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瞧,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
瞧,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
 
  吴王夫差剑正面
顶级专家在鉴定吴越青铜兵器(苏博提供)
 吴王夫差剑背面
 吴王夫差剑铭文
 吴王夫差剑剑首
 越王者旨於赐剑剑首
  本版撰稿施晓平梅蕾 摄影 姚永强 (除署名照片外)
  撩开吴越青铜兵器
  重器神秘面纱

  吴钩重辉——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源自台湾古越阁的58件/组文物最早的为商朝晚期,最晚的为东汉时期,距今大多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它们除在北京、台北等地短暂亮相外,平时一直深藏不露,因而十分神秘。配合昨天起推出的此次展览,苏报特采访专业人士,为您撩开其中几件重器的面纱,供大家参观时参考。

  吴王夫差剑

  关键词:同类宝剑中最精美完整

  在这批青铜兵器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吴王夫差剑。夫差是阖闾之子,公元前495-473年在位,期间他连年征战,所用宝剑十分考究。
  该剑通长58.3厘米,身宽5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4厘米,线条流畅,剑从收分自然,通体保存完好无缺。剑格部分深铸兽面纹,再镶嵌以绿松石,虽有少量脱落,仍不失为当时镶嵌技术的代表之作。剑箍上所钤松石小若沙粒摆列整齐,也是绝技。
  剑柄部位装饰复杂,而且和剑体的韧性要求不同,所以加工时采取了青铜铸造技术中的高级工艺——分铸技术。剑首也以不同成分的合金青铜分铸后再衔接剑茎而成。
  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攻敔”,即吴国。春秋时代吴国的国名,典籍作“吴”或“句吴”,青铜器铭文则作“吴”或“攻敔”。
  这柄宝剑是迄今已知夫差剑中最精美、最完整的一件。

  越王者旨於赐剑

  关键词:剑首精致纹样装饰罕见

  越王者旨於赐即越王勾践之子“鼫(shí)与”,公元前464-459年在位。
  该剑通长53.8厘米,身宽4.7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厘米,看点在它的剑首和剑格。
  剑首(见本版右下角)为圆盘形首,铸有七圈凸棱线组成的同心圆,在中心点圆周则有七条燕尾形凹纹,而整个剑首面布满极纤细斜格纹为衬底。剑首上作如此精致纹样的装饰,极为罕见。
  剑格两面铸有典雅的双钩线鸟篆体铭文,共八个字:正面为“戉(越)王 王戉(越)”,反面为“者旨于赐”。字口间嵌满片状蓝绿色松石,为迄今保存绿松石原貌最完整的越王剑。

  越王州句剑

  关键词:剑身表面喷漆般光滑柔细

  州句是越王勾践的曾孙,公元前448-412年在位。该剑通长51.7厘米,身宽4.5厘米,格宽5厘米,茎长9.5厘米。剑格作倒凹字形。圆茎实心,茎上原有两道箍,现已残失。圆盘形剑首,铸有七圈同心圆凸棱,纹深而细。剑身表面呈深绿锈色,手指在上面滑过,感觉就像喷漆般光滑、柔细。
  剑格两面铸有典雅鸟篆体铭文十四字,并以精致斜线作为衬底,正面铭文为“句州越王州句”,反面为“(剑)佥用(作)乍自自乍(作)用佥(剑)”。

  特种工艺剑

  关键词:工艺难复原、首次发现

  这批青铜兵器中,还有几柄特种工艺剑。
  其中有一柄战国鎏金菱形纹剑(见上),通长43.3厘米,格宽4.6厘米,茎长8.5厘米。剑身两面装饰网格状的菱形纹鎏金还是第一次发现;其装饰工艺与剑柄部残留的丝绳与漆皮,为青铜兵器发展史及剑柄的缠缑形式提供了一件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
  另外两柄是春秋晚期菱形暗格纹剑(见下)。
  一柄剑通长52.4厘米,格宽5厘米,茎长9.1厘米,手摸没有明显凸凹感,剑体光滑如一。剑身满饰双线菱形暗格纹,在每个菱纹的交叉点各饰一个实心菱形纹,剑身纹饰虚实结合,排列有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这种菱形暗纹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纹饰相似。
  另一柄的暗格纹,用手摸可以明显感觉到凸凹感。
  这两柄剑的铸造工艺,虽然科技史学者做了大量的测试和复原探索,目前仍未未解之谜。

