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钵盂泉
《苏州日报》2023年10月21日 B03版

  钵盂泉在天平山云泉精舍内。古时,寺僧以中空竹管插白云泉石隙中,将泉水导至池中央一钵盂内,水稍高出盂周而不外溢,故称“钵盂泉”。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卷四:“高义园即范文正公墓,白云精舍在其旁。一轩面壁,上悬藤萝,下凿一潭,广丈许,一泓清碧,有金鳞游泳其中,名曰:'钵盂泉’。竹炉茶灶,位置极幽。轩后于万绿丛中,可瞰范园之概。”1922年的《旅苏必读》载:“钵盂泉,味极甘冷,为吴中第一泉。以平口一杯水,投入前清之青铜嘉道钱二十文,水祇高满而不溢出,与无锡之惠泉山天下第二泉相同。”1929年的《姑胥》记述:“里面庭中,有泉从石壁中涓涓不息地流出,本叫白云泉,寺僧把竹管通到一只大石盂里头,所以又叫钵盂泉。泉眼旁边的石壁上,刻着'吴中第一水’五大字,因为这水很清洁,而且甘洌。”李希白游天平山有《钵盂泉》诗:“混沌谁开凿,涓涓一线流。岂徒僧洗钵,亦有客浮瓯。乡答霜天磬,凉生石壁秋。归源思点滴,道味定中球。”

  泉中钵盂的命运在民国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载:“注水钵盂,瓷色斑斓。僧竹林曰:雍正时遗物,日本人出价六百元,未敢售。”“文革”期间,钵盂佚失。现为近年后置的陶钵,造型也与旧物有异。池畔原有“钵盂泉”摩崖石刻,从老照片可知,落款的上部缺失,完整的人名仅识“陆家锦”,其与王成瑞等在光绪十三年(1887)来天平山游览,并留下了多处题刻。“文革”期间,石刻被磨平。现石上“钵盂泉”为新刻,落款处改题“善慈同佛”。泉东壁原题的“吴中第一水”古刻,亦是由谢孝思重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鼓山艺文志 ·游记
散文天地|周 鸿:羊子岩的传说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居易《白云泉》
【苍鹰走山水】花桥古道,一条集历史、书法于一体的文化长廊
题中秋节石壁小憩[七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