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湖蟹汛
太湖蟹汛
杨维忠
  黎明,东太湖畔一片宁静,风不吹,苇不摇,月光下能看清鱼儿在水中游动。远处,洞庭东山似一条巨龙,横卧在太湖边,显得神秘而朦胧。突然,湖中一盏桅灯亮了,霎时间水里亮起千百个光点,就似满天的繁星落入湖中,洞庭东山一年一度的蟹汛开始了。
  当我们几经辗转赶到东山菱白港口时,天已大亮,晨捕的小舟逐渐归家,来来往往,如在八卦阵般的围网中穿梭,船舱中载满了一篓篓太湖蟹。此时湖中涌起了晨雾,湖风一吹,似一团团巨大的棉絮,朝湖心飞去。那一座座浮在水上的蟹棚,忽而近在咫尺,忽而又十分遥远,真可与海市蜃楼媲美。
  小舟在水中慢行,同行的小席告诉我们,太湖蟹的历史极为悠久,太湖蟹在明初东山方志上就有记载了,明代大学士王鏊所著《震泽篇》中,就载有:“太湖水族,若鲤、鲫、鲢、蟹之属,皆冠他处。”到了清初,太湖“十月黄”已享有盛名。清乾隆年间东山人金友理著刻的《太湖备考》 称:“蟹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坚胜于他产,冬月益肥美,谓之‘十月雄’”。
  被评为“中国河蟹之乡”的东山镇,沿湖有辽阔的水面,现有河蟹养殖面积8万余亩,而优质的太湖网箱养蟹近3万亩。
  蟹农3000多户,以养殖“中华绒螯蟹”为主,年产河蟹近6000吨,产值5亿多元。早在清末东山就人工养殖河蟹。旧时东山有首山歌云:“……三娘矮,嫁只蟹。蟹壳黄,嫁凤凰。凤凰飞,嫁只鸡。”说的是一段辛酸的往事。初夏,长江中游的激流中,被称为“浪里钻”的小舟,拖着细网逆流而上,截取水中浮游的鱼苗与蟹苗,再千里迢迢运回东山湖畔养殖,稍有不慎,船翻人亡,葬身鱼腹,留下孀妻,只能另嫁。话题有些沉重,小席笑着说:“这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蟹娘,个个身价百倍。”他用手朝前一指说:“到了,湖中凤凰就停在这只蟹棚上。”
  登上船我们才看清,其实这是座建在湖面上的木房子,全用油漆的杉木板搭成,有300来平方米,内外三进,10多间小木屋,四周可走通,有点像北方的跑马楼,蟹农们戏称这座蟹棚为东太湖畔的“航空母舰”。主人名胡前胜,东山光荣村人,有事外出了,妻子顾嫂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来客,1995年夫妻两人就定居太湖围网养蟹了,三年前河蟹丰收,她家耗资一百多万元,建起了这座蟹棚,光木料就花去20多万元。走进棚屋,只见卧室、客厅、餐馆、娱乐室、卫生间一应俱全,真是貌不惊人,秀在其中。顾嫂指着远处密密麻麻的黑点说:“这些全是蟹棚,东太湖畔有数百座,全是东山光荣、光明、湖新村的蟹农,有一千多户呢。”顾嫂家有5只围网,俗称蟹箱,每只15亩,当我们问到今年能产多少河蟹,去年收入多少时,她神秘地一笑说:“忘了,没摸底。”也许这是养蟹人的秘密,富不露底么。身旁一位同行悄悄告诉我,一般一只蟹箱年产蟹2500斤,今年蟹价稍低于去年,每公斤平均约160元,总收入不是出来了么。我粗粗估算了一下,好家伙,年收入百万元。而这样的养蟹大户,东山少说也有百来家。
  这时,一艘小舟点动竹篙,划近蟹棚。主人的助手老徐刚从围网收蟹归来,船舱里足有300多斤大蟹。只只青壳、白肚,黄毛、金爪,有半斤重,这些横行将军还举起毛茸茸的蟹钳,向人示威呢。老徐告诉我,太湖水质清,饵料丰富,所产的大闸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各项营养指标居水产品之首,有“蟹鲜上桌百味淡”之美誉。整个太湖蟹汛,老徐每天凌晨2点起身,冒着秋霜,沿围网划一圈,水路达2000多米,需6个小时。我想,养蟹人也真不易,没有辛劳,哪有收获呢。
  夕阳西下,当我们离开蟹港时,顾嫂和助手老徐又忙碌地整理着蟹网,准备着明天更大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泊被禁,塘蟹打造品牌的“风口”来临!饲料企业布局抢位的时机到了
为何要拆除围网养殖?
背着电脑环游太湖D2一一跟着我去看不一样的风景
思考:以年均700%的速度在成长!为什么阳澄湖能以不足全国0.3%的产地面积卖出全国70%以上的大闸...
微山湖的死穴:两次干旱成灾,边界模糊反成“纳污池”,如何破局
螃蟹怎么成了马谡 l 秋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