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塘徐氏家族对苏州园林的贡献

太仓直塘徐氏家族对苏州园林的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东园(留园)”创建420周年

                                     程永彬   洪利明

 

 

“苏州园林甲天下”。

四十八年前(19613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四大名园”。北方、南方各半。北方是两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而南方的全在苏州,即“拙政园”与“留园”。从此,古典园林成了“人间天堂”苏州的一张精美名片,驰誉海内外。

苏州及周边地区的诸多先辈,酷爱大自然中的山水林泉,本着“天人合一”的传统信念,匠心营构,创作了许多清雅可人的经典艺术——私家园林。尽管岁月悠悠,作为后来者,应该挖掘并展示这些文化遗产,记住他们的姓名和业绩。

挥汗披阅当代学者魏嘉瓒先生《苏州古典园林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及《直塘里志》(清代道光年间纂修)等文献史料,笔者发现:二千多年来,在对苏州园林起步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前人队列里,明朝时期(1368-1644)有一个家族,徐姓,世代居住于琴川(常熟)之直塘。弘治十年(1497年)太仓建州后,划入太仓。

当时,直塘有四门望族:东张、西马、南凌、北徐。永乐年间(1403-1424年),徐姓家族中的一位先祖,名渊,迁往苏州阊门外安家。徐渊有子,名朴,晚年自号“寻乐老人”。据吴中名士都穆撰《徐寻乐墓表》载:“君少颖敏,既长益奋学书,善于小楷,而尤谙律令。……叹曰,非吾所事也,乃挟其赀(同“资”),贸易江湖二十馀年致丰饶。晚岁倦游,始创别业。”又提及他平素为人处事:“持正不阿”,“富而好礼”,“曾置义田百亩。”徐朴虽然身在苏州,却对宗族故里直塘,十分关注和依恋。有史料佐证:《直塘里志》载,南宋绍兴年,僧人了悟在集镇七浦塘上募建了一座“香花桥”。木质结构,年久失修。“明正德年,徐朴捐赀易石,改名溥利桥,俗呼大石桥。”正德八年(1513年)他六十七岁,因“患脾疾”而卒,叶落归根,“葬太仓州直塘之下泽村。”(《徐寻乐墓表》)

这里要强调的,徐朴为归老之计而“始创别业”。所言“别业”即“别墅”。指在自家住宅外,另建园林游息场所。正是这处“别业”,为数十年后徐氏孙辈营造“东园”奠定了最早基础。

徐朴有二子:长子名焴,次子名燿。徐焴有三子:长子徐圭(性泉),次子徐封(墨川),三子徐佳(少泉)。徐燿之子名履祥,嘉靖辛丑(1541年)进士。“万历年间居阊门下塘,宅大而广,富甲三吴。”(《直塘里志》)徐履祥有六子,其第三子正是日后享有盛名的徐泰时。

徐泰时(1540-1598年)本名三锡,在徐氏世系中,为徐朴的曾孙。他“生而颖异”,“倜傥负奇”,与弟兄同席读书,“文独称善”(范允临《徐公行状》),深为其父徐履祥赞许。万历八年(1581年)正值四十一岁,他参与殿试中了进士,即更名“泰时”。被授工部营缮主事,擅长营造,主持修复慈宁宫,亲自详细筹画并指挥施工。因有功劳,擢为营缮郎中。后建造寿陵,相土以定高下,精心核算,省钱数十万缗(一串一千文,为一缗).充分展示了他的经营和管理才能。被赐麟服,以彰宠异,又进秩太仆寺少卿。殊不知朝廷宦海云谲波诡,而徐泰时性耿介,敢直言,平生慷慨任事,遭人忌恨,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旨令回籍听勘”,从此挂冠回到苏州阊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一带)家中,“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当然他并非平地造园,而是在其曾祖父“始创别业”的基础上,“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呼朋啸饮,其声遏云。……留连池馆,竟日忘归。”过的是舒啸闲居的日子。这表明徐泰时着手治建“东园”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

“三分工匠七分主人。”造园的成果如何,取决于园林主人,取决于他的艺术造诣和经营管理水平。徐泰时以一位建筑家的眼光与能力,修治创建亭台楼馆,远远超越了他的祖辈,为四百年后“东园(留园)”成为千古名园夯下了坚实的基石。

