旅游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寻求快乐吗?想必朋友们每到一地,白天游览之余,晚上都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身心,乐呵乐呵,此乃人之常情,也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娱乐的项目很多,看看地方剧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到安徽看黄梅戏,到浙江看越剧,到山东看吕剧----但是说句实在话,这些都不是最适合旅游客人看的剧种,因为它们演的多是正剧,从形式到内容都缺乏强烈的娱乐性,不能给客人最大的快乐,甚至有些剧目内容悲悲切切,反而影响游客的情绪,如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的剧目内容太注重教育性,看了后不但不能放松,反而肌肉绷得紧紧的,如豫剧的《朝阳沟》,而唯有一个剧种到了我们东北不能不看---是什么呢?不用我说,相信大家都想到了----对,二人转。

       
提到二人转,相信大家马上都会想起赵本山、潘长江、已经逝去的高秀敏,还有从2009年春晚开始火起来的小沈阳---就连宋祖英、宋丹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等一些本不是二人转演员的明星级人物都曾拜赵本山为师,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跳过二人转,而且个个跳得喜气洋洋。在这些名人的带动下,二人转这两年可火大发了,从东北火到了春节晚会,又从春节晚会火遍了全国,要问这些年哪一种地方剧在中央电视台的出镜率最高,那就是二人转。
      
过去有一种被普遍认同的说法:相声小品过了黄河死光光,过了长江全死光。主要是因为南方人听不懂北方方言,从而影响了对北方艺术品种的欣赏。然而二人转却打破了这种说法,2009年春节后,我在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等一些南方省市的电视台收看过小沈阳的演出,那场面之热烈程度完全超出想象。

       
二人转在东北更是深受群众喜爱,有一句顺口溜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叫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还有一句话,叫客来东北转,必看二人转。东北人几乎人人都是二人转的发烧友,发烧到什么程度?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某二人转剧团在一个乡的露天剧场演出,演出一半时突然下起了大雨,800多名观众让雨淋得浑身透湿,但是就是不肯让演出停下来,他们就站在没脚脖的水中,津津有味地看着,直到把所有的节目看完才心满意足的散场。还是这个二人转剧团,有一次在辽宁省辽阳市政府俱乐部演出,演出不久,剧场突然停电了,正当观众们在黑暗中骚动,愤愤不平时,剧场外卖瓜子、花生和水果的商贩们突然冲进门来,把手中的汽灯高高擎起,为演出照明,使演出得以继续进行,当然,他们也白看了一场二人转。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东北人对二人转迷恋到什么程度,简直就想着了魔似的。

      
在我们东北,无论年纪大小,是男是女,许多人都会唱两口二人转,特别是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对一些二人转的传统节目已经达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甚至能把大段的唱词背下来,即使这样,仍然百看不厌。二人转最受欢迎的地方是农村:每年秋天丰收后,各乡村经常会自己花钱请剧团来演唱二人转。每逢此时,全村就像过节一样,各家各户都炒好瓜子、花生等小吃,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能跑的小孩都早早的来到演出场地,用自家带的椅子、马扎、凳子抢占位置。很多外村的农民也来蹭戏看,坐着拖拉机,赶着马车从几十里地以外赶到演出现致经常出现万人观看二人转的盛况。场地太小、站在后面看不到,一些身手矫健的男人便爬到了露天剧场周围的房顶、树上、墙上观看,用宋丹丹和赵本山在春节晚会小品中的话形容,那场面是相当壮观,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也正是因为二人转在东北有着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自200341开始,赵本山相继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以自己的电视剧《刘老根》为名,创办了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专业剧场。剧场开业后,有的剧场门票最高卖到100元一张,有的最高卖到880元一张,仍然场场爆满,甚至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据内部消息透露,刘老根大舞台的年盈利为1亿多元人民币。在当今各剧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效益简直就是奇迹。很多业内人士感叹说,在东北,除了二人转,演啥赔啥。在我们大连还好,电影院还比较赚钱,但是除了电影院也是演啥赔啥,唯一不赔钱的就是二人转。

