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迹方志话虎踪
《姑苏晚报》2022年02月14日 B05版

  陈其弟

  苏州境内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老虎

  在苏州,一提起与老虎有关的地名,很自然地会想起号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据唐陆广微《吴地记》记载:“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越绝书》也记载说:“阖庐冢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铜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槃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余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

  “阖庐”即“阖闾”。阖闾墓上的那头白虎,也许是今天苏州范围内有确切史志记载的最早的老虎。说明在2500年前的苏州城外,是有野生白虎存在的。因为这头白虎,成就了此地成为吴中第一名胜。同时,因为这里埋葬了吴国第24世吴王阖闾,并随葬三千把名剑而一直被人惦记着。

  狮子回头望虎丘

  苏州有句俗话叫“狮子回头望虎丘”。谁在望?第23世吴王僚。为啥要望?心有不甘。

  话说公元前515年,第23世吴王僚在登上王位12年之后,被他自己的堂兄公子光派遣死士专诸,以进献鱼羹为名刺杀身亡,公子光取而代之成为第24世吴王,即为阖闾。吴王僚死后被葬于狮子山西坡。18年后,阖闾在吴越争霸的战争中脚趾受伤,最后不治身亡。与吴王僚身后的冷清与寂寥不同的是,阖闾重用伍子胥修建了气势恢宏的阖闾大城,为其子夫差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阖闾死后被安葬在离这座城7里之遥的虎丘,还有三千把宝剑作为陪葬品。生前生后的不同待遇,当然要引起吴王僚的不满和忌恨,凭啥大家都是吴王,待遇如此不同?于是,死后化为“山灵”,回头望着虎丘,一望就望了两千多年。

  虎丘山下的三千把宝剑,在冷兵器时代可是无价之宝,据说秦始皇、孙权均来虎丘寻找过宝剑。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尽管不惦记名剑,可他也是虎丘的常客,并发出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感叹。

  苏州有两座虎山

  那么,除了虎丘因白虎而得名,苏州还有与虎有关的地名吗?答案是肯定的。

  据《吴邑志》记载:“虎山,昔吴土于此山上筑宑养虎,因名山。”王鏊《姑苏志》亦云:“武山,在东洞庭之东,本名虎山,相传吴王养虎于此。后避唐讳,改今名。”《崇祯吴县志》曰:“东洞庭之东麓曰武山,周一十二里,本名虎山,吴王养虎于此,后避唐讳改今名。”三部明代志书都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今天东山有一座武山,本名虎山,得名是因为某位吴王曾在那里养虎。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2500多年前的吴国,已经有圈养的老虎了。这也许可以刷新动物园养虎的历史纪录。

  另外,《崇祯吴县志》还记载了光福也有一个虎山:“邓尉山,在光福里锦峰山西南,去城七十里,汉有邓尉者隐此,故名。或作蔚,非也。北有龟山,光福塔在焉。前为钵盂山,山之西北为虎山,中通一溪,跨以虹梁曰虎山桥。桥之西南有上崦。”这个虎山是否与老虎有关?不得而知。

  宋元“平江多虎患”?

  如果要问:在古代苏州境内老虎普遍存在吗?古代史志中确有零星记载,清代张霞房《红兰逸乘》记载称:“康王古庙,在铁瓶巷北。志云周康王庙,并附会以刑措之说,未可信也。”按《说铃·述异记》亦载“杭州康王庙,以为司虎之神,殆因有虎患而祀之”,《癸辛杂识》云:“宋元以来,平江多虎患也。”

  宋元时期,苏州称为“平江”,《癸辛杂识》说“平江多虎患”,那么,野生老虎恐怕不在少数,如果是偶尔有之,不能称为“多”,也不能说成是“虎患”。

  《垂虹识小录》也有类似记载:宋周密《癸辛杂识》云:近岁平江虎丘有虎十余据之。同里叶氏墓舍在焉,其一大享堂,虎专为食息之地。

  《垂虹识小录》告诉我们《癸辛杂识》是宋代周密的作品,书中明确在虎丘有“十余”头虎,应该是一个老虎的家族群,而且将同里叶氏在虎丘的墓舍及其大享堂占为“食息之地”,较之最早的一头白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虎丘,应该是最名副其实的有虎之丘。

