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学

植物学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目的: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要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与功能。

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一、原生质化学组成

二、原生质的胶体性质

第三节.植物细胞外被的结构特点

                   . 细胞

         .细胞膜

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

 一.纹孔

 二.胞间连丝

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一.细胞基质

  二.细胞器

  三.细胞骨架系统

第六节.植物细胞核

   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二.核的功能

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一.贮藏的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

第八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一.细胞周期

    二.有丝分裂

    三.无丝分裂

    四.减数分裂

    五.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六.植物的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工程

 

 第二章  种子与幼苗

  

   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种子的结构以及幼苗的类型及特点。

   要点:种子的概念,种子、幼苗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种子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

           二.种子的基本类型(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单子叶无胚乳种子)

           三.种子的寿命及萌发

第二节.幼苗

        一.被子植物的幼态器官及其形成

        二.幼苗的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三.幼苗形态学特征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章             植物组织

 

目的:掌握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组成。

要点: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以及维管组织等类型、形态及功能。

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一).按存在部位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二).按来源和性质分类: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

                     1.保护组织

                     2.营养组织

                     3.机械组织

                     4.输导组织

                     5.分泌结构

第二节.维管组织、维管束和组织系统

一、维管组织

二、维管束

三、组织系统

第四章         营养器官----  

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根的来源、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生理功能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

要点:了解根的来源和类型以及根尖的分区,掌握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和侧根的发生过程。根的变态。

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根的生理功能和基本形态

根的生理功能

二、根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根尖的初生生长与根的初生结构

     . 根尖及其分区 (根冠;分生区:顶端分生组织特征,不活动中心,组织原学说,T学说;伸长区;根毛区(成熟区))

     二.根的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成熟区的组成部分(表皮、皮层、中柱),木质部,韧皮部。从功能角度阐述各部分特征。(表皮属吸收组织、皮层占比例大、贮藏组织、基本组织特征,内皮层的特征和生理作用、根的吸水途径)

(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征。[表皮,皮层(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内皮层)中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多元型]

第三节.侧根的发生

 一.侧根原基的发生

 二.侧根的形成及其在主根上的分布

第四节.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

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周皮的形成

第五节.根瘤与菌根

一.根瘤 概念、形成与作用

二.菌根 概念与作用

第六节.根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五章   营养器官---- 

   目的:了解茎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发育过程、分枝方式和茎的类型。

 要点:掌握枝条的形态、茎和芽的类型和茎分枝方式,茎尖的分区、植物的初生和次生结构。机械、输导和次生分生组织特征。

 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难点: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 支持作用

. 输导作用

. 营养、贮存作用

. 繁殖作用

. 其他功能

第二节.茎的基本形态

            一.

         二.茎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茎尖的结构

        一.茎尖分区

       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二.茎的初生生长

       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分化特点(叶芽的分化)

第四节.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一.表皮

        .皮层

        .维管束

第五节.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组成及其活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部位、组成分子及其活动产物。

        .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三.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特点

         年轮的概念,年轮的形成与环境关系。树皮的形成与形态变化。木材三切面的基本结构,优质木材的特征。裸子植物茎的特点

第六节.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一.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加粗

      (一)  初生加厚生长

      (二)  异常次生生长

第七节.茎的生长特性与农业生产

      一.纤维植物的茎纤维特点

       二.枝条生根与人工营养繁殖

       三.茎的创伤愈合与嫁接

       四.茎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性能

第六章   营养器官----

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叶的外部形态、类型、发育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要点:掌握叶的基本形态与解剖结构,保护组织、同化组织特征。

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难点:单、双子叶植物叶形态和结构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叶的生理功能

         一.光合作用

  二.蒸腾作用

  . 其他功能

第二节.叶的基本形态

. 

.茎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叶的发生和生长

   一.叶原基的发生

   二.完全叶各部分的发生

   三.叶片的生长

   .叶的系统发育

第四节.叶的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一)   叶片:(表皮、叶肉、叶脉)及其功能。保护组织特征。同化组织,叶绿体结构及其功能。

(二)   托叶与叶柄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一)   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表皮细胞壁矿质化特征, C3C4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及其在生理上的意义。

(二)   叶鞘、叶耳与叶舌

第五节.叶的衰老与脱落

一.叶的衰老

二.叶的脱落:离层与落叶。

第六节.叶的生长特性与物质生产关系。

 一.叶的生长特性与配置方式

 二.叶位与生物产量,

 三.叶的再生长在蔬菜、草坪和饲用植物的生产中的作用

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整体性、结构及功能的统一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目的:通过本节学习,建立植物器官间相互联系、结构与功能统一和对环境适应性的观点。