       2008
年,二人转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赵本山
       200954,刘老根大舞台走出东北,在北京前门一带开设了自己在关外的第一家剧场。据说开业那天热闹非凡,大陆及港台文艺界明星张艺谋、宋祖英、成龙、曾志伟、葛优、郭德纲、那英等纷纷前来捧场,可谓群星荟萃。看这架势,在北京火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的朋友感到奇怪:如果说过去娱乐方式少,人们喜欢看二人转可以理解,今天电视和各种娱乐方式已经非常普及了,人们看二人转的热情为什么仍然不减呢?有关部门也做过这样的调研,一位村长回单得很干脆:电视可以代替电影,但是代替不了二人转。我们农民看二人转觉得解渴、解乏、过瘾,劳动一天后,洗吧洗吧,晚上去看看二人转,跟大家一起笑啊,喊啊,拼命得鼓掌,回家的路上再哼哼几句其中的小调,这一天就过得特别轻松愉快。说到底,还是我在开头时说的那句话,二人转之所以这样招人喜爱,主要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喜剧元素,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快乐。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喜剧时代,正在走向小康的老百姓思想大解放,不愿意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思想枷锁,人人喜欢找乐子,二人转恰恰迎合了这个时代特点,于是便有了广阔的市场。这是时代的选择,群众的选择。看过二人转的朋友都知道,二人转是一种既简简单单又丰富多彩而且充满喜剧色彩的艺术,与其他戏剧品种相比,它极少追求什么主题思想、教育意义和庄严感,更注重传递快乐情绪,其基本宗旨就是逗乐子。

      
二人转剧目的情节往往很简单,然而简单中却不乏戏剧性冲突,和其他剧种一样,同样注重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不同的是,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能够始终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演员在表演时则尽量的发挥逗的功能,做到风趣幽默,充满机智,结局则是化解矛盾,一团和气,即使是悲剧内容也同样采取喜剧的手法处理,所以看二人转心情不会感到压抑。

       
二人转在演出上也看似简单。一般只有一男一女两个演员、男的叫丑角,女的叫旦角,根据所叙述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道具和服饰也非常简单,一把扇子、一个手绢,根据角色不同,一物多用,基本不需要什么布景,给个场地就能演出,然而却能演得满台生辉,妙趣横生,热闹得让观众热血沸腾,心痒如挠。

       
二人转在表演上讲究五个字:说唱扮舞绝。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歌舞结合,外加绝技。
    二人转的唱源于东北民间小调,风格清新开朗而又充满调侃意味;基调轻松欢快悠扬而又直率。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灵活多样,一韵到底,并且衬以生活同样注重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不同的是,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能够始终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演员在表演时则尽量的发挥逗的功能,做到风趣幽默,充满机智,结局则是化解矛盾,一团和气,即使是悲剧内容也同样采取喜剧的手法处理,所以看二人转心情不会感到压抑。

       
二人转的说口采用的是东北方言,形式既近似数来宝,又平白如话,而且要求说口中一定要穿插一些笑话吸引观众,所以这个环节常常会把观众逗得肚子疼。据说赵本山和潘长江早期在沈阳演出《十全大观灯》时,曾经让一个刚开刀不久的病人笑开了刀口,还有一次让一个孕妇笑得当场早产。传统二人转的说词特点是生冷不忌,比较大胆,就是通常所说的比较黄,近些年来,赵本山等人大力倡导绿色二人转,并且在刘老根大舞台上率先示范,使二人舞台得到了很大净化,现在再去看二人转,里面的说口就干净多了。

       
二人转演员的舞继承的则是东北大秧歌的风格:喜兴、风趣、热烈火爆,动作简单而又明快,同时又以在演出时不停地迈着台步转圈圈为主要特征。二人转离不开转,其名称也正是因此而来的。两个演员在表演时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固定的位置,总是转来转去,忽而向相反的方向转开去,又回笼到一起,忽而两人并排着朝着一个方向转,忽而又一个人围着另一个人转,两个人满场转,动作滑稽可笑。正是这个转字使二人转获得了活跃的台风。

        
二人转的扮也很简单,不需要化妆,整条毛巾,包后脑勺就是壮年农民,往后一倒腾就成了老太太。角色的转变更多的是在转中完成的。演员一转就从这个角色转到了另一个角色,再一转又从另一个角色转到这个角色。通过不停的转,转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所谓千军万马,就是咱俩

