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苏州闺阁画家的代表人物--马荃

清代苏州闺阁画家的代表人物

——马荃

吴 眉 眉

清代的苏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女性画家,其势头不减于明代。由于当时一系列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得闺阁画家的地位逐步提高,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由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禁娼政策来制约官妓,无形中也影响到了私妓的生存状态,虽然她们的数量较明代有了明显增长,然而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她们服务的对象已不再是文人墨客,而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商贾等人,原本文化程度就不高的私妓们,更无暇再以诗琴书画来陶冶自己的性情,从而抑制了青楼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清代青楼画家与明代青楼画家的才华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青楼业已经没有了明代时的繁荣,出色的画家更是少得可怜,虽然出现了诸如水玉三娘子、蒋茝香、杨双珠、金玉蟾、张素云、施文霞等能写善画的,但只能算是青楼遗韵。清代画坛闺阁画家群芳斗艳,青楼画家逐渐消弱的局面终于形成。

与历代相同,苏州清代的闺阁画家也是由文化世家组成,她们在画坛的地位往往还是依附于家族中某个男性书画名家,或父兄,或丈夫。庆幸的是,与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笔墨砌磋,使她们在书画技艺上不断进步,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正因有了这样的家族背景,她们才得以将自己的姓名流传下来,“马荃”,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且在花鸟画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的一位。

马荃,字江香,常熟马元驭女(一说孙女)、马逸妹、龚克和妻,生卒年不详,大约康熙至乾隆年间在世。马家祖孙四代皆善画,祖父、父亲还特别擅长写生,她自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教导下画艺日臻完美,所画一花一草,惟妙惟肖,成为人们必争之宝。在家庭浓郁艺术的氛围里,在翰墨飘香的环境中,她不但能画,绣艺也精,以针代笔,深得宋、明刺绣要领,如今我们还可以在江苏省博物馆中欣赏到她的《花卉》单条作品。

马荃的丈夫龚克和也工花鸟,婚后因家境贫寒,夫妇俩不得已离开家乡,游走京师,以卖画为生。共同的爱好使夫妇俩精神上很是充实,日子过得清苦,倒也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夫君亡故,正当马荃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仰慕其贤德之人便找上门来想得到她,这位性格刚烈的女子,断发以誓自己从一而终的决心。李果撰传《重修常昭合志》卷二十一记述了当时的情形:“有贵客慕其贤,欲得之。荃截发自誓,扶柩归里,以克和兄子为嗣。抚一使女,命名曰贞,传以笔法,坚苦守节。郡守童华重其操行,特作节传,并表其庐。”

晚年的马荃名望很高,虽双目失明,仍一心投入花鸟画的创作中,她授意于使女贞,由其代笔,颇得神似。人们敬佩她的气节,也喜爱她的画作,不惜以重金求购,闺阁士女们更是纷纷前来拜师求学,《初月楼续闻见录》中称“江香亦善画,晚岁名益高,四方以缣素兼金求画者益众,常蓄婢数人,悉令调铅杀粉。而琴川多贵游士女,皆来求授指法”。她卒时八十一岁,对于旧时苦难的女性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也许正是那份对艺术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和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支撑着这位坚强的女性。

她的双钩画法得到普遍好评,玉狮老人在《读画辑略》中赞道“马江香荃双钩折枝花卉画册二十方,分枝布叶,条畅自如,傅色清古,冶艳得宋元名家神髓。又折枝绢本小卷,用笔秀媚,设色淡雅。”当时武进的恽冰,以没骨画法出名,而马荃则以勾染法著称,江南人称她们为画坛双绝。马荃的画作中,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蝴蝶更是美得令人惊叹,柳南曾题江香《洛阳蝴蝶》云:“分明碎锦发陈根,洛下风流小草存。休遗轻纨伤粉翅,待传花信到王孙。”写蝶须得翩翩之态,非铁石心肠的人所能为,必定要像马荃这样婉媚的写生妙手才行。

马荃擅长写意花卉、翎毛,颇得恽氏神韵(马元驭师法恽寿平)。设色艳丽而绝无俗气,风格典雅而不失灵气,尺幅小品,也是笔意深远。古代女性画家常常寄情托意于画中,她也不例外,如图所画的红蓼,霜愈重色愈浓,点缀其间的紫色野菊花,平静而从容,正是她傲霜品格的真实写照。图中的两枝红蓼,一高一低自左下向右上延伸,以石绿绘就的叶子,自然伸展翻飞,恰似粉墨登场的花旦舞动着纤纤兰花玉指;沉甸甸的花穗,袅娜的低着头,那神情宛如一位面若桃花的新娘;两只可爱的蜻蜓,细腻生动,于花穗间翩然起舞。画者根据叶子的正反、枝杆的老嫩施以浓淡变化的颜色,野菊花恰到好处的穿插,使得画面疏密有致,作品用兼工带写的画法更显技巧。画面无款,可能是马荃晚年失明后由贞代笔的作品。

整体布局简单大方,没有一丝繁杂,娇羞的红蓼、淡然的野菊、灵动的蜻蜓,构成了一幅清新可人、温暖和谐的画面。细细品味,一股空灵、清幽之气直沁心扉,如同品茗散发着花香果味的洞庭碧螺春茶;又如同听一曲绕梁三日的丝竹天籁之声。画者通过这幅画,将水乡女子特有的柔美细腻、秀气婉约、单纯恬静表现无遗。一件好的作品,记载和保留了一个人的艺术魅力与人格魅力,让人产生见画如见其人的亲切感,即使红颜已逝,却青春依旧。

再次欣赏这幅画,感触很多。其实,生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女性的作品和芳名能流传下来是多么不易,除了自己努力、父母开明、社会认可外,还要嫁个志同道合或通情达理的好丈夫。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进步,女性获得了更多追求艺术、争取独立人格的权利。试想,如果女性绘画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那样漫长的沉寂,现在的中国画坛是否就是另一种局面呢?不得而知,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无法重新来过。

值得骄傲的是,清代闺阁画家的人数及作品的流传均冠各朝之首,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第一部以女性书画家为题材的书籍终于出版了,那就是厉鹗撰写的《玉台书史》及汤漱玉(汤德媛)撰写的《玉台画史》,结束了以往在画史著作中女性画家只能附录于男性画家之后的时代,从而进入了一个男女相对平等的新时期。

与此同时,另一股闺阁画家的新势力正在蓬勃发展,一些思想开明的闺阁画家除潜心钻研绘事外,还经常参加一些雅集。由清代著名学者袁枚组织的随园女子雅集,主张男女平等,以倡导诗文的“性灵说”而著名,曾在杭州公开举办女子诗会,江南一带的名门闺秀就有十馀人前往参加。其中也有不少擅长书画的,被称为袁枚“三大知己”之一的随园女弟子席佩兰,便是苏州的代表人物,还有卢元素、王倩、吴琼仙等。她们虽然仍固守传统,热衷于花鸟画的创作,但随着从封闭单一的家庭环境进入到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多元化社会团体,她们的眼界日益开阔,逐渐走向博采众长的艺术境地,表现手法也趋向多样,从而尽情地向人们展示新一代闺阁画家各方面的才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女性画家展:看古代闺阁付诸笔端的闲情与才思
清代画家马荃作一一石兰
故宫珍藏丨丹青中的女性力量
明代画家恽向的仿古山水画
清代“画坛双绝”,一擅没骨,一擅勾染
国画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