要点:植物营养器官的联系,特别是维管束的互相联系,组织结构与生活功能的互相联系、结构对环境的适应和统一、变态器官等。

重点:维管束的互相联系;结构与生活功能的互相联系和统一;变态器官。

难点:根、茎、叶过渡区维管束的互相联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营养器官的整体性

        一.营养器官功能的协同性:植物体内木质部水分的吸收,输导和蒸腾;植物体内韧皮部有机物质的制造,运输,利用和贮藏

    二.营养器官结构的联系和同一性

    三.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第二节.营养器官对环境的适应性

一.茎形态结构的力学特点

二.超级稻的株形分析

.叶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第三节.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变态的概念

     二.根的变态

     .  茎的变态

     .变态叶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第八章  生殖器官----

 

   目的通过花器官发生形成和花器官各部分数目、形态组成、发育和相互关系的学习,了解花的概念及花部的发育及其基本特征。

要点:花的基本概念,花的基本形态,花的类型,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开花,传粉与受精。

重点: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难点: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

主要内容:

.花的组成及其在发育上的意义

            一.花在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的意义

       二.花的基本形态

     花柄与花托;花被(花萼与花冠)的类型;雄蕊群;雌蕊群。

第二节.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时顶端分生组织的变化

     二.花芽分化的时期和过程

第三节.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一.花丝和花药的发育:花粉囊壁的发育过程,

    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减数与分化过程,2细胞花粉粒和3细胞花粉粒的概念。

    三.花粉粒的形态。

四.花粉粒的内含物和生活力。

    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性。

    六.花粉、花粉培养和花粉植物。

第四节.雌蕊的发育和结构

   一.雌蕊的组成

     二.胚珠

     三.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成熟胚囊的组成及其细胞学特点

   .雌性生殖单位及其功能

第五节.开花与传粉

    一.开花     

    .   传粉: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含义。植物异花传粉的适应性。生产上对植物传粉的利用与控制。

第六节.受精

        一.花粉的萌发:花粉粒的萌发条件与过程。

        二.花粉管的生长

        三.双受精过程

        四.受精作用与现代生物技术

    多倍体的概念。外界条件对传粉、受精的影响。试管受精,子房培养,远缘杂交,植物生殖工程。

 

第九章  种子的发育、果实的形成及果皮的结构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从单个受精卵细胞,发育出种子、果实的过程。

要点:果实和种子的概念,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全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

重点:果实、种子和幼苗的概念;胚和胚乳的发育。

难点:胚的发育。

主要内容:

第一节.种子的发育

         一.胚的发育(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胚的发育)

      二.胚乳的发育。

      三.种皮发育及结构

      四.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五.胚状体和人工种子

第二节.果实的形成及果皮的结构

  一.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二.真果和假果的含义及其结构

  三.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  风力传播

      .水力传播

      .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传播

      .果实弹力传播


第十章   植物类群及分类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要点: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基本类群,以及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与系统演化关系。除被子植物外的主要类群的代表植物。

重点:高等植物各类群的生活史及其特征。除被子植物外的主要类群的代表植物。

难点:各类群的生活史。

 

概述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常识。

要点:植物分类方法简介、分类的基本单元、种及其命名法规。

重点:分类单元和命名法规。

难点:命名法规。

主要内容: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三、种的含义,

四、植物的命名法则。

五.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

 

第二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概述

 一.藻类植物

目的:掌握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主要的门类。

要点:观察代表植物以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等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

重点:藻类及其重要门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各门类的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

1.*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生殖细胞为单细胞,无胚形成。)

2.*蓝藻门(含珠藻) :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3.*绿藻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衣藻、实球藻、田藻、水绵、轮藻)

4.裸藻门、金藻门等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5.红藻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6.褐藻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二.菌类植物

目的: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与藻类比较。

要点: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的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重点:菌类及其3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4个亚纲的特征。

难点:真菌的生活史。

主要内容:

1.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2.*细菌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3.粘菌门: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

4.真菌门等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三.地衣植物

目的: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要点: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壳状、叶状、枝状地衣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重点:地衣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衣的结构。

主要内容:

一般特征、形态结构(壳状、叶状、枝状地衣)、繁殖以及代表植物及其意义。

 