  明代太湖东西山有老虎

  到了明代,《崇祯吴县志》“祥异”记载:“成化十四年戊戌四月,县境诸山有虎。五月,大水。”并且收录了沈周《记西山有虎行》二首:西山人家傍山住,唱歌采茶上山去。下山日落仍唱歌,路黑林深无虎虑。今年虎多令人忧,绕山搏人茶不收。墙东小女膏血流,村南老翁空骷髅。官司射虎差弓手,自隐山家索鸡酒。明朝入城去报官,虎畏相公今避走。西山有虎动成群,小儿夜啼争撞门。众中最猛说白额,当昼磨牙当道蹲。腥风冲人行不得,行人出门便愁食。青天白日奈尔何,老天却愁阴类多。

  志书具体记载了老虎出现的时间、地点,说“今年虎多令人忧”“西山有虎动成群”“众中最猛说白额”,描述得很清楚:“虎多”“成群”,其中最凶猛的老虎是“白额”。

  另据《红兰逸乘》记载:洞庭在太湖中,自古无虎。嘉靖二十年五月,一虎自湖中北来,投东山俞坞。一人入林摘卢橘,被食殆尽。乡人殷思倩,长兴虞人,捕之。七月八日,射死于法海坞,重二百四十余斤。这则记载说,有一只从太湖中(应该是西山)跑到东山俞坞来的老虎,把一个采橘子的人吃了,后来从长兴请来猎人,把老虎射死在法海坞,重达240多斤。

  黎里有虎径弄伏虎洞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志书上仍然有关于老虎的记载。

  《嘉庆黎里志》有两则有关老虎的记载:康熙初,罗汉寺竹园中忽踞一虎,里人戒恐。有南栅胡大腹者,素有胆,只身往观,潜至竹林边,为虎所觉,陡起一爪,中大

  腹左腿,大腹负痛逃,腿遂废,故浒泾弄又名虎径云。康熙六十一年四月,虎突至永安圩民家,众逐之,伤三人,一毙。往来田间两昼夜,居民大恐,鸣之官。守备张光玉率兵下乡。虎已去,不知所之。

  黎里镇上确实有个地名叫浒泾弄,从上述记载看,这个地名的来历也与老虎有关,应该叫虎径弄更合适。故志书称“浒泾弄又名虎径”,《嘉庆黎里志》收录徐崧《同杨祗敬侄沁芳方思景周过三笑庵》:“黎川还散步,虎径共幽寻。隔岸晓烟接,满庭秋色深。客游增韵事,里俗见虔心。莫是翻经处,清风满竹林。”诗中称“虎径共幽寻”可证。

  黎里镇上除了“虎径弄”,还有一个地名叫“伏虎洞”,也与老虎有关。1991年版《黎里镇志》有一则记载叫《伏虎洞的来历》,全文如下:现国营砖瓦厂的厂址,过去叫王家坟,亦名花园地。坟前原有假山、水池、石台、石凳等。传说明朝时王家坟曾出现一只虎,上了亭子桥,右转弯钻进地洞。附近农民闻讯后,纷纷用砖石向洞里投掷,瞬时乱石堆积,将洞口塞满,使老虎不能出来。大家又在洞口处建了一座小庙。从此,人们就称此处为“伏虎洞”。

  太仓昆山常熟均有虎踪

  太仓《鹤市志略》也有一则因为有虎经过而得名的记载:虎路泾,在鹤颈湾东北二里许。明嘉靖间,忽有虎患,营兵持械逐之。虎自北而南,毙于二十二都。泾为虎所经由处,得名以此。

