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大传说结缘苏州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被列为全国性的四大
著名民间传说。我国各个民族的民间传说何止万千,缘何惟独这四篇被奉为全国性呢?
这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起源年代久远;流传地域覆盖全国,甚至远传海外;
影响巨大深广,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说中人物的婚恋故事都具有悲剧色彩和传
奇性质,深获人们的怜惜与同情。在此,我要谈谈四大传说在苏州的演化轨迹。
首先,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四大传说的起源。 四大传说的源头,都滥觞于史籍、志乘和文
人的采录。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增改充实,和民间传播中的口头加工,大致在唐代前后,
这四篇传说才逐渐完善、定型。
《牛郎织女》传说,始自《诗经·大东》篇和《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诗,
诗句拟人化地描述牛郎、织女之间的绵绵相思之情,但银河耿耿,他们只能隔河相望“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无法沟通情愫。到了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中,牛郎
、织女的故事便增添了“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此后,六朝(梁)文士
殷芸受梁武帝命编撰《小说》(意即:街谈巷语之说),他就把牛郎织女的文字材料和
当时流传于民间的相关传说,演绎成后世《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编入了《小说》中

《孟姜女》传说,生发自《左传》《礼记》中有关杞良妻拒绝齐侯令其郊吊的记载。西
汉刘向著的《列女传》把这段记载演变为“杞良妻就夫于城下哭之,十日而城崩”的哭
长城基调。此后,经民间口头申引流传,唐代《雕玉集》中收纳的一篇《同贤记》,正
式出现了“孟氏女仲姿与避筑城劳役而躲进孟家花园的杞梁成亲,后杞梁死于长城役地
,孟氏女哭倒长城”的情节,由此奠定了《孟姜女》传说的基调。
《白蛇传》传说,脱胎于宋代《小窗日记》《湖壖笔记》和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有
关雷峰塔镇压西湖中以色相缠人、害人的白蛇、青鱼两妖的记述。明代文学家、吴县人
冯梦龙以上述笔记、话本为基础,加工编创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见《
警世通言》第28卷),成为其后各种《白蛇传》传说的蓝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中开始萌芽,出现了梁、祝
同冢的记载。到晚唐张读撰的《宣室志》,所记梁、祝故事,与后来众多的梁、祝传说
、唱本,在内容框架上已大体相似、基本定型。
四大传说因其故事动人心弦、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民间和通俗文艺界激起了巨大反
响。民间以讲故事形式不断在口头上加工润色,通俗文艺界则利用各种表现形式移植、
改编,形成了通俗小说、评弹书目、说唱宝卷、戏曲、长篇叙事吴歌等众多不同“版本
”。由于民间传说具有流动性、变异性和群创性的特点,我们苏州出现了把四大传说本
地化的努力,文人们把原先带有的北方人事背景淡化,置换成苏州本地特色、风土人情
,甚至把其中主角如牛郎、孟姜女、万喜良、许仙、祝英台都改成了苏州籍人士,故事
的情节也往往从苏州肇始、演绎和完成。下面谨就我掌握的材料,谈谈四大传说与苏州
结缘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们苏州是如何善于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精华来丰富和完
善吴文化的内涵的。
《牛郎织女》传说 早在宋代,《牛郎织女》的传说就已在苏州地区落叶生根。南宋龚明
之《中吴纪闻》记载了一则“黄姑织女”的故事:“昆山县东三十里,地名黄姑。古老
相传云尝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乡人异之,为之立祠。”文中说的“黄姑”,实
有其地,旧名黄姑塘村,在昆山、太仓两地交界处,现划归太仓市,更名为胜泾村。据
记载,此村在宋时已建有织女庙。《吴郡志》写道:“旧列牛、女二像,后去牵牛,独
祠织女。”何以“去牵牛,独祠织女”?因为当地盛传的一则牛郎、织女故事,已有变
