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园冶》(西苏)
《园冶》是明末苏州非著名文人计成的毕身心血,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刊行未及流传,满清的大军就杀进了北京城。计成自然也就成为一个前朝的遗民,不过正因为他是非著名的文人,所以其后事不清,想来是做了满清的贤民了。
  明代苏州的造园艺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工巧匠辈出,名声也是彰显京华,特别是吴县香山帮的蒯祥,一人领衔而督建紫禁城,深得永乐皇帝的赏识,被授工部侍郎的官爵,这恐怕是苏州史上手艺人之最了。明代苏州的经济和文化艺术都属于是中原发达的地区,尤其到了中叶,吴中画派独步于江南,文征明、唐寅和明末董其昌更是领一代风骚。苏州的私家园林的兴盛,就是这种经济和文化氛围下的直接反映,以今天尚存的拙政园为例,无论是布局谋划的精巧,景物的动静搭配的意境,还是阁楼之精美,佳木之选植,湖石之点缀,水系之勾勒,借景远伸之妙意,都堪称苏州园林的绝胜之笔,而这座宅子正是明嘉靖朝御史王献臣退归后所修的。
  计成,松陵人,也就是今天苏州吴江人,字无否,号否道人。出生在明万历朝,少年时以书画而知名于当地,可以称是一位有艺术才华的年轻儒子,可惜仕途无门,转而探求造园的门道,一度为多位名流筑造私家园林,深得当时文人名流的推崇。
  关于计成的资料,一直就很匮乏,无论是同时代的记录,还是后代的考证,都没有比较翔实的内容,除了他自序中透露的一点信息外,其它的都只是片言只语,即便是他自序中的简单介绍,也在后代的考证中没有找到印证。如当地文史人员所讲,一个在松陵有书画名的人,不可能一点资料也不留下。或许,计成者还有别的隐情,不过他这部造园的著作还是很真切的。
  崇祯四年,计成以多年的造园心得,加上自己原来的书画功底,终于写就《园牧》一书,书成之后得到不少名流的称赞,名士曹元甫不仅看了还替他改名为《园冶》。如同今天一般,他虽得一些人的赏识,却因地位的低下,又属于穷酸之类,这样的书籍要刊行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于是在崇祯七年,因为某个原因他结识了一个旧吏,并得到此人的赏识,《园冶》一书因此契机得以刊行。
  所谓成也此翁败也此君。给予计成帮助的人,正是南明史上的政治奸佞阮大铖。《园冶》一书刊行数年,朱明皇朝一命呜呼,南明小朝廷因为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的祸害,没折腾上几年也寿终就寝。朱明王朝的遗老们,把那恶气呵到这些奸臣贼子的身上,凡阮氏之作皆视恶俗,凡与阮氏有牵带的书籍皆称俗媚,一并付之以炬,满清的帝王倒也配合,人入贰臣,书为禁书。
  国人知道阮大铖,更多还是因为孔尚任的《桃花扇》。阮氏虽是南明史上的小人,但实在也不能够一笔把他身上的才华都抹了去,明末的文化舞台上,钱谦益的诗文,阮大铖的戏曲,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们比肩。这部经阮氏之手得以刊行并写有序文的造园之书,同样也显示阮氏眼光的独到和不俗。有时候老天也不公,这些小人偏还是颇有才华之辈,想来那些奸佞之举与艺术鉴赏本身是没有多大牵带的,政治有时候就是那样。
  陈从周先生在《园冶注释》一书的跋中也说,阮氏的弟子南海邝露最得意的诗篇居然都是和阮氏的倡和之作,而邝露最后是抱琴殉节,以报朱明皇朝的。如果用那条明儒的标准,邝露的诗文恐怕要空白不少。
  满清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园冶》一书湮灭于中原。书是没有了,就连提起此书的人也只有李渔一个,他在《闲情偶寄》里曾经有一语道及。直要到民国,中国营造学会成立,才重新想到这书,可惜寻遍大江南北,也没找到一册全集。
  然而在日本,这本专业的造园著作,却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执教东京帝国大学的美术家大村西崖在他的《东洋美术史》一书中,论述了这本明末的中国造园奇书,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日本东京高等造园学校的校长上原敬二博士,专门写了《解说园冶》的长篇论文,以此来介绍和推广此书,称之为世界造园学最古之名著。至于此书的原本被深藏在日本内阁文库,非一般人能够轻易得见,散见在日本书市的是一本改名为《夺天工》的新本子。