东园约四十多亩。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景以池水、山石、林木为主,构建了一楼、二堂、二亭、一庵,花木十馀种,多达数百株。呈现一派自然风光和山林气势,胜似巨幅写意山水图。徐泰时的两位朋友,一是长洲县令江盈科,另一是吴县县令袁宏道(均为万历进士),成为“东园”的座上客。江盈科写了《后乐堂记》(园中之主体建筑为“后乐堂”,取意于北宋范仲淹名句),对园景记述甚详。兹摘录几句:“堂之前为楼三楹,登高骋望,灵岩、天平诸山、若远若近,若起若伏,献奇耸秀,苍翠可掬。楼之下北向,左右隅各植牡丹芍药数十本,五色相间,花开如绣。……径转仄而东,地高出堂前三尺许,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垒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可鉴须发。”袁宏道之《园亭纪略》,除盛赞园内景色“皆可醉客”外,着重提到石屏与石峰。“垄上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馀,妍巧甲于江南。”洵为镇园之宝。今日“留园”中部和西部的假山,尚有当年馀韵。诗人姜埰在《己亥秋日游徐氏东园》一诗中,吟出“三吴金谷地,万古瑞云峰”之佳句。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上第五次幸苏,巨石被移到“织造署行宫”内(今苏州第十中学)。直到如今,“瑞云峰”仍屹立于“十中”校园水池中央,英姿生辉,被推崇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瑞云峰”的来历非同寻常,此石本系宋代“花石纲”遗物。当初佞臣朱勔自西山开凿,沉入湖中。后由横泾人陈司成捞得。六十年后为浙江湖州董份(曾任礼部尚书等)买去。徐泰时十七岁那年与湖州董氏联姻,此石即作陪嫁物。徐“载以归吴之下塘,所坏桥梁不知凡几。”(徐氏后裔徐树丕《识小录》)

四百年前,徐泰时罗致“瑞云峰”,营造“东园(留园)”,“常留于天地间”(清俞樾《留园记》语)。作为开创者,徐泰时理应名垂千秋!

徐姓子孙拥有“东园”约一百年。延至清代,徐氏家道日渐式微,“东园”散作民居,但尚有姿色可观。屡经易主,至嘉庆初,为太湖东山人刘恕(蓉峰)所有。当时,一般人乐以主人之姓称其为“刘园”。刘姓经营近八十年,后由武进人盛康(盛宣怀之父)购得,易其字而不易其音,改“刘园”为“留园”,并立著名太湖石“冠云峰”于园内,迄今。

在徐氏家族中,有一位徐佳,字少泉。论辈分,应该是徐泰时的堂房伯(叔)父。在“拙政园”始建人御史大夫王献臣去世(约1543年)后,徐佳与王御史的儿子豪赌。王之不肖子把这座父辈苦心经营多年、“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文徵明语)的宅后花园(拙政园)输给了徐佳。从此以后,徐佳成为“拙政园”的第二个主人。三弟徐佳拥有了此园,大哥徐圭(性泉)一起搬住进去。直到徐圭的曾孙(徐树丕、徐树启),一共“居之五世”,计一百一十年之久。“拙政园”自正德八年(1513年)始建后又转到徐氏手中,园内的景物始终完美。全园以水景为主,建筑物稀疏,茂树曲池,水木旷远,近乎天然风光。有一楼、一堂、一台、二轩、六亭,花木众多,四时有景,胜甲吴下。

至清初,为应对武将欲占的情况,徐树启于顺治十年(1653年),只得将“拙政园”以极低廉之价,售与当时在朝廷任礼部、户部尚书等职的浙江海宁人陈之遴,官兵才不敢强占。陈的继室徐灿,正是徐泰时的曾孙女。(徐灿系清代闺秀词三大名家之首)她对售园的徐树启,应呼“从叔”,两人是叔侄(女)关系。因此,可以说这时候的“拙政园”依旧为徐姓族中人所有所用。

