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西两崦湖
《姑苏晚报》2022年12月12日 B07版

  李嘉球

  光福古镇东西两翼,有两个美丽的湖泊——东崦湖、西崦湖(又称上崦、下崦),这里是光福山水精华荟萃处。如果把整个光福邓尉山水比作一个美人,清澈如镜的东、西崦湖就是美人的一双明净眸子,让光福显得格外迷人。清初文学家徐枋曾说:“邓尉二崦,实不减(杭州)西子湖,以其山水相得也……如仙真胜境,不可方物。”著名画家张宗苍特别喜欢东、西崦湖,曾于清朝雍正末年(1735)闰二月绘《湖山最胜图》,盛赞“光福上崦、下崦,为湖山最胜处。”乾隆皇帝也曾写下“山固如大庾,水岂让西子”的赞美诗句。

  东崦湖畔白鹤飞

  东崦湖,位于邓尉山东、光福古镇区东南。东崦湖东南区域原本是有人类活动的陆地。1958年冬季,在湖底发现新石器时代石斧等器物。20世纪70年代,曾在湖底发现青铜镰刀。1979年10月,在光福南街底东崦湖畔发现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犁7件、石锥1件。石犁用褐色页岩泥板石制作而成,呈等腰三角形,最大的1号犁长达60厘米以上,底宽40厘米,厚1-1.5厘米,双刃间夹角40度,并有4孔。后来东南沿海发生海侵,海平面上升,这里于是变成了堰塞湖。

  东崦湖曾经是比西崦湖水域面积还要大的湖泊,虎山桥以东地区都是一片汪洋。清朝《光福志》云:“上崦,又名东崦,在镇东南,汇而渠……西承下崦,东达浮里桥(今福利桥)。”住在湖东的老百姓往来集镇很不方便,刮风下雨时险象环生,船翻人亡的事故时常发生。大约在唐宋时期,衙门征役开掘了菱塘河,形成四面环水的“口”字形黄家渠,修筑了菱塘岸,建造了菱塘桥,将崦东自然村以东的大片地区与集镇区连接了起来。

  菱塘岸,又称光福塘,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光福塘上》诗云:“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鸡声人语小家乐,木叶草花深巷香。春去已空衣上絮,雨来何晚稻初芒。只今农事村村急,第一先陂贮水塘。”据清朝《光福志》记载,菱塘岸明清两朝曾有4次重筑。新中国成立后亦有多次重修,2000年后改筑成公路。

  东崦湖水域宽阔,湖中有两座土石累成的小岛——凤凰墩、撄鸭墩(俗称鸭墩)。撄鸭墩上有座古僧万祖塔,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及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都曾重修。东崦湖风景美丽如画,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曾有“光福镇前白鹤飞,崦东崦西雨霏微”的诗句。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诗人黄中坚写有《过上崦》等诗歌,其《春日过上崦偶成》诗两首云:云白山青水拍天,菜黄麦绿柳含烟。此中但有王摩诘,不使林泉让辋川。云满山腰雨满天,草平湖岸水平田。前村烟树迷离处,有个渔翁放钓船。

  初夏时节,细雨迷蒙,放眼望去,白云吻着青山,湖水衔着蓝天。田野里,金灿灿的是油菜花,绿油油的是麦苗,随风起伏,送来阵阵馨香。堤岸上,如烟的杨柳婆娑起舞……而在烟树迷离处,有位渔翁摇着一叶小船,正在放下一串串钓鱼钩。这里的林泉美景,丝毫不逊于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辋川。

  明清时期,东崦湖堤岸栽满了杨柳树,形成“上崦西岸长堤绿”(明张洪语)的景观,杨树街、杨树头地名因此得来,并流传至今。湖堤岸边曾经是居民喜欢居住的好地方,明朝正统年间,乡绅徐衢(字用庄)在杨树头街营筑宅第园林“耕学斋”。明末,徐镜湖在湖边修筑别墅“东崦草堂”,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五世孙徐傅重新修筑。至清朝晚期,东山诗人金兰还想卜居于此,曾写下“卜邻空有约,愧乏草堂赀”的诗句。

  随着人口增长,水域不断被蚕食,东崦湖水域面积逐步缩小,至清代道光年间东崦湖“周十余里”。东崦湖总体水位较浅,当地百姓在湖里种植大片茭、藕与芡实,这里的菱角、芡实质量好于其他地方,清《光福志》有东崦湖“所产菱、芡较胜他处”的记载,菱花、菱叶、菱歌,成为一道独特景观。笔者亲眼所见,20世纪70年代初,菱塘河里还种植有大片菱角。

  民国时期,东崦湖北部被围垦,改作稻田。20世纪70年代,东崦湖大部分水域被围垦,成为光福镇知青点、光福中学农场。1979年末,知青点撤销后归属当时的田舍大队(村)。20世纪90年代,退田还湖后大片水域被改为鱼塘。2000年,东崦湖面积为1040亩。进入21世纪,东崦湖整体整治开发,改成桥岛风光及商业、娱乐、住宅场所。现有光福旅游集散中心、文化广场、住宅小区及动迁安置小区。2015年起,光福镇政府为方便居民健身散步,投资在东崦湖西岸边修筑长1500多米的健身步道,种植花卉灌木,同时修建“御码头”,建造牌坊、亭子,成为光福居民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西崦不让西湖美

