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的春节绘事
userphoto

2023.02.08 上海

关注
《苏州日报》2023年01月28日 B03版

陈 益

嘉靖十四年(1535)2月1日,正值农历除夕,六十五岁的文徵明作了一幅《寒林钟馗》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位中国文人画的代表性人物,一向有意识地避开通俗题材,这次却一反常态,选择了最受大众欢迎的钟馗为画题。耐人寻味的是,《寒林钟馗》图分为寒林和钟馗两个部分,作为山水背景的寒林,显现文徵明一贯的颇具特色的画法,无疑是他的手笔,而占据画幅主体的钟馗却不是他所画。经研究者考证,作者原来是一直与文徵明有密切往来的苏州画家仇英。

然而,仇英在这里所作的钟馗形象,与市场上常见的钟馗像也有明显的差异,并非挥刀斩狐、怒目剖鬼或昂首挺胸、脚踏魅魑,而是双手藏在袖内,静止不动,似乎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态度。旁边没有任何鬼魅的影踪,连象征祈福的蝙蝠、如意之类也不见点缀。独立于寒林中的钟馗,脸上略有微笑,目光上扬,看上去仿佛是一位文士在书房里凝神思索、寻章觅句,与平常所见的狰狞诡异大相径庭。

自从吴道子首创钟馗形象,称之为“钟馗样”以来,我国先后涌现出诸多以钟馗为题材的画家,留下了大量佳作,大致是降妖斩狐、辟邪祈福,构图则颇有傩戏的意味。但也有不少画家在作品中融入主观思想,比如清代文人潘汝炯《石舟文剩》有《题钟馗读书图》一文说:“鬼神非有求,画中犹读书。老夫废学久,见此一长吁。”又说:“钟馗一事,古今考辨甚多。此题画,非钟馗考,钟馗辨,故以洒脱见长,别有生发。”他觉得钟馗读书才显得风流洒脱。那么,文徵明特意让仇英与自己合作的钟馗,又蕴含怎样与众不同的旨趣呢?

首先,这幅《寒林钟馗》并不流入市场,而是悬挂在书斋里,成为节日陈设之一。文徵明似乎没有免俗,也要借助于钟馗来给自己祈福。他的孙子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五中,专门有一节《悬画月令》,叙述如何按照时序悬挂相配的画卷:“元宵前后,宜看灯、傀儡”“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妹。”这是普通人家的布置。文徵明自然不会如此草率,他要专门给自己作一幅画。

其次,请仇英与自己合作,显现了彼此友情的非同一般。看来,这幅画的构思者是文徵明。他有了想法后,授意仇英,请仇英按照自己的要求,描画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钟馗。作为主人的文徵明,只愿避开俗世种种辟邪祈福的喧闹,让钟馗融入清雅安谧的书斋,陪伴自己安安静静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而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或许,这样的想法,在其他画家笔下未必能实现,但仇英是相知多年的朋友,完全能够理解自己。

再次,文徵明借助《寒林钟馗》,表达了一种拒绝随波逐流的艺术观念。他曾在《己巳除夕》一诗中写道:“樽酒淋漓半醉余,疏灯寂历夜如何?一行刚了床头历,四壁聊斋架上书。衰齿可堪时数换,穷愁应与岁俱除。东风喜得春来准,早有梅花慰索居。”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内心世界往往是寂寥的。为寻求艺术真谛而离群索居时,陪伴他的只有樽酒、疏灯和“四壁聊斋架上书”,以及不断衰老的年齿、与日俱增的穷愁。然而,他内心也时刻企盼春天的来临。园中的梅花,已经给予慰藉,那么这位独立于寒林、脸上略有微笑、目光上扬的钟馗,不也正是预示了春暖花开的必然吗?

艺术品(自然包括书画)仅仅传递一种美,一种形态,一种技巧,似乎显得“无用”,并不具有明确的功利性,但依然能为人们所接受。这,或许正是文徵明春节绘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仇英《剑阁图》赏析
清,高其佩指画《怒容钟馗图》
古代画家所画钟馗图集锦
欣赏 | 那些一直被模仿却从未没被超越的画
读画赏析|仇英《蕉荫结夏图》
明代绘本《帝王道统万年图》仇英 画(二十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