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虫害防治2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又名棉红蜘蛛、棉叶蜗、火烧等,属蛛形纲,婢螨目,叶螨科。朱砂叶螨寄主植物多达110多种,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在蔬菜中,危害葫芦科的西瓜、甜瓜、黄瓜、冬瓜、丝瓜,茄科的茄子、辣椒、马铃薯,豆科的蚕豆、碗豆等。不仅在大田危害,也是保护地栽培蔬菜和温室蔬菜的主要害虫。  
  朱砂叶螨以成、若蜗在蔬菜的叶背吸取汁液,便叶面水分蒸腾增强,叶绿素变色,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从而使叶面变红、干枯、脱落、甚至整枯死,降低产量和影响品质。 
 
形态识别 
(1)成瞒雌成蜗体长0.42~0.51毫米,宽0.26~0,33毫米。背面卵圆形。体色一般为深红色或锈红色。常可随寄主的种类而有变异。体躯的两侧有两块黑褐色长斑,从头8部开端起延伸到腹部的后端,有时分为前后两块,前块略大。雄成螨体长0.37~0.42毫米,宽0.21~0.23毫米,雌蜗小。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背面呈菱形,头胸部前端圆形。腹部末端稍尖。
(2)卵直径0.13毫米。圆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变为淡黄至深黄色。孵化前呈微红色。
(3)幼蜗体长约0.15毫米,宽0.12毫米。体近圆形,色泽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足3对。
(4)若螨长约0.21毫米,宽0.15毫米。足4对。雌 成蜗分前若螨和后若螨期,雄若螨无后若螨期,比雌若瞒少蜕一次皮。
 
发生规律
  朱砂叶螨发生代数随地区和气候差异而不同。北方一般发生12~15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18~20代,华南可发生20代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成螨、部分若蜗群集潜伏于向阳处的枯叶内、杂草根际及土块裂缝内过冬。温室、大棚内的蔬菜苗圃地也是重要越冬场所。越冬成蜗和若蜗多为雌螨。冬季气温较高,朱砂叶螨仍可取食活动,不断繁殖危害。
  早春温度上升到10℃时,朱砂叶螨开始大量繁殖。一般 在3—4月,先在杂草或蚕豆、草莓等作物上取食,4月中下 旬开始转移到瓜类、茄子、辣椒等蔬菜上危害。春季棚室由 于温度较高,害蜗发生早,初发生时由点片向四周扩散,先 危害植物下部叶片,后向上部转移。成、若螨靠爬行、风雨 及农事作业进行迁移扩散。
  朱砂叶螨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行孤雌生殖。卵散产,多 产于叶背,1头雌螨可产卵50一100粒。不同温度下,各瞒态 的发育历期差异较大。在最适温度下,完成一代一般只要7— 9天。高温低湿有利于繁殖。温度在25—28C,相对湿度在 30%一40%,产卵量、存活率最高。温度在20C以下,相对 湿度在80%以上,不利其繁殖。温度超过34‘C,停止繁殖。 早春温度回升快,朱砂叶螨活动早,繁殖快,蔬菜受害也较 重。保护地栽培蔬菜由于温度高,发生早,因而危害也比露地蔬菜重。 
  朱砂叶螨的天敌很多,主要有各种捕食螨、食蜗、瓢虫、蓟马、草蛉及各种蜘蛛等。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清除棚室四周杂草,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败叶,用以沤肥或销毁。避免过于干旱,适时适量:灌水,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 
 (2)生物防治朱砂叶螨天敌很多,有应用价值的种类有瓢虫、草蛉、蜘蛛、食螨瘦蚊、塔六点蓟马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释放或田间保护利用。
 (3)药剂防治在瓜田点片发生阶段及时进行挑治,以免暴发危害。近几年由于连年使用有机磷农药,叶蜗已产生了抗性,要经常轮换化学农药,或使用复配增效药剂和一些新型的特效药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1200倍液,或73%克蜗特1000倍液,或5%的尼索朗乳油3000倍液,或25%灭螨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螨虫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托尔克乳油3000倍液喷杀,效果也很好。此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有机磷农药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返回
     
