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岩山下慰英灵--韩世忠墓
在苏州西郊木渎镇西北的灵岩山西麓,进山不远,有两条岔路,左手边通往韩世忠墓的墓冢,右手边通往韩世忠墓的墓碑。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人。他是与岳飞齐名的抗金英雄。生前转战沙场,身经百战,毕生为国尽忠,身上布满刀痕剑伤,临终前双手仅存四指完好无损。他英勇善战,在镇江金山一役,以少胜多,以数千宋兵,大破万千金兵;在南京黄天荡一战,差点活捉金兀术,威赫一时。可惜当时奸臣秦桧当权,继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害后,韩世忠也被革除兵职。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四日,韩世忠病逝于临安,享年63岁。十月庚子,大葬于平江府吴县胥台乡灵岩山。乾道四年(1168),追封蕲王。又过了八年,得谥忠武,此时离他过世已有26个年头。
  韩世忠死后为何要葬在平江府(今苏州)?那是很有来由的。话说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当时的平江府是陪都,也是都城的最后防线,是韩世忠北上抗金的必经之地。据《沧浪亭志》记载,沧浪亭曾是韩世忠的居住之地:“韩蕲王府,俗称韩家园,即章氏园也。绍兴初,韩蕲王提兵过吴,意甚欲之,章即以为献韩氏。”并说“以上三则(近山林、可园、正谊书院),因地与今沧浪亭毗连,皆是韩园旧址,故书之。”可见,当时的韩家园并不局限于沧浪亭,还包括其北面可园等地。
  韩世忠墓在灵岩山西南麓,墓地约2亩,封土高出地面3米,是韩世忠和他4位夫人的合葬墓(二夫人便是梁红玉),正中一碣,书“宋韩蕲王墓”。明弘治时,苏州知府曹凤曾经修墓,并“相度得舒坦之地于冢南,为构正堂四楹奉神主,堂前四楹列祭仪。有寝以安庶职之斋宿,有庑以处百工之庖宰”,创建韩蕲王庙,结束了长期以来“祭无常所,或借山寺,或在城,结苃而祭”的历史。这件事情,在张习撰《修理韩蕲王墓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称“经始于弘治戊申如月丁丑,至仲秋之腓落其成”,即为1488年农历二月至八月之间的事情。成化十年(1474),苏州知府丘霁“请列祀典”。嘉靖二年(1523),知府胡缵宗又加修葺。道光庚寅(1830),在顾沅的动议下,江苏巡抚陶澍、布政使梁章钜以及知府苏廷玉、吴县县令熊传栗带头捐款,“筑罗城五十丈,拜台、碑亭各一座,甬道二百丈”,此事见诸韩崶撰写的《跋张习修墓记》。
  顺着右边山道进山,不远处就能看见耸立着一块高大墓碑,透过饱经风霜的斑驳印痕,我们还能看到周必大书丹,宋孝宗御笔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个尺二大字。这就是世人所称的韩蕲王神道碑。
  据史料记载,当年,高宗皇帝敕使徐伸护葬,由吴县和长洲县二县负责承办,最初是有墓无碑。直到乾道四年,也即韩世忠作古17年后,宋孝宗才顺应民意,为韩世忠平反昭雪,追封为蕲王,修墓立碑。碑外原建有高楼三层,将碑覆盖,以免风吹日晒,致使风化。不知何时,覆碑之楼已倾塌不存,惟有巨碑独存山麓。碑连额高二丈五尺七寸,连龟趺高三丈余。正面题有“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正书,为宋孝宗亲题。分二行,字径一尺二寸。居中有小字题曰“选德殿书”四字正书,径一寸七分;中有“御书之宝”,方三寸。额占碑之上半截,计九尺四寸。碑文为当时端明殿学士赵雄奉敕所撰,直学院侍讲周必大所书,碑文长达一万三千九百字,分八十八行,每行百五十字左右,多寡不等,正书,径七分。碑额之高,碑文之多,均为天下第一。碑文所纪事迹,可与《宋史》相参证。历代好事者往往用梯子,将碑文拓下保存。今天原碑碑文已不可识,所幸全文可于《金石萃编》及顾沅辑《韩忠武王祠墓志》中见之。
  清代,因碑文有诋讥胡族之语,曾被剜去数处。1939年5月,墓碑被大风吹倒,碎为十余块。灵岩寺僧妙真主持广化善缘,于1946年将碎碑拼起,立为两块。碑座的赑屃,现在还剩两大块,墓碑前面的山坡上一块,墓碑背后的山坡上一块,很是凄凉。
  1956年,韩世忠墓即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6月8日,墓园修复开放。2008年9月,苏州一位私企老板无偿捐款,修缮韩世忠墓园,工程耗资近60万元,并议定日后由企业派专人无偿维护墓地,使这一南宋遗迹终得以保护。2011年,当地政府又出资重新修造碑亭,将饱经风霜的韩蕲王神道碑覆盖起来,英灵得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史上少见的'雨夹雪',还好是古人写的,要不会被喷死!
古代的碑文化
冀141·纪晓岚墓(国保)
韩世忠墓神道碑
北京海淀:纳穆生格墓
墓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