异,牛郎已不是天上星宿,而是凡人。他成了本村出生的一个不幸孤儿,靠一条老牛自
耕自食。天上织女同情牛郎身世,私自下凡与他结为夫妇,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故事
的下半部则沿袭原有传说:天帝将私奔下凡的织女捉回天庭,后经地母娘娘求情,允许
他们每年七夕相会。由于牛郎成了凡人,而织女是天上仙女,村民们就“去牵牛,独祠
织女”,并逐渐形成了七夕“乞巧会”的风俗。几百年来,黄姑塘村及周边方圆几十里
的村民,每年七月七日,盛行“七夕”庙会活动,已婚妇女成群结队带着供品去织女庙
焚香祝祷,坐一夜蒲团,祈求织女娘娘赐予聪敏灵巧的女儿,使她们伶俐智巧、能织善
绣。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苏州丝绸织工中也影响颇深。织工们结合行业特点,编创出不
少天上织女巧机杼的民间故事。本市民间文艺工作者杨彦衡,长期服务于丝绸行业,在
他采录编著的一册《丝绸的传说》中,就收有《金梭子》《蚕姑娘和牛大郎》《孔雀为
啥开屏》等效仿牛郎、织女传说而来的一些民间文学作品。
《孟姜女》传说 自唐代的《同贤记》形成孟姜女传说的雏形后,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充实
,特别增添了秦始皇逼婚、暴虐等内容,使这一传说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情节更脍炙
人口。约在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已大量出现了说唱孟姜女故事的曲本,如南音词曲《孟
姜女仙女》宝卷,《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等。在这类曲本中,都把北方的人事背
景作了置换,突出了江南地方特色:孟姜女已“落户”松江,是松江府富户孟德隆的独
生女;万喜良出生于苏州,是苏州府富户万员外的儿子,故事基调也突出在“万里寻夫
”途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上。其中发生在苏州地区的故事就有数处,譬如:在昆山合兴
村旧有一座孟姜桥,传说孟姜女北上寻夫,途经此地,遇到大河拦阻,孟姜女伤心哭泣
,昏倒河边,幸遇一位好心农妇带领儿子扛了几十根毛竹,搭了一座简易竹桥,扶孟姜
女过桥上路。
孟姜女过浒墅关受辱逼唱小调,更是各种孟姜女唱本的重要唱段。流行的苏州弹词开篇
《孟姜女过关》:“正月里来是新春,红梅花开映红灯。别人家夫妻团圆叙,孟姜女丈
夫造长城……”用十二月花名唱出了孟姜女思夫、哭夫、寻夫的悲情,使孟姜女变成了
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女子。这开篇常在书坛演出和广播中播放,那凄切委婉的曲调,主
人公悲惨的身世,很能歆动女听客的心弦,使她们一掬同情之泪。
1982年,本市民间文艺家马汉民在太湖边的镇湖乡,从一位年逾70的民歌手姚永根那里
采录下二千多行的长篇叙事吴歌《孟姜女》。这篇长歌除故事梗概无甚大变外,其人文
风貌、风土民情更突出了吴中风情,有太湖风光“水面浪银鱼(拉里)勿勿少呀……”
的描写;更有“万喜良家住山塘街大墙门”“孟姜女碰到个卖花老太要过路娘子买朵白
兰花”等有关苏州风物的说唱。这篇吴歌更添加了不少离奇情节:孟家遭太湖强盗抢掠
;孟姜女被强盗囚禁在太湖的贡山上,险作押寨夫人,后被渔民救出带到周庄小住。这
些情节的产生,进一步说明了《孟姜女》传说在苏州的演化。
1983年,马汉民与笔者携带这篇吴歌的油印稿,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河北分会在
北戴河举行的“孟姜女故事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对此都作了好评,认为苏州又为四
大传说这座百花园增开了一朵瑰丽的香葩。
《白蛇传》传说 这一传说借助评弹书目在书坛上历经二、三百年的传播,在江南城乡几
乎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早在清乾、嘉年间,评弹艺人陈遇乾、俞秀山以
冯梦龙小说为基础,编创出了长篇弹词《义妖传》(后更名为《白蛇传》)。弹词中大
量充实了许仙、白娘娘在苏州活动的情节,后经历代艺人边演边改,内容愈加丰满。其
中在苏州活动的精彩书段《大生堂》(王永昌请许仙吃馄饨的噱书)、《端午》(白娘
娘饮雄黄酒显原形)、《盗仙草》、《斗法》(在神仙庙白娘娘与茅山道士斗法)、《
中秋节》等,成为艺术上乘的保留书段。
《白蛇传》在戏曲舞台上热闹演唱,乡间讲说白蛇、许仙的故事到处传扬,通俗小说也
不甘寂寞,轧上一脚。二、三十年代苏州有位梦花馆主(与周瘦鹃儿女亲家),他汇集
了有关资料,编写了一部几十万字的白话小说《白蛇传前后集》。作者在自序中道出了
编书的宗旨:“作者生存在科学昌明时代,素不迷信神怪……编书的本意是说做一个人