购得此园后,陈氏(徐灿夫家)又增修葺,烜赫一时。而园主人于京城任职高官,未有一日返苏州居此园中。徐灿住园内有十年光景,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流传后世。后来,陈之遴因获罪遭贬谪,客死辽东。“拙政园”于是被籍没入官。

永乐年间,徐氏家族中的徐渊一支自直塘迁徙苏州,而留居直塘的徐氏宗支依然兴旺发达。徐泰与子徐廷祼即为其一。徐泰,曾为“文林郎”,“绩学工文,……以行重于乡里。”(《直塘里志》)徐廷祼,字士敏,号沙浦,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曾任浙江布政使参议等职,有政声。徐廷祼致仕后,于万历六年(1578年)购“东庄”旧址治园,从此离开直塘,定居苏州。

关于“东庄”,本为明代初期苏州状元吴宽之父吴孟融构建。原为一处庄园式的园林。庄广六十亩,多水,园景颇具特色。徐得此园后,易名“志乐园”,又称“徐参议园”,并以此名彰显于世。万历十六年(1588年)仲春,著名文坛领军人物、娄东王世贞前往一游。后作《游吴城徐少参园记》,传世。王氏所述园中尤多竹,来游时乘竹轿,须砍竹辟道而行。“水木岗阜之胜,甲于一城……崇堂五楹,雄丽若王侯。前为大庭,庭阳广池,三隅皆山……绕出山后,逶迤长溪,至西阁而休。阁东枕溪,而西为台,台广平,可以望月。”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吴县县令袁宏道撰《园亭纪略》:“近日城中,唯葑门内徐参议园最盛。……飞流界练,水行石中,人穿洞底,巧逾生成,幻若鬼工;千溪万壑,游者几迷出入,殆与王元美小祇园争胜。”(“小祇园”即王世贞的“弇山园”)从这些著名文人的叙述中,可见徐廷祼的“志乐园”诚然是一处阔大繁盛、山水势壮、景物清幽的名园,其景与吴宽的“东庄”大相异趣。

尔后,由于徐廷祼的家僮甚劣,与邻结怨,甚至斗殴,园内的亭榭山沼,被人拆毁过半。徐去世后,其子犯人命,日暮路尽,园林乃易新主。至清代荒废殆尽。有人吟诗浩叹:“至今余想象,烟雨任迷离。”“姓名留与人间说,桑海何须叹废兴?”园林之兴衰,实如沧桑之变化。“徐参议园”遗址,为今苏州大学本部所在。

应该指出,徐廷祼系直塘徐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较徐渊由直塘移居苏州,晚一百五十多年。他所经营的“志乐园(徐参议园)”,能博得其时翰苑名人造访游览、推崇备至,在苏州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一席,论其功劳,不可磨灭!憾于年代久远,相关徐廷祼的详尽史料缺失,有待来日钩沉。

明嘉靖丙午(1546年),“拙政园”第二个主人徐佳的二哥徐墨川在苏州阊门外石磐巷营建“紫芝园”。较其堂侄徐泰时修治“东园”早四十三年。徐墨川,名封,墨川乃其号。此人忠雅宽平,豪迈俊赏,有侠士风,又雅好文艺,床上积书与屋齐。“家饶园池花木之胜”,即“紫芝园”的初建时期。兴建过程中,吴门书画名家文徵明为布画,仇英为藻饰。雕墙绣户,丝金缕翠,穷极工巧,不逊诸江左名园。墨川晚年,家道旁落,园亦残破,几易姓氏,后由其嫡孙徐元正(字景文)收回祖辈的这处园林。

徐景文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进士,官位至太仆寺少卿,监察御史。年幼时深为祖父徐墨川厚爱,为延良师,严加督教,终得显贵。祖父亲见贤孙光耀门第,至八十五岁才西去。徐景文对祖园大加增葺,一时称胜。庭园里,居室占三成,池水占二成,山与林木磴道占五成。园内布列假山多多,时人因呼徐景文为“假山徐”。后来,徐敦请吴门诗人王稚登撰“园记”。摘录一二,可见园之胜概。“园负阳面阴,甲第连云,右为长廊,数百步而至园。园南向而临大池。跨以修梁曰:‘紫芝’,梁成而朱草生,园亦因此而得名。……紫芝桥南迭石为峰曰:‘五老’,又名‘仙掌’,巨灵奇迹,纵非蜀道移来,亦仿佛汉宫承露,金铜仙人五指排空。……渡石一峰秀出,拾级而下为钓台,天目奇松覆之,清风时来,声如秋江八月涛,可以洗心,可以濯足。”

