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动回顾|慈怀·迪客读书小组第四期:《非暴力沟通》迪客会

非暴力沟通是可以通过学习并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可以减少暴力沟通过程中于人于己的伤害。

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们心灵深处的呼声。

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的具体步骤如下: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

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带评论和道德评价的语言,尽量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对方也易于接受,并能进一步的倾听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做准备。

道德评价的语言,不免给人贴上标签和含糊不清的措辞,往往会引起对方的申辩、退缩或反击。

比如不要说你不尊重人、没有教养、太自私、对人有偏见,或者总是、都、从来、经常等模糊笼统的词句。 这里要区分事实和评判,客观地描述事实。

感受:

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体会当下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表达出自己当下的情绪,比如我很伤心、难过、害怕、气馁、幸福、愉快、温暖、放心等。

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并体会对方的感受,与对方共情,让对方有一种被关注、理解、共鸣的感受,这样并与对方在内心深处去连接。

这里要区分感受和观点的区别,表达出当下的感受。

需要:

体会感受背后的根源,在坦诚、平等、自由的情景里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去指责对方,指责、辱骂、批评只能带来不合作、对抗的情境里。

这里要区分自己需要和指责别人。

请求:

在明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清晰明确表达出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帮助,让对方清楚明白应该做些什么来满足对方的需要。

这里要区分具体的请求和委婉或模糊不清的表述。

如果请求达不到满足的时候,表示理解,那么这属于请求。当请求被拒绝之后,不是道德伦理来使对方左右为难,比如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会怎么样?。

这里要区分请求和命令。

人是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沟通时刻都在进行中,时刻提醒并运用非暴力沟通模式在各类生活中。

(1) 观察

我/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 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你感到…”

(3) 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你需要/看重…”

(4) 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我/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我/你想…”

在自由讨论的阶段,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闪着众人智慧的环节。

每位书友结合自己日常生活,审视内心,表达各自的学习体会和理解,有着良好的互动,也有很多的感触,也是更具有学习的地方,展现更多的活泼,触及更多的维度。

 孩子才是生命的老师,其中有书友举了关于小孩子的故事,关于发生在地铁里的两个小孩子交换玩具的故事:

孩子A在地铁上喜欢小孩B的工程车玩具,也表示想玩,并说:“我能玩你手中的玩具吗?”孩子B说:“不行?”。

还好孩子A立马开动脑筋,然后说:“我们交换玩具,你玩我的恐龙玩具吧”。孩子A说:“可以”。

接着俩小孩交换玩具,各有所得。下车后,归还玩具下车。

这里值得表扬的是,小孩了解自己的需求,并用同理心去试探别人的需求,然后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最后都满足于己于他的需求。

在亲子相处中,有书友谈到早些时候跟孩子的相处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在一次幼升小的选拔赛中,自己听到其他孩子说很简单,而自己的孩子说还是挺难的,就说怎么你不会做的,当孩子说自己已经尽力了,面对孩子的坦诚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时,那一刻自己就后悔了。

真的,有时候孩子更坦诚、真实,不加掩饰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在这些环节,孩子更容易做到。

孩子在生命领域里可以当我们的老师,孩子纯真、快乐、活在当下,谁能说在生命的状态里不是我们可以向之学习的老师?

有书友列举了他父母的例子,从母亲的任劳任怨包揽家务,到开始抱怨,然后自己的父亲开始主动自己做家务,因为母亲并没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导致对父亲的工作并不满意而发生吵架。

还好他们关注对方,也非常在意对方,能及时调整,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慢慢地磨合到彼此分担家务,且能兼顾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需要一并作为最高的需要,因此他们回归到真正属于他们的亲密关系,和谐美满。

这也是我想表达的,如果把自己放入到团队中,兼顾自己和团队的需求出发,这时候做出的请求就应该有很多的建设性和接纳性。

如果发生在家庭范围以内,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家庭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来提出自己的请求,那么这时候就会既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求,又满足家庭长足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后这样的家庭一定会越来越融洽和谐。在团队和公司,也可以推之于中吧。

感触最深就是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有含蓄内敛的成分较多,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慢慢地压抑的心灵,忽略内心的声音。

本书作者说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

9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几个男孩在校外等着打我。我躲在教室不敢回家。老师发现后,叫我离开学校。

我说我很害怕,她教训说:“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

几年后,作为运动员,我的感受更显得微不足道。

教练们特别看着运动员“全力以赴”的精神---即使身体经受着剧痛,也要继续比赛。

有一次,我的手腕骨折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蹒跚学步的时候,摔跤了,有的父母会说:“没关系,咱们是勇敢的孩子,鼓励孩子自己起来”。

有的父母则反应过激,说:“宝贝,摔疼了么?哪里疼啊?”这其实就是过于不及,如果孩子摔倒了,但没受伤,摔疼,这时候鼓励孩子自己起来,锻炼自立自强的意识;如果孩子摔疼了,需要家长安慰和帮助,这时候父母当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帮助。

让爱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什么事情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只有当你怀有爱意、友善、温和,才能在彼此之间营造一个温和、友善的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才可以把激烈、愤怒、仇恨等其他不友善的氛围转化温和、友善的氛围,才能在内心深处去连接,内心深处情意相通,才有可能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也只有爱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可以连接不同类型、不同种族、不同层次的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有书友反馈听到“爱融入生活,爱能治愈心灵创伤”这一段,让想起了她母亲对她厚重的爱,也涌起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相信在场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她的这种美好的爱,并被这种爱感染着、温暖着。

在夫妻相处中,如果对方说:“你不爱我了?”应该怎么回应,这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男士则表示,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就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请求,这样不是少了很多交流盲区和误解嘛?

女士则表示,这是他们营造爱意的小伎俩,故意而为之的调剂。这都没有对错,有的女士对情感感知度较高,那么及时的引起对方关注,并看到对方的慌乱而感到些窃喜,也需要这种关注给他们的情感补给,因为她能拿捏合理,适当的时候,也会告诉对方的需要和请求。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情景也是复杂的,根据当时的场景,去做适当的运用,这里面需要我们继续在日常工作生活去琢磨、实践。

回顾这一期的读书会,从准备、读书会开始、自由讨论,然后总结,这涉及到其中每位成员的参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团队的努力和合作,今天由我代步写下这篇总结,虽然有些粗制滥造、词不达意的地方,但我心中仍然有些激动,这才是这一期读书会的基本落幕,也许后面的消化、运用、内化仍然进行着,继续着…

再次感谢参与每一位成员,没有你们,就没有读书会生动的互动环节,就没有鲜活生命的触动,因为有了你们,才有现场读书会的灵动,互动环节的闪光,情感的流动,生命的触动,写到这儿,不免有些热泪盈眶。

慈怀·迪客读书小组主讲老师高成秀(供稿)

               2019年5月18日

读书小组系列文章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慈怀书友之家”认证中

慈怀讲书人招募中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谈如何做好线下读书会

慈怀全国读书小组负责人培训实录

慈怀阅读推广大使招募

慈怀读书会城市授权点申请

慈怀会员,只为与你做一个坚持读书的约定。

从每日清晨的日知录开启一天的读书生活,

从每月的课程总结中深化所知所学。

遍布全国的慈怀线下读书小组,

良师益友共同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爱自然流露
孩子不听话,说这些是没用的!学学这些非暴力沟通技巧吧!
扭转跟孩子的无效沟通,你只需做到这两步
是什么蒙蔽了爱?郁金香阳光会网络静心读书分享会谈《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打卡集锦07 | 天津悦读读书会
碎碎念 | 对不起,我只是忍不住伤害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