,不可以忘恩负义,就是一个妖怪,也要报前世的恩情,何况一个人,非但不知报恩,
还要以怨报德……《大学》有云:‘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作者似乎对世情极有感慨
,仍然忘不了文艺的警示和儆戒作用。此书从第九回许仙发配苏州到二十九回,都是叙
说在苏州的活动情况。其中穿插了别处传说所没有的“小青去昆山迷恋顾鼎臣公子”一
段传奇。 

《梁祝》传说 梁、祝故事传布更广,不仅全国大半江山遗有梁祝墓和读书台,故事还越
出国界,远传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因为故事适宜戏曲演唱,历代改编的各种曲本不
下百千。如元代已有了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明代有传奇剧《牡丹记》《同窗记
》等,清代以来则更多。不过,大多数梁、祝故事的内容与苏州毫不搭界,评弹名家潘
伯英等借鉴越剧编创的长篇弹词《梁祝》,也只提杭州,不提苏州,看来《梁祝》传说
与苏州无缘了。不,在路工先生编撰的《梁祝故事说唱集》里,就收有两篇说唱本与苏
州结上了因缘。一篇是清末刊刻的鼓词《柳荫记》,它把一般锁定在浙江的梁祝故事移
到了苏州。在唱词开头的开场白之后就提到:“江南有个苏州郡,白沙冈上有一人,祝
万就是他名姓……单生一女在门庭,名叫英台多聪俊,年少她爱读书文,上前拱手把话
讲,孩儿有心学男装……”,然后便叙唱祝英台女扮男装,带了书僮游学上路,在柳荫
下歇息时,遇上也去求学的梁山伯,说:“小弟家住苏州府,小小地名卧龙岗。”两人
同去求学的地点,也不是杭州,是尼山。另一篇是清乾隆年间一位署名杏桥主人编创的
弹词说唱本《新编东调大双蝴蝶》。故事不脱梁祝传说窠臼,但因编的是苏州弹词,编
书人又是苏州评弹艺人,说唱本中便出现了穿插进的大段苏州人事内容。书中安排的苏
州情节构思巧妙,利用梁、祝从浙江家乡去山东孔府求学途经苏州,使梁、祝在苏州留
下了印迹。船家道:“这里是吴国平江府,相公阿要上岸消遣解闷?”书僮忙说:“我
要搭相公进城白相。”接着用长段唱词描绘了梁山伯携带书僮游玩了苏州风光胜景:“
桃红柳绿是平江,果然富贵胜他乡……巍巍宫殿铁马响,百花洲畔红杏香,画船小艇歇
山塘,笙歌一派甚悠扬……” 祝英台在山东读了一阵书,因母亲有病回乡探亲,乘船回
归,途经苏州,弹词本又不失时机地穿插了祝英台在胥江救起一个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
而投河的苏州女子周庆云。“英台只为母亲有病,命船家日夜赶路,那日东方发白,船
到胥江,忽听哭声惨烈,只见西首岸上有一女子,看她跣足蓬头跳入江中,(唱)英台
吩咐把船停,艄公快救那钗裙……” 
投河女子被救起后,弹词本用较大篇幅、另起章节,插叙了苏州落难女子周庆云的身世
、家庭变故、晚娘的打骂虐待及择婿的重财轻才,几次婚姻中所受的苦楚等等。编书人
安插这段苏州女子周庆云婚姻不幸的故事,本意是说人世间多有跟祝英台相类似的婚姻
悲剧,让听众体悟人生,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四大传说在流传中与苏州结缘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首先说明民间文学作品具
有流动性、变异性、群创性的特点,它与作家作品一经写定,版权所属,不容别人更改
不同,人们可以随时把它拿来按照自己的意图及时代的要求,旧瓶装新酒,这就使得四
大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各地版本纷杂,且多变异,至今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型作品,从
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其次,说明苏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交
流广泛,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民间和专业文艺人士善于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养
料来丰富吴文化的底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拿来”,吴文化才有了它的博大与深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四大民间传说
标中美女 神话传说之四大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文史知识】中国美丽的传统爱情故事
流传2000年的“谎言”?七夕,我发现了牛郎织女、白蛇许仙爱情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