  昆山《菉溪志》也有一则乾隆年间关于老虎的记载:乾隆乙亥夏,有大鱼,三入黄浦,渔人欲篡取之,卜筮不吉,遂纵之,入内陆,直抵木瓜河口,风雨中来,风雨中去。遇晴霁,则潜行水中,露其脊,如万斛舟,凡三昼夜而不见。后六年而有永怀寺猛虎来一事。永怀寺后多灌莽,为野兽所窟。辛巳秋,有白额逾海过吴淞营,潜伏于此,时出伤人及犬豕等。千总刘眢往捕,几为噬。一日,有兄弟二人猎其处,不知是虎,兄以叉搅其薮,遽大吼突出。弟惊曰此山猫,殊怕人。因植枪蹲地,虎来扑,误触枪杆,其锐入口中,穿其项,后大吼,裂其杆,遁入薮,嗥一日夜死,为千总舁去。其兄弟骇成疾,寻愈。子弟葛庐有《神鱼来》《猛虎来》新乐府二篇纪之。

  《金村小志》收录金鹤翀《慈乌村图记》云:去常熟城北三十五里,有慈乌村,金氏聚而居焉,县人称金村。金氏之先,洪武间自昆山来胥宇于兹,东走福山镇,古之南沙县治也;西望河阳山,北属扬子江。金氏记云:有水名暗泾,夹岸榆槐枫梓,交柯蔽荫,慈乌数千巢其上,因以为名。尝有虎来依其林,不伤人畜,生二子而去,乡人义虎,又称虎窝云。

  金村现在张家港境内,这则“虎窝”的故事是人与虎和平相处的典型案例。

  园林里也有过老虎

  《红兰逸乘》记载,在明末清初,有一头老虎甚至还跑到了城内拙政园来了:

  拙政园,在齐门内迎春坊,吴三桂婿王长安别业也。吴败,为海盐陈相国之遴得。陈遣戍辽阳,园入官,为苏松道公署。后曾为王姓所得,半分其园曰蒋园,其半仍曰王园。荒芜菜畦,非复雕梁画栋矣。园中有连理山茶,已载入《郡志》。又白石雕龙凤鼓墩,亦王长安故物。王园山石,仿峨眉栈道。后有虎自太湖中来,以此负嵎,遂为枪炮攻毁,至今乱石塞途,游人莫入。

  1995年版《苏州市志》记载了一则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张善孖在苏州网师园养虎的轶事《张善孖与“虎儿”》:

  著名国画家张善孖擅画虎。民国21年(1932)郝梦麟将军在贵州深山中遇乳虎两只,郝命卫士捕捉,结果一死一伤。郝将受伤的一只赠送给张善孖,辗转运至苏州,驯养在网师园殿春簃庭中。虎笼常开,不加锁押,与猫犬无异。后来虎渐大,有客至常常呜呜作声,客人有受惊而退走者,善孖害怕虎伤人,想把虎关入笼内,但又怕虎因此而更加性暴难制。有人建议将虎送报国寺印光法师前受戒,善孖从之。印光诵佛号,手摩虎顶,虎甚驯服。不料虎为寺之高门槛擦伤,自此患病,猛气尽消,不久即病死。善孖为之造墓殿春簃西侧,亲题“虎儿之墓”碑。“文化大革命”中,碑墓俱毁。张大千闻之,特于1982年亲书“先仲兄豢虎儿之墓”,自台湾经香港送至苏州,经刻制上石,置于殿春簃内以志其事。

  又叶誉虎居网师园时,曾与善孖携虎儿留影,题曰:“三虎图”,盖善孖有“虎痴”之号。华侨巨子胡文虎来苏拜访善孖时,见到郎静山所拍红衣女郎程丹娜抱着“虎儿”的一帧照片,遂索去用作永安堂虎标万金油的标志。张善孖则以此虎为“模特”,写尽虎的千姿百态,画家蓄虎之目的在此。

  这是发生在网师园内“画家与老虎”的真实故事,画家以老虎为模特,观察描摹老虎的千姿百态,成为画虎大师。摄影大师郎静山也不失时机以虎儿为道具,拍摄了红衣女郎程丹娜抱着虎儿的经典之作,成为永安堂虎标万金油的标志图案。虎儿之墓仍然留在网师园,成为园中一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导游证考试-江苏苏州虎丘导游词
虎丘的15个传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江苏苏州虎丘导游词
虎年说说园林里的“虎”|张大千|张善子|苏州
“真剑池,假虎丘”,吴王阖闾的墓就在这里?
如果你书读得少,就不要去虎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