四.苔藓植物

目的: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要点:通过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苔藓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重点: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难点:孢子体和配子体,特别是孢子体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2*苔纲: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地钱)

3.藓纲: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应用价值。(葫芦藓)

 

五.蕨类植物

目的:通过生活史的观察和学习,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代表植物。

要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和真蕨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明确蕨类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

重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

难点:蕨类的生活史。

主要内容:

    *一般特征及生活史(以贯众为例)

1.石松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

2.水韭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

3.松叶蕨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

4.木贼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

5.真蕨纲:主要特征、生活史及代表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

 

六.裸子植物

目的: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要点: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铁树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裸子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确立种子的概念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

重点: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种子形成的意义,花粉管形成的意义。

难点:裸子植物生活史,胚珠的构造。

主要内容

1*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2.*铁树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

3.银杏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

4.松柏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

5.红豆杉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

6.买麻藤纲:主要特征、主要植物和应用价值及保护。

7.裸子植物的起源

 

. 被子植物

目的:通过被子植物生活史的学习,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要点: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明确被子植物的子房和果实形成的进化特征。

重点: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难点: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主要内容:

1*一般特征及生活史:世代交替

2.*小麦、油菜的生活史。被子植物的利用。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点:被子植物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重点:被子植物花、果实的形态特征。

难点:雄蕊、雌蕊、子房、胎座、果实的类型和形态特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根系的形态特征

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根系的形态特征,掌握基于根系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点:被子植物根系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重点:直根系、须根系的形态特征。

难点:根系的类型区分。

 一、直根系

二、须根系

 

第二节  茎的形态特征

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茎的形态特征,掌握基于茎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点:被子植物茎的性质、习性和分枝方式等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重点:被子植物茎的性质、习性和分枝方式的形态特征。

难点:被子植物茎的分枝方式的形态特征。

                一、   茎的性质

二、   茎的生长习性

三、   茎的分枝方式

     

第三节  叶的形态特征

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特征,掌握基于叶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点:被子植物叶序、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叶的类型等形态特征。

重点:被子植物叶序、叶片的基本形态和叶的类型的形态特征。

难点: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特征。

 一、叶序

二、叶片的形态特征

三、叶的类型

    

第四节  花的形态特征

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特征,掌握基于花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点:被子植物花序、花冠的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方式、雄蕊类型、花药着生及开裂方式、胎座的类型、子房位置及胚珠着生方式、禾本科植物小穗和小花的构造等形态特征以及花程式和花图式。

重点:被子植物花序、花冠的类型、雄蕊类型、胎座的类型、子房位置、禾本科植物小穗和小花的构造等形态特征以及花程式和花图式。

难点:被子植物花序、花冠在花芽中排列方式、花药着生及开裂方式、胎座的类型、子房位置及胚珠着生方式、禾本科植物小穗和小花的构造等形态特征以及花程式和花图式。

一、   花序

二、   花冠的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方式

三、   雄蕊类型、花药着生及开裂方式

四、  雌蕊和胎座的类型、花的性别、子房位置及胚珠着生方式

五、   禾本科植物小穗和小花的构造

六、 花程式和花图式

 

第五节 果实的类型

目的:通过学习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特征,掌握基于果实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点:被子植物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等果实的形态特征及类型。

重点:被子植物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等果实的形态特征及类型。

难点:被子植物单果等果实的形态特征及类型。

一、   单果

二、   聚合果

三、  聚花果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之一--双子叶植物纲

 

目的: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及其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双子叶植物系统演化规律。

要点:双子叶植物纲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的特征,并简述其代表植物。通过解剖观察各科主要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双子叶植物演化分类系统。

重点: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茜草科、菊科。

难点:蔷薇科、豆科、大戟科、唇形科、菊科。

主要内容*木兰科、胡椒科、睡莲科、*毛茛科、罂粟科、金缕梅科、杜仲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石竹科、苋科、藜科、蓼科、五桠果科、山茶科、椴树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杜鹃花科、报春花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红树科、卫矛科、冬青科、*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木犀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菊科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分类地位、重要经济的植物。(有*的为重点必学科,用小字排列的为选读科)

 

第一节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目的:掌握木兰亚纲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原始性。

 要点:木兰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木兰科、胡椒科、睡莲科、毛茛科、罂粟科等,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的原始性特征。

重点: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木兰科、毛茛科等的主要特征。

一、木兰科(Magnoliaceae

二、胡椒科(Piperaceae)

