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价格曲线,勾勒苏州人的生活史

 
  褚馨

  图片提供:沈亮、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价格的曲线,可说是最直接的民生刻画; 若放大到一座城一段历史的区间中去,价格曲线所勾出的领域,几乎可以复原出一部再真实不过的生活史。因为其中涉及人们的吃穿用度,曲线的走向,又可指向社会的每一次变迁:二十年前的苏州人关心粮票远甚于汽油价格,可到了今天则完全相反。
  一部《苏州市价格志》(以下简称《价格志》)正在最后的编纂之中,它概述了从建国至2010年这六十年来苏州的物价变化,在此之前,苏州并没有专门的价格志。虽然专业志并非面向普通读者,但在编纂过程中所搜集到的史料,却真实展现了市民生活全景,弥足珍贵。

  苏州人对金饰品突然产生的热情

  苏州人对黄金饰品的热忱,建国以后的第一次释放是在1984年夏天,因为这一年的7月1日,每一小两黄金饰品的国内销售价格由2000元降至最高不超过1500元,苏州市饰金价格每克从64元调低到45元左右,市场上出现“黄金热”,还一度脱销。说实话,在此之前老百姓还不算富裕,苏州女性佩戴金饰品的风气又未兴起,所以金饰品并不畅销。《价格志》 的主要编纂者之一潘步高将这段史料放入书中,并且总结认为,造成市场金饰品销售大增,金饰品价格下降是主因以外,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也是一个因素,另外还有部分原因是市民担心物价上涨,所以争相购买保存金饰品以保值———有记载说,1984年苏州市金属工艺厂生产黄金饰品245.8公斤,比1983年增长8倍。到1986年的时候,黄金饰品出现排队争购现象,销售品种以项链居多,戒指较少,而销售对象则主要是城市里的青年女性。当时苏州市金饰品货源已经蛮充裕了,可以保证市场供应,不过由于居民在品种上的偏爱,再加上加工能力的限制,造成了某些紧俏黄金饰品发生脱销的情况。
  苏州的金饰品价格水平历来参照上海市场,潘步高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价格便宜,加上苏州的黄金镶嵌工艺颇有水准,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来“淘宝”。
  回顾多次金饰品的热销,大致都与物价上涨及金银保值作用的被强调有关,《价格志》所记载的一组数据十分直观地表现出了当时苏州人对于金饰品的热捧:1991年的时候苏州有48家金店,到1993年的时候迅速增加到了76家,而在紧接着而来的1994年,金店数量达到了108家;至1996年三月底,苏州市批准开业的金店达到了177家!就在1995年,苏州市黄金饰品销售量占到了整个江苏省的四分之一。不过就在这段时间,苏州市居民消费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三年都在20%左右的高位运行———受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影响,苏州市金饰品价高量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州从1996年开始对黄金饰品实行金价与加工费分离的计价新办法,从这一年开始,苏州人对黄金饰品的消费需求不再那么单一,有一部分消费者对黄金饰
  品的花式、工艺、品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市场上金饰品的工艺水平确实也在越来越高。
  不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苏州市场的物价总水平开始逐渐回落,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苏州市金饰品零售价格进入了阶梯式的下降通道,此后一路下行至于2001年7月底,国家放开黄金价格的前夕,苏州市场当时的足金零售价,政府定价为每克100元。
 
不同年代的"吃饭问题"

  不晓得还有没有人记得"折实单位"。这是在建国初期实行的一种计量办法,苏州的每一折实单位含白粳米1升、太和牌面粉2市斤、神鹰牌细布1市尺、菜油4两、硬柴5市斤———折实储蓄的出现,是为了稳定当时的物价,1949年6月23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举办折实单位储蓄,每日公布折实单位的人民币值,机关、学校、团体和公司企业一般都使用折实单位计算工资;至1950年12月,随着苏州市场物价基本稳定,折实单位宣告停办。《价格志》 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49年11月至12月,为平抑物价,苏州组成粮食、面粉、食油和纱布4个固定交易市场,建立市场交易各种制度,处理了280多起违反市场交易规则的行为;同时,市人民政府责成米商每天保证投放市场200石大米,并先后从江西、湖南、东北等地急调数千万斤粮食,每天抛售、稳定市场、平抑粮价;1950年春节后,米价由每石27万元跌至23万元,各种物价随之下跌,投机商人投机不成,大亏其本;4、5月间,国营中粮公司供应的粮食已占整个粮食市场的80%,投机米商迅速被淘汰,粮价趋于稳定--苏州市场以此为契机,扭转了十余年来米价涨风,奠定了苏州市场物价长期稳定的局面。
  "米价,可以说是所有物价的核心。"潘步高感慨,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关心汽油价格远多于米价,苏州的恩格尔系数也逐年下降,吃饱肚皮不再是大家关注的头等大事,但这条价格规律,放到今天仍然适用:米价稳定,物价就稳定。
  很多老苏州还记得,在那个物资供应并不算充裕的年代,苏州市民的粮食供应,须按劳动强度和年龄大小定量分配。月定量分为9类,粮食定量水平,50-70年代月平均26市斤左右,80年代-90年代中期为28市斤以上。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苏州人李福民清楚记得,小时候母亲会因为自己多吃一口饭而发火,"因为这样弟弟妹妹就不够吃了。"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口粮定量标准有所降低,从1960年开始,苏州市对粮食、油料和主要农副食品实行更严格的计划供应,即配给制,粮油定量减少,其价格也严格按照国家牌价执行———从五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九十年代初,为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保持物价稳定,凭票定量供应的粮油价格基本没有变过。
  粮票、油票,是关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深刻印记,钱不是万能的,还要有票证,裁布做衣裳要布票,结婚置备家当要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日常生活之中连买豆制品、买糖买盐都要有票证,事无巨细,一切经济都要计划分配———当时还有一种汽油票,因为汽车使用远未普及,所以很多人看都没有看到过———可能是因为票证的重要,价格反而不是最敏感的了。
  1993年,粮食价格放开,粮票制度也是从这一年正式取消的。不过就在1991年 和1992年,全国粮食出现了持续减产,粮价上涨,并且带动了市场物价的上升,引发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当时有个总结:放开粮价的时机还不成熟。潘步高回忆,由于此后几个月苏州市粮食等价格涨幅较大,居民反映强烈," 为了稳定物价,所以从1994年的9月1日起,苏州市区居民重新恢复粮食计划凭票定量供应,由国营粮店保质、保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供应居民基本口粮。"有印象的市民应该记得,1994年至1996年,苏州又有两年多的时间实行粮食的凭票定量供应,随着粮食供应的充裕,1996年底,粮票才算从苏州人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10多年间,苏州粮食价格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不过,苏州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缩小,吃饭的刚性人口却在增长———粮食自给能力下降,大部分要从外地运进。业内专家认为,这些因素决定了苏州的粮食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随着市场供求而起伏运行,上下波动。

