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罗”织造工艺将成“大熊猫”

成功复原古代锦罗织造工艺后,苏州的“吴罗织造技艺”被列入“大熊猫”保护行列。昨天,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合作,“中国古代锦罗织物实验考古研发中心”正式落户光福镇工艺文化城,将在各大古墓考古、古代丝绸复制以及织造工艺资料传承等方面承担重任。

  绫罗绸缎与山珍海味,自古以来就是奢侈品的代名词。然而因为织造工艺的繁琐和效率低下,一度几近濒危失传。出于对织物的兴趣,从1994年起,光福的民间织匠李海龙开始对纱罗攻关研发,其间饱尝了无数次失败的痛苦,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掌握了纱罗编织技术,并成功开发出了“纱罗绞综装置及其绞综工艺”,使古老的纱罗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从而使生产效率提升了60倍。这一工艺,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李海龙的花罗围巾,先后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指定礼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纺织考古现场发掘和保护工作,纺织品保护研究工作室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单位。获悉苏州已攻克纱罗织造的难关后,他们主动找到圣龙丝织绣品公司,就如何对考古发掘的纺织、服装进行研究保护、还原复制等达成协议,并成立“古代锦罗织物研发中心”。记者获悉,研发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对古墓挖掘出来的古代纱罗等进行考古、复制,同时对这门失传工艺进行文字资料等的保留传承。此外,李海龙还告诉记者,除了修复古物的同时,他们也会逐渐向制作现代化高端产品过渡。“传统工艺如何与国际潮流相结合,如何把民族元素国际化等,都将是研发中心下一步考虑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工匠(3):“老大”李德喜——一针一线诠释“工匠精神”
李海龙:有一种“薄纱”唤作“罗”
植物染淡青莲色桑蚕丝罗丝巾
湖南省博物馆不得不看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公益讲座
丝中贵族——“纱罗”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