三、睡莲科(Nymphaeaceae)

四、毛茛科(Ranunculaceae)

五、罂粟科(Papaveraceae)

 

第二节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目的:掌握金缕梅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金缕梅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金缕梅科、杜仲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等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金缕梅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一、金缕梅科(Hamamelidae)

二、杜仲科(Eucommiaceae)

三、桑科(Moraceae)

四、胡桃科(Juglandaceae)

五、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第三节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目的:掌握石竹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石竹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石竹科、石竹科、苋科、藜科等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石竹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石竹科、石竹科、苋科、藜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一、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二、苋科(Amaranthaceae)

  三、藜科(Chenopodiaceae)

  四、蓼科(Polygonaceae)

 

第四节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目的:掌握五桠果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五桠果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五桠果科、山茶科、椴树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杜鹃花科、报春花科等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山茶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杜鹃花科、报春花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一、五桠果科(第伦桃科)(Dilleniaceae)

二、山茶科(Theaceae)

三、椴树科(Tiliaceae)

四、锦葵科(Malvaceae)

五、葫芦科(Cucurbitaceae)

六、杨柳科(Salicaceae)

七、十字花科(Cruciferae)

八、杜鹃花科(Ericaceae)

九、报春花科(Primulaceae)

 

第五节  蔷薇亚纲(Rosidae)

目的:掌握蔷薇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蔷薇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红树科、卫矛科、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芸香科、伞形科等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红树科、卫矛科、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芸香科、伞形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一、蔷薇科(Rosaceae)

二、豆科(Legaminosae)

三、桃金娘科(Myrtaceae)

四、红树科(Rhizophoraceae)

五、卫矛科(Celastraceae)

六、大戟科(Euphorbiaceae)

七、鼠李科(Rhamnaceae)

八、葡萄科(Vitaceae)

九、无患子科(Sapinaceae)

十、槭树科(Aceraceae)

十一、漆树科(Anacardiaceae)

十二、芸香科 (Rutaceae)

十三、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第六节  菊亚纲(Asteridae)

目的:掌握菊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菊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茄科、旋花科、唇形科、木犀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菊科等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菊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唇形科、菊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一、茄科(Solanaceae)

 二、旋花科(Convolvulaceae)

 三、唇形科(Labiatae)

 四、木犀科(Oleaceae)

 五、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六、茜草科(Rubiaceae)

 七、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八、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

 

第十三章  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之二--单子叶植物纲


      
目的:掌握单子叶植物纲及其重要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系统演化规律。

要点:单子叶植物纲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主要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单子叶植物演化分类系统。

重点: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莎草科、禾本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

*泽泻科、棕榈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莎草科、*禾本科、姜科、*百合科、薯蓣科、*兰科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分类地位、重要经济的植物。(有*的为重点必学科,用小字排列的为选读科)

 

第一节     泽泻亚纲(Alismatidae)

目的:掌握泽泻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泽泻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泽泻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泽泻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泽泻科的主要特征。

一、泽泻科(Alismataceae)

 

第二节     槟榔亚纲(Arecidae)

目的:掌握槟榔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槟榔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棕榈科、天南星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棕榈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棕榈科、天南星科的主要特征。

一、棕榈科(Palmae)(槟榔科Arecaceae

二、天南星科(Araceae)

 

第三节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目的:掌握鸭跖草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鸭跖草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莎草科、禾本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莎草科、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莎草科、禾本科的主要特征。

一、莎草科(Cyperaceae)

二、禾本科(Gramineae)

 

第四节     姜亚纲(Zingiberidae)

目的:掌握姜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姜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莎草科、禾本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姜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姜科的主要特征。

一、姜科(Zingiberaceae)

 

第五节     百合亚纲(Liliidae)

目的:掌握百合亚纲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要点:百合亚纲的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百合科、兰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以及该亚纲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重点:百合科、兰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兰科的主要特征。

一、百合科(Liliaceae) 

二、兰科(Orchidaceae)

 

第十四章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目的:掌握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

要点: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的真花和假花学说及其分类系统。

重点:真花和假花学说及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森系统和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难点: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演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

         一.植物的起源与主要类群的演化历程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演化

     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五.高等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六.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起源的时间,(二)发源地,(三)可能的祖先,(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一)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三节. 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  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新方法

       .  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新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恩格勒系统
校园植物志
杜鹃花目
《药用植物学》
杨梅目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