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复在沧浪亭的纳凉生活
沈复在沧浪亭的纳凉生活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他出身于幕僚家庭,以卖画维持生计。中年时因遭家庭变故,曾与妻子旅居外地,历经坎坷。46岁时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就写了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正月廿二日,沈复与陈芸完婚。陈芸是沈复的表姐,幼时就两小无猜,成婚后两人耳鬓厮磨,亲如形影。
  那年六月,天气炎热,征得母亲同意后,沈复夫妻就搬到沧浪亭避暑,住在爱莲居边。那里有一座临河的轩屋,环境十分优美,前面是一棵青翠的古树,枝叶繁茂,使屋内非常清凉;周围一片浓绿,赏心悦目。轩屋名为“我取”,取意于《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屋子本来是沈复的父亲招待挚友的地方,而沈父当时正在绍兴当幕僚,无暇回来。沈复和陈芸就在此处纳凉,谈文论诗,品月赏花。兴起时则夫妻对酌,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到了七夕节,摆好香烛瓜果后,两人在“我取轩”祭拜织女星。沈复特意镌刻两枚图章,上有“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八字,自己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
  那天夜里,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河面上波光闪烁,如同一条熠熠发亮的白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与杜牧的诗稍有不同,沈复和陈芸只是并坐在临河的窗前,仰望着不断变幻的云空,心里默默祈祷来生仍结姻缘。
  到了七月十五,两人备下酒菜,准备邀月畅饮。这时月亮却被乌云笼罩,只看见小河对岸萤光点点,似乎在树草间来回织布。于是只好倚窗对酌,联句作乐。
  忽然听到桥下“扑通”一声,好像是有人从桥上落到河里,沈复隔着窗子细看,却没有看到什么,小河仍波平如镜,甚至没有任何涟漪。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到河滩上有一只鸭子在急走。沈复感到实在蹊跷。
  想到当日是鬼节,孤魂野鬼都会出来享受祭祀;又想起沧浪亭边一直有淹死鬼的传闻,两人不禁毛骨悚然,急忙关紧窗户,回到帐中。屋内一灯如豆,更添了几分阴森。陈芸很快就寒热大作,沈复随即也发起了烧,一直病了二十来天。
  就这样,沈复在沧浪亭纳凉一个多月,先是过着悠闲宜人、富有情致的神仙生活,接着却是意外受惊得病,真可谓是乐极生悲。后来,一直到了中秋日,夫妻俩在众人陪同下再次来到沧浪亭,才解开了这个恐怖的心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夫妻鬼节水边纳凉打情骂俏,咚的一声魂飞魄散大病二十天!
《浮生六记》:所谓人间至美,不过凡常之间,光阴缓缓
真正的爱情,是灵魂相互吸引
余生太长,请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娶妻当如是
中国文人与中国园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