  不可否认当初东洋文化对民国初期中国文化的影响,由日本学人的推崇,直接导致了中国学者的重视,于是中国营造学会与很多学者竭尽全力在国内搜寻,但是除了获得残本二卷外,并没有能够找到一本明刻的全本。当时的中国营造学会会长朱启钤,几经周折,会同其他学者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深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刻本的胶卷,使得这本中国营造学上的奇书回归中原,与珍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残卷合璧成三卷,回复原貌。朱启钤这人也很有意思,老袁复辟的大总管,又是南北议和的北方代表,却是一位古建筑的研究的大家,南北议和失败后,退出政界,渐成卓有建树的大家。民国之后国内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莫不与此翁大有关系。
  《园冶》一书文体特别,不似一般考工样的文体,而是骈四骊六样的晚明风格,并且杂陈了不少吴地的方言,辞藻之法囿于文言。这两点与计成的一些资料倒也符合,文人的内在特性,使得他文风古拙,苏州工匠的行话,又迫使他不得不采用一些吴地的俚语。如此的文章虽说不上天书,却实在是一本不易读通的书籍。
  中国造园学者陈植先生早年去东洋留学,随当时日本造园泰斗本多静六博士攻读学业时,在《东洋美术史》上,读到了有关这本中国明代造园的著作,那时候这书已经深刻在这位年轻学人的心上,稍后更是在他先生本多静六博士的书桌上看见了翻刻的《园冶》,捧读之余,可以说是一直萦绕于心。随时间的推移和学识的增加,当他再次研读上原敬二的《解说园冶》时,却发现此书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便有心对此书重新注释,可是五十年代后,陈先生似乎没有时间和机会来修正这样的不足。
  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先生毅然开始对此书予以再度注释,换到今天陈植先生的举止已然是大家所为,而在动荡年月,横扫文化的时间,这样的举止岂是简单的学者对学问追求,更是一种学人的勇气。此时陈先生已近古稀之年,以中国传统的讲法,先生已经过了一世人生,他或者感觉到自己不能够再等待了。如此的老先生尚还有杨伯超刘敦桢和童
寯以及当时的造园学的大家陈从周先生。
  陈先生于一九七一年完成书稿,嘱陈从周先生校阅。一如陈从周在跋中所感叹:老先生不耻下问,真是感愧交并。书虽成,校也精,出版却还是不可能,无奈中偷着草草油印几本。先生们的意图很明了,怕是此书再度湮灭。或是老天不忍此书再度消失,或也是为这些老先生的勇气和执着所感动,解冻后的那年,书终于出版了,那年陈植先生已经八十高龄。
  《园冶》一书,虽分三卷,实质是十个部分,依造园的步骤,从“相地”“立基”到营造“屋宇”“装折”,然后是“门窗”“墙垣”“铺地”的内外装饰,最后才是“掇山”“选石”“借景”这些点睛之笔。依造这样的思路很适合实际的操作,同时也显示了此书绝非一般文人纸上谈兵式的泛泛之谈。计成在书中引用了众多的先贤的知识,汉唐宋元,凡有论造园的内容都涉猎到了,但他又为己所用,非一般学究样的套用。陈从周先生有一段话很分量:
晚明戏曲、文学艺术小品等,它与造园是同一境界,而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而已…….计成的《园冶》中,总结了“因借”、“体宜”之说,列举了“掇山”、“选石”之旨,发前人所未发,实是千古不朽的学说。
  这些或许就是当时为文人所重,后又得东洋汉学家推崇的主要原因。读其文,四六的骈体文章,写的又是很专业的学问,但是文章里不时会出现,明末小品文那些洒脱隽永诙谐的影子。
  在写苏州太湖石时,他如此而描绘: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纹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坳坎,盖因风浪中冲击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把这段称之为小品文,大概是不为过的。
  在“借景”一节,其笔下摹写之景堪称一道靓丽之色: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入,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
  如此的描摹实在是一种心迹的表露,没有造作,不求虚无,要的是一份安宁,虽乱世而不失本性。四百年后,陈植先生一如计成当年,虽动荡艰难中,而不忘学人之本,摒弃无聊之论,潜心修书,欲彰显的也是一份学人心迹。而今盛世,这样的平静的心态少了,不说写这样的书人少了,恐怕过些日子,会连读这样书的心也没有了。

西苏于吴中沁庐
二00七年元月五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系统学习园林,这份中国景观园林书单请收好
张大千入室弟子陈从周,文人书画的绝唱
学者与文人
【】西泠名家(19)--陈从周
杜宇|过眼即拥有,贩书经眼录
闽声专栏 | 陈垣:一代史家的闲来之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