  四大价值为吴越青铜兵器征集行动点赞

  为征集台湾古越阁吴越青铜兵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以及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苏博相关人员都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功夫没有白费,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青铜器组组长李学勤等参与鉴定的专家认为,这批瑰宝的入藏,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是展示价值。苏博作为一家国有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其功能在于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展示苏州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春秋时期的吴国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峰之一。原先苏博的基本陈列中专门设有一个“春秋争伯”专题,但没有一件文物能直观说明这是吴国王室的文化遗存。有了吴王夫差剑这件藏品,苏博的展览就有了主心骨,有了点睛之笔。
  另外几件藏品如者旨於赐剑、州句剑,虽是越国宝剑,但自勾践灭吴后,越人成了吴地的统治者,所以也可以说是苏州文化的一部分。菱形暗格纹剑等更是吴地铸剑的典型代表,是展示吴地早期金属制作工艺的绝好标本。
  其次是历史研究价值。吴国灭亡后,苏州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这批文物为世人提供了直观的历史研究素材。如者旨於赐剑,剑格正面标明是越王,但是哪一位越王?《史记·越世家》 记载:“勾践卒,子鼫与立”;《史记索引》引《纪年》说:“勾践卒,次鹿郢立”;《吴越春秋》称勾践之子为“兴夷”;《越绝书》称勾践之子为“与夷”。根据宝剑,者旨於赐就是越王勾践之子“鼫与”、“鹿郢”,《吴越春秋》作“兴夷”是因“与”“兴”繁体字字形相近而致误。
  再如越王州句剑,专家已经考证出剑主为者旨於赐之孙。这柄剑不但制作、造型都很精美,而且剑格鸟篆十分清晰,鸟书秀丽,是吴越兵器铭文的代表作。
  三是科学与工艺研究价值。这次征集的兵器中有多种工艺,如鎏金、错金、镶嵌、暗格纹等,都是研究金属加工工艺的重要材料。一般认为,错金就是在金属表面开槽,然后以金片嵌入捶打固定。但是在硬度很大而且很薄的铜剑上施用这种工艺,显然是不适合的。到底怎么加工,专家们还有争议。
  另外几柄剑的剑首同心圆铸造工艺也值得关注。有的剑在直径4厘米的剑首上铸有10多圈同心圆纹,有的圆圈底部还饰有短线纹等地纹,同心圆壁非常薄,即使现代铸造技术都很难完成,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如何完成的,还是科技史上的一个谜。
  再如这次征集的两柄暗格纹剑,一柄表面有凸凹感,另一柄没有凸凹感,技术原理至今未能解开。这次两种暗格纹剑同时入藏,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信息和便利。
  四是文字学价值。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就目前所发现的吴越文字材料看,吴越文字有鸟虫书和常体两种。鸟虫书接近楚系文字,但常体是否是楚系文字还有疑问。吴越西接荆楚,北连齐鲁,远交秦晋,所以文字可借鉴的范本很多。这次征集的一些有铭兵器中既有鸟虫书,也有常体,为进一步研究吴越文字的来源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尤其是吴王夫差剑铭文,可解开“差”字的字源,并纠正《说文解字》对“差”字的错误分类。再如“州句”之“句”没有“口”,是目前所有兵器中仅见的一例,也颇具文字学研究价值。

  苏博馆藏青铜兵器特展
  系列教育活动任您选

  围绕吴钩重辉——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苏博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感兴趣的读者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参与。

  【展厅互动】“吴”字变变变
  时间:12月19日—2015年3月1日
  地点:苏州博物馆特展厅
  吴字有多少种写法?恐怕比“回”字还要多。拿起画笔,试着摹写一下这些有趣的“吴”字,只要记住它的主要构件,你甚至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组合!
  【展厅互动】剑纹图章
  时间:12月19日—2015年3月1日
  地点:负一层特展厅
  古剑上的图案真有趣。配合本次展览,苏博选择馆藏古剑上的图案,设计制作成图章,看完展览,您还可以把精美古朴的纹样带回家。

  【影视欣赏】制作精良的吴越青铜器
  时间:12月19日—2015年3月1日
  地点:苏州博物馆影视厅
  配合展览展出的吴王夫差剑等140余件青铜器,苏博以播放《国宝档案·吴王夫差剑》和《回望勾吴·探秘吴都》视频,为观众演绎吴地悠久的青铜艺术。(两个视频循环播放)
  【文博论坛】2014年第16期,总132期
  《吴王剑鉴赏》
  主讲:周亚
  时间:12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苏州博物馆报告厅

  【文博论坛】2014年第17期,总133期
  《越王剑鉴赏》
  主讲:曹锦炎
  时间:12月27日(周六)14:00-16:00
  地点:苏州博物馆报告厅

  【触摸文物】触摸古剑、巧缠剑茎
  时间:12月20日(周六)、2015年1月24日(周六)、2月28日(周六),每天15:00-16:00
  地点:苏州博物馆教育活动室
  苏州博物馆向文物爱好者提供一个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机会,从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感受历史气息,了解文物知识,体会美的历程。除了触摸残剑,该活动还特别教授观众古代用丝线缠剑柄的技法,让观众获得多重体验感受。每次活动限报20人,报完为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钩重辉——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
吴钩重辉 | 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
[历史]吴王夫差剑背后的大国崛起
【考古随笔】“吴王夫差剑”八问
吴王、越王在苏首次“剑面” 吴王姓“姑苏”?
<中国传统宝剑>节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