       
不但角色转,道具也在转,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看看过二人转,最吸引人的是演员手中的手绢,简直被玩得出神入化——小至方寸,大若斗篷,想怎样转就怎样转,就像哪吒的风火轮,呼呼生风。还有手绢的抛接技术,不管抛出多远,都能旋回来,而且想让它旋到哪就旋到哪-,就像手中有一根线牵着似的,随心所欲---这些都是二人转演员的绝活,没有个几年工夫根本练不出来。所以说,二人转演员个个都是多才多艺,要能集唱、说、舞、曲艺、杂技等各种行当的本事身,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都能演,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都逗乐,把满场的气氛活跃起来。

        
二人转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浪。有一种说法:看二人转不浪,不如回家睡凉炕。这里所说的浪,就是要给人以美感,要有一股艺术化了的妖道劲儿。这是二人转最灵魂性的东西之一,也是东北人观看二人转的基本审美要求。看二人转要看东北人如何浪——东北人的浪不同于南方人的浪:南方人的浪是柔性的,给人的感觉是柔曼轻飘,心中的感情是用羞羞答答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东北人的浪则是野性的,粗犷的,就像东北的大秧歌一样:齐步楞灯强灯强----东北的大姑娘开朗活泼,不拘小节,且土中求美;东北的小伙儿热情直率,敢于追求----这些都是二人转浪的生活基础。因此二人转中绝没有扭捏作态,而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唱,怎么说,特别是表现夫妻关系时,更是眉目传情,打情骂俏,极富挑逗性----在这一点上,东北人的坦率天性被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它还原了生活中的真,表现的是关东独特的风情。也正是东北人这种浪不丢的舞台形象,使二人转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给了人们独特的艺术享受。

       
其实二人转也不光是逗乐,有很多剧目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二人转在旧社会还有一个名字,叫劝人方,顾名思义,它对人具有一定的劝解作用,劝解的内容无非做人要忠孝仁爱多行善,酒色财气不多贪。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寓于逗乐和剧情之中,对人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譬如,大家都记得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小品中说过的那句话:人生在世屈指算,不过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只需三尺宽。其实这话原本就是二人转里的一段说口。同样的意思,在2009年春节晚会小品《不差钱》里,又被小沈阳简化成:人生跟睡觉是一样的,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哈---”“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二人转中类似这样充满人生哲理的话很多,这些话是对人性的玩味,是普通老百姓对人生本质最朴素的参透,代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和智慧。相信大家听完这样的话,在哈哈一笑后都会有所感悟,继而对自己的人生观和行为进行修正。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二人转,对它指责最多的是太俗、格调不高。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二人转本来就脱胎于东北农村的田间地头,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东北农民用来自我娱乐的方式,所演的也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事:小两口之间的事、婆媳之间的事、媳妇与小姑子之间的事、邻里之间的事,采取的是插科打诨的手法,追求热热闹闹,风趣幽默,目的就是一个:逗乐。所以从本质上讲,它确是一种下里巴人的艺术,是一种大俗的艺术。然而大家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土壤里的艺术才最有生命力,最受人民大众所喜爱。想一想,赵本山的小品为什么演了10多年仍然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其中的原因不正在于它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散发着一种大俗之气吗?不可否认,我们大部分人本来就是俗人,过着俗生活,有着俗人都有的七情六欲,既然是俗人,就没有必要硬要脱俗,适当地吃一点粗粮,欣赏一下俗文化,完全是符合人性的一种需要

       
怎么样,在座的朋友有没有想当俗人的?有的话,今晚就跟我一起去看看二人转。没别的,就是图个乐呵。大连有两个比较大的二人转剧场,都是旅游客人晚上经常光顾的地方 ,据他们看后反映,效果都相当不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文化的危机:二人转能否转出下一个精彩?
赵本山投资亿元建剧场 将成全国最大二人转剧场
文化商人赵本山
赵本山弟子
赵本山旗下十大美女艺人谁更漂亮?
赵本山“商业王国”崛起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