                     

 
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甘蓝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自1994年广东、海南发现以来,目前已蔓延20多个省(市),成为瓜类、豆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已知寄主植物60余种,其中以葫芦科、茄科和豆科作物受害最重也危害十字花科的萝卜、青菜、白菜等。瓜类减产可达30%- 50%。
  美洲斑潜蝇以幼虫蛀食叶片上下表皮间的叶肉为主,形成黄白色蛇形斑,坑道长达30~50毫米,宽3毫米。成虫产卵取食也造成伤斑。虫体的活动还能传播病毒。
 
形态识别
 (1)成虫体小,长1.3~2.3毫米,浅灰黑色。头部、额略突于复眼上方,触角和颜面为亮黄色,复眼后深黑色。胸部的中胸背板亮黑色;中胸侧板黄色,有一变异的黑色区;小盾片鲜黄色。腹侧板几乎为一大型的黑色三角形斑所充满,但其上缘常具有宽的黄色区。翅长1.3~1.7毫米。腹部大部分为黑色,背板两侧为黄色。
(2)卵长径为0.2~0.3毫米。椭圆形,短径为0.10~0.15毫米,米色,略透明。
(3)幼虫长约3毫米,蛆状。初孵幼虫无色.逐渐变为淡绿色,后期变为橙黄色,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工分叉,各具一个开口,两端的突起呈长形。共3龄。
(4)蛹长1.7~2.3毫米。椭圆形,围蛹,腹面稍扁平,橙黄色,后气门突与幼虫相同。
 
发生规律
  在低纬度地区或温室,全年都能繁殖。在广州一年可发生15~16代。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蔬菜的虫源除通过瓜果、蔬菜的运输携带、气流传播外,主要来自温室蔬菜。美洲斑潜蝇成虫大部分在上午羽化,成虫羽化后24小时即可交尾交卵。雌虫刺伤植物寄主叶片,形成刺孔,成刻点状,雌虫通过刻点取食和产卵。幼虫取食导致大量叶片死亡。美洲斑潜蝇造成的叶片伤口中,约有15%的活卵。
  雄虫不能形成刻点,但可在雌虫造成的伤口上取食。雌虫产卵于叶片表皮下或裂缝内,有时也产于叶柄。产卵的数量随温度和寄主植物而异,在25度下雌虫一生平均可产164.5粒卵。根据温度的高低,卵在2~5天内孵化。幼虫发育历期一般为3~8天,蛹历期一般为6~10天,完成一代约15天。
  影响美洲斑潜蝇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食料。环境温度对斑潜蝇的发育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在12~35度条件下,美洲斑潜蝇能完成生活史。20℃以下发育很慢,30℃以上种群增长急剧下降。北方日光温室中2~3月能见到该虫的虫道。在自然界中,该虫的世代重叠明显,种群发生高峰期与衰退期极为突出。
  美洲斑潜蝇主要靠卵和幼虫随寄主植物、叶菜、带叶的瓜果豆类,以及作为瓜果豆菜的铺垫、填充、包装物的叶片,或蛹随盆栽植株的土壤、交通工具等作远距离的传播。气流、风雨也可以使该虫传播扩散。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棚室栽培要培育无虫苗,收获后清洁田园,把被潜叶蝇危害的植株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合理布局,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与其不危害的作物进行套中或轮作。适当稀植,增加田间通透性。
(2)黄板诱杀 棚室内用30厘米×60厘米的木夹板涂上:黄色油漆制成黄板,黄板上加粘蝇纸或不干胶和凡士林等粘性物质诱杀成虫。
(3)植物检疫 在末发生斑潜蝇地区建立保护区,对来自疫区的瓜果豆菜类,要严禁带叶,禁用寄主植物的内片、茎蔓作为铺垫、包装材料。
(4)药剂防治 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30%毒蝉乳油1000倍液,或10%毗虫琳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蝇蛆净水溶粉剂2000倍液,或1.8%害极灭乳油250倍液,或1.0%灭虫素乳油2500倍液喷雾。还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用9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40%杀虫双水剂5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药适期掌握在成虫产卵高峰期至初孵幼虫期。