  西崦湖,位于古镇西、邓尉山西北,东边以虎山桥为界,西边连铜坑港直通太湖。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云:“从光福山下,渡虎山桥,两峡一溪,画峦四匝,有湖在其中,名曰西崦湖,阔三十余里。”清朝,湖东北部被围筑鱼池,水域有所减少。清《光福志》云:“下崦,又名西崦,在镇西,周二十余里,西承太湖,东达上崦,北接游湖,四面环山。”20世纪80年代,西崦湖水域面积为0.85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米。

  西崦湖环境优美,群山环抱,水光潋滟,堤岸蜿蜒,杨柳袅娜,恰似一幅天然山水画。明朝苏州状元、著名文人吴宽曾有诗赞美道:南人相诧说杭州,自料西湖让一筹。天为渔家开下崦,晚宜画舫驻中流。新诗已判纵横写,佳景从教次第游。孺子歌声何处起,落霞孤鹜水悠悠。意思是说,到过江南的游人都不由得夸耀杭州西湖,然而当你看了光福西崦湖,必定会惊诧不已,觉得西崦湖更胜西湖一筹。

  明朝万历(1573—1619)中期,礼部尚书董份(今湖州南浔人)出资百万修筑西崦湖大堤,堤上栽满杨柳、桃树等花木。袁宏道担任吴县县令时(1595—1597)曾到此游览并写下《光福》,记载了所见胜景:“山前长堤一带,几与湖埒;堤上桃柳相间,每三月时,红绿灿烂,如万丈锦,落花染成,湖水作胭脂浪;画船箫鼓,往来湖上;堤上妖童丽人,歌板相属,不减虎(武)林西湖……山间苍松万余,参云翳石,时有怪者;楼阁台榭,宛然图画。柏屏萝幄,在在有之。碧栏红亭,与白波翠巘相映发,山水园池之胜,可谓兼之矣。”

  长堤如带,蜿蜒多姿;堤上桃红柳绿,犹如万丈锦绣;湖上画船箫鼓,往来穿梭;桨声、歌声、笑声,此起彼伏……一派山水园池胜景。

  明清两朝文人墨客曾经写下大量的诗文,描绘西崦湖风景。清初诗人、书画家徐枋《西崦湖》诗云:“风景百年归胜地,崦留一晌到花源。桥连浦港蒹葭水,山入田原烟雨村。亦有疏钟来翠霭,每看孤月动黄昏。此时身世双愁绝,且共渔樵尽酒尊。”清乾隆年间,画家、诗人徐坚《西崦》诗云:“西崦人家好,幽偏远市喧。桑榆小结社,中有社公祠,烟火自成村。山色遥环屋,波光直到门。不知问津者,何处是桃源?”

  湖中有一小岛,远看似浮在水面上的一块翡翠青玉,名叫浮玉山。由明朝董份所筑,旧有禹王庙、会真楼等建筑。传说,岛会随水沉浮,不管湖水有多大,小岛从未被水淹过,因此俗称“浮庙墩”,并沿用至今。岛上屋舍俨然,绿树葱茏,如玑似螺,犹如仙岛,颇具幽趣。徐坚《浮庙墩》诗云:“一墩浮水面,古庙得名村。尘鞅本无路,扁舟直到门。烟波生计阔,质朴古风存。主信武陵曲,桃华别有源。”说浮庙墩犹如水上桃花源。2020年,浮庙墩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村民79户、人口346人,绝大多数姓金。

  西崦湖东边是龟山、虎山,西边有安山、铜坑山,形成西崦湖东西对称的独特景观。东边,湖水穿过龟山、虎山两山中间的缺口,流入浒光运河和东崦湖。虎山桥横跨两山,遥望如玉虹蜿蜒于白波青巘之间。龟山七级方塔巍然耸立,冲霄摩天。西边,铜坑山和安山耸峙,中间是一条长3000米、宽50米的铜坑港,犹如白练,连接西湖崦与太湖。

  铜坑港、铜坑桥是苏州西部水路的咽喉,是太湖船只由西部进入苏州的必由之路,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代起朝廷在此设“铜坑汛”,派兵驻守。铜坑桥外茫茫太湖,烟波浩渺,傍晚呈现“铜坑日落”壮观奇景:通红的太阳落在铜坑桥中央,就像水晶盘托着一只鲜红欲滴的铜盆柿子,委实可爱;又像悬在空中的夜明珠,铜坑山、安山宛若两条青龙,腾空而起,相持不下。太阳渐渐沉入水中,天边升起万道霞光,晚霞把一切都染红了,整个世界都成了红彤彤的一片。水鸟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一会儿拍着水面,一会儿箭似的飞向高空。渔舟挂着白帆,披着彩霞从天际归来……此时此景,让人领悟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佳句的意境与妙处。无怪乎徐枋感叹道:“于此不啻移我情矣,亦湖山之绝!”

  西崦湖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周边旧时曾有吟香阁、耕渔轩、晚香林、涧上草堂、擅胜阁、香雪草堂、池上草堂、西崦小筑等园林建筑,现在则有香雪海、司徒庙、虎山、岱真道院、龟山、光福塔、光福寺等名胜古迹。好好规划开发,必将成为光福及苏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福诸山记
苏州铜观音寺
绍兴诗刊/福全采风作品展示(6)
嵌入太湖的半岛的光福古镇,镇中有座1500多年历史的铜观音寺
【苏州 铜观音寺】暗香缕缕,梅园深处听梵音
南安古今地名对照表,快来认领你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