至崇祯年间,徐景文与弟兄之间有讼事,终将此园售与吴县人、进士项煜。甲申毁于兵火,仅存巨石卧于旷野之间。

徐泰时之女徐媛,有诗名,被称为“吴中才女”。嫁与范仲淹之十七世孙范允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徐泰时辞世。临终前,将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徐溶(出生仅七个月),托付给范允临、徐媛。徐溶(1597-?)字清之,在姐夫与姐姐的悉心抚养下,艰难长成。平日,徐溶“以耿介绝俗自负,生平羞言纨绮。”官至工部,职位显赫。他既能继承父业,又能保全家产。距其父所建“东园”之西不远处,有元代“归元寺”废址,徐溶在此基础上建园。因父已建“东园”而名此处为“西园”。院内多美石,有“太湖甲族”、“不染尘”和“移云”三亭。建成不久,即舍为寺,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年)改称“戒幢律院”。后毁。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为“西园戒幢律院”。园林在寺院之西,可谓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寺庙园林。

徐氏家族与范仲淹后裔的关系至深至亲。徐泰时在京作官,与范允临之父同事。范允临十四岁丧父,十五岁失母,即由徐泰时抚育。成年后,徐以女徐媛妻之。可以说,没有徐泰时就没有范允临,而没有范允临就没有徐溶,也就没有徐泰时的香火延传。徐范两家,感恩相报,堪称一段佳话。

范允临(1558-1641)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职福建,后弃官返回苏州。为追念先祖,他于近郊天平山下(范氏祖坟所在),傍山而筑“天平山庄”(范园)。当时庄园内的情况,在著名散文家张岱(1597-1679年)的《陶庵梦忆》中有详尽描述,对园中雪景尤加赞美:“银涛蹴起,掀翻五泄,捣碎龙湫,世上伟观。”明季文学家归庄(归有光曾孙)亦记述:“每三春时,画舫鳞集于河干,篮舆鱼贯于陌上,举步游目,应接不暇”。范允临之后,其后辈多次修葺。至乾隆南巡,因激赏范仲淹之“云天高义”,御题“高义园”三字,遂以此作园名至今。

明代中、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达,苏州古典园林宛如星罗棋布。仅城区范围内,计有私家园一百四十多处,且多为官宦、文人营建。“东园(留园)”、“拙政园”、“徐参议园”、“紫芝园”和“西园”,皆为直塘徐氏族中之人所建或所用,即使是徐泰时之贤婿修筑“天平山庄(范园)”,与徐氏家族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园林不仅在当年声名卓异,影响深远,而且至今仍赢得研究古典园林的专家啧啧称道,(“徐参议园”和“紫芝园”湮没不传,惜甚)。尤其令人感到骄傲的是,199712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上,作为中国经典园林,“拙政园”与“留园(东园)”,连同“网师园”与“环秀山庄”,被一致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财富。古典私家园林列入《名录》,在全世界是第一家。这是苏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对中华文化这一大国粹的歆羡和褒扬。

秉笔至此,感慨良多。

想当初,世居直塘的徐氏家族,与众多前辈一起为苏州园林艺术的积淀和传承,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本为一个达官雅士、诗书簪缨的宗族,纵然未能长盛不衰,而今值得庆幸的是,“徐氏家族”四个字,业已镌刻在苏州古典园林史册上!他们创建(或住用)并沿袭至今的名园胜迹,历经了四百馀年风云世事,依然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游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200978月于直水

作者附记小文在完篇过程中,承蒙苏州魏嘉瓒先生指点,提供史料,并拨冗审稿。深表谢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说留园 | 留园假山的历史成因与现状(一)
解说留园 | 到底谁才是留园始主呢?
早春二月走苏州,观姑苏风情之二:留园
留园简介
大美蘇州-留园
瑞云峰| 妍巧甲于江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