               

返回
                                            
 

 
瓜亮蓟马

  瓜亮蓟马又名橙黄蓟马、瓜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过去此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南部的各省。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地区棚室瓜类和茄果类蔬菜面积扩大,瓜亮蓟马在华北地区发生比较普遍,成为棚室瓜类和茄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瓜亮蓟马的主要寄主作物有节瓜、黄瓜、苦瓜、西瓜、冬瓜等瓜类作物和茄子、甜椒、番茄等茄科作物,还有少数豆类作物和十字花科蔬菜等。
  成虫和若虫铿吸植物生长顶心、心叶、嫩稍、嫩芽及花蕾和幼果的汁液,被害株的生长点嫩梢变硬而萎缩,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茸毛呈褐色或黑褐色。受害叶片向正面卷缩,受害的心叶不能展开,幼瓜幼果受害后出现畸形,毛茸变黑,有的脱落。对产量和品质都影响极大。
 
形态识别 
(1)成虫雌虫体长1.0毫米,雄虫略小,体淡黄色。复眼稍突出,褐色,单眼3只,红色,排成三角形,单眼间鬃位于三角形连线外缘。触角7节。
(2)卵长0.3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产于嫩叶组织内。
(3)若虫体黄白色。1~2龄若虫无翅芽。3龄触角向两侧弯曲,复眼红色,鞘状翅芽伸达
 第3至第4腹节。4龄交往后折于头背上,鞘状翅芽伸达腹部近末端,行动迟钝。
发生规律
  瓜亮蓟马在南方一年可发生20代以上,多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越冬成虫在次年气温回升至12℃时开始活动,瓜苗出土后,即转至瓜苗上危害。在我国华北地区棚室蔬菜生产集中的地方,由于棚室保护地蔬菜生产和露地蔬菜生产衔接或交替,给瓜亮 蓟马创造了能在此终年繁殖的条件,在冬暖大棚瓜类或茄果类蔬菜越冬茬栽培中,可发生瓜亮 蓟马危害,但危害程度一般比秋茬和春茬轻。全年危害最严重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 6月中、下旬。
  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爬动敏捷。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数隐藏于瓜苗的生长点及幼瓜的毛茸内。雌成虫具有孤雌生殖能力,每头雌虫产卵30~70粒。瓜亮蓟马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土壤湿度与瓜亮蓟马的化蛹和羽化有密切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在8%~18%的范围内,化蛹和羽化率均较高。瓜亮蓟马常见的天敌种类有捕食性的花熔和草始两种。花熔的食量颇大,对瓜亮蓟马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温室中的残茬落叶,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虫力;在成虫迁入高峰时用纱网阻隔棚室门窗,以减少侵入虫量。 
(2)培育无虫苗育苗时,清除苗床杂草,密封四壁,集中喷药,消灭残存虫源,培育无虫苗。
(3)药剂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防治。
1)烟雾法在棚室中可用2i%敌敌畏塑料块缓释剂,每立方米7~10克熏蒸。 
2)喷雾法可用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蜗特12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或40%环丙杀螨醇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25%灭吗螨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75%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均有效。10~14天1次,连喷2~3次。喷药的重点是植株的上,尤其是嫩叶背面和嫩茎。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蔬菜害虫综述图解②
辣椒虫害(转)
蓟马最全防治技术
月季 遭受白蜘蛛病害,转发《白蜘蛛与防治》
新害虫爆发!危害甘蓝及多种蔬菜,再不防治,一年白干!
菜缢管蚜[同翅目蚜科缢管蚜属的昆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