  一张园林优惠券所体现的“市民待遇”

  苏州私家园林起初开放的时候,进留园、西园、拙政园大门分别需要付资一角、半角、四个铜元,环秀山庄、怡园等只要有人介绍或经园主同意,即可免费入园,而寒山寺、虎丘山、沧浪亭、狮子林及天平、灵岩、石湖、穹隆、邓尉、东山、西山等山水胜迹,可自行游玩,不收门票,那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民国时期。解放后,从1952年到1982年,整整三十年间,苏州园林的门票价格一直只有两个价格:三分钱和五分钱。到底是三分钱还是五分钱,视庭院规模而定。沧浪亭、寒山寺等定价三分钱,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虎丘、动物园、西园等定价五分钱,狮子林、怡园、耦园、灵岩山一开始定价三分钱,后来也提价到五分钱———就算对应当时的生活成本及收入水平,这个价格还是比较低廉的。
  苏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工作人员沈亮告诉记者,1981年的时候,全国仅有100多处旅游景点,这就使得苏州园林名胜的接待游客的数量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过多的人流对园林保护不利,当时就想,最好能抑制一下游客的数量。为此,苏州市政府决定把几分钱的园林门票价格提高一倍左右,同时向市民发放园林名胜优惠券(居民优惠券)。"
  1982年,苏州园林名胜优惠券(居民优惠券)应运而生。根据相关政策,苏州市民每人每年发给三张优惠券,居民凭一号券可以免费进入热点园林,如拙政园;凭二号券免费进入冷点园林,如沧浪亭;凭三号券进入宗教局管辖下的寺庙园林。这种优惠券按年发放,开始是委托粮站随同粮票发放,粮票取消后,由居委会代发放,后期则在全市设若干个固定地点发放。在岗二十多年,居民优惠券给很多苏州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优惠,比如说有外地亲戚来苏州需要去园林游览的时候,园林优惠券还是蛮拿得出手的。
  但是也有问题。因为是有价证券,又总有一部分家庭是闲置不用的,所以时间一长,园林优惠券也会成为黄牛党非法牟利的对象,有违发放的初衷———不过,这并不是有关部门最终取消优惠券发放的直接原因。
  苏州园林名胜优惠券是在2003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也是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中国政府对全世界承诺给予国民待遇;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也出台相关规定严禁‘价格歧视’,居民优惠券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沈亮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生活在园林城市中的苏州人,与园林的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在享受优惠待遇的二十年间,可能对园林票价的变化还浑然不知,后来取消优惠券了才突然发现,原来一张园林票也不便宜,特别是以拙政园为首的,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九大古典园林。
  不经意间,这些园林的门票价格已经经历了好几次较大范围调整,三五分钱的三十年过去之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承受力的增强,门票价格逐步从几角上升至几元;后来还执行过一段时间的甲乙门票,甲种门票主要针对国外游客实行高价政策,乙种门票针对国内游客实行低价政策--根据《价格志》的记载,1991年,拙政园的甲种门票价格为8元,乙种门票价格为1元;同期留园的甲种门票价格为2元,乙种门票价格为1元。
  潘步高则透露,自1996年6月甲乙门票价格实行并轨后,园林票价升幅较大,拙政园票价突破10元,达18元。而园林门票最近一次的大调整主要是在1997年至2006年,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苏州古典园林价值得到确认和彰显,门票价格大幅提高,而且还有了淡旺季的区分,"这是对价格杠杆的一种使用,控制入园人次,提高游览品位,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优惠券是历史的产物,今天的本地人虽然已不再享受这种"特权",但园林年卡的出现,仍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替代,并且确实缓解了涨价对于市民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最新最全园林景点门票价格!
苏州涨6处园林票价
好玩不贵不输拙政园!国庆这苏州七大园林了解下~
108处苏州园林完整名录!记得一定要收藏!
苏州:10大必去之地!如果没去过,请不要说到过苏州哦!
盘点中